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是第三學段第一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冊教科書遵循本套書「放低起點,小步快進,激勵自主,成功達標」的編寫原則,在體例上注重學段銜接,循序漸進,意脈貫通;在選文上注重文化浸潤,精神引領,審美熏陶;在練習上注重靈動生成,夯實基礎,學以致用。為了幫助教師們了解實驗教科書的編寫意圖,更好地理解、解讀教科書,使用好教科書,現就本冊教科書的基本內容、編寫特色、實施建議作簡要的介紹。

一、基本內容

(一)卷 首 語: 簡介內容,激發興趣

教科書首頁用一段簡短優美、富有激情、洋溢童趣、充滿詩情畫意的卷首語,簡介了本冊教科書主要的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親近教科書、走進教科書、學好教科書的濃烈興趣與強烈願望。

(二)課 文:意蘊豐厚,開闊視野

本冊教科書選有32篇課文。這些課文按其組元方式的不同,分為八個專題:即自然景觀、兒童世界、動物世界、人物世界、美好情懷、生活態度、哲理思索、傳統文化。

一單元: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 二單元:充盈童心的兒童世界

三單元:奇妙有趣的動物世界 四單元: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

五單元:蕩氣迴腸的美好情懷 六單元: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

七單元:發人深省的哲理思索 八單元: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一單元的課文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看海》細緻生動地描寫了海潮的千姿百態,變幻無窮;《古詩兩首》中那黃師塔前深紅淺紅相映成趣的桃花,湖陰先生茅舍前綠水青山環繞的田園風光向我們迎面撲來,令人心曠神怡;《三峽之秋》那早上的明麗、中午的熱烈、下午的朦朧、夜晚的幽靜,彷彿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感受到三峽美景的無窮樂趣;《游灕江》讓我們領略了灕江兩岸山峰的獨特與神奇。讀了這幾篇課文,令我們不由得發出這樣的讚歎:自然風光真是美麗神奇!

二單元的課文帶領學生走進了充盈童心的兒童世界。《捅馬蜂窩》通過敘述「我」兒時因淘氣捅馬蜂窩挨蜇的故事,讚揚了馬蜂為保護家園和入侵者同歸於盡的英雄氣概,表達了我的悔恨心情。《我沒有釣住那條魚》通過描寫我和叔叔釣魚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事情未辦成之前,就四處張揚、吹噓是不可取的。《藏羚羊的故事》描繪了老羚羊截車求救的壯舉和科考隊員保護動物、關愛自然的深情。而《蟈蟈》中,蟈蟈的遭遇牽動著兩個孩子的心,他們的純真感動了老人,讓蟈蟈又重新獲得了自由。

三單元的課文帶領學生走進奇妙有趣的動物世界。懂得疼愛兒女的《母雞》,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一隻貝》讓我們油然而生敬意;《狼群》詳細地為我們介紹了狼群的群居生活情況,讓我們感受了狼的團結協作;《動物的「睡眠」》讓我們了解了蝙蝠、海參和蝸牛那獨具特色的睡眠,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四單元的課文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少年閏土》刻畫了一個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彈琴姑娘》讚揚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姑娘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的好學精神;《高斯智斷瓶中線》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高斯的聰明才智;《觀書有感》和《神奇的書》告訴我們讀一本好書能讓人經歷一次豐富的精神漫遊,能讓我們從中汲取豐富的知識營養,書將伴隨我們一生的成長。

五單元的課文讓我們領略到真摯的人文情懷,感受到人世間的美好情感。戰火紛飛的年代,一封封《不平常的信》,中國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的博愛之心和愛國之情是那樣動人心魄;在《革命烈士詩兩首》中,革命者雖然深陷囹圄,可志存高遠,誓死永葆革命氣節的豪邁之情躍然紙上;《許世友四跪慈母》中母親的深明大義,許世友對母親的孝敬感人至深;《雞毛信》中小英雄海娃的勇敢和機智也深深震撼著你。

六單元的課文頌揚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我的老師》展現了一位殘疾老師樂觀向上,對生活和工作充滿了強烈的愛和執著的追求;《陽光很活潑》讚美了兒子那充滿想像的童心,同時告訴我們要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特感受;《信任》讓我們將感受到美麗的田園風光以及人與人之間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從而明白人與人之間彼此信任是幸福的;《網上呼救》讓學生體會桑恩在蘇娜危急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對一個生命來說多麼重要,繼而懂得「雪中送炭」似的助人是值得讚揚的。

七單元的課文引領學生進行發人深省的哲理思索。《鷸蚌相爭》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與別人相持不下時應該寬容、謙讓,否則,真的會「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自然之道》中的旅行者那「自作聰明」的慘痛教訓發人深省;《蜘蛛脫險》中一隻小小的蜘蛛居然能從火海中、從「海洋」中安然脫險,是因為它在絕境中不沮喪、不灰心、不放棄;不受世俗的束縛,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生命才更完美,這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這個美麗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八單元的課文讓學生感受到豐富的傳統文化。《頤和園的長廊》讓你領略擁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景象,你會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女媧創造人類》讓我們了解關於人類起源的美麗神話故事,激發學生探索奧秘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感情;古詩《出塞》和《示兒》不僅讓你感受到古代詩人渴望和平和祖國統一的愛國熱情,更讓你領略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高大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讓我們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以上八個專題的課文既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又有開闊的讀寫視野;既貼近時代的發展,又富有教育的價值;既彰顯語文學科的特點,又突出語文學習的實踐。

全冊33篇課文按其要求的不同,分別安排了16篇精讀課文,8篇批讀課文,8篇略讀課文。

精讀課文:(16篇)旨在具體落實課標對本年段的學習要求和學習任務。

批讀課文:(8篇)旨在引導學生藉助旁批,習得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把握閱讀要領,學會多角度、有創意地讀書。

略讀課文:(8篇)旨在引領學生自主閱讀,獨立閱讀,感受閱讀樂趣。

這三種類型的課文,儘管課型不同,課堂教學的重心不同,學習方法的著力點不同,但是它們都緊緊地以「三維目標」為軸心,以五年級(上)的學習要求與任務為目標,以該學段學生的認知學習心理為基石,注重彼此滲透,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系統。

