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說教子經: 家長必須教會孩子的幾件事

小編語:對於家庭教育來說,最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東西?

知識?品德?能力?還是責任?

今天,我們看看著名學者于丹怎麼說,她曾經呼籲重建中國的家教門風,對家庭教育寄託厚望。

中國在農耕文明時代,講的是多子多福。然而在今天這個獨生子女時代,很多家長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跟子女打好交道。過去家庭里父慈子孝,孩子對大人有侍奉之意的傳統幾乎全被顛覆了,孩子被家長們爭先恐後得寵愛甚至是溺愛著。在種情況之下,呼籲家教門風,當成為一件重要的事情。

明辨是非,培養責任意識

在女兒上一年級的時候,她帶著班裡的同學一起去北師大京師美術館,班裡一個小朋友把美術館裡的一個裝置弄壞了,導致現場的電影無法播放。我當時在外地出差,就電話女兒讓她找邀請她的老師去道歉,我教育她,這是公家的裝置,多少錢咱們都得修。女兒覺得裝置不是她弄壞的,聽我這麼說還挺委屈。但最終還是去道歉了。通過這件事,女兒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是她請來的小朋友,不管捅了什麼簍子她都得去學會收拾,因為這是你的客人,你自己要擔負起這個責任。我一直覺得責任教育這件事情是家教,不能全是學校和老師的任務。

學會自理,養成習慣

在工作繁忙的狀態中如何跟孩子相處?我會把很多行程安排在假期,例如在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講座邀請時,這樣假期里我可以自費帶著孩子一起去。

我問孩子,媽媽到了那裡因為會有很多講座,我工作的時候把你寄宿在英國人家裡行嗎?女兒說沒問題。我擔心她的溝通交流問題,女兒說:我可以教他們說中文,他們教我說英語。

我告訴女兒,住在人家首先要學會自理,所以不管倒時差多累,女兒也一定會穿著小睡衣披頭散髮的把她的衣褲洗好,搭在衣架中間的橫杆上,然後再去睡覺,再困都能做到,就這樣慢慢養成習慣了。

讓孩子有尊嚴的受教

孩子覺得能學著負責會覺得特別有尊嚴,她也會很快樂。怎樣能夠鼓勵她做一個有尊嚴的孩子?其實有的時候父母過分地呵護孩子,孩子們未必會高興。

我記得女兒四五歲的時候,愛看動畫片,她姥姥有時候怕她眼睛看壞了,常常會在孩子看動畫的時候讓她去談鋼琴。女兒根本不搭理姥姥。我下樓問她,她說看完這一集自己會去彈琴。我在旁邊悄悄看著她,她看完這一集果然就去彈琴了,其實彈的也不怎麼樣。我走出來說:哎呀,我以為苗苗還在看電視呢,都開始彈琴了。她美滋滋地抿著嘴笑著繼續彈。對於五歲的孩子而言,可能你越讓她自己做這些事,得到鼓勵之後她就越活得有信心,你越批評她可能越逆反。什麼是鼓勵一個孩子的尊嚴呢?讓她給自己做主,這件簡單的事情其實挺重要的。

帶著孩子行走,情境中學會感悟

父母和我在對待子女方式上的不同,其實是因時代的不同。因為我父母被下放過,所以我幾乎不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記得四歲時給媽媽寫信,就在信封上寫上「北京通縣大稿(音)村,媽媽收」。

但是女兒跟我的交流方式完全不同。前一段,我突然收到女兒發來的一條微信:媽媽,請你關注一下苗寶兒。於是女兒開始給我推薦各種東西:有測智商的、推薦歌曲的、關注留守兒童的等等。女兒聽到我手機上好聽的歌曲,比如天籟之音童聲版,也會讓我分享給她。

女兒跟我的溝通方式與我小時候和父母的溝通方式是多麼不同啊,但是任何一個家庭的家教門風一定是有傳承的,那麼不變的是什麼?

我六歲的時候母親從圖書館給我借回來浩然寫的《艷陽天》,書裡面描寫到:風吹起來一陣陣的麥浪。我問父親什麼叫"麥浪"?

為了讓我知道什麼叫麥浪,父親帶我來到郊區,我站在麥田邊,我永遠記得風吹過來的時候就叫做麥浪,永遠記著。

更小的時候我爸把我扛在肩上抓著我的腿,帶我在北海公園教我背宋祁的作品:

東城漸覺風光好,

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

父親問我為什麼詞里用"鬧",不說"開",不用"綻"。我說不知道。父親就讓我在肩頭坐穩,他抱著我在樹下跑,然後他問我,你覺得這個花鬧不鬧?花特別鬧。你看用動態去寫花,這個"鬧"字就比紅杏開、紅杏綻都要好。

我能騎在父親脖子上時大概只有三歲,他不會給你灌輸思想,但一定把你帶到情境之中。有記者問我,你是不是不開心的時候才出去散心?我說不是,我從小就愛行走,行走為什麼成為我的生活方式?這一定是受我父親的影響。

