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和他的理想國(一)

王莽和他的理想國(一)

新朝是一個確實存在的朝代,但是它卻被很多人拒絕承認。那麼是什麼使得這個王朝如同鬧劇一樣收場呢?

這一切都得從王莽說起。

王莽的發跡源於他們王氏家族的顯赫地位,而王氏家族這崇高地位又來源於王家的一個女人——王政君。前面已經說過,或許真是天意使然,很多妃嬪被皇帝劉奭寵幸很多次都不能懷孕,而王政君因為唯一一次的偶然被幸就懷上了龍種,而且後來兒子被立為太子,自己母儀天下。

但是即使是這樣王氏一族也還沒有馬上大富大貴起來。劉奭繼位後,僅僅是按照慣例封王政君之父王禁為陽平侯,封王禁的弟弟王弘為長樂宮的衛尉。王家的其他人暫時還沒有沾光。原因很簡單,皇帝劉奭並不喜歡王政君,所以也不喜歡王氏家族。

王政君當上皇后的第五年(前45年),王禁的庶子王曼又生了個兒子。不過這孩子長得很醜,也沒引起大家的注意。

幾年後,王莽的爺爺,陽平侯王禁死了,大伯父王鳳理所當然地繼承了爵位,不久被封為衛尉和侍中。

這時候的王家仍然還沒有發跡的跡象。還沒等到王家發跡,雞犬升天的時候,王莽的父親王曼和哥哥王永先後去逝,十來歲的王莽成了家裡的頂樑柱,負責照顧母親和寡嫂及更小的堂侄。

沒過幾年,王家真的發跡了,因為元帝劉奭死了,太子劉驁,就是王莽的表哥繼位。劉驁對他舅舅家的封賞可謂曠古未有。他剛一繼位,馬上就封大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不久又封舅王崇為安成侯,其他幾個舅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五人先封關內侯,後在河平二年(前27年)同日封徹侯。王莽的父親命薄,沒等到這一天就一命嗚呼了,所以王莽也被表哥劉驁忽略。後來,王氏家族幾乎壟斷了漢朝大權,有一門十侯五司馬之說,作為政府百官之首的「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一職,幾乎為王氏壟斷,首為王鳳;其後,依次為王音(王禁之弟王弘之子)、王商、王根、王莽,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

當一門十侯五司馬的王家其他人錦衣玉食的時候,王莽與母親和寡嫂堂侄卻相依為命,清寒度日。這也使得王莽與他那些成天遊手好閒驕奢淫逸的紈絝堂兄弟們不同,對內孝敬寡居的母親,照顧兄長的遺孀,耐心教育頑皮的侄子;對外結交一些社會名流,又拜當時著名的學者陳參為師,學習《禮經》,讀書孜孜不倦,待人接物恭敬有禮,尤其是侍奉執掌大權的伯父、叔父們,更是小心翼翼。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王莽從不跟堂兄弟們去尋歡作樂,而是潔身自好,表現得謙恭謹儉、溫文爾雅,處處表現出一個年輕儒者的風範,由此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讚譽,為他日後的政治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家都說,王氏子弟只有王莽還算個人樣。

他表哥當皇帝的第11年(前22年),執掌朝廷大權的大伯父王鳳病倒,王莽在床前盡心竭力地侍奉伯父,幾個月如一日,衣不解帶,最後累得蓬頭垢面,疲憊不堪。王鳳大受感動。死前妹妹太後王政君和侄子皇帝劉驁來看他,他對二人說:王莽至孝,請多關照!平時大家稱讚王莽的話也傳到皇帝和太后耳中,於是皇帝劉驁給了表弟王莽平生第一個職務——黃門侍郎。雖是個守宮門的小官,但是畢竟開始他的政治生涯。有了王鳳的舉薦,王莽的仕途就大大地平坦了許多。

參加工作以後,王莽一如既往地溫良謙恭,勤奮上進,朝中上下好評如潮。不久,王莽就升為射聲校尉,兩千石的官員。

姑姑太後王政君以及掌握大權的王氏叔伯長輩們都對王莽越發滿意,將他列入朝廷重要後備幹部名單加以考察,打算好好培養這棵好苗子。所以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請求成帝將自己的食邑分封給王莽。同時,許多與王莽交好的名流大儒,如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胡騎校尉箕閎、上谷都尉陽並、中郎陳湯,聯名上書朝廷,表揚王莽的人品和才幹。在這種氣勢下,成帝於永始元年(前16年)封王莽為新都侯,地在南陽郡新野的都鄉(今河南新野縣境內),食邑1500戶。並一口氣給他加了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等多個重要官職,王莽算是正式有了貴族身份,此時他30歲。