(三)積累與運用:強化基礎,習得方法

本冊《積累與運用》有6個固定欄目:「溫故知新」「語海拾貝」「互動平台」「口語交際」「習作百花園」 「自主閱讀天地」。「互動平台」是新增加的欄目。

1.溫故知新

旨在引導學生鞏固舊知,發現新的語言現象,探究新的語文學習方法,進而引發學生親近母語、喜歡母語的情感,並習得一些語文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

一單元:複習學過的佳句,感悟「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

二單元:通過對含有「像」或「好像」等詞語的句子理解,讓學生明白含有「像」或「好像」的句子並不都是比喻句。

三單元:複習兩組有關動物的成語,體會成語不同的感情色彩。

四單元: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體會形容詞重疊的作用。

五單元:體會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六單元:讓學生髮現景物描寫能帶給人嗅覺、視覺、聽覺上的感受。

七單元:感知運用成語的好處,從而在寫話、說話時恰當運用。

八單元:感受和認識三種問句在表達上的不同效果。

2.語海拾貝(或詞語拾趣)

旨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認識母語資源的普遍性、多樣性與趣味性,進而真切地感受到:語言的積累,不僅在課本中,在課堂上,更在生活之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之中。

一單元:選編的四句詩緊扣單元主題,把景物特點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出來。旨在積累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精練性,一句詩就是一幅生動的畫。

二單元:選編的九個四字詞語,都是描寫綠的詞語。第一排三個詞語描寫綠的形態;第二排三個詞語描寫綠的範圍;第三排三個詞語描寫綠的時間。旨在積累的同時,讓學生體會語言的豐富和它們在用法上區別。

三單元:選編五條寫有關動物的不同行為與自然天氣關係的諺語,目的是讓學生豐富語言,培養良好的語感。

四單元:選編了十二個描寫人物的詞語,第一組是描寫神態的,第二組是描寫人物心理感受的,第三組是描寫人物情感的。旨在積累的同時,讓學生悟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五單元:選編了四則於怎樣做人的名言,有的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志氣,有的告訴我們做人要重「義」,有的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種環境都要潔身自好……旨在積累的同時,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感染。

六單元:主要是通過詞語接龍這一有趣的形式,引導學生運用積累的詞語,發展思維。

七單元:選編了六個八字詞語,左邊三個講的是爭鬥的害處,右邊三個講的是與人和諧相處的道理。旨在積累的同時,讓學生領悟與人相處的道理。

八單元:選編了四則有關學習的名言,旨在使學生在感受和積累幽默語言的同時,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和感染。

3.互動平台

互動平台是第三學段新增加的一個欄目,是西師版課標教材的一個創新。旨在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內容,通過老師、學生、文本、編者等的對話,梳理語文知識、探究學習方法、交流讀寫心得。

一單元:總結本單元的讀寫知識:寫景要注意抓住特點,要採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展現景物的特點。

二單元:學習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

三單元:引導學生相互總結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相互學習的習慣,逐步提高閱讀能力。

四單元:體會準確、恰當的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特點所起的作用。

五單元:體會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的表達方法。

六單元:了解插敘的寫作方法。知道插敘運用得當,可以使文章的情節更加曲折,內容更加豐富。

七單元:學習讀全文寫體會和摘錄重點句寫感受的讀書方法。

八單元: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4.口語交際(或綜合性學習)

旨在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注重與現實生活的鏈接。

如本期有五個口語交際話題:即《說說自己的「傻事」》《保護青蛙》、《推薦自己喜歡的書》、《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談談你對兩隻螞蟻的看法》。這些口語交際的話題有的延伸於文本,有的誕生於生活。它體現的是語文學習與生活世界的相通相融,彰顯了語文學習與生活無界限。

二單元:本單元口語交際話題《說說自己的「傻事」》,是由本單元課文《捅馬蜂窩》引出的,它植根於兒童多姿多彩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曾頑皮任性過,都曾因好奇貪玩、幼稚莽撞而干過一件「傻事」,這不僅能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而且能說清楚,說具體。有利於在培養學生表達、傾聽的同時,讓學生打開思路,暢所欲言,相互啟發。

三單元:本單元口語交際話題《保護青蛙》,既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又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針對此問題引導學生去進一步了解青蛙,分析原因,把自己的感受、看法和建議告訴大家。讓學生懂得關心社會問題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意識,養成耐心傾聽的習慣。

四單元:本單元口語交際話題《推薦自己喜歡的書》,旨在通過交際實踐,使學生樂意把自己喜歡的一本書清楚明白地推薦給他人,培養學生表達、傾聽、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和課外自主閱讀的習慣。

五單元:本單元口語交際話題《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在本單元《許世友四跪慈母》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它生成於單元的課文,但是又延伸於課外,鏈接於學生的現實生活。此次口語交際,不僅能讓學生有話可說、開啟思維,還引導學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從小培養尊老愛幼的好品質。

六單元:本單元口語交際話題《「桃子自采」這種購物方式能否大面積推廣》。是由本單元課文《信任》引出的。每位學生都有購物的經歷,因此,此次口語交際能引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激發學生積极參与對話的興趣。

七單元:本單元口語交際話題《談談你對兩隻螞蟻的看法》,是讓學生圍繞《兩隻螞蟻》展開辯論。每個學生由於其生活的閱歷不同,經驗不同,必然有著不同的見解。此次口語交際話題,旨在引導學生聯繫社會實際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實際,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勇於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交流時要注意禮貌,不能用言語刺傷別人。

本冊教科書安排了兩次「綜合性學習」。它們分別是一單元「世界風光展」和八單元的《「規範用字」調查》。

一單元的「世界風光展」旨在通過收集相關資料,介紹世界自然風光,擴展學生眼界,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八單元的《「規範用字」調查》把學習語文的視點引向生活,把學生的現實生活與語言實踐緊密聯繫,讓學生到大街上、商店裡以及一些廣告用語中,去發現錯別字、濫造字、亂用成語等現象,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養成規範用字的良好習慣。

