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的凈土思想之凈土究竟論

太虛大師的凈土思想之凈土究竟論太虛大師為中國近現代佛教復興運動的領袖,他於佛法獲大總持智,以此智慧判別整理全體佛法,努力適應新時代社會人心,應對現代思潮,提出以「人間佛教」為旗幟的佛教革命思想。他視野廣闊,學識淵博,通達內外學,可謂永明延壽以來第一人,厥功甚偉,筆者曾以「人間佛教開生路,正法得延五百年」贊之,應非溢美。  太虛大師思想極其廣大深厚,作為大乘教義重要方面的凈土觀,是大師全體佛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專講過有關凈土的重要經典如《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彌勒上生經》、《藥師經》、《維摩經》等,有專論凈土的文章多篇,其他許多講錄、文章中,也多有關於凈土的文字。本文擬就這些資料,對太虛大師的凈土觀作一梳理整合。  一、凈土非一,皆唯心造  提到凈土,一般認為就是凈土宗信徒所求生的西方極樂世界,實則法界中凈土極多。大師在《佛說無量壽經要義》中解釋說,凈土有二義,其一,「謂此國土,其受有樂無苦,其行有善無染,乃極莊嚴凈妙無上清凈之依處也。」其二,「謂菩薩因中依眾生心修種種清凈之行,而使眾生世界清凈,以嚴凈此不凈國土令凈」。一切大乘佛法,都是嚴凈國土之行。菩薩初發心,即為普度一切眾生,然後完全以眾生之心為心而修行,《維摩經》云:「若菩薩修凈佛國行,當何所依?依眾生心;所謂眾生心凈則國土凈。」諸菩薩為轉眾生惡業成凈行故,率眾同修凈行,一國如此,一國安全;世界如此,則全世界和平。菩薩以利益一切眾生為心而修行,凈化一切眾生心,此行即為凈佛國土之行。菩薩發心修行,皆為凈佛國土;諸大乘佛法,皆是凈土法門。凈土乃大乘教義獨有,小乘教法或缺。  凈土之義甚為普遍,清凈國土、種種清凈世界、種種清凈依處,皆名凈土。從豎的角度(不同層次)觀,有三種凈土之義:  1.變化凈土。即天台教四種凈土中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凈土。此為佛菩薩應六道凡夫與二乘賢聖之機,所示現的清凈佛土。為六道凡夫而現者,如佛應在天則天有凈土道場,乃至地獄、鬼、畜無不有佛示現其中,有佛所安居之佛土。佛變化身應在人道,則變化土亦在人中。應二乘聖者及三賢、四加行菩薩之機者,亦為變化身土,唯轉增勝妙,謂之勝應身土。  2.受用土。即受用果報之謂,指佛菩薩以凈因成就的實報莊嚴凈土,分自受用、他受用兩種。他受用凈土,即菩薩所緣無邊相好之身,無邊莊嚴之土,如《華嚴經》所描述的華藏世界,此乃佛隨菩薩所證,非佛自受,然唯有登地菩薩能可了知。自受用凈土,謂佛自己所享用的凈土,唯佛與佛乃能證之,以無垢清凈庵摩羅識、四智相應為其體性。  3.法性土。亦名常寂光土,即諸法平等真如法性,人初地時能證少分,至於佛位證乃圓滿。諸法從本以來之清凈自性,非從佛凈而凈,是故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名法性凈土。凡愚如此,菩薩、佛亦如此,乃至一草一木一微塵,亦無不如此,無不自性清凈。然必佛智乃能圓證,故亦名佛凈土。  三種凈土義,統攝一切佛法,人此法門,則一切法無不包含。修人天乘法,則得凡聖同居凈土;修二乘法,則得方便有餘凈土;修大乘菩薩行,則得實報莊嚴凈土及常寂光凈土。修法華行則成法華凈土,修密宗行則人密嚴凈土,修禪宗行人自性清凈土。凈土一門,能統攝大小乘世出世法因果,罄無不盡。  從橫的角度(空間)論,十方皆有凈土,如大乘經中所說西方極樂凈土、東方藥師琉璃凈土、上方眾香凈土,乃至十方世界種種凈土。極樂世界,僅為十方凈土之一,不過總集十方凈土之勝,而現為西方凈土耳。  作為佛果功德的凈土,為眾生樹立了建設理想世界的典範、信仰歸投的目標,大乘各種法門,都以歸向佛果功德為本。大師在《中國佛學》中說:眾生生死流轉,煩惱業障深重,而佛已功德清凈圓滿;以此清凈圓滿功德,可以對治眾生的惑業重障。我們如依佛陀的功德莊嚴為加持,即易生起歸向清凈佛剎之心。以佛果的依正功德為歸向,即演成凈土宗;攝佛果依正功德為自己,即轉為密宗。  凈土的主要意義,是接引眾生往生彼土,為學佛者提供命終後的究竟歸宿及學佛修行的最佳環境。大師在《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中說:  所謂凈土攝受,是由佛菩薩果上的功德妙用;依大悲願力而  方便攝受下位眾生,使其至臨命終時,往生而不退轉。所以我們  修行凈土,好比欲去凈土中留學一樣。  《大乘位與大乘各宗》說「凈土法門最重之點,即在攝諸眾生令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苑圖書館館員之修學方針》說,凈土,是為已發心修行而一生未能證聖果的人,因怕轉身容易退墮,或不免墮三惡道流轉生死,失去一生的功行,因此從諸佛菩薩所示居的凈土,使眾生持念一佛或一菩薩的名號,仗彼諸佛菩薩的大悲願力,使其往生彼土,令其得不退轉,免墮六道輪迴,這是凈土緣起的真意義。