年輕的政壇新星王莽並沒有得志便猖狂,而是更加謙虛謹慎,待人接物十分謙和,不僅與朝中大小官僚相處得十分融洽,對民間的各類名士也相當尊重,他還時常把自己的工資和皇上的賞賜分給賓客,接濟寒士。短短數年間,王侯爺讚譽滿天下,人氣極高,聲望超過了家族中的叔、伯長輩。

不久,王莽偶然發現另一個表兄淳于長有罪,他沒有念及表親的關係,向皇帝揭發了此事。

淳于長是王莽的另一個姑姑君俠的兒子。這淳于長也是憑著與姑姑的關係當上了黃門侍郎,後來和表兄弟王莽一起侍奉生病的舅舅王鳳,所以王鳳死前也向妹妹和皇帝舉薦了淳于長。淳于長仕途平坦起來。先是被拜為列校尉諸曹,不久又遷為水衡都尉侍中,後來又升為衛尉。衛尉是漢朝中央九卿之一,掌管皇宮的禁衛,並握有皇宮的禁衛部隊--南軍。漢成帝將如此重要的職位交給淳于長,可見皇帝對淳于長的信任。淳于長做事也非常乖巧,在成帝劉驁和太後王政君面前斡旋,使得趙飛燕順利地被立為皇后,深得劉驁的賞識,先被封為關內侯,後被封為定陵侯。

淳于長的膽子逐漸大了起來。許皇后因罪被廢處長定宮,而淳于長與許皇后的寡婦姐姐私通。許皇后便想通過這層關係,賄賂這位皇帝身邊的大紅人淳于長,讓他為自己美言幾句,想要恢復地位。哪想淳于長騙她說已經告訴了皇上,只等皇上一聲令下。於是此事拖拖拖,於是許「皇后」便給給給,淳于長兩頭騙。

王莽打聽到了這事,趁著侍奉生病的時任大司馬的伯伯王根機會,說:「淳于長知道您得了病,心裡很是歡喜,自我感覺特別良好,已經做好了取代您的準備,天天想著大司馬冠服禮儀、衣食住行的事情」。叔叔十分生氣,王莽趁熱打鐵,「客觀」而「公正」的說出淳于長的罪行。王根上告皇上,朝廷影響很大,皇帝本想殺掉他,迫於太后壓力,只是免掉寵臣淳于長的官職。

而淳于長不甘心就這樣告別榮華富貴,用大量珍寶賄賂舅舅王立,希望舅舅能在皇帝面前替自己求情,官復原位。先前王立其實和淳于長有矛盾,王音死後,王立本可繼任其職,但是劉驁卻讓王商繼任。王立認為是淳于長背地裡搗鬼,心裡恨他。但是在錢財面前,舅舅和侄子和好如初。於是舅舅就在皇帝面前替侄子美言。又是王莽,告發了二人的陰謀,成帝大怒,下令逮捕淳于長,下獄追究。淳于長終於全部承認自己「戲侮長定宮(指許廢后),謀立左皇后」等罪行。按照漢朝法律,此乃「大逆」之罪。成帝立即下詔,將其誅殺於獄中。

這樣,大義滅親的王莽成了忠臣,給帝國剔除了一個大大的「奸臣」,實際上也給自己的仕途鋪平了道路。

綏和元年(前8年),王莽的另一個叔父在任大司馬王根病故,王根死前推薦王莽代替自己大司馬大將軍的職位。王莽當時的人氣非常之高,四海之內無人不知王莽賢名。成帝於是成就眾人之望,以王莽為大司馬。此時,他只有38歲。王莽成了西漢王朝最耀眼的政治明星,但他仍然保持謙遜本色,不露一絲驕橫之氣,也還是一貫地分金散銀,個人生活卻很節儉。