這些綜合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語文實踐」的機會,或親歷親為去調查,或與小夥伴合作舉行世界風光展。這既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集中展現提供了平台,又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多地了解自然、了解社會開啟了一扇扇新的視窗。這些都是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領略的人生風光。

總之,本冊的「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都體現了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語文實踐的過程。這樣的編排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艱辛和快樂。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在「口語交際」或「綜合性學習」中,學生經歷的不僅僅是實踐語文、運用語文的過程,更是難忘的情感歷程、生命歷程。

5.習作百花園

旨在貼近兒童生活,讓學生願意習作,能夠習作,樂於習作。本冊教科書安排了八次習作練習。即,一單元的「寫一處你喜歡的景物」,二單元的「寫成長中的一件事」,三單元的「看圖編故事」,四單元的「寫一個你崇拜的人」,五單元的「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六單元的「續寫《陽光很活潑》」或「寫一次印象深刻的就餐情況」,七單元的「寫讀後感」,八單元的「寫調查活動」。

一單元:「寫一處你喜歡的景物」。這次習作內容緊扣本單元主題,旨在將本單元學到的讀寫知識運用於自己的寫作實踐中。這次習作給學生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注意描繪出景物的特點;二是寫好後要認真修改。

二單元:「寫成長中的一件事」。本次習作要求學生寫一件事來表達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某些感受,讓學生初步練習通過敘事來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意在激發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單元:「看圖編故事」。寫想像習作是這個學段學生的最愛。重視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也是新課程十分強調的。本次習作要求學生根植於觀察,展開想像的翅膀,合情合理、內容具體地寫故事,要把故事的經過寫清楚。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有利於學生的多元解讀,給學生個性表達、創意表達留足了空間。

四單元:「寫一個你崇拜的人」。這次寫人的習作較之過去有質的區別,它不僅把學生習作的視點引向與他們朝夕相處的人,而且還引向文學作品或電影電視中的人,給學生自由表達留足了空間,進而引導學生說真話,表真情。

五單元:「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這次習作緊扣單元主題,讓學生寫一件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親身經歷過的使自己感動的事。從學生切身體驗入手,讓學生有話可寫。使學生體會到寫作來源於生活,從而養成細心觀察與積累的習慣。

六單元:本單元有「續寫《陽光很活潑》」和「寫一次印象深刻的就餐情況」兩個習作的話題,學生可任選一個。續寫《陽光很活潑》,要指導學生領悟「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深刻含義,並從文本走向生活,認識生活的多姿多彩,打開創新思維的閘門,儘可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去想像,去寫作,真正讓學生說真心話,抒真感情。「寫一次印象深刻的就餐情況」 根植於學生日常生活。生活是習作的源泉,本次習作既可以寫對一道菜的回味,也可以寫就餐過程中讓人感動的場景、感動的人、感動的事等。

七單元:「寫讀後感」。這次習作是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的。順應了學生表達的願望,使習作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他們的想像世界,習作也就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了。教科書這樣擬題,一是刪繁就簡,減少頭緒,加強口語交際與習作的整合;二是重視習作的實用性,讓學生把剛剛學到的讀書方法馬上用於實踐,從而養成終身受用的良好讀書習慣。

八單元:「寫調查活動」。這次習作內容與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話題一脈相承、渾然一體。旨在加強綜合性學習與習作的整合,拓寬習作的視野,引導學生多寫生活習作、體驗習作,明白習作即生活,生活即習作,激發學生親近習作、喜歡習作的情感。這次習作還明確提出了互改互評的要求。

這些習作的內容,有的來自於口語交際話題,有的來自於綜合性學習,有的來自於單元教科書的延伸,有的來自於單元主題的拓展……總之,本冊教科書的習作有的生成於文本,得益於文本的學習,這是因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都是由讀學寫,以寫促讀,這符合第三學段學生的認知學習心理;有的生成於生活,得益於生活的體驗,這吻合學生的經驗世界和生活世界,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有情可抒。以「我手寫我口」,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讓習作真正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成為學生一種快樂的享受,是本冊教科書關注的重點。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學會修改是本冊教科書對習作的具體要求。

6.自主閱讀園地

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獨立閱讀,去實踐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習得的閱讀方法,充分感受自主閱讀、獨立閱讀帶給自己的快樂與享受,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吸納一些有價值的讀寫知識。本冊教科書每單元的「自主閱讀園地」都安排了一篇閱讀文章。它們分別是《拉薩的天空》《那傾斜著的傘》《談蛙》《愛讀愛寫的托爾斯泰》《地震中的撐起》《大倉老師》《自信也是一種美麗》《倉頡造字》。這些閱讀材料緊扣單元主題,與教科書中的精讀課文、批讀課文、略讀課文渾然一體,共同構成了一個文化磁場,共同滋養學生的心靈,共同構築學生的精神世界,共同為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奠基。

二、編寫特色

(一)在體例上注重學段銜接,循序漸進,意脈貫通。

1.瞻前顧後,夯實學力

本冊教科書是第三學段的第一冊,承擔著由第二學段向第三學段的過渡,閱讀練習較之以前教科書,在廣度上所拓寬,在密度上有所加強,在深度上有所發掘。如:有讓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有讓學生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讓學生領悟表達方法的,有讓學生揣摩文章的寫作順序的,有讓學生延展的,有讓學生多元思維的……這些設計不僅體現了編者對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目標的準確把握,還為第三學段後三學期學習的過渡與鋪墊起到了瞻前顧後、承上啟下的導向與引領作用。