故《起信論》稱凈土為「勝方便」,《十住毗婆沙論》說為「易行道」。  往生凈土之行門,本通於十方一切佛菩薩之凈土,不是只有西方凈土一門,如佛言:「十方凈土,隨念往生」,如經中所說的東方藥師凈土、不動佛凈土、彌勒凈土等。從敦煌石室的發現看,唐代以前中國流行的凈土法門,並非只有西方凈土,藥師凈土、地藏凈土、千手觀音凈土等也頗流行,歸心往生兜率內院彌勒凈土者尤火。對此世界的學佛者而言,最重要者為凈土宗人所嚮往的西方極樂世界,唐代以後西方凈土法門越來越興盛。大師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中,對經論中多勸人求生西方凈土而較少勸生他方凈土的原因,作了解釋。  第一,從許多經論看,極樂凈土為初地菩薩所見之凈土,依據有二:一、《華嚴經》說娑婆世界一劫,為極樂世界一日夜,極樂一劫又為某世界一日夜,如是進行至第九重之某世界一劫,第十重普賢所住之佛世界一日夜。故娑婆世界進一步,即為極樂世界,可明極樂為初地之凈土。二、《楞伽經》記龍樹菩薩「得初歡喜地,往生極樂國」,故知極樂為初地菩薩所證之凈土。此凈土與地前內外凡鄰近,為未人地前菩薩或初發心之一切凡夫所最容易親近觀想而求往生者。  第二,由普賢願而往生於極樂世界,更有一重要義:願力攝受。經中說阿彌陀佛最重要之點,乃在他於因地中廣發取凈土攝有情之誓願,並未顯及其他六度萬行,只說如何發大誓願,成此凈土,攝受十方眾生。其他亦必各修其因行方得往生,然不如彌陀凈土專以發願而成。其凈土之果由誓願成功,故修其凈土之因行,特重誓願。依願修行,修到初地,當然往生,但亦可依誓願之力往生,但願不切,決不往生。  凈土之清凈莊嚴,唯是凈心所造,乃凈心中所現。大師在《維摩詰經釋會紀聞》中說:法凈則智凈,智凈則心凈,心凈則德凈,即轉眾生濁、劫濁、見濁、命濁、煩惱濁五濁為五凈。融行歸心,一切唯心。「凈心為因,凈土為果,凈眾生心得佛土凈」。又,從大乘如來藏學看來,凈與穢,唯在一心之迷悟。因迷佛與眾生平等不二之真性,起惑造業,業果相續,則成各類眾生世界。心若悟,則所有一切世界眾生業果限量,當下超脫;一切眾生,同於諸佛法身,現前眾生世界,即是諸佛凈土。  《大乘宗地圖釋》說:修凈土,不是心外取法,不同於一般宗教之求生天國等,執心外有法。經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以心為生不生之轉樞。是心是佛,謂理佛性為依正莊嚴之本,佛身土功德莊嚴攝歸即心自性之法身佛,以心真如即是法身佛故;此法身佛身土通於佛與眾生,在佛位,此心之功德身土如是,在眾生位,此心之功德身土亦如是,無增無減。是心作佛者,由無漏種漸漸增長而至圓滿,以顯究極之行佛性。心乃萬法總相,攝六識等,第六識乃凈土法門之出發點,由六識領受凈土宗教義,觀佛土的依正莊嚴,明白佛與眾生心性不二、法身佛土的道理,由此建立對凈土教的決定信心,發願往生。凈土法門所講佛土的依正莊嚴,主要是有相的化身佛或他受用佛的依正莊嚴,不是無相不可言說的法性身土。故依是心是佛的原理,由六識起是心作佛的行,觀凈土依正莊嚴及修三慧行得力,即可感化佛接引往生,往往有臨終蒙光接引往生者。《唯識之凈土》以唯識學四緣生諸法,解釋往生凈土的原理:  依佛菩薩悲願力所現依正莊嚴為增上緣,起自心清凈心而變  起自心凈土。此自心凈土與彌陀凈土,清凈相應,成為共變凈土,  故得往生極樂凈土中。攝持於彌陀願力故,即得永不退轉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  凈土莊嚴、往生凈土,與般若真空無相之說,豈非矛盾?這是學習教理者往往會提出的問題。大師在《觀彌勒上生經講要》中解答這種疑惑說:  研究空宗般若者,明一切法皆空,如心經?「諸法皆空」,與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便以為一切凈土皆空無有。研究唯識學者則認為一切唯心,凈土非實有。生此疑者,未知佛法一貫之理相通而不相背。佛法明空,是即有而空,以一切法皆因緣所生而有,如幻如化無自性故;以物質論,原子、電子皆不能成最後之單位,以眾業因緣和合而現。以其無自性,明一切法空;以其因緣生,明一切法有;緣生故性空,性空故緣生。由此則凈土非無,並不礙皆空也。又唯識者,非離去現前人世別有唯心、唯識,乃明即此眾緣所生之天地萬物皆唯心識,都非越出心識之外故,皆受此心識功用之變化影響故,故曰萬法唯識,是故唯心唯識而空,亦不礙凈土之有也。《金剛經講錄》中說:佛問須菩提:「菩薩莊嚴佛土不?」須菩提答言:「不也。」何以故?因為菩薩自行已辦,自性凈土本來清凈,何用莊嚴?然自行雖已成辦,化眾當實有其行,眾生是菩薩之佛土,化眾即為莊嚴其佛土,其形相雖示現莊嚴,而亦不宜取眷其形相,故菩薩所謂莊嚴,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也。佛復告須菩提:「諸大菩薩云何修莊嚴佛土行?」當知佛土本來無德不備,無累不凈,應以如是無所得妙觀、無所住妙慧,生起清凈心,無取無著,無妄分別,於六根、六塵、六識皆無所住,則生無上金剛般若妙凈明心,而佛土莊嚴矣。  