有一次,王莽的母親生病了,朝廷大臣的夫人們都來探病,只見一位穿著布裙,不施粉黛,不佩首飾的中年婦人前來迎接她們。她們都以為這是王府內的女僕,後來有人問:「怎麼沒見著你們夫人呢?」王府旁人說這便是我夫人。眾婦皆驚。王大司馬家的儉樸作風傳遍天下,王莽的名號更加響亮,權勢熏天郡守刺史多由王家提拔。

不過正當王家隻手遮天的時候,他們的重要靠山侄子皇帝劉驁「過勞」而死,定陶王劉欣繼位。先帝劉驁死得蹊蹺,王太后下令讓王莽著手追查此事。趙合德畏罪自殺。

劉欣即位後,按照慣例封賞祖母傅氏一族和母親丁氏一族,有意削弱王氏權力。

這傅氏便是當年和王政君及馮昭儀在元帝劉奭面前爭寵的傅昭儀,後來元帝駕崩,王政君的兒子劉驁順利繼位,傅昭儀和兒子定陶王劉康不得不依例到封地定陶居住,傅氏稱定陶太后。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劉欣的親祖母傅氏和劉欣的義祖母(劉欣相當於是過繼給伯父劉驁當兒子的,所以姑且這麼叫吧)王氏的稱號問題,劉欣不知尊誰為上,猶豫不決。高昌侯董宏奏稱:昔秦王贏異人親娘是夏姬女士,後來過繼給華陽夫人,等到贏異人先生坐上王位,夏姬女士和華陽夫人,同時都稱王太后,今可據以為例。傅氏和劉欣很高興,準備照此辦理。

誰知道王家不幹,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大司馬)王莽為首,副總司令(左將軍)

師丹為次,聯名彈劾董宏。在彈劾書中指出,「皇太后」名號至尊至貴,有一無二,秦乃蠻夷之邦,消亡之國,董宏竟然引用它們的故事,是貽誤聖朝,治他的罪。那就是說,董宏應該滿門處斬。

劉欣一肚子不高興,但他抵抗不住王姓家族的壓力,雖對董宏沒有滿門處斬,卻仍不得不撤消他的侯爵,貶成一個平民。

但是祖母不依不饒,非要討個名號。劉欣直接向王政君提出這個要求,這位太皇太后不好拒絕,於是就以太皇太后的身份下令,追贈定陶親王劉康先生(劉欣的爹)「共皇」,尊稱傅氏為「定陶共皇太后」,丁氏為「定陶共皇后」。

但是這並不能讓傅氏滿意,但是她也明白現在王家樹大根深,一時還搬不動。

不久後,劉欣在宮中舉行宴會。王莽親自督辦後勤事宜,當他在宴前巡視會場時,發現有人將傅太后的座位擺在王太皇太后的旁邊,王莽斥責道:定陶太后(傅太后)不過是封國的姬妾,怎能與天下至尊的太皇太后平起平坐!他下令將傅太后的座位移到下座。宴會開始了,興緻勃勃的傅太后來到現場,一眼就發覺座位的變化,問清緣由後,傅太后氣得幾乎中風,飯也不吃了,調頭就回宮了。宴席不歡而散,劉欣也覺得王莽有些過分,王莽覺察到了皇上的心思,立即打報告請辭大司馬,劉欣批准了,賞賜他黃金500斤,禮送回府。朝廷內外知道了情況,紛紛讚揚王莽一絲不苟維護禮法,不貪戀職位和權力,簡直就是聖人再世,王莽的名頭更響了。 王莽離開後,劉欣及其祖、母三人頓感石頭落地,放開手腳施展自己的計劃。

首先劉欣下達了給祖母和生母上尊號的詔令。根據詔令,傅氏的尊號變更為「帝太太后」,生母丁氏的尊號為「帝太后」,加上原來的「王太皇太后」和「趙皇太后」,後宮中出現了罕見的四大太后並立的奇觀,在兩位太太后之間以及兩位太后之間,往房面積、僕從人數、伙食供應、支領俸祿等各項待遇標準都完全一至。

然後就是大肆封賞傅家和丁家外戚。

傅氏乃河內溫縣人,早年喪父,母親改嫁,沒有親兄弟,只有三個堂弟:傅晏封為孔鄉侯,傅喜封為高武侯,會見歐進位大司馬,傅商封為汝昌侯。孫兒劉欣當上太子之後,傅氏想要鞏固傅氏權力,親上加親,做主讓孫兒娶了傅晏的女兒(按照輩分,劉康得管老婆叫阿姨)。