2.意脈貫通,渾然一體

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思想,在按專題編寫教材時,注意了加強整合,使整組教材以至整冊教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圍繞專題精選課文。每個單元都圍繞專題精選文質兼美的文章作課文,力求內容涉及面寬,內涵豐富,語言規範。如,第七單元的專題是發人深省的哲理思索。所選的四篇課文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鷸蚌相爭》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與別人相持不下時應該寬容、謙讓」,否則,真的會「鷸蚌相爭,漁人得利」;《自然之道》中的旅行者那「自作聰明」的慘痛教訓發人深省;《蜘蛛脫險》中一隻小小的蜘蛛居然能從火海中、從「海洋」中安然脫險,是因為它在絕境中不沮喪、不灰心、不放棄;不受世俗的束縛,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生命才更完美,這就是《心田上的百合花》這個美麗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二是各項教學內容都圍繞本組專題設計,前後內容互相聯繫,環環相扣。每個單元的課文都圍繞專題編選,從課後練習到積累運用的各項內容也都圍繞專題來安排。例如第一單元,在課後練習中設計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作者站在哪幾個地方看到了潮水哪幾種不同的景象」和「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出了三峽秋景的哪些特色?」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景物描寫的方法。在積累與運用中,「溫故知新」讓學生髮現 「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能使描寫的景物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語海拾貝」是讓學生積累寫景的優美詩句;「互動平台」則總結了本單元的讀寫知識:寫景要注意抓住特點,要採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展現景物的特點;「綜合性學習」讓學生搜集資料後舉行一次世界風光展;「習作白花園」則是讓學生「寫一處你喜歡的景物」;「自主閱讀園地」讓學生體會文章是怎樣把拉薩天空湛藍的特點寫具體的。這些內容都緊扣本單元主題,使整組教材由感性到理性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其餘各組的情況也大體如此。可以這樣說,除了「積累與運用」中的「詞語接龍」,其他各項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基本上都是圍繞本單元專題安排的。

三是注重了全冊書的整體建構,注重了各單元主題之間的意脈貫通。本冊教科書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從兒童的視覺出發,注重了全書的整體建構,注重了各單元主題之間的意脈貫通。如由一單元的自然景觀到第二單元走進兒童世界、到三單元的走進動物世界、到四單元的走進人物世界、到五單元的感受美好情懷、到六單元的分享健康生活、到七單元的哲理思索、到八單元的欣賞傳統文化。這八個單元的主題循序漸進,渾然一體,它們猶如熱情的嚮導引導學生由身邊的一事一景走向自然,走進生活,擁抱世界。編者力圖讓學生通過本冊語文書的學習,去了解社會,感悟人生,讓學生在獲取語文素養的同時,真正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造,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與幸福。通過本期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明白:我們學語文就是為了更好地關注生命,更好地了解人生,更好地反映生活。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與自然、與世界原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3.繼承發展,適度創新

本冊教材在體例上和第二學段基本一致,除了繼續夯實基礎外,適當增大了「課文鏈接」的內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豐富知識。在「積累與運用」中增設了「互動平台」和「詞語拾趣」。「 互動平台」結合本單元的課文內容,通過老師、學生、文本、編者等的對話,梳理語文知識、探究學習方法、交流讀寫心得。「詞語拾趣」讓學生在詞語接龍的遊戲中,激活思維,運用自己已有的積累,進一步豐富辭彙。

4.認寫同步,規範書寫

本冊教科書採取認寫同步,要求認寫158個字。要求認寫的字都分散安排在精讀課文和批讀課文後的方格里。

(二)在選文上注重文化浸潤,精神引領,審美熏陶。

語文教育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更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好精神底子。本冊教科書的選文十分注重文化的浸潤,編者力求通過一篇篇文質兼美、聲情並茂的課文,為學生的精神世界或開啟一扇窗,或打開一扇門,或開闢一番新天地。

1.崇尚民族文化

翻開書的目錄,我們看到能體現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文章比比皆是。如:有謳歌中華民族仁人志士人性之美的《許世友四跪慈母》《革命烈士詩兩首》;有頌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頤和園的長廊》《女媧創造人類》;有讚美中華民族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美德的《彈琴姑娘》;有反映中華民族美好情懷的《不平凡的信》《這裡危險,讓我來》;有展現中華名山勝水的《三峽之秋》《游灕江》;還有千古吟唱,至今不衰的古詩《出塞》《示兒》等。這一篇篇課文,不僅滲透著中華民族對祖國那份深深的情、濃濃的愛,而且足以讓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燦爛與輝煌感到由衷的驚嘆與折服。

2.尊重多元文化

本冊教科書十分注重對異族文化的欣賞與理解。如《高斯智斷瓶中線》這篇課文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高斯的聰明才智。《我沒有釣住那條魚》通過描寫我和叔叔釣魚的經歷,告訴我們在事情未辦成之前,就四處張揚、吹噓是不可取的。《信任》讓我們將感受到美麗的田園風光以及人與人之間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從而明白人與人之間彼此信任是幸福的;《網上呼救》讓學生體會桑恩在蘇娜危急情況下,做出的決定對一個生命來說多麼重要,繼而懂得「雪中送炭」似的助人是值得讚揚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高大宏偉、結構精巧的特點,讓我們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3.關注兒童文化

兒童文化是一種詩性的文化,是一種率真的、質樸的文化,它反映著純潔的童心,洋溢著純凈的童情,充盈著純樸的童趣。本冊教科書注重張揚兒童文化,讓學生浸潤在兒童文化所營造的美麗的世界中。如《捅馬蜂窩》這篇課文,通過敘述「我」兒時因淘氣捅馬蜂窩挨蜇的故事,讚揚了馬蜂為保護家園和入侵者同歸於盡的英雄氣概,表達了我的悔恨心情。而《蟈蟈》中,蟈蟈的遭遇牽動著兩個孩子的心,他們的純真感動了老人,讓蟈蟈又重新獲得了自由。《雞毛信》中小英雄海娃的勇敢和機智也深深震撼著你。

總之,本冊教科書的選文,為學生精神的豐富與愉悅提供了好的藍本,較好地體現了選文的可讀性、指導性、時代性和人文性。它將有助於學生在一課課的閱讀歷程中,去讀文字,去讀心靈,去讀自然,去讀大千世界,讓語文學習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享受精神自由與語言發展的共進、共享、共生的過程。願這本語文教科書成為促進學生精神發展與語文綜合素養發展的「點燈的人」。

(三)在練習上注重靈動生成,夯實基礎,學以致用。

語文基礎知識是一個人在小學階段需要牢牢掌握的。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多種題型的練習,夯實基礎,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自如、靈活地運用,這是十分重要的。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我們不能貶低語文基礎知識的作用與價值。因為,一個人豐厚的語文素養,來源於堅實的基礎,服務於多彩的生活。鑒於這樣的認識,本冊教科書的編者十分注重練習題多元、多維的設計;十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靈動性,注重語文練習的生活化、體驗化,以促使學生的語言與實踐的共存。