凈土雖然莊嚴清凈,為佛教徒嚮往的歸宿,但穢土如我等所居娑婆世界者,按佛經說在宇宙中為苦難最多的世界,此世界的菩薩因堪能忍受污穢及眾苦,故名堪忍,即是梵語娑婆之義。但污穢、苦難,在大乘看來正是種植菩提樹、結出般若果的良田沃土。大師在《維摩詰經釋會紀聞》中指出,若修凈佛國行,而只自住於清凈報土中,不觀沒在苦海中的苦惱眾生而發大悲心深垂救濟,焉得有此修凈佛國行之菩薩!如《悲華經》所說:阿彌陀佛,觀世音、文殊師利等菩薩,皆釋尊於過去勸發菩提心者,彼皆發願取清凈土,唯獨釋尊願常生穢土救苦眾生,為什麼?  凈土雖亦能令苦惱眾生慕之而求往生,但諸眾生沒在苦中,  又安知有凈佛國土而求往生也哉!悲願深重,任其艱巨,故為諸  佛共欽贊為大悲芬陀利華。  又,諸凈土中,無貧窮等患,故亦無六度之德;無八難,故亦無除八難法;無無德者,亦無濟無德之善根;不需四攝法成就眾生,故亦無成就眾生之四攝法。六度四攝,皆凈土所無,而為穢惡之土所專有。過患實為功德之本,故大悲勇猛之士,正須常住濁世,恆修勝行,如《無量壽經》所言,在此土修一日一夜之善,能抵凈土中修行百千劫,孰不應欣此奇遇而精進為之哉!當今此世界險亂困苦至極,大師希望學佛者皆發大悲願,紹隆佛志,勇敢承擔起改造此娑婆穢土的重任,勿徒求自了。  二、西方凈土與念佛往生  求生西方極樂凈土的凈土宗法門,自宋代以來逐漸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不僅凈土宗祖師積極倡導,各宗大德亦莫不推尊提倡。凈土宗之興盛,為近現代中國佛教復興運動的重要方面,出了印光、夏蓮居等大德,直到今天,漢傳佛教徒中,修習凈土法門者猶占多數。太虛大師雖然被作為主要弘揚法相唯識學、提倡人間佛教的新派代表,非凈土宗大德,但對傳統的凈土法門提倡頗力,與被推尊為蓮宗十三祖的印光大師為知交。他有不少關於凈土念佛的專論和開示,如《佛說無量壽經要義》、《佛說阿彌陀經講要》、《往生安樂土法門略說》、《往生凈土論講要》、《覺悟真我與往生極樂》等,其他講修持的文字中一般也都談到凈土法門,其所說頗為詳盡切實。講西方凈土,是大師有關凈土的說法中講得最多的。在《無量壽經要義》中,他由衷讚歎:  凈土法門,深大圓廣,統攝無量,而居佛法中最高之位也。故  吾人對此不可不明信奉行。隨順阿彌陀佛,發如是願,自利利人,  超此惡世,直入極樂,得不退轉;行菩薩道,廣化一切眾生,皆使離  一切苦,得究竟樂。此則修彌陀凈土之大勝利也,吾人豈可忽諸!  西方凈土法門之殊勝,主要在於往生即出輪迴,得不退轉。大師在《阿彌陀經講要》中說:凡是往生西方的一切眾生,都是不退轉;而一切眾生企求往生西方之目的亦在此不退轉,此為往生凈土最要義。《大乘伽耶山頂經講記》說,發菩提心者雖可決定成佛,但依通常教門,要經三大阿僧課劫之長時間,歷五十五位或四十五位之階梯,行舍頭目腦髓種種難行之事,故有退轉之虞,因此需要速疾成佛之方便,以鼓勵其萎弱畏退之心。凈土宗橫超三界,乃為應修菩薩行者此一要求而設的方便,雖言簡便速疾可以橫超,不過是超此世界而遷移一較便於修行的環境而已,並非往生即已成佛,仍須歷位修習增進,以求圓滿斷智功德,方成佛果。平常所謂橫超、豎超,其義並不準確。凡夫雖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因帶有漏業故,不能算出三界,不過彼世界環境好,有勝緣增上,使其易進不退而已。但與諸法門比較而言,凈土念佛法門最為穩當,百丈禪師即謂「修行以念佛為穩當」。當知一切法門,皆不離念佛,雜想紛飛眾苦交逼之有情,雖知念念不忘佛之義,而未能真得念念不忘佛,無常一到,未免隨業流轉,乃教以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凈土之法門,仗彌陀大願,臨終一生極樂,得與諸佛菩薩常會一處,勝緣增上,使之心心念念不忘失佛,直趨無上正覺,此尤穩當中之穩當也。  對念佛往生的原理,太虛大師作了明白的解釋,他強調念佛人須明白念佛往生的根本道理,然後再發心念佛,才不致受任何異說動搖。《念佛往生的原理》說:五種不可思議力中的善法力和願力,是人人可得到、不必要問用功的程度的。佛經中說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誓願力所成,是為攝受十方發願往生的眾生而設,果真信佛所說,信有彌陀願力所成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善法力。既知他這世界是為攝受十方發願往生的眾生而設的,所以只要信了佛的善法,誓願依阿彌陀佛的.願力以往生,就能得往生。既這樣容易,為什麼其他的經中說:要修到地前四加行的菩薩,成就定慧,人初地時才能往生凈土呢?那是就可思議因緣力所生的果而說的;若就不可思議力來說,就不然了,雖沒有成就善根,只要信善法力,同自心中懇切的願力,就成了善根,就可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感通,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的,就成為自己的願力所成的,極樂世界就有了分。舉例說,如有一富翁立有一遺囑,說他所有財產用以幫助全世界的殘疾人,那麼凡是殘疾人,就有享用富翁遺囑財產的份了。