母親丁氏,乃定陶人,有兩個哥哥,大哥丁忠已經去逝,他兒子丁滿被封為平周侯;二哥丁明封為陽安侯,後進位大司馬。

傅氏還順便弄死了當年和自己爭寵的另外一個昭儀——馮媛。

馮媛家世顯赫。馮媛之父是馮奉世,出身於將門世家,其先人馮亭,為韓國上黨太守。秦攻上黨後,使太行道中斷,韓國不能據守,馮亭使將上黨城獻於趙國。趙國封馮亭為華陽君,與趙將趙括共同抵抗秦軍,最後戰死於長平。宗族由此分散,或留潞,或在趙。在趙國為官帥將,官帥將子為代相。秦滅六國後,馮亭後人馮毋擇、馮去疾、馮劫皆為秦國將相。

西漢建立後,馮奉世祖父馮唐在漢文帝時期聞名於朝野,馮唐就是代相之子。漢武帝末年,馮奉世以良家子弟選為郎,當了宮廷衛兵。昭帝時,以其功勞補為武安長,後因故免職,當時他已三十餘歲,在家閑居,於是學習《春秋》,攻讀兵法。前將軍韓增聽到別人對他的介紹後,與之面談,發現他確有真才實學,便奉請漢宣帝任命他為軍司空。

馮奉世生逢西漢中後期,朝廷為了鞏固對西域的統治,不斷派出使臣和軍隊,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繫,同時對叛亂者予以鎮壓、征服。馮奉世就是在這一客觀條件下建功揚名的。

漢宣帝三年(公元前71年),馮奉世隨軍出征匈奴,回師後二次調入宮中當衛兵,之後出使西域。

在他之前,朝廷曾多次派人出使西域各國,但多數人不稱職,有的乘機貪污,有的受到各個屬國的困辱,都沒有很好地完成使命。這時,烏孫由於協助漢軍打擊匈奴有功,朝廷決定派使者去予以安撫,同時進一步加強與西域各國的聯繫,於是慎重考慮出使的人選。前將軍韓增認為馮奉世人智出眾,堪當此任,便向宣帝推薦了他。馮奉世被授以衛侯,奉命持節出使大宛,並且護送大宛的使臣回國。

  馮奉世一行走到伊修城(今新疆鄯善境內)時,都尉宋將向馮奉世報告說:莎車貴族集團與鄰國勾結,殺死了堅持與漢朝友好往來的國王,並殺死了漢朝使者奚充國。

  原來烏孫公主的兒子萬年做了莎車國的臣下。莎車王很喜歡他,送他到長安學習。莎車王死後無子,莎車國的大臣們想以漢朝為靠山,同時又討好烏孫國,就上書給漢宣帝,要求讓萬年去做他們的國王。漢宣帝同意了,派奚充國為使者護送萬年回莎車國去。萬年做了國王,莎車國有些人表示不滿。莎車王的兄弟呼屠征趁機聯絡臨近的部落,殺死了萬年和漢朝使者奚充國,自己做了莎車王。

  新任莎車國王呼屠征派出使者向他的周邊國家宣稱,北道諸國屬匈奴,南道諸國應聽從他的指揮,莎車與匈奴已結成聯盟,以西域霸主的身份與漢朝對抗,因此,由鄯善西去的道路已被他們壟斷,西域交通癱瘓。

都護鄭吉、校尉司馬意打算走北道。馮奉世面對西域各國複雜的政治局面,與副使嚴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一致認為莎車國內發生的政變,是引起西域動蕩、交通斷絕的主要根源,如不及早剷除立腳未穩的莎車新王,勢必養癰成患,難以制服,以致危及整個西域的安全。然而,要想鎮壓莎車,須有軍隊,調動軍隊又需上報朝廷,路途遙遠,往返費時,而邊境形勢逐日變化。於是他們商定,不待奏聞朝廷,立即採取行動,便用從朝中帶來的符節通知附近各國出兵,聯合進攻莎車。不久調集起各國兵馬一萬五千人,馮奉世自任統帥,領兵進擊莎車,一舉攻克其都城。新任莎車王呼屠征毫無防備,及至兵臨城下,才慌忙募兵抵禦,後自殺身死,莎車人獻出呼屠征的頭顱,請求和好。馮奉世讓他們另選前王的支裔為國王。莎車國復歸安定。馮奉世之名不脛而走,威震西域。戰後馮奉世收軍罷兵,將平定莎車的前因後果詳細奏告朝廷。漢宣帝聽到報告後十分高興,當即召見前將軍韓增,誇獎他舉薦馮奉世。