1.練習的表述具有啟發性與情感性

本冊教科書的課後練習、口語交際以及習作等語言表述具有啟發性與情感性,如:《網上呼救》課後一題,寫道「一個美國的孩子竟讓遠在芬蘭的女孩及時獲救,太神奇了!朗讀課文,了解救人的全過程。」入情入境的語言表述,如詩如歌的驚嘆,不僅點明了學習的要求,更易於誘發學生願讀、愛讀、樂讀的激情。再如,四單元的口語交際與習作百花園的語言表述富有啟發性和情感性,能激發學生想說、樂寫的願望。

2.練習的設計具有探究性和實踐性

(1)注重學與思的結合。

課後習題的設計,旨在引領學生藉助簡明扼要的閱讀提示,通過自主探究去思考、領悟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及規律。如,《我沒有釣到那條魚》一文中,設計了「聯繫課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旨在為了讓學生掌握「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藏羚羊的故事》一文中,設計了「課文中有一些感人的場景描寫,找一找,勾一勾,說說你的休會」,《母雞》一文中,設計了「讀句子,想畫面,體會作者細緻傳神的描寫」,《我的老師》一文中,設計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作者回憶了劉老師哪幾件事,表現了劉老師怎樣的性格特點」,旨在引導學生領悟其表達方法。《積累與運用》中的「溫故知新」「語海拾貝」中感悟「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效果,體會形容詞重疊的作用都需要學生通過思考去體會語言表達的妙處,去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

(2)注重學與用的結合

《古詩兩首》一課的「課文鏈接」中,讓學生讀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體會作者的情感;《三峽之秋》課後第三題讓學生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旁批,寫出你的體會;《捅馬蜂窩》一課的「小練筆」中,引導學生想像馬蜂回來重建家園的情景,再寫下來;《我的老師》一課的「小練筆」中,讓學生寫寫你熟悉的一位老師的外貌或生活中讓你感動的一個情景。另外,不少課文後面都設計了用帶點詞語造句的練習,讓學生隨時對詞語進行積累和運用。這些題型的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等。

(3)注重學與創的結合

課後練習的設計,重視向生活拓展,向實踐延伸。學了《不平常的信》一課後,讓學生想像戰士們讀了那封不平常的來信後想了些什麼,再以趙蒙生戰友的名義回一封信;學了《蟈蟈》一課後,讓學生議一議「蟈蟈真的是咬破籠子逃走的嗎」,鼓勵學生獨創性的理解。

3.練習的設計具有生活性與開放性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語文學習決不能僅僅局限於課本,局限於課堂,應該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的編寫加強了開放性,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引導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例如,《信任》中要讓學生體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課後安排了一個練習題:「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嗎?與同學交流交流」。讓學生互相交流生活中的類似的經歷,談談自己真實的感受,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次語言交際的實踐活動。二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在課外多讀好書,是體現教材開放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如,在《古詩兩首》後面鏈接了杜甫的同題詩,讓學生讀後想像詩歌描繪的畫面;在《女媧創造人類》後面,設計了「關於人類的起源還有一些美麗的神話故事,課外去找一找,讀一讀」;在《革命烈士詩兩首》的後面,設計了「搜集革命烈士的詩歌,舉辦一次詩歌朗誦會」。這不僅適當擴展了課文的學習,還能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如果有條件,他們可能會把這些相關的材料找來閱讀。三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練習寫作。如《說說自己的「傻事」》植根於兒童多姿多彩的生活,《保護青蛙》既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又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鏈接於學生的現實生活……這些話題從生活中來,通過口語交際,既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際應對能力,又能引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提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安排綜合性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八單元的《「規範用字」調查》,把學習語文的視點引向生活,把學生的現實生活與語言實踐緊密聯繫,讓學生在具體、實在、可感的生活情境中,如:去大街上、商店裡以及一些廣告用語中,去發現錯別字、濫造字、亂用成語等現象。這樣的安排,充分體現了聽說讀寫各項語文學習活動的綜合,課內外語文學習的緊密聯繫,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4.練習的設計具有自主性與合作性

「激勵自主」是西師版教材編寫的一個重要原則。本冊教材練習的設計體現了較強的自主性與合作性,有利於更好地發揮練習導學、導練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有的是自己提出朗讀、積累的要求,例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文中你喜歡的詞句,並背下來。」有的是就某個特別感興趣的問題與大家交流感受,例如《網上呼救》後的「網路還給人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大家交流交流」。這樣的編排,有利於促進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有利於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學,學會與老師、同學合作學習。二是在批讀課文後面設計了練習題,對學生提出了自主批讀的要求。三是「積累與運用」中新增了 「互動平台」這種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有利於學生髮現語言規律、梳理語文知識、探究學習方法、交流讀寫心得。四是每個單元都安排了「自主讀寫園地」,安排了學生自主批讀的文章,增強了對批讀的要求,以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讀寫能力。

5.練習的編排具有過渡性與前瞻性

由於本冊教科書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本冊教科書課後練習還注重了過渡性與前瞻性的設計。如:在《藏羚羊的故事》課後「小練筆」中設計了「用幾句話寫寫你讀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的練習,這就為第七單元習作寫讀後感作了鋪墊。在《鷸蚌相爭》的課後鏈接欄目里安排的是《鷸蚌相爭》的文言文,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編者是想藉助這篇課文讓進入高年級的學生感受一下古文,使學生對祖國的文言文有初淺的了解,為六年級文言文的學習作了巧妙的鋪墊。這樣就注意了知識的前後銜接。

三、教科書的實施建議

(一)識字、寫字的實施建議

1.自主識記,教師點拔。 2.自查自練,靈活運用。

3.留足時空,加強指導。 4.規範書寫,提高績效。

本冊識字與寫字認寫同步,要求認寫158個。本冊教科書的精讀課文與批讀課文都安排了要求識和寫的字。高年段,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因此教學要更加放手。教學中,對少數不易讀准或易混淆的字,教師應做適當的指導。對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教師應作重點指導,讓學生把字寫規範、寫美觀。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寫好寫對筆畫、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要重視學過的生字的靈動生成與實踐運用。五年級(上)冊,要繼續加強對學生寫好鋼筆字和毛筆字的指導,充分發揮書法作品對學生的審美熏陶作用,讓學生能通過識字寫字教學,認認真真寫字,堂堂正正做人。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快速瀏覽,聯繫上下文,理解字詞的意思,以便在手邊沒有字典、詞典的情況下,不妨礙閱讀。