發願往生極樂的人,就有了極樂的份,也是這樣。念佛往生,是由不可思議因緣所生果力建立的法門,所以是最殊勝的。《覺悟真我與往生極樂》說:照世間法止惡行善,固然獲得福報,後世為好人或上天作神等,但總在三界輪迴之中,福盡還墮,罪滅復升,時上時下,頭出頭沒,終是危險!若要真實離苦得樂;求一萬全之策,只有一個念佛法門,更沒有再好了。平日知道止惡行善,更念阿彌陀佛名號,就可往生。為什麼?   因為阿彌陀佛原來造彼世界,並非專為自己享受快樂,是要接引十方苦惱的眾生去同享快樂的。他既有此心愿,我們若又發心求往生,則佛的心與眾生心兩相感應,就如打電報一樣,這邊發機,那邊就知道了,不費多少時間,又不需走一步路,只要你念他,他就決定來接你去生。以此言之,阿彌陀佛的大願,譬如大輪船、大火車,不信念佛的人,是不肯上他的船和車,信念佛的人,如上了輪船、火車,無論什麼不中用的人,卧在船車內不作一點事,也就到了。所以念佛這個法門,是千穩萬當,不問上中下三等人都能修行的。  凈土法門通常以信願行三法為綱宗,太虛大師講凈土修持也以此為宗要,首先強調信願為往生之因、能否往生的關鍵。《大乘宗地圖釋》說,凈土宗法,重在願心,只需切信其法而發深願,誓必往生凈土,乃至十惡重業,但憑願力亦能往生。若無堅深信願,雖慧福具足亦不能往生。故帶業眾生可由信願往生,未具善根功德亦可發願。由此願力往生之特點,而得成凈土極方便之法門,由信此法門而發願,由願起行,為此宗之要義。在《往生凈土論講要》中,他對信願行要義作了闡釋,開示了切實的修持方法:  一、信。有信自心、信佛土、信法門之三義。  1.信自心。又有三義。第一須信吾人本心無始無終無滅,持續而恆,隨緣而轉,雖死非斷,雖生非常;招果有因,因熟成果,由業受身,身還造業,非一死所能了,生死苦長,升沉變亟,冥冥三塗,有幽囚宰烹之可懼,是故當懷深憂遠慮。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光陰容易虛度,故曰:「此心不向今身了,更向何身了此心」。第二須信吾心本源真性即是佛性,本來具足如來智慧佛德之藏,若遇善友開導,皈依佛法僧寶,信從佛正法門,懇勤修習,必能證得。故曰:「勸君買棹江頭去,定卜月明載滿船。」《大乘起信論別說》云:  念佛法門,正由依真如如來功德藏——即心自性同體三寶,  及大乘別相三寶之信心為根本。  不明此心此理,則雖一句阿彌陀佛,亦殊未易持誦;若得明徹即心自性之大乘體、自體相用頭頭圓顯、念念全彰,則隨提起一句阿彌陀佛,即是豎常橫遍之如來法界藏身。  第三須信吾人無始以來,亦曾生天作人,夙生必曾值遇諸佛菩薩賢聖眾,承事供養,種植善根,所以今生得聞佛法,發起信願之心。雖由迷昧不自覺知,須信常為諸佛菩薩之所護念,是故應發勇猛精進之心,立堅決深固之志。十方諸佛、諸大菩薩,無感不應,無機不攝,吾人果能敬信修習,佛菩薩必救度接引。觀歷代往生凈土僧俗男女等,皆以夙生善根力故,現生敬信修習力故,諸佛菩薩救度接引力故,已皆往生安樂凈土,成大菩薩;我亦如是,有願必成。故曰:「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卑生退屈。」  2.信佛土。有二義。第一須信阿彌陀佛於過去久遠世中,與吾人同為凡夫,從佛出家,發菩提心,立深宏誓願,積功立行,生生不退。依其本因地中行願力故,及其所教化成熟諸眾生善根力故,遂成極樂凈土,與諸共願行者同生其中而成無上正等真覺,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故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第二須信由此娑婆世界之西,過十萬億佛土,確確實實有一安樂世界,為阿彌陀佛所化之凈土,觀世音、大勢至二大菩薩,洎清凈大海中無量無數菩薩聖賢僧眾,常共圍繞,聽佛說法,依佛修行證果,化身十方攝諸有緣同歸樂土。往生者凈蓮化身,不由胎愛,雖隨功行而有九晶之別,但一經往生,皆得永脫生死輪迴之苦,終成大覺圓滿之佛。一經花開見佛,皆得衣食如意,成無量壽,身心自由,游無量剎。風林水鳥,常演法音,大士聖眾,共為善友。至安至樂,至美至善,至明至凈,至真至常,故名無量光壽佛極安樂凈土。  3.信法門。有三義。第一須信此念佛往生法門,乃釋迦牟尼佛口親說,彌勒菩薩、舍利弗阿羅漢、韋提希皇后等之所親聞;阿難陀阿羅漢親承佛旨之所結集流傳;即今《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是也。其餘勸念阿彌陀佛往生安樂剎之經論,散見大藏,不可勝紀。佛說《無量壽經》時,舍利佛等大阿羅漢,彌勒等大菩薩,及諸天諸神人非人等無量數眾÷皆發願往生。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時,韋提希皇后依之修持,當即往生安樂土。佛說《阿彌陀經》時,東西南北上下六方無數佛土諸佛,同聲讚歎釋迦牟尼佛能於此五濁惡世娑婆界中,說此最方便殊勝之法門。歷代祖師聖賢善信稱揚修習得往生成效者,更難悉數,故應信此法門最真最尊。第二須信此念佛往生法門,下至極惡眾生皆可修證,上至等覺大士亦應修證。