馮奉世平定莎車後,遣回各國兵士,繼續西行,直抵大宛。大宛已經聽到了他的名字,可謂先聲奪人,因此他受到隆重的接待。大宛君臣對他倍加敬重,因而他順利地完成了使命,臨別時大宛贈送名馬「象龍」表示與漢朝的友好之情。馮奉世榮歸長安,宣帝甚為高興,提議為他加封官爵。眾大臣認為馮奉世不辱使命,有功於國,應予爵士之封。少府肖望之提出異議,他認為馮奉世擅自發動小國之兵,雖有大功,但是不可引人效法,如果加封馮奉世,將來他人出使時貪功趨利,也要與馮奉世攀比,私自動用兵馬,在萬里之外為求功名而與他國尋釁滋事,那樣一來恐怕無事生非,給國家帶來更多麻煩,所以他認為不應給馮奉世加封。宣帝認為肖望之的看法也有道理,便未封爵,只任命他為光祿大夫、水衡都尉。

  漢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馮奉世被任命為執金吾,職掌北軍。不久,他又平定了上郡一萬多原來歸降漢朝的胡人叛亂。初元三年,右將軍典屬國常惠死後,馮奉世調任為右將軍典屬國,掌管少數民族事務。幾年後升為光祿勛。

永光二年(前42年)秋,駐守隴西的護羌校尉辛湯因嗜酒任性,多次侮辱羌人,終於激怒了羌眾,導致反抗朝廷。十一月,馮奉世奉召率軍平叛,一舉大破羌人,斬殺捕獲叛兵八千多人,繳獲馬牛羊數萬頭,其餘羌人都逃到塞外,隴西叛亂得到平息。他被封爵為關內侯,調任左將軍,繼續擔任光祿勛,食邑五百戶,賞黃金六十斤。他的兒子馮野王擔任了左馮翊,他的長女馮媛由元帝納往後宮,得拜婕妤,很受元帝寵愛。

傅帝太太后權勢熏天的時候,王莽賦閑在新野封地,閉門自守,做了幾個不同尋常的事情。  一是令他的兒子王獲自殺。史載很簡單,「其中子獲殺奴,莽切責獲,令自殺。」後世說他為了虛名,事先投入政治成本,殺子取義。

二是砸玉劍的故事。他到了南陽後,太守特意選擇了賢能之士孔休代理新都這個地方的「相」。孔休為了表示尊敬,登門拜訪,兩者遂結為朋友。後來王莽得了病,這孔休很是上心,精心伺候,王莽很是感激。為表心意,趁機結為至交,王莽想贈以玉制寶劍器物(想必是一種收藏品)。這等禮物甚為貴重,孔休哪敢收下。王莽便道:「我見到您臉上有斑,而美玉可治斑,很有效。」又被推辭後,莽哥決然把玉器敲碎,用布包好,似乎用「遵醫囑」的口吻,教他這葯怎麼怎麼用,不是口服、不是內用,而是外敷,是外用,如何如何。孔休饒不過,再拒絕,恐怕這莽哥真要發怒,面子上過不去嘛。  事迹很快傳到了每個人都耳朵里,也再次給王莽樹立了大義滅親和禮賢下士的公眾形象,他完全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標杆。

而劉欣這邊卻因為改革失敗而玩物喪志,寵臣董賢更不是東西。人們心中把這兩個形象一對照,高下立見。

因此官吏們為王莽上書訟冤的不下百起,也不知是王莽指使的,還是他們不約而同的,總之輿論比較傾向於王莽這一邊。三年後,類似科舉考試的殿試現場,賢良周護、宋崇在回答皇帝的對策中也居然在深頌王莽功德,這直接觸動了劉欣的神經。於是哀帝下詔讓王莽回京城居住,照顧太皇太後王政君。

推薦閱讀:

風之谷 - 宮崎駿的理想國度

TAG:理想 | 王莽 | 理想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