(二)閱讀教學的實施建議

1.精讀課文的實施建議

(1)回歸個體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從這兩段話我們可以體會到:閱讀教學必須回歸個體,走向對話。 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想法,不要用單一的評價尺度限制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

(2)重構目標

教育源於生命發展的需要,而長期以來教育卻遮蔽了這種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異化為知識、技能,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教育固然傳授知識,但知識只有工具價值,教育的目的在於用知識啟迪智慧,將智慧融入生命,最終提升生命的意義。因此,我們既要熟悉小學閱讀教學總目標,又要牢記各個年段目標。在教學中要落實年段目標,體現階段性;還要望著總目標,想著相鄰年級的目標,體現閱讀訓練螺旋上升、穩步推進的連續性。既要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又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如:在閱讀技能方面,繼續加強朗讀訓練,並注意訓練形式的多樣化。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課文,了解「我」在釣魚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此外,加強了默讀的訓練。教材對默讀作了循序漸進的安排,如,「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像灕江兩崖山峰的獨特與神奇」,「 快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8分鐘內將課文默讀一遍,說說海娃是個怎樣的人」。這些安排在理解方面和默讀速度方面都進一步提高了要求。在閱讀理解方面,第三學段的重點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教材在引導學生把握內容、體會感情、揣摩表達順序、領悟表達方法等方面,採用多種形式,做了具體的安排。老師們在鑽研教材進行教學時,要在準確把握和具體落實教學目標上下功夫,這對用好教材、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3)夯實基礎

①朗讀、默讀,相得益彰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本冊教學仍要重視朗讀訓練,朗讀、默讀不可偏廢,根據需要,恰當選擇,才能相得益彰。

本冊的朗讀要求,一般安排在課後練習第一題。教師可以根據要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教師重點是要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如何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下工夫。讓學生通過自主地讀、入境入情地、設身處地地讀,去讀懂課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悟情傳情,培養語感。進而提高自己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另外,教師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讀課文都適合有感情地朗讀,如《自然之道》;有的精讀課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讀,教師要抓住重點的句段,指導學生練讀。

本冊的默讀,重點是提高默讀速度的訓練。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並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討論交流活動。默讀能力的提高要有個訓練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默讀(如《雞毛信》一課明確提出「在8分鐘內將課文默讀一遍」的要求),循序漸進地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不能急於求成或流於形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默讀速度,教師還可以選擇課外的文章,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

②精讀詞句,積累語言

詞句訓練是精讀課文的主要內容。本冊教學要繼續理解詞句的意思,展開聯想,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積累詞句,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理解。繼續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理解詞句的方法,能藉助詞典理解詞語的意義,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析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如,《我沒有釣到那條魚》課後練習「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狼群》課後練習「聯繫課文內容,把表示褒義的詞語勾畫出來」,以及《藏羚羊的故事》課後練習「讀下面的句子,說說帶點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等等。二是積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同時培養對好詞佳句的敏感,養成積累詞句的習慣。本冊教材中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的方式有多種,如,背誦指定或自己喜歡的段落;抄寫或自主積累好詞好句,熟記「語海拾貝」中的成語、名言警句、諺語、詩句等。對於教科書中安排的背誦、抄寫、自主積累的練習,應通過交流、檢查,使之落實。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三是運用。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提出了閱讀教學要 「帶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的觀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西師版教材的編寫正是體現這一思想,重視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並在習作中運用。

③精讀課文,領悟感情

理解課文內容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本冊教材,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卷首語、課後習題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精讀課文可以採取多種方法:一是要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二是閱讀中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對閱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條理和思路,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而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三是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情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要在教師重點講解和與同學閱讀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後,教師還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提示閱讀思路,用圈點、勾畫、批註等方法,讀、思、記課文中需重點領悟的部分,也為批讀文的教學起到引領、示範作用。

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過程,通過自悟自得或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教師可做重點指導和點撥,不要用現成的教師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同時,尊重學生的理解和獨特體驗,允許學生有其他合理的選擇。另外,教師還要教會學生質疑問難的方法,不要偏離文本提思考價值不大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還要處理好正確的閱讀導向和個性化解讀的關係,使學生既學習閱讀,又學習做人。

④精讀內容,領會方法

通過閱讀,既要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還要領會作者表情達意和寫作的方法。為了讓學生領悟表達的方法,課後採用了多種形式進行練習。如,《看海》課後第二題「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說說它們在表達上的作用」是讓學生領悟遣詞造句的準確;《母雞》課後第二題「讀句子,想畫面,體會作者細緻傳神的描寫」 是讓學生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三峽之秋》課後第二題「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是讓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高斯智斷瓶中線》課後第三題「讀下面的句子,與同學議一議這個細節在文中的作用」則是讓學生學習細節描寫的方法;《我沒有釣住那條魚》課後第四題「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的自然環境描寫很精彩,讀一讀,抄一抄」是讓學生領悟環境描寫有烘託人物心情的作用。

(4)培養能力

要重視學生感悟能力、探究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養。五年級(上)冊教科書,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揣摩文章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①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是閱讀教學精讀階段的重要目標。感悟能力,是指在閱讀中,品味語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呢?

