1招化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家庭正面管教之「一般化技巧」大揭秘)-今日頭條

何謂一般化技巧?(家庭正面管教中之「一般化技巧」大揭秘)

當我們太過焦慮、緊張時,就沒有辦法清楚地看見問題本身,也無法解決問題。而且我們也常常會覺得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更提升了焦慮值。所以,若在面對孩子所敘述的問題時,我們能提供相關的信息,讓他知道他所遭遇的問題是普遍性的,幫助他看到自己的負面感受是相同處境下的人都會有的反應,讓他覺得自己不那麼孤單或特異,他自然比較容易看清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叫作「一般化技巧」。

曾經有個媽媽慌張地來求助。她告訴我她的孩子不但偷拿同學的東西,還面不改色,甚至沒有羞愧感。媽媽很擔心孩子是反社會人格1。我仔細向著急的媽媽詢問了孩子的個人資料後發現孩子才5 歲,是獨生子。

我意識到這個孩子不是沒有羞愧感,而是沒有「物權」的觀念。5 歲的孩子因為沒有物權觀念,很容易產生「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的認識,所以壓根兒不會覺得自己不對。我跟這位焦急的媽媽說:「一般5歲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因為與同齡孩子互動的經驗並不多,再加上大腦還沒發育成熟,很容易因為自己喜歡就將同學的東西帶回家。沒事的,跟他說清楚這是不對的就成了!」這位媽媽聽了我的解釋之後,終於放下心來。

我當時使用的技巧,也是一般化句子。

一般化技巧的功能

1.使孩子明白每一個人活著都有其問題,不是只有他有問題,讓他對於自己有問題這件事不要過度擔心。

2. 使孩子察覺自己的問題也常常是別人的問題,如此可以緩和孩子對自己問題的焦慮與不安。

3.幫助孩子跳脫自己看事情的主觀視框,用比較客觀的角度來重新看待自己以及問題。也就是換個角度看事情,讓視野更寬廣。

4. 最後一個目的,也是最主要的目的:要孩子「放下」焦慮,留著力氣「解決問題」。當他不過分擔心時,自然可以將「力氣焦點」放對地方來解決問題。

使用一般化技巧的SKILLS

1.可以提供理論(尤其是發展的理論)或是大多數人的反應模式。

例如:孩子剛進入青春期時會有一些生理變化,容易因此而慌張,父母可以在孩子遇到各種狀況時(例如,來月經或遺精),讓孩子知道這是每個人成長發育期都會遇到的現象,藉此降低孩子的緊張心理。

2.當孩子所提的問題有擴大與災難化時使用。

例如:前述的小柔,已將自己的有時感到憂鬱,擴大成憂鬱症,甚至災難化到自殺。出現這樣的狀況時就必須幫助她儘快降低焦慮感,否則她容易再擴大下去。

3.孩子所提的問題屬於發展性的問題。

例如,前述擔心孩子具有「反社會人格」的媽媽。事實上,她的孩子才5歲,會拿同學的東西是因為他沒有物權的觀念,所以沒有犯罪感。在5歲孩子的發展中,人我、界限概念都還在發展的狀況下,難免出現此類行為,只要加強孩子的物權概念,讓他知道「不告而取為之偷」是違法、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時積極注意孩子,自然就可以解決。

4.把孩子說得很嚴重的辭彙轉化為一般的、普遍的、合於事實的描述,以替代病理化的描述。

例如,當孩子說自己得了「憂鬱症」,父母可以告訴他,他「偶爾」會感覺心情比較「憂鬱」。

5.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一般化技巧。

例如:面對打人或是欺負別人的孩子,若是父母說「其實大多數小朋友都曾經打人或是欺負他人」——雖然這是事實,但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合理化,也無法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此點必須特別加以注意。

一般化技巧多應用於處理孩子焦慮與擔心自己與眾不同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他所遇到的問題其他人也遇到過,甚至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困擾。如此,當孩子被這樣深層的同理之後,心情會較為穩定,才能留下力氣,進而解決問題。

——本文節選自《家庭中的正面管教——日常教養難題的SFBT訓練法》,陳意文。

陳意文:台灣資深心理諮詢諮詢師、台北各區中小學心理輔導督導講師。師從台灣著名焦點解決名師許維素教授、洪莉竹教授等,現就職於台灣張老師基金會(台灣著名心理輔導機構),從事親子問題、青少年成長問題的諮詢輔導工作20餘年,擅長應用焦點技術、遊戲療法幫助青少年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問題。2015年與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家庭中的正面管教——日常教養難題的SFBT訓練法》。


推薦閱讀:

左頁:不適合「焦慮」的福山
父母難做,情緒管理的頭緒在哪裡?如何控制怒氣、焦慮和消沉?
媽媽焦慮造成孩子膽小
與焦慮和諧「相處」
放輕鬆,不焦慮:自律神經的保健之道

TAG:孩子 | 情緒 | 家庭 | 焦慮 | 技巧 | 今日頭條 | 正面管教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