蓋下下品及鐵蓮花生者,即造五逆、十惡應墮三惡道中者,聞此法門起信發願修行,亦得往生。其中品生者,即能持五戒、行十善,或更稍修禪定,當生人道、神道、欲界天中者,聞此法門起信發願修行而得往生。觀往生凈土聖賢錄中,自大聖大賢以至淫女、屠戶、鳥獸魚蟲,皆有往生者。其上中品生者,即歡喜地至遠行地之菩薩,上上品生者,即不動地至等覺地之菩薩,《華嚴經》中普賢菩薩亦發願往生,故應信此法門最廣最盛。第三須信此念佛往生法門,其理性雖不可窮盡,其功德雖不可思議,阿彌陀佛本因地中,曾發諸方世界有稱念其名者即為護持攝受接引往生之宏願,故《阿彌陀經》佛說:執此名號,一心不亂,即自知得生凈土。但須心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而執持不忘,即得具足無窮盡之理性及不可思議之功德。且更有最易行之道,但須每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盡十呼吸,亦決定往生得不退地。故名此法門為橫超三界法門,一超直到如來地,非若從其餘法門修證者,初持戒修善以超三惡道,次修禪定以超欲界,次修般若以超色、無色界,尚未能人菩薩正定聚位,中間多迂滯回墮之虞,豈若此門即得頓超三界乎?故應信此法門最易最妙。  二、願。謂往生極樂的堅固願望。《往生凈土論講要》說,極樂凈土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阿彌陀佛誓願之中有欲令一切眾生往生彼國之願,是彼國土已含有攝受十方世界眾生髮願往生之力,如磁含有吸鐵之力,故願生凈土者,決定得生。平常得生凈土,須至初地菩薩方能成就自他受用凈土,其所成之凈土乃由修行至其地位自然而成,非一發願即可往生。欲生極樂凈土,不需修滿凈土之因,可但由發願即得往生,即五不思議中之願力不思議。有願故,功有所歸,心有所專;功有所歸,則功不散失,如錢有繩,錢不散失。心有所專——發願往生西方,則心專註於西方凈土,則攝散歸定。  世人有因惡報現前,怖畏驚悸而求生凈土者;有因饑寒困苦生活之逼迫而求生凈土者;有因老病等苦之所逼惱而求生凈土者;皆以避苦趨樂之心理,為往生凈土之動機。細考諸佛建立凈土、釋迦世尊說凈土法門,雖附有令眾生厭苦欣樂之意,然非佛建立宣說凈土之本意。凡夫眾生避苦趣樂之心,志在快樂,不求永斷生死。佛之本意,在為真正發大乘菩薩心者安立宣說,此類眾生不求來世福報安樂,不圖自了三界生死苦惱,而為發普度一切眾生髮願往生。故發願往生,最好如經中所言,發菩提心宏誓願,願為普度眾生、莊嚴國土而求往生,非僅僅為個人永享安樂。人問明代蒲益大師有何願?師答:有二願:一、願以所修功德迴向往生凈土,二、願生凈土已,成就不退,而入地獄普度一切眾生。這說明修凈土者,若以凡夫避苦趣樂之心、二乘自了之心以求往生,則不與佛本願相應。《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錄》說:菩薩不為自己安樂而生凈土,乃為親近佛菩薩得不退轉故而生凈土,為分身十方普利眾生而生凈土。譬如吾人在不良善之社會、不安寧之國土,不能安心學習;若見某國秩序安謐、社會良好、學校完善,乃赴之留學,則容易學成,學成歸國工作,改善祖國。菩薩生凈土亦復如是,以五濁惡世,難如願成就,故發願往生極樂凈土而求便於修行、較快成就。  三、行。即修行、實行,分通、正、助三行。  1.通行。即《觀經》所說凈業三福:一者孝養父母,敬事師長,救護生靈。二者歸依三寶,持戒修善。三者存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心,信因知果。此三種行,為信佛教者通常之行,實為做人、盡責之事。  2。正行。即念阿彌陀佛,有覺性念、觀相念、持名念三種念法。念佛之「念」,是憶念、心念,非僅口念。大師《解深密經如來成所作事品講錄》中指出,許多念佛人只知口念不解心念,不能算真實念佛。應知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德念佛、實相念佛,皆要以佛為境,與心相應;由明了佛果境界而念念專註佛果境界,明記不昧不忘,是心念佛,是心即佛,方能算是真實念佛。  大師指出,據古今賢哲修行之經驗,至簡至妙者,無過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復有三種:  第一每日定課念:復有二種:  (1)於每晨起身、盥漱之後,於佛像或佛經之前,面西正立,唱皈依佛,一拜;皈依法,一拜;皈依僧,一拜;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唱南無彌勒菩薩,一拜;唱南無普賢菩薩,一拜;三唱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拜;然後或長跪、或端坐、或仍正立;或出聲朗念、或澄,b默念「阿彌陀佛」四字,隨氣長短,盡十口氣。念畢,再唱「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一拜;昌南無觀世音菩薩,一拜;唱南無大勢至菩薩,一拜。