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心理學十二:概念總結,腦,情緒,直覺,心智,理性
有一種說法是,人的一切心理反應都是腦的活動。按照這種說法,沒有腦的生物就沒有心理活動,只有生理活動。單細胞生物沒有腦,但能夠趨利避害,這是生物的應激本能。植物沒有腦,但存在控制生命節律的生命機制(值得研究)。心理學家所說的腦是指神經中樞,並不單獨指大腦,通常認為脊椎動物才有大腦。
軟體動物海蛞蝓(又稱海牛、海兔)只有幾百個神經,且神經細胞幾乎肉眼可見,於是,埃里克·坎德爾通過研究它的神經突觸如何受外界刺激影響而變化獲得了200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據說已經與人成立了研究記憶葯的公司。
蘇珊?格林菲爾德在《人腦之謎》中提到一種奇怪的海洋生物,幼年期到處遊動,所以有腦,成年後固定在一個地方如同植物一樣,腦就消失了。
——蝗蟲的腦
——蟑螂的腦
螞蟻和蜜蜂的個體是否存在腦存在爭議,但螞蟻、蜜蜂的群體行為(築巢)似乎表明存在一個超越個體而存在的腦。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它們可能通過生化信息素以某種方式聯接起來,就像人類用語言組織一篇文章那樣來組織群體的活動。但具體機制仍然很神秘。
保羅·麥克利恩提出了腦的三位一體結構,即人腦由爬行動物腦、古哺乳動物腦(邊緣系統)、新哺乳動物腦(新皮層)。這種說法雖然不夠準確,但勝在十分形象,至今仍然得到廣泛傳播,尤其是在靈修人群當中。爬行腦負責本能反應,邊緣系統對應情緒腦,而新皮層負責理性思考,我們多數情況下都是在使用前兩者。聯繫上一篇所說,它們構成了系統1,負責人的直覺和習慣反應。
斯佩里的裂腦人實驗證明人的大腦左右半球之間存在分工配合,右腦更擅長處理圖像、模式化的問題,左腦更擅長處理語言、邏輯、分析性的問題。這裡的左右半腦指的是新皮層?大致上可以這樣認為。這樣來看的話,系統1與右腦的聯繫比較緊密。
了解腦的結構與作用,可以避免「大腦具有無窮潛力」的幻想。腦是進化而來,存在很多缺點,理性並不是總能發揮作用。別看《超體》里的情節讓人羨慕、激動,什麼大腦開發百分百將成為神一樣的存在,如果科學家真的展開同樣的研究,肯定要有很多人抗議,褻瀆神的權威是一個理由,有可能創走出不可控的惡魔是另一種擔憂,就像對轉基因的擔憂一樣。我們還是踏實一些,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好好地使用自己的大腦。
——螞蟻窩?!
我們可以將情緒理解為生理反應與心理反應之間的一種存在。對於個體心理學來說,重要的不是學術研究的細節,而是對自身心理活動的解釋和理解是否有助於人的自我完善。
我們人類的語言文字可能就像螞蟻、蜜蜂的信息素一樣,沒有它們,也就沒有那些超出個體能力的宏偉建築、工程的出現。情緒並不具備擔當這份重任的能力,情緒及情緒相關的姿體語言和不同的聲音信號只能讓動物進行較為低級的協調合作。
——假如票價400元,你會怎樣選擇?丟了票或丟了電話卡,都是400元,但前一種情況下更容易去買票,這就是直覺反應。
情緒反應與直覺反應不同。情緒反應與生理、心理的條件反射有關,是語言、情境喚醒了邊緣系統,伴隨著生理上的反應,比如瞳孔擴張、肢體緊張、額頭冒汗等。直覺反應更多地是思維習慣,取決於語言與情境的聯想以及先入為主的觀念,可能喚起情緒反應,也可能只是做出判斷。「球和球拍一共1.1元,球拍比球貴1元,球的價格是多少?」這會引起直覺反應,但情緒反應微乎其微,但是,當你得知你的答案錯誤時,你會感到驚訝,這就是情緒反應了。
被壓抑的情緒會進入潛意識,並且很可能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爆發。情緒與記憶有關,內隱記憶讓直覺與情緒聯繫起來。不需要看到現實物體,只需要用一些詞語就能喚起人的情緒反應。如果你不是特別地敵視與「老人」有關的概念,當你寫下或讀出一系列與「老人」有關的辭彙時,你接下來的動作就會變得遲緩,如同年邁的老人一樣。白髮蒼蒼,步履維艱,顫顫巍巍,腿腳不便,眼神獃滯,……
我反對濫用「情商」這個概念的主要原因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高情商並不足以保證成功,因為情商永遠是起著輔助作用。但低情商卻足以壞事,因為情緒具有感染性,壞的情緒會讓人低沉、無法有效合作。情商就像是後勤系統,我們強調它的重要性是因為它很能夠讓事情變得糟糕,而不是因為它能夠獨自推動事情的發展。很多人恰恰沒有意識到這個事實,以為成功的人都是因為情商高,執著於提高自己的情商而放鬆提高其他能力的努力。