今天我為什麼帶著孩子行走?每個假期一定在行走。這就是不變,永遠要把孩子帶入情境中而不要讓她空對空,進了情境以後人的那種感受一定是不同的。

親子閱讀:孩子的好奇心是關鍵

我和女兒最近在讀藝術史,她看到一個詞叫"濕壁",她問我什麼叫濕壁?我其實也不知道,書上也沒有,我們就上網查,查完我才知道原來是在牆壁很濕的時候把顏色畫上去讓它融合進去,然後在這個顏色上再塗一層細灰,在細灰上再畫。我問她,你知道這個相當於中國燒窯的釉下彩嘛,她問我什麼是釉下彩,我們又拿起瓷碗,她爸後來進來問你倆講壁畫怎麼連瓷杯子、瓷碗都拿出來了。

我覺得這種閱讀特有意思,從濕壁畫聯想到中國的釉下彩,一起去學習,去查資料,去認新事物、新東西。

什麼是閱讀?最好的閱讀前提就是讓孩子用好奇心驅動著她不感到厭倦,而不是家長說我給你這幾本書你好好讀,讀完以後媽媽才能帶你出去玩。其實,我和女兒在一起看書挺慢的,一本書會讀很長時間。因為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她的興趣,讓她讀進書中。

什麼是親子閱讀?我也被媒體要求開書單,被朋友們要求開書單,對於孩子來講,書單並不起多大用處,你非得陪著她念不可,因為你陪伴閱讀不是說讓她沒有自主性而是啟發她的好奇心,你讓她覺得媽媽有好多事物和知識其實也不知道,不知道就去查,主動找答案。

我喜歡雨果,我跟她一起讀少兒版的《悲慘世界》,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在那兒哭。卞福汝大主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能夠對苦役冉阿讓說我的兄弟我最值錢的主你怎麼不拿走呢?而冉阿讓的心靈受到這樣的感召,為什麼他以馬德蘭市長的尊貴站到法庭上說我是冉阿讓?為什麼最後在他看到小克賽特終於有了愛情幸福的時候他會悄悄地遠離?那些讓我們流淚動容的理由在背後跟這個十字架有什麼關聯嗎?

不是說我講論語教孩子背古詩我就不讓她知道哈利路亞,我是覺得當一個孩子她什麼都可以知道的時候,其實她的心就拓展了。我帶她看藝術史,姥姥覺得書上太多裸體的男性,但得讓孩子知道人體的差別。和小孩一起,很多時候其實是一種坦率地面對世界的態度,無論對於科學,還是對於藝術我們都以一種最坦率的態度去面對,然後她自己可以有很多問題,這個過程是一種交流,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也是一種成長。

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判斷

前幾天,我和女兒一起去電影院看《智取威虎山》。看完以後女兒跟我說:哎,灤平生生是讓楊子榮冤枉死的。因為在電影裡面灤平臨死的時候跟楊子榮說,我一輩子說謊吃香的喝辣的升官發財,這輩子頭一回說真話,我就死在你這騙子手裡了。我女兒認為楊子榮講的就是撒謊,那個灤平說的就是實話。她覺得是這個邏輯。

我聽完女兒的話之後,剛開始很無語、詫異,因為在我們大人的概念裡面楊子榮就是英雄,灤平就是壞蛋,灤平就是死得其所。但後來我想,你要允許她說出她的判斷,雖然我聽見她認為灤平被冤枉死的我很崩潰,但是我知道她有理由這麼說,因為她從小被教育做一個不撒謊的孩子,所以她認為楊子榮所有的智取都是撒謊,因為她沒有我樣板戲的集體記憶。我要尊重她的思維,因為她是一個10歲的孩子。其實這就是跟孩子學習和成長,學習看世界的座標,學習溝通,然後享受所有能夠在一起的時光,就是這樣。

當然,家家有自己過日子之道,家家也都有養自己孩子的辦法,我的方法也不是拿到別人家就一定管用,我希望當父母的對孩子真正用點心,不要覺得說他成績好壞全託付給學校和老師這就叫用心了,不是花錢了上名校就是用心了,用心就是你捨得時間去跟他在一起。

(文章來源:搜狐教育。繫於丹在2015年1月6日新書《人間有味是清歡》媒體見面會上的專訪。)

【好文分享】

不管你在哪裡讀到有知識價值的好文章,請記得隨手發給小編,投稿到pwer_hb@163.com,好文章與大家分享。


推薦閱讀:

于丹感悟人生的話
于丹:女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對那些不嚴謹的科普人怎麼看?比如:于丹、郎咸平、劉心武、方舟子?
馬千里批于丹:一知半解強說「佛」
于丹女士,如此解《論語》,您心安嗎? ...

TAG:孩子 | 于丹 | 說教 | 教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