又誦發願偈曰:  願生西方凈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  薩為伴侶。  然後隨作他事,所費不過十分鐘。依此日日行之有恆,命終決定往生安養。如行役於外,不能供像禮拜,當向西合掌立禮,惟念阿彌陀佛而誦偈迴向,不可或缺。  (2)於每月隨定幾時幾次,用數珠記數念之,每日定課念幾百聲、幾千聲、或幾萬聲不等,須以漸能增加不可減少為要。每時起訖禮拜唱誦如上。日日行之有恆,命終決定往生安養。  第二恆時隨緣念,謂於一切時、一切處,隨一切緣,作一切事,行住坐卧,語默動止,見聞覺知,色聲味觸,心有所思,意有所觀,即攝六根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若殺生而不能救,當念南無阿彌陀佛,度其識神而往安樂。若遇病人而不能護,當念南無阿彌陀佛,釋其悲痛而生安樂,並須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及佛願力,勸其專念求生。若遇休閑,當念南無阿彌陀佛,令心寧靜而勿游思亂想。若遇勞苦,當念南無阿彌陀佛,願令精進而得成就安息。總之,須令南無阿彌陀佛之凈念終身、時時相繼不斷,此頗不易行,最好兼修每日定課,此外乃修此恆時隨緣念,則千穩百當矣。  第三剋期取證念。休息世緣,舍離人事,或獨自己,或共善友,或於佛寺,或於靜室,或定一日乃至七日、一七日乃至七七日、數月乃至一年、數年乃至終身,禮敬佛法,懺除業障,兼誦往生凈土經典及諸大乘經律,心心發願往生極樂,晝夜六時長坐、經行,專念阿彌陀佛,剋期念成一心不亂,親證念佛三昧,現前即得了了常見西方極樂凈土阿彌陀佛及諸大菩薩,常會一處,則未舍娑婆之報,已證極樂之果矣。已修前之二行者,能於每年結一念佛七行之,尤好。  《南普陀訪太虛上人記》載大師教人念佛法要曰:念佛,行住坐卧、默念、低聲念、高聲念均可,必須恭敬誠懇,字字分明,行之既久,定能自蒙感應。由此亂心減殺而生定力,由定力而生智慧,由智慧而除煩惱了生死,往生凈土,即所謂念佛三昧也。古來賢聖得念佛三昧而了生死往生凈土者多矣,此法易行,較之禪功又少流弊。惟要每日有恆,不宜間斷,無事時多念佛號,有事時但能誠懇十念,亦無不可。應起居有時,飲食有節,戒除昏睡,不間斷功課。須調適身體,起居睡眠,均有一定,不得貪睡及起居無時。每日例課,勿論閑忙必須實行,不可間斷。須知吾人日常用功,即為臨終之用。人當臨終時,所有業緣均隨感而至,生西、墜落,爭此片刻,危險萬狀。平日用功到家,此時定賴三聖接引之力,自能不被牽掣而得往生極樂。故平日不可不用功,用功不可不有恆,做到純熟,臨終自能鎮定,一心不亂,決定生西。  3.助行。隨喜隨力修布施,所謂刻印經書、造塑佛像、立寺修齋、飯僧放生、建橋築路、賑饑濟貧、恤孤養老、救災護病、燈明船渡、茶水湯藥等等財物布施,修自孝父母教人孝父母,自護國家教人護國家,自受三皈教人受三皈,自持五戒教人持五戒,自念阿彌陀佛教人念阿彌陀佛,自誦大乘經典教人誦大乘經典,乃至開大法會、建大法幢等等法布施。凡有善利,無不興崇,而一一皆發願迴向往生極樂,不求人天福報,則萬善同歸凈土矣。  太虛大師關於凈土法門的開示,皆依據凈土經典,與歷代蓮宗祖師、當時印光大師等的說法無異,是很正統的傳統凈土法門。從大師的有關開示看,他完全夠得上近現代傑出的蓮宗大德。  三、兜率凈土  與專弘西方凈土的蓮宗大德不同,太虛大師對求生彌勒菩薩兜率凈土,亦特別提倡,雖然論述不多,但常與勸導往生西方凈土置於同等地位,甚至認為兜率凈土法門比西方凈土攝機更為普遍。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講記》說,以前像法時代,可從三昧門而進修波羅密門;在今末法時代,當以陀羅尼門為眾生學佛之方便,他如專修求生極樂凈土或?兜率內院,亦與持咒相同;如不能持咒,便可專持彌陀聖號或稱彌勒佛名,皆可隨願往生,以其皆含有誓願攝受之意,持名號與持咒同也。此皆如來為應種種時機而設善巧方便,實有不思議者。《佛法一味論之十宗片面觀》說,今各宗通行之凈土門,以西方極樂與兜率內院為最廣。上生兜率內院以親近彌勒,則聲聞眾亦可依歸;「故諸凈土門又以兜率凈土攝機為普遍焉」。《律禪密凈四行論》說:律、禪、密,皆不易修證,「唯凈土行則若極樂、若內院等,皆許以稱念若彌陀若彌勒等聖號即可往生,一經往生即不退墮,其行極易。故於此行門一生決信,心即安定,既不慮所行之不能達所願,則身雖未往生而心已等於往生者之安樂自.在」。《如何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而不退》說,在中國除西方極樂凈土外,憑佛力往生而真能使菩提心保持不退者,就是彌勒兜率凈土的法門。《觀彌勒菩薩上生經講要》勸人:  兜率變化土為等覺大士示現作眾人之歸依處,一生即得不  退,是故欲生凈土,唯此最宜。願諸大眾,發願上生皆得不退轉!  凡發大心之士,勉之!勉之!  該講座及《兜率凈土與十方凈土之比觀》一文中,總結兜率凈土的殊勝為三點:  1.十方凈土有願皆得往生,但何方凈土與此界眾生最為有緣,則未易知。彌勒菩薩一生補處,將來於此土作佛,教化此土眾生,特現兜率凈土與此界眾生結緣,故應發願往生兜率親近彌勒。  2.