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藥師經講解》第一講(2)

  《藥師經》包括修行的法門、供養的儀規等等。它和《金剛經》的講法又不一樣。 「藥師」表的是個人,是東方凈琉璃世界。東方凈琉璃世界表的是佛所現證的清凈世界或者一真法界。「琉璃光」表無上菩提、現證法界的德性。「琉璃光」也是青天,是本體。

  日月運行於青天。我在講《道德經》時講過: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常養萬物。很多時候佛經里的話和老子的話都是能契合在一起的,真正通達的人會明白釋迦和老子是同體異化身,都是大日如來佛的化身。他倆都修成圓滿的報身走了,一個是寫完書走人,一個是講完法走人。大家真正用心從自性中去找根本,就會明白這些事情。如果光從外相上去找或聽別人說,那你就永遠站在門外,因為屋裡的東西你沒有看見,沒有親身體驗過。

  「如來」,梵文是「喝啰多也」,即咒語里的「怛多揭多也」。《金剛經》所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諸法如義,名為如來」。

  「如來」有三種意義:一是如來,二是如解,三是如說。

  第一,如來。「如」是一模一樣,沒有差別的叫「如」,無二無分別,遍一切處,盡未來際。菩薩修行六度萬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等到最後功德圓滿,以最高的智慧體證了究竟真理的時候,此真理就是如。證真如妙性,屬於如。

  在現身說法,教化眾生中的來去生滅行住坐卧等相,都是以來義攝之。所以如來者,來即非來,非來而來,沒來也沒去,又來了又去了。不於行住坐卧等中見如來,也不離行住坐卧等中見如來。真如平等不二的本性寓於一切中。

  第二,如解。佛以無上智慧對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理解都能通達無礙,毫不顛倒,把如法的實相解釋的明明了了,是名如解。

  第三,如說。佛陀不但能解世間出世間的一切問題,而且解悟的都如理如法,恰到好處,你從六面去看這個問題、聽這個話的時候都是非常正確的,挑不出一點毛病,因為是圓滿無礙的,這個叫如說。

  如來、如解、如說,是佛所有的功德,但是我們翻譯經文的時候不可能把三個意思同時翻譯出來,除非在某個特定的時期,碰上了這樣的因緣。

  本願功德。是藥師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而成果德莊嚴。修行沒有大的願力,將來也就證不到清凈的果,因為沒有願力就沒有動力,有了動力才願意修行,才願意去精進。所以說每一個在因地修行的菩薩們都要發願力!這個願力心一發的時候,種子就開始發芽。願有通願、有別願。

  通願,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我們皈依的時候有個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通願。

  別願,每一個佛都有自己的願力,比如觀音有十二願,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藥師佛有自己的十二個願,這都是別願。藥師佛的十二大願對我們人生有多麼大的影響,大家修過之後會對藥師佛生起無比的信心。

  藥師佛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缺什麼就給你什麼!藥師佛的願力非常樸實,非常實在。阿彌陀佛的願力也實在,但那是在我們往生之後,他的種種願力才開始!在我們還沒有往生以前,只想好好的活著,賺多一點的錢,娶個漂亮的太太,那你就好好聽聽藥師法門。想長的漂亮,身體苗條,找個好男朋友,那你也要好好聽聽這部《藥師經》。女人身想做男人,更要聽聽這部無上的大法,如何能滿自己的意願。

  「功德」,「功」是功力,比如說我們修行布施、持戒、忍辱、坐禪,我們都要花一番功夫,功夫就代表功。「德」就是即將得到的果,修行而得到的成績,像幹活就會得到報酬一樣的,你修了這個法會得到這個法的果子,所以簡稱為功德。

  功德在某些程度上翻譯也不一樣,六祖翻譯的功德和我在講《金剛經》的功德和這部《藥師經》翻譯的功德也不一樣,所以我們要依照自己的本願來成就自己的功德,成為本願功德。

  「經」梵文是「修多羅」, 「經」在某些時候視為線,因為古時候的書是用線穿連起來的,不管以前用樹葉還是貝殼或者竹片,把字刻在上面,用線穿連起來,這個「經」也有個貫穿意,把釋迦佛的話全貫穿起來。

  佛所說的話叫經或者叫法,是究竟的真理與德性,可以讓我們永久的學習 ,永久的依循它去學習去修行,法也是表示恆常法則,恆常法則的意思就為經,它是貫穿意。三藏十二部里說經律論,經就是佛說的話叫經。佛的弟子或高僧大德寫出來的不能叫經,叫論。有人說六祖的為什麼叫經?六祖是阿彌陀佛再來,他的話也要叫經。別人的東西,哪怕達摩、龍樹寫的全都叫論,不能叫經,要不叫輸、鈔。

  佛與菩薩的級別不一樣,觀音也是佛叫正法明如來,但她是過去佛,在我們娑婆世界,她只能以菩薩身份示現給我們,她不能以佛的身份示現給我們。文殊也是佛,是大日佛王,可在娑婆世界只能配合釋迦佛來宣揚佛法,所以他們的都叫論。

