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與突厥的千年恩怨
不少分析師說,歐洲人對於土耳其人的民族不認同也許是重要因素之一。一些土耳其領導人也指責歐盟存在種族偏見,把信奉伊斯蘭教的他們排斥在外。
《環球》雜誌記者/張遠
逐水草而居,馬背得來衣食,一支突厥人從中亞平原遷徙至位於黑海和地中海間的安那托利亞大陸,這是土耳其人的先祖。
經曆數百年的征戰,他們建立起橫跨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突厥鐵蹄踏過一座座歐洲城市,帶去殺戮,引入文明。又是數百年過去,在歐洲列強的欺凌下帝國如暮朽的老人,手足僵硬,任人宰割。
土耳其與歐洲的千年,有征服,也有屈服。
土耳其與歐洲的千年,有野蠻,也有文明。
土耳其與歐洲的當今,有認同,也有心結。
恐怖的突厥人
伊斯坦布爾,千年風霜中見證來來往往的民族,西方、東方的文化符號在這裡交匯,也是西方文明目睹奧斯曼土耳其崛起的地方。
這裡曾是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隊圍城,圍困時長超過一個月。
史料記載,君士坦丁堡的城牆長度超過兩萬米,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城牆。為了破城,奧斯曼人僱用匈牙利的工程師俄本,建造了一種當時世所罕見的巨炮,長度超過8米,口徑大約75厘米。穆罕默德二世親自督戰,指揮士兵攻佔城牆。
東羅馬帝國自此滅亡,君士坦丁堡更名為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自此穩固了歐洲東南部及地中海東部的霸主地位,進入征服擴張期。
破城後,土耳其軍隊洗劫三日,滿地廢墟。一些沒能出逃的居民被送往各奧斯曼帝國城市,城中只剩下一部分猶太人和熱那亞人。
美國《今日歷史》雜誌評價,對於大多數歐洲人而言,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一場歷史災難,是基督教文明難以修補的疤痕。直至今日,一些歐洲人對土耳其由心而發的敵意,可能正是在那時「紮根」的。
事實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攻下君士坦丁堡之前,就已將鐵蹄踏上歐洲東部。十五世紀中葉,奧斯曼大軍接連奪得加利波利半島,佔領馬其頓和保加利亞大部分土地,這裡成為奧斯曼帝國最早的歐洲部分。十五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吞併整個巴爾幹半島。在東歐一些國家,反抗奧斯曼帝國的一些故事已經寫入歷史。
奧斯曼在十六世紀中葉和十七世紀末期曾兩度打到中歐名城維也納,引發歐洲多國震動。
英國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史學家理查德·諾爾斯描述,當時歐洲人談到突厥,認為他們是「當下世界可怕的人」。即使在遙遠的冰島,一些人祈禱時除了希望可以「避過奸詐的教皇」,另外的願望就是「避過恐怖的突厥人」。
有史料記載,土耳其海盜曾於1627年登陸冰島,數百冰島人被抓,送往阿爾及爾。
在極盛時期,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擁有5000萬人口,而那時英國的人口只有500萬,奧斯曼帝國如「一團日益增長的火焰」,成了歐洲最感恐懼的威脅。
野蠻並高貴著
軍事征服,給民眾帶來血腥的回憶。而文化的傳播,讓人們在中世紀的黑暗中看到光芒,也逐漸改變著歐洲人對於奧斯曼帝國的認識。
美國中東歷史學家伯納德·劉易斯曾說:「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並不是蠻族的勝利,而是一種先前未察覺到的文明的勝利。」
隨著帝國的不斷擴張,奧斯曼帝國也採納地中海、黑海周邊地區的傳統、藝術及文化體系,構建了一種混合的奧斯曼文化。與中世紀的蠻族征服不同,奧斯曼帝國也將自身的傳承帶入了西方。
在帝國首府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卡帕宮中,御膳房裡的廚師以不同的材料測試及創造了一種吸收多國族群烹飪方法的奧斯曼菜式,這些菜式之後漸漸流入民間,一些巴爾幹半島國家現今仍存留這種飲食的痕迹。古明茴香、辣椒籽,以及層出不窮的茄子烹飪方法讓人眼花繚亂。當時不少西方貴族或出於對於教廷的抵觸,或出於內心的尊重,十分推崇奧斯曼帝國的人物。