一是重視讀中指導,充分發揮教師朗讀的示範作用。曾國藩曾如此描述讀書心得:「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文以引聲,聲亦足以引文。循環互發,油然不能自己,庶漸漸可入佳境。」學生要進入美妙的閱讀「佳境」,須「悟文」,須「入情」,須「傳聲」,因為文美感目,情美感心,聲美感耳。二是研讀重點詞語,讓學生品味詞語使用的精妙。比如,《捅馬蜂窩》「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捅馬蜂窩的情景寫得緊張而扣人心弦的。」三是讓學生在讀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和智慧,讀出情趣和理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前者是讓學生感悟文本的情趣,後者是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理趣。感悟的過程是學生親歷體驗的過程,需要認知的參與,需要情感的參與,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四是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把學和用結合起來。葉聖陶先生曾經說:「看整篇課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能把握住文章的脈絡,明白作者的思路即可,著力點可以放在讀寫的結合上。

②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指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的能力,是感悟能力的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感悟與探究是交織使用的,學生感悟不透,教師引領學生探究,然後再深入感悟。這樣,學生的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就得到了培養。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主要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一隻貝》的課後練習「朗讀課文,提出你感興趣或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討論」。

③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一種捕捉要點的能力,是指學生通過讀書,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把文章由厚讀薄,把長文章讀短的能力。概括能力在生活中廣泛應用。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學。過去閱讀教學偏重於串講、串問,偏重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學用的時間較多,收效卻不大。現在閱讀教學又偏重於感悟、體驗,至於感悟什麼,體驗什麼,教師往往把握不住、目標不太明確。雖然語文課程標準沒有提出給閱讀的文章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不等於說這方面的訓練就不要了。有的課文,較適合分段,段落大意也容易歸納,是可以進行這方面訓練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種方法。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掌握這種方法。我們反對的是給每篇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5)注重課外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數量,教師不能將其作為「軟任務」而忽略。因為沒有一定閱讀量的保障,學生是很難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的。「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與教科書配套的《新閱讀》,是比較好的課外閱讀材料。教師要經常推薦課外讀物;指導閱讀方法,特別是讀整本書的方法;鼓勵摘錄好詞佳句,做讀書卡片,寫讀書筆記(但不能硬性規定,任何成年人都不會帶著這樣的目的去讀書);提倡親子閱讀(父母與子女共同閱讀、交流);組織讀書彙報會、開展讀書評比活動等。在不斷指導與交流中,學生必定會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嘗到閱讀的甜頭,進而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學生一旦把讀書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好讀書,讀好書,那麼無論在閱讀能力上,還是在學習潛能上,都會給我們意外的驚喜。

以上幾個方面,體現了精讀課文的教學重點。這是從整冊教材來講的。具體到每一篇課文,要根據課文特點各有偏重。教師可參照教材的安排,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和安排教學過程,使精讀課文的教學既把握住重點,又突出教師的教學個性。

2.批讀文的實施建議

批讀文也屬於精讀課文,在精讀課文的實施建議基礎上,重點應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自讀自悟,拓展遷移,自主旁批。中年級的批讀文沒有指令性的批讀任務,教學時可以從實際出發讓學生嘗試旁批,而高年級的批讀文卻有了明確的批讀要求。

3.略讀課文的實施建議

本冊安排了8篇略讀課文,根據葉聖陶提出的「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略讀指導卻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讀教學要求與精讀要求不同。

略讀課文的教學,一是內容上,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進一步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回顧單元精讀課文的主題內容及表達的主要特點;然後獨立閱讀課文、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最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三)積累與運用教學的建議

溫故知新:自主發現 重視點撥

語海拾貝:熟讀成誦 豐厚底蘊

互動平台:自讀自悟 學以致用

口語交際:重激趣 重應對 重傾聽

實踐活動:學語文 用語文

習作百花園:說真話 寫真事 抒真情

自主閱讀園地:獨立閱讀 享受樂趣

(四)口語交際的教學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進行口語交際,要重視培養學生傾聽和應對的能力,要根據每次口語交際的實際,採用不同的互動方式。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創設特定的情景

口語交際是在具體的情景中產生的言語活動。這種言語交際活動,離開了具體的情景就無法進行。只有在具體的情景中,才能喚起學生的情感期待和情感衝動,使學生進入一種渴望情感表現和交流,希望投入到情感活動中去的躍躍欲試的積極狀態,這是使課堂富有生命活力的基本條件,也是讓學生的情感生活成為可能,使他們的情感體驗不斷提升得以發展的基本條件。創設情境要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有意義,體現學生實際交際的需要,讓學生了解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對象,圍繞不同的目的,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二是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特點,情境的創設還要注意趣味性,要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交際慾望。三是要創設多個情境,在逐漸深入的互動中,體現交際的內容由比較簡單、表面,到交際得比較豐富、深入的訓練過程。

2.要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傾聽既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集中注意力、認真傾聽可以捕捉有效信息,把握主要內容,揣摩其表達的意圖,應對時可以及時調整說話內容和表達方式,進行有效的言語溝通。教材中多次出現 「和同學交流」「互相評一評」「議一議」等提示,學生要互相評一評、議一議,就必須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當然,每次的口語交際,聽、說雙方隨時發生著交換,都會涉及到傾聽,都要引起老師的關注。

3.要培養學生應對的能力

口語交際效果的好壞在於學生應對的能力。本冊教材的口語交際十分重視學生應對能力的培養。如,第六單元口語交際 「『桃子自采』這種嶄新的購物方式能不能在社會上大面積推廣?如果認為能,請說出理由;如果認為不能,也請說明原因。」這次口語交際除了培養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有條理的表達外,還有一大功能,就是要通過辯論這種方式,培養學生善於從對方發言中捕捉有用信息,然後進行恰當的應對的能力。

4.要引導學生走向生活

生活即課堂,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例如「保護青蛙」,通過引導學生去進一步了解青蛙,分析青蛙數量減少的原因,提出保護青蛙的辦法,並議一議這些辦法管不管用,讓學生懂得關心社會問題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意識。另外,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儘可能地安排時間和提供機會拓展學生口語交際的渠道。比如,請學生主持班隊集體活動,組織他們參加演講、討論、辯論,學做小記者、小導遊等。總之,凡是能讓學生髮表意見進行交際活動的機會,教師、家長不包辦代替,把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勇於、樂意、善於與人進行交往。

5.要採用發展性評價

口語交際有效的評價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必要手段。《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首先,口語交際的評價應注重激勵性,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流暢的語言大膽交流,讓學生的真言、真情、天性、靈性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其次,口語交際的評價要有發展性,要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在口語交際中,發現學生用詞不當,出現語句顛倒重複、語意不夠順暢等不夠規範、不夠準確、不夠清楚、不夠條理的地方,教師要引導學生評議,糾正。對重要的,帶普遍性的問題,教師還應加以強調,以期引起注意。