  為什麼我們中國的《易經》《詩經》叫經?因為《易經》是指導如何修行與如何做人的,是貫穿天地的,所以說這個經也叫日月之經。可能有了人類就有了這個經,也是貫穿於人類的,所以說《易經》也為經。

  《詩經》也是貫穿於天和地,包括佛菩薩、天人和人之間所產生的一種文明。佛經更是貫穿於天地。佛經、詩經、易經都稱為經,都能貫穿於天地人心。

  很多人看不明白就不懂了,所以要多聽多聞。阿難是多聞,但他沒有去消化,佛涅磐後把他逼得沒有辦法了,把他聽來的東西消化掉了,成為羅漢,由他主法起經。

  經有五種意:第一種:湧泉義。意味無窮,就像泉水從地下不斷的冒出來,持久不斷的清涼感覺,心悅快樂。你感覺到看了一遍又覺得以前理解的東西不對,不是不對,是理解的面窄呀。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你的思維就打開了,這個叫著意味無窮,舉一反三。

  第二種:出生義。能生妙善,妙善就是我們的自性能建立萬法,妙用無窮。

  第三種:繩墨義。就是判定邪正,通過看佛經之後,你理解了宇宙的道理,明白了什麼是邪什麼是正,什麼叫外道什麼叫內道,或者說什麼叫中道。

  第四種:顯示義。能闡釋正確的理論,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正知正見。

  第五種:結鬘義。貫穿諸法。

  所有經都具備這五種意義,外道的經就沒有。

  「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是本經的別名,是所深表的理行佛法。 「如來」是一切佛的通稱,「藥師琉璃光」是本經東方佛土教主的別名,別名中藥師佛表示的是大慈悲,琉璃光顯的是佛的大智慧。經題有因果悲智。

  以上就是這部經字幕的解釋。

  下面就開始講正文,大家以後要想求得世間法上的順利,藥師佛的名號、咒語、經文,要多看、多讀,這樣的話就會得到大的利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如是我聞:』「如是「是指執此法者如是說,是我阿難如實聽釋迦佛這麼說的,這個我是大我,是無我的我,不是小我的我,聽聞就是阿難聽釋迦佛這麼說的,釋迦佛的話是可信的。

  這個因緣是因為阿難,佛當初要涅槃的時候,阿難從另一個地方趕了回來,看見佛在那兒躺著,他就沒有了思維,頭腦一片空白,只有悲傷。釋迦佛說,你真的修到那種地步的時候是不應該哭的,阿難因為才到初地,很多東西還沒有斷完,所以他就忍不住哭,別人跟他說什麼話呀,他也不知道,哭得一塌糊塗的時候,天人還有他的很多師兄弟這個時候就告訴他:你不能在哭了呀,很多問題還沒有明了,你得去請問,世尊還沒有教給我們。

  阿難就說世尊都要走了,根本就不知道問什麼,這個時候他的師兄弟還有天人天龍把要問的問題告訴他了。阿難這個時候才恍然大悟,是啊!我怎麼在這裡哭呀!應該趁師父沒走的時候,把該問的問題問好,這樣才能對得起眾生,也能對得起世尊。於是他就向佛請問了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將來佛不在世的時候,我們以後集結經典的時候,每一部經之前應該用什麼語言開頭呢?

  第二個問題,佛在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那佛走了,我們以什麼為師呢 ?

  第三個問題,佛住世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比丘都能以佛而住,那佛走了之後,我們應該以誰而住呢?

  第四個問題,那些惡性比丘,佛在世的時候都由佛親自調伏他們,如果佛走了之後,這些惡性比丘由誰來調伏呢?

  於是阿難就蹣跚跪爬到世尊的面前,撲在世尊的腳上,雖然世尊躺在那裡,但他的腳還是露出來的,咱們可以想像一下,阿難匍匐著跪著爬到世尊面前,雙手抱著佛足,大哭,佛呀……您不能離開我們,我們還需要您的帶領。但佛這個時候告訴他:阿難,不能哭啊,因為你也不是凡夫了。釋迦佛的話非常慈悲非常輕緩,這樣開導阿難,阿難擦乾了眼淚。

  咱們懷念阿難請法的這個過程,也重新去找一找,看看在座的哪位是當初的羅漢或者是比丘尼,在釋迦佛臨終的時候你們在位了。如果誰這個時候內心當中生起慈悲的心,生起一種震撼的心,那你就跟我說的這個過程就能契合上,跟釋迦佛的經文契合上。我說到這裡的時候,內心當中非常不好受。


推薦閱讀:

原來《藥師灌頂真言》每一句都是可以意譯的
【劉博藥師】國內常見的胰島素種類與特點
到底是念佛好?還是持咒好?抑或是誦經好? ---以藥師法門為例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收藏敦煌遺畫:十世紀五代或宋代《藥師佛坐像》賞析
修持藥師經的功德利益

TAG: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