兜率凈土同在娑婆,同在欲界,為變化凈土,在同處同界,即與此處此界眾生有殊勝緣,最易度。他方凈土泛攝十方眾生,而此專攝此土欲界眾生。  3.彌勒由人而上生,故其上生是由人修習福德成辦,若使人類德業增勝、社會進化,成為清凈安樂人世,因此可早感彌勒下生成佛,亦即為刱造人間凈土也。  兜率凈土的具體修習法門,具如《彌勒上生經》所說,第一要修十善、六度等行,第二要愛敬無上菩提心,第三要發願為彌勒弟子,這三個條件是修兜率凈土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修習而達到往生兜率凈土之願者,有三等九品的區別:第一等是修六度行者,通於四眾佛子,但不必修得十分高勝,只要已發心修習六度,便可往生;若六度齊修,則上品上生;修三、四度則上品中生;修一、二度則上品下生。第二等是四眾佛子及天龍八部等,發願求生兜率,或修持戒行,或聞名歡喜,或禮拜供養,具修四種,即得中品上生;修二、三種或一、二種,即得中品中生或中品下生。若善力不足,現世不能上生,來生亦得生人天善處。第三等是犯戒造惡業的人,由聞彌勒佛名,至心懺悔,發願往生,本應墮苦處,而由願力,臨命終時亦得彌勒接引往生。  修行雖有三等九品的差別,但一生內院,不論何等何品之人,皆得見佛聞法,證不退轉,菩提心和菩薩行只有增長永無退失,且於將來賢劫之中,常隨千佛下生,說法教化。這是兜率凈土比較其他凈土殊勝的地方。如往生極樂凈土,唯上品生可見佛聞大乘法,中晶則證二乘果,若下品生,須更修若干劫方得見佛聞法。而兜率凈土若得往生,皆可見佛聞法;一見相好,一聞佛法,就可使菩提心永無退失,證不退轉菩薩位,故所獲之果最為殊勝。  又,彌勒菩薩是候補釋迦佛位的,釋迦佛曾把自己未完的偉業和未度盡的眾生,都付囑與彌勒護念攝受,所以我們在釋迦佛法中的人,不論修習何行何種法門,皆在彌勒加護之中。即修求生其他凈土法門,或因願力不足,或因行力未充,不得往生,皆可由彌勒佛之力,助導往生。是故十方如來雖皆可為我們之皈依處,而彌勒如來實為普遍的總皈依處。如談彌陀凈土的大《阿彌陀經》,談藥師凈土的《藥師經》等,都有彌勒菩薩在內,這正表顯彌勒是總持一切的。因此,在釋迦佛法中的人,若發願皈依彌勒佛,無論修習何種法門,自然比較容易得成。發了菩提心和修菩薩行,若欲保持不失,繼續增長,莫善於皈依彌勒,以彌勒為依止處。或修十善,六度行,或愛敬菩提心,或持戒,或修觀、乃至或聞名歡喜,或禮拜恭敬,都可以獲得彌勒護念加持,使菩提心和菩薩行不退而增長。  嚴格地說,太虛大師提倡求生的兜率凈土,只適應一類根機,未必有西方凈土攝機之廣。對於具足五戒十善、有一定禪定工夫的人,尤其像太虛大師這樣三學具足的出家僧眾,求生兜率,是為甚易。但人中能具足這些條件,能隨願往生兜率者,恐怕不多。古人有言:善人往生兜率、極樂皆易,惡人往生極樂則易、兜率則難。此所謂善人,起碼指具十善者,此類人在學佛人中有多少,需要統計研究,在今天的中國大概不會太多。何況兜率凈土並不保證往生即得永出輪迴、永不退轉,而極樂凈土特以造五逆十惡的惡人亦得往生,一往生即永出輪迴、永不退轉為殊勝。故求生西方凈土者,總是比求生兜率凈土者多得多。  四,人間凈土的建設  太虛大師是一位極具現實關懷的大乘菩薩僧,懷有「以佛法的道理來改造社會」的熱腸悲願,其凈土思想中最突出的,是現實人間凈土的建設。他有《建設人間凈土論》、《創造人間凈土》等文章專論人間凈土,其他講錄文字中也多有關於人間凈土建設的內容。建設人間凈土,是大師人生佛教、人間佛教的重要內容。  大師以《佛說起世因本經》所言北郁單越洲為佛教理想之人間凈土的典範,經中說這是一小世界四大洲最上、最妙、最高、最勝之處。郁單越洲的凈,首先表現在生存環境的清凈優美,這些清凈優美,都較接近於地球人居住的環境,可以在地球上實現,可謂改造地球生存環境的樣板。大師在引經文描述的該洲環境之美時,每段所加按語,都說明這些都是地球可能經人為改造而達到的,有些已經部分由科技成果實現。如經中先說彼洲有無量山,山中有種種樹,出種種香,平原洲渚皆生青色香草,有種種雜色果樹,樹有種種香等,按語謂「佛每說一境界,先說土田與樹木花草,可知佛甚注意花園式之生活也」。經中說彼洲有種種鳥,鳴聲和雅,山中種種河,其水澄清,眾花覆上,河岸有種種樹林,眾寶妙船等,按語云:  各佛經對人生最重香、色、音樂,感動人處,改變人性,每靠音  樂樹及花鳥說法,可謂改造環境最圓滿了。  又彼洲人民,居住於樹下,按語謂此即科學家設計的公共傘蓋。彼洲人做飯時「燒以火珠,不假薪碳」,按語謂「明明是現在電煤氣灶了」。彼洲無廁所等諸雜穢物,按語謂「是用機器法洗水洗糞了」。彼洲樹上生甘果,按語謂即是果實機器、飲果汁機器。其音樂林中有種種樂器,人們飲食完畢後至林中盡情娛樂歌舞,按語謂是指大同樂園共用機器廠。器樹「即是今機器支管也」,眾雜果樹即是「種種機器管」,從其果邊隨心而出種種樂器「像自動八音盒」;雨當下之處即沒地中即「此地下水道也」。等等。  第二,郁單越洲的優美環境,是彼洲人清凈心的增上果報,如彼洲樹林名安住,按語謂「說心安的眾生才有住此地的幸福」,「唯安仁之人乃可住也」。其池名「善現」,池水清涼、柔軟、潔凈、甘美,按語謂「言此世界人性善妙,世界乃現耳。一爭殺即不現也」。池南園苑名普賢,按語謂「人皆堯舜仙佛,性皆賢善也」。