(五)習作教學建議

五年級(上)冊教科書的習作進行了兩方面的安排:一是在每單元的「積累與運用」中安排一次習作,全冊共安排了八次。這八次習作,在習作內容和形式上有所變化,既兼顧了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又增加了續寫和寫讀後感的練習;在表達方面提出了「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和「分段表達」這一明確要求;在習作習慣上也提出了「寫完以後。自己讀讀,並進行修改」的具體要求;同時,還重視了與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整合。二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4次小練筆。為此,我們在本期習作教學中要把握好年段要求,處理好四個關係,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培養良好的習作習慣。

1.整合目標,正確處理好「作文與做人」的關係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表與里、皮與毛、血與肉的關係。寫作是思想感情的文字表露,是學生思想展現的最佳形式。故葉老提出:「作文即做人」。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正確處理好「作文與做人」的關係,整合三維目標,求真,求善。

求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理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要「表達真情實感。」我們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寫熟悉的事物,從教師為中心的師授作文轉到以學生為主的自能作文上來,爭取達到「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的要求;從過高的文學性作文轉移到實用性作文,讓學生自由自在地寫自己有感受的想寫又喜歡寫的東西,並且內容不限,文體不拘,長短隨意。

求善。北師大教授康劍說過:「一個人最值得珍視的是仁慈的天性,這遠比聰明更重要;如果缺乏仁慈的天性,就是應該通過艱苦修鍊來叩擊良知;如果連良知也叩擊不出來,那就要以長期的教育使他至少懂得敬畏,恪守規矩;如果連這也做不到,那就只能寄希望於他們愚鈍和木訥;如果他居然頗具智能又很有決斷,那就需要警覺,因為這樣的人時時進入一種可怕的夢魘,並把這種夢魘帶給別人」為此,我們在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達的同時,教師必須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的獨特感受以及個性化表達與正確的價值取向一致,讓學生在學習作文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2.正本清源,正確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係

對小學生來說,寫作知識雖然也很重要,但獲得寫作知識不是作文教學的目的。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在獲得寫作知識的過程中習得方法,培養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 「在習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多讀、多寫、多說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主要方法。

多讀。梁啟超曾說:「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要指導學生作文,首先應該教會其如何讀書。」的確,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葉聖陶曾把閱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係,不吸收豐富的養料,就寫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是關鍵所在,讓他們從閱讀中汲取豐富的營養。

多寫。為了更好的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多寫是很重要的。為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堅持課外練筆。本期教材中安排了4次小練筆,但這還不夠。教學中教師要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練筆,如,鼓勵學生在課外寫日記,周記,讀書筆記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靈活自由的練筆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積累材料,提高組織和表達能力。

多說。作文教學的實踐證明,「說」有助於「寫」,經常性的口語訓練能鍛煉學生選材,構思,語言表達等能力。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小學生的口語訓練,經常組織演講比賽,詩歌比賽,口頭編故事等,切實提高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為人際交往和書面表達服務。

3.開源導流,正確處理好「作文與生活」的關係

葉聖陶曾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寫出什麼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寫作的過程,是從客觀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經過頭腦中心的加工製作,再運用文字元號表達出來的過程。離開了「生活」這個最基本的素材源,作文就只能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因此,作文教學要正確把握「作文與生活」的關係,開源導流。

教師要做有心人,為學生「開源」。首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觀察、在活動中觀察,激發觀察興趣,培養觀察的自主性。其次,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逐漸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拓寬觀察面。如有順序地進行觀察,觀察與聯想相結合,調動多種感官進行觀察,選擇合適角度,廣泛觀察,進行「局部放大」,細緻反覆地觀察等。第三,在平時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第四,誘發習作「靈感」,培養練筆興趣。

教師要做熱心人,為學生「導流」。首先,導「真情實感」。我們要引導小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筆去寫小學生的生活,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其次,導習作個性。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多讓學生自主擬題,盡量少寫命題作文。

4.評改結合,正確處理好「指導與講評」的關係

作文講評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環節,它既是師生思想認識上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是學生期待的一次重要的信息反饋。作文講評是學生作文後的指導,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比作文前的指導更重要,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更有幫助。為此,我們要正確把握「指導與講評」的關係,評改結合。

首先,要多元評價。即把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合作評價以及家長評價結合起來。其次,要評改結合。作文講評和修改要結合起來進行,不能截然分開。一是教師批改要為講評做好準備,教師邊批改邊做好批改記載,寫出情況分析,找准原因,切中要害,以便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講評;二是應邊評邊改,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要「趁熱打鐵」,隨時改正,有共性的問題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集體修改。第三,要適時表揚。教師講評時要客觀分析,一分為二,不能一味否定。要用中肯的語言指出要害,指出學生今後努力的方向,引導他們接受教訓積累經驗不斷前進。即便是很差的作文,教師也應肯定點滴成功之處,適時進行表揚鼓勵。存在的問題可用和藹的語氣個別面評面改。這樣,就會樹起後進生的信心,增進寫作興趣,以便迎頭趕上。

(六)綜合性學習的實施建議

高年級的綜合性學習,要比較充分地體現其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注重提高學生策劃、規劃自己學習的能力,用多種途徑、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

總之,本教科書是根據課標精神編寫的。各實驗學校的教師們在使用時,要做到「三讀」、「三定」、「三思」。

「三讀」,即

潛心研讀課標,正確把握年段要求;

精心品讀教科書,正確把握教科書內涵;

悉心解讀學情,正確把握學生特點。

「三定」,即

一曰「定標」:確定教學目標。

二曰「定點」:確定落實目標的切入點、訓練點、著力點。

三曰「定法」:選擇確定教學方法。

「三思」即

課前反思,和經驗對話

課中反思,和實踐對話

課後反思,和理論對話


推薦閱讀:

乾貨——八年級下冊統編語文教材教案(寒假充下電,開學好輕鬆!)

TAG:教材 | 語文 | 語文教材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