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瑞雪 | 孩子為什麼打人?(之一)

有一天,兒子對媽媽說:「今天,我打了妹妹兩次!」媽媽吃驚地問:「為什麼?」

兒子說:「你打斷我說話的時候,你的情緒都不好。你把壞情緒都給了我,我就把壞情緒給了妹妹!」

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嬰兒就必須發展兩個方面,而且必須同時向這兩個方面邁進:向外走,走向自然的、物質的、文化的、人的關係的世界,發展自己的智能,發現並建立與外在世界和其他人的關係,這可以被稱為客觀世界;向內走,走向內在的生命世界,開拓一個豐富的、生動的內在世界,創造屬於自己生命的、情感的、心靈的、認知的、精神的生命景觀——這是「自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內在環境,並以此連結外在的世界。這可以被稱為主觀世界。

兒童渴望認識外在世界,也同樣有認知內在世界的內驅力,而情緒就是我們內在世界的景觀之一,只是我們忽略了它,或者我們自己的這個景觀本身就是一個空白。

幼兒園門廳的鋼琴下,一個3歲的小男孩在專註地玩耍,起身時他撞到了頭,便大哭起來。媽媽忙跑過來,擁抱著孩子,邊揉他的頭邊安慰說:「好了,不痛了,不痛了。」孩子惱怒地捶打著媽媽,媽媽更加急切地揉孩子的頭……媽媽以為孩子是因為撞痛了,所以著急忙慌地想緩解孩子的痛楚,但是孩子生氣地推開了媽媽。

媽媽坐在孩子的對面,無助地看著他。老師坐在孩子的身旁說:「你很惱怒自己撞了頭,是嗎?」孩子突然就不哭了,似乎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在……然後他舒了一口氣。老師又說:「你知道了,就不會再撞了。」孩子再一次回到自己的內在……

好一會兒,他回味過來,然後思考似地離開了。媽媽很驚訝,她急切地走到老師身邊,問了老師很多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其實都不是剛才真正的問題所在。老師說:「你要把孩子內心發生的情緒告訴孩子,就像要把他的鼻子眼睛告訴他一樣。」

媽媽說:「我怎麼能知道他內心怎麼了?」

這個提問非常關鍵。如果我們成人對自己內心的世界發生了什麼都不清楚,那我們對內在的一部分——情緒——自然也不會了解,也就無法使用發現和感覺到孩子內在的情緒,並給出一個相配對的合適的辭彙了。茫然和不知,常常會使我們無視孩子的情緒,或者破壞、壓抑孩子的情緒,甚至責難孩子的情緒,排斥孩子的情緒。

所謂知道情緒,主要是指能清楚地表述情緒。表述得準確達意,情緒就能好轉。這就像我們從一面奇特的鏡子中看到了內心的自己。例如:剛才的孩子,主要的情緒並不是「疼痛」這樣的身體感覺引起的,而是由「驚恐和惱火」這樣的心理感覺引起的。

一位媽媽這樣告訴我:「我常打斷我兒子說話,把他後面要說的話幫他說出來,有時我兒子就哭著說:『你又打斷我了,我要說什麼都忘了!』」

孩子的哭是因為什麼呢?是思維被打斷了嗎?還是表述被打斷了?還是表現被打斷了?還是一種能力的告白被打斷了?都不是,是情緒。

因為前面所列舉的都是在一種情緒中進行的。

如果不是在一種不想被打斷的情緒中,或者在一種期望被打斷的情緒中,或者不在任何情緒中,就不會有焦躁的情緒了。

打斷情緒的是什麼呢?還是情緒。如果你沒有不想聽、想打斷之類的情緒,怎麼會打斷他呢?

對許多成人來說,情緒似乎就像競技賽中的籃球,放在手裡、身上都是個負擔,放在心裡更是難受,需要將它快快扔出去。如果成年人將它投到了兒童身上,兒童會將它哇哇哭掉。兒童的模式是正常的,他通過哭讓情緒釋放出來。

通常成年人會採用什麼方式將情緒投到兒童身上?一般的模式是控制不住地說、斥責,甚至打罵。大部分人是以說為快。說得多,說得語重心長……

有一天,兒子對媽媽說:「今天,我打了妹妹兩次!」媽媽吃驚地問:「為什麼?」

兒子說:「你打斷我說話的時候,你的情緒都不好。你把壞情緒都給了我,我就把壞情緒給了妹妹!」

孩子比媽媽對生命內在的東西看得更清楚,感覺更敏感,因為孩子就在生命之中,他需要熟知生命中的一切,熟知情緒才會走出情緒,才會不被強制。


推薦閱讀:

7年經驗談:如何在家啟蒙孩子的經濟學素養