又有園名善華,「言善心開花」。河名易人道,「言人易入善道」。河水無有波浪,謂「人無煩惱」,總之,彼洲的優美環境,「是人性和環境同時改造」。  第三,郁單越洲人民皆自然行十善,壽命千歲,命終皆當上生諸天善處。按語云:「此言今人能行十善,即變為郁洲也。」  第四,經言郁單越洲「人皆一類、一形、一色」,形狀相貌沒有美醜之別,按語謂「此條甚要」,是言人種進化,淘汰劣種,今格爾通的優生學,正是講此事。  郁單越洲的四大優勝,並非神話,是現在地球人類可以逐步實現的,是中國先民嚮往的大同世界,與共產黨人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頗為相近。這種理想人間的建設,按佛法及大師之意,當然要發達科技,改造環境,改造人種,延長人壽,但更為根本的,是人心的凈化。而凈化人心,需賴佛法僧三寶,此三寶不僅指住世三寶——佛教教團,而且指人,b的自性三寶:  然吾人之人間,亦即為理性之佛、法、僧也。蓋吾人靈動覺知  能造作能攝持之心識,即佛之潛性也;吾人內分之根身、心識,外  分之器界、國家,內外分所起之身,語行業,即法之元型也;佛覺轉  乎諸法,法集現乎心佛,和合為身、為家、為國、為群、為人間、為宇  宙之無量眾,即僧之本能也。  不過吾人未了達此本來如是之三德相,以致由迷人迷,造業感果,匍匐三界,流浪五趣,集為此惡濁之人間。然三途劇苦,諸天耽樂,五趣中惟人趣最能端心靜慮,趨向菩提。知佛、法、僧德實為人間本具,欲令生髮增長,轉惡濁人間為善凈之人間,須歸依已獲成就的佛、法、僧為勝增上緣,依佛十善等法而行,與三乘賢聖僧為友,即為造成人間凈土之因緣。由三皈、十善以得生命資產安全,亦由生命資產安全以行三皈十善,損伏惑業,增長善業,招善覺心,現為人間凈土。《創造人間凈土》文中說:  凈土非自然而成就的,亦非神所造成的,是由人等多數有情  類起好的心,據此好心而求得明確之知識,發為正當之思想,更見  諸種種合理的行為,由此行為繼續不斷地作出種種善的事業,其  結果乃成為良好之社會與優美之世界。故此諸凈土之何由而成  功,在佛典中都有確切之答覆。所謂一草一木,以至一行星、一太  陽、皆為無量數因緣關係集合而成,其發動處為人等各有情類之  心的力量。以心的力量即為各種的思想知識等等,及其發揮為各  種學術,造成各種事業,積之既久,因滿果熟,即成一優美良善之  社會,或一清凈莊嚴之國土。  大師對那種不知將自己所居人間改造為凈土,只求逃離此惡濁世界而往生他方凈土的人,進行了批評,說這是「為一部分人小乘自了之修行方法,非大乘的凈土行」,此類人與不知建設自己的祖國,而艷羨美國之豐樂,只求脫離中國籍而赴美做美國人的人相同。皆由意志薄弱,或於凈土所以然之理不曾究竟明白,故有此舉。遍觀一切事物,無不從眾緣時時變化,而推原事物之變化,其出發點都在人心的力量:  既人人皆有此心力,即人人皆已有創造凈土本能,人人能發  造成此土為凈土之勝願,努力去作,即由此人間可造成為凈土,固  無須離開此齷齪之社會而另求一清凈之社會也。質言之,今此人  間雖非良好莊嚴,然可憑各人一片清凈之心,去修集許多凈善的  因緣,逐步進行,久之久之,此濁惡之人間便可一變而為莊嚴之凈  土;不必於人間之外另求凈土,故名為人間凈土。  對創造人間凈土的凈土行,即具體的方法,大師有諸多開示,如《維摩詰經釋會紀聞》說,出家者當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現生求證四沙門果,住持如來清凈律儀,為世福田,生人凈信。在家者當敬事三尊,振興眾善,攝受眷屬,饒益眾人。「但須不昧本菩提心,則出家、在家所行者皆菩薩道,莫非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而修凈土行者也。」又依據經義,強調人間凈土的建設,非可僅由個人一己心靈的凈化所能達到,凈土乃所有地球人的社會業——共業所造成,「多個自顧自之個人,雖聚處亦不能成社會業;凡社會果,必須化成共同心理、共同生活、共同行動、而有大眾相和合之關係,乃能成社會業以刱建清凈之國土」。故須帶動世人,同究佛理,共明佛諦,依佛法凈化自心,凈化社會,凈化環境,使每個人自覺改造,從日常生活行為上轉變到最深處,將污穢的轉為清潔,乖戾的變成和善,紊亂的整成條理,散漫渾濁的變為嚴肅清明,養成清凈的、嚴肅的、規律的、和善的習慣,使身之行動、口之言語,皆合於理。久之,由此善良習慣改轉內心之七情、六欲、三毒等,使整個心識結構成為清凈純善的。心身清凈一分,即世界清凈一分;使此心徹底清凈光明,則心為佛心,身為佛身,世界為清凈安樂之佛國凈土。  在這個經濟雖然迅速發展而人心卻迅速退化,社會環境的污穢成為公害的今天,大師關於建設人間凈土的教誡,更顯出其不朽的價值,不但需要佛教徒身體力行,而且也應引起社會人士的廣泛重視。作者:四川大學宗教學系 陳 兵
推薦閱讀:

命理縱橫談(55)八字中的思想
以阿含經來振興台灣佛教思想
先秦道儒文化中的政治決策思想繹評
淺議孔子思想的價值所在-讀書-搜狐空間
楊曾文:論慧能的識心見性思想

TAG:思想 | 大師 | 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