美國《今日歷史》雜誌說,十三世紀奧斯曼土耳其的一些宗教文學、甚至先前東突厥時期的一些文學已經超越地域水平,特別是在歷史方面,並不是簡單的編年史,有的甚至可以達到史詩的程度。當時,奧斯曼帝國受教育程度良好的人,對阿拉伯和波斯經典文學的熟悉程度,可與西方知識階層對羅馬、希臘經典的熟悉程度相提並論。
一些西方貴族把奧斯曼人稱為「高貴的野蠻人」。相比西歐中世紀的黑暗,一些人甚至把奧斯曼土耳其稱為「文明之地」。
從「西亞病夫」到新生
如果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前400年是征服史,那麼後300年則是它的掙扎史。
帝國正是在極盛時期認為自己的文明最為優越,歷代蘇丹均輕視工業和貿易。自十八世紀後期,帝國逐漸落後於歐洲。至二十世紀初,奧斯曼帝國淪為半殖民地,被不少歐洲殖民者稱為「西亞病夫」。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西方的進步某種程度上是源於對這一強大帝國的畏懼。帝國境內的重稅讓歐洲人不斷探尋通往東方的航路,間接推動了歐洲經濟的發展。
文明成為帝國自大的資本,也成為其衰敗的誘因。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垂垂老矣的帝國再也無法振作精神。土耳其在戰後喪失了五分之四的領土,被歐洲列強蠶食殆盡。
正當此時,木匠家庭出身的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在安卡拉宣告成立大國民議會,拒絕簽署《色佛爾條約》。他隨後率軍擊退了希臘入侵,並推翻了奧斯曼帝國長達600多年的政教合一的封建統治。
凱末爾力圖締造一個現代、民主及世俗的國家。他死後被尊稱為「阿塔圖爾克」,即土耳其國父。
他主導的世俗主義變革將宗教力量與政治環境隔絕,為現代土耳其社會拿捏基調,也為土耳其向歐洲靠攏打下基礎。留有東方民族血統的「突厥後裔」在經歷與歐洲數百年的碰撞後,傾向於紮根西方,努力加入歐盟。
難解的民族差異
土耳其自1949年加入歐洲委員會以來,申請加入歐盟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但至今沒有成功。
不少分析師說,歐洲人對於土耳其人的民族不認同也許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土耳其較強的經歷實力,尤其是龐大的人口規模,更讓歐洲對土耳其頗具戒心。一些土耳其領導人也指責歐盟存在種族偏見,把信奉伊斯蘭教的他們排斥在外。
當然,除卻感性因素,土耳其在諸如塞普勒斯、庫爾德等問題上與西方不一致的立場,也使得土耳其與希臘等歐盟國家關係緊張,這自然讓土耳其入盟變得更加艱難。
但最近幾年,土耳其經濟總體表現不錯,隨著國力的顯著增強,「大國夢想」也不斷見諸報端,不少土耳其人則對歐盟的冷淡「由愛生恨」。在土耳其最近的動蕩中,歐洲保持了高度的關注,並也多次「提醒」埃爾多安,以「公開和公正的方式」處理相關問題,從而成為合格的入盟候選國。這也遭致土耳其官方的不滿。
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就曾公開回應說:「歐盟到底是一個一視同仁的文明聯盟,還是一個基督教的俱樂部?如果是前者,那麼土耳其願意參加;如果是後者,那麼就別再浪費雙方的時間了。」
「突厥」與歐洲打交道近千年,或許相互認同再需千年。
來源:2014年4月1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8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推薦閱讀:
※歐洲那些「隱形」國界線
※遍地築牆的時代,聆聽來自歐洲的聲音 | 歐羅萬象發刊詞
※10大必去落地簽國家!但當心被遣返!附最新入境Tips,連歐洲也能說走就走!
※【出境游】盤點歐洲秋季最受歡迎的十座城市
※他們都是怎麼成功的?聊聊我周圍的歐洲求職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