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請戒除功利之癮
在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生兒育女是延續香火的需要,是老有所依的基本保障,因而天然地帶有功利色彩。80後母親咪蒙帶著對功利性育兒的批判自覺,將五年來個性育兒的經歷融於《五歲熊孩子教我的事》一書,讀者可在輕鬆幽默的親自故事中,感受令人耳目一新的育兒方法、經驗心得。 國人育兒的功利性首先凸顯在對子女人生的規划上。書中提到一位家長,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唱歌,在家人的強烈反對下念了經濟系。雖然現在開了公司掙了錢,但是唱歌一直是他未完成的夢想。於是,他不惜重金聘請聲樂、鋼琴、舞蹈等各路最專業的家教團隊,全方位培養自己的女兒,希望通過女兒延續自己的夢想。只要想到女兒有一天能夠在舞台上發光,他就無比欣慰。他認為,女兒喜不喜歡唱歌並不重要,她的喜好全在於父母的培養。殊不知,他的父母當初也是這樣將意識強加於他的。其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父母的共性,在腰包日益豐滿的今天,不少父母都熱衷於把孩子送到各種補習班、藝術班加餐,致力於打造聰明乖巧、多才多藝、知書達理的成功小孩。孩子一旦對此表現出不滿和抵觸,父母通常會以愛的名義理直氣壯、語重心長地給孩子灌輸加餐的正當性。他們很擅長剝奪子女的選擇權,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子女。正如台灣作家許常德在《母愛很可怕》中對母愛的看法一樣,父母之愛「不一定是一種美德,有時候它只是一種癮」,或者「只是一個包裝盒,打開之後,裡面裝的是控制欲、佔有慾和功利心」。父母們並沒有意識到,諸多貼著愛的標籤的行為,可能充滿了雜質。尤其是出於功利目的養育子女,難免走火入魔。對此,咪蒙一針見血地指出,「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就是父母失敗的表現」,因為孩子與父母一樣,都有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孩子有權規劃自己的人生。 她說,「過度談論自己的孩子,就是沒教養」,明知在當下談論孩子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像是一個笑話,但作者還是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用一本書來談論自己的孩子,並極盡自黑之能事,不惜自毀形象,將自己說成一個「非主流怪胎級」媽媽。因為她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孩子未必是純潔白蓮花或天才兒童,也沒有必要變成成功的複製品。所以,她立志於遵循孩子的天性,陪伴孩子快樂成長。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她逐漸意識到,成長的不只是孩子,還有父母自己。她自稱本書的很多觀點站在傳統價值觀之外,有多篇文章甚至會嚇暈傳統家長。其實,她在嘗試用戲謔的方式引起更多家長的注意,用輕鬆調侃替代高談闊論,以便拉近心理距離,進而提醒家長,剔除傳統育兒觀念中的功利因素,還原母愛的本質,以愛的自覺在育兒過程中構建互相尊重的平等關係。 也許作者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偉大母親,但她遵循本心,將母親看做一種自然職業,將育兒過程看做一場「親子遊戲」,追求專業、適度、輕鬆、合理的母愛,愛得有技巧、有分寸、有趣味、有張弛。她用切身經歷打造了這本犀利又幽默、實用又靈活的個性育兒手冊,以特有的方式告訴新生代父母:親情是人世間最奢侈的情感,它不像愛情,分分合合還能繼續,「親子遊戲」一輩子只能「玩」一回。孩子不是父母婚姻的附屬品,而是父母生命的點睛之筆,遵循孩子的天性,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綻放生命的光彩,比複製成功更重要。
推薦閱讀:
※婚外情(婚外戀)的危害、戒除和解脫
※我戒除邪淫的方法非常有效——我若不死,必戒邪淫
※戒除邪淫的捷徑之一
※戒除淫邪要看壽康寶鑒--學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