另一個反對濫用「情商」概念的原因是情商不同於情緒。情緒是人的本能反應,情商是人的習慣反應以及有意識的調控情緒的能力,情緒不需要意識的參與,情商必須有「意識」的參與。當一個人意識不到情緒反映的合理性時,是沒辦法調控情緒進而提高情商的。
——創造力、想像力、思考力屬於智力範疇;自信、自律、獨立、責任、愛心、感恩屬於個人品質;領導力與情商密切相關,但不等於情商;挫折抵抗、情緒認知、情緒管理、溝通力屬於情商;團隊意識與團隊合作能力不同,沒有團隊意識是因為自私、不識大局、不懂得「君子善假於物」的道理,有團隊意識意味著認識到團隊合作的必要性,只有善於與人進行團隊合作才算是情商高。情商的概念被濫用可見一斑。情緒無處不在,並不意味著情商無處不在。
假如有一個人對我們的某項任務十分重要,但是我們非常不喜歡這個人,我們該怎樣做?是隱藏自己的情緒呢,還是轉變態度喜歡上這個人?如果對方善於運用直覺觀察,你隱藏情緒的努力並不會成功。可是,轉變態度能夠實現嗎?或許,高情商的人會明白,只要討好對方就行,對方才不管真情假意,只要是逢迎奉承就能讓人開心。但對於低情商的人來說,伏低做小,低聲下氣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關於情商的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是:高情商意味著我們可以避免消極情緒的能力,而不是隱藏乃至違逆自身真實情緒的能力。
人腦的神奇在於理性思維能力的存在。這種能力與自我意識有關,當我們進行反省的時候,就好像我們頭腦中存在一個旁觀者一樣。心智的力量與理性計算能力的高低密切相關。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自以為理性的時候,往往仍然是非理性的。比如,人們往往對名字有一種盲目的迷信,好聽的名字會讓人更加容易接受,股票代碼朗朗上口的股票在上市初期會有更好的回報,連名字首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順序都能影響人的表現,當我們了解這些非理性的現象之後,我們可能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一種是認為好名字太重要了,簡直具有魔力;一種是一定要警惕這些非理性現象。這兩種反應都不能算作理性的反應,它們都來自直覺。名字所具有的「魔力」來自人們的心理反應,並非是名字本身具有的特性,但我們應該順應這種人心大趨勢,利用這種大趨勢,但不為其所左右。你肯定不會去喝「蝌蝌啃蠟」,但你會去喝「可口可樂」。儘管「寶潔」和「保潔」同音,寶潔公司也不會淪落為保潔公司。
只有與非理性力量達成共識的理性才是好的理性。試圖掌控非理性的理性仍然是非理性。認識人的心理效應不是目的,因為那些容易犯錯的人當中也包括我們。理性幫我們認清自己的真實面目,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目的是讓我們明白自己和其他人一樣普通,也和其他人一樣能夠非常了不起。
情緒和直覺的反應有它們的道理。理性只要提防那些會讓人受到傷害的直接反應就好了。最明顯的例子是,不要相信無緣無故的愛,要明白「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非洲的醫生公益組織拒絕美國輝瑞公司捐贈的疫苗,因為「無償的」捐贈總是帶有附加條件,不但保證了藥品的高價格,還會造成一些延誤病情的現象出現,——醫院寧願等待免費疫苗,不肯再出錢購買急需的疫苗。
有時候,比如當你讀了一篇讓你覺得很贊的文章時,你的情緒和直覺可能讓人忍不住讚賞,但你的理性卻很可能阻止你: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讀了。這就是搭便車心理。理性也會壞事,至少對於那些願意付出努力的人來說是這樣。比如經濟學裡有一個「公地悲劇」,公共的綠地更容易遭到不合理的使用,人人都想著既獲得利益又不付出代價,生態環境就這樣遭到破壞。
理性分析需要運用邏輯,但理性思維並非線性,只有當人能夠跳出簡單、程式化的推導才能讓理性發揮應有的作用。看見不等於看到,知道不等於明白,記得不等於記得準確,一篇文章的最大意義不在於陳列多少知識點,而在於知識結構帶來的思考。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破解「被你最愛的人情緒勒索」魔咒的3步驟
※一個人自卑與自負會共存嗎?如果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抹黑勇士,質疑勇士的人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垃圾教育定律
※新手駕駛汽車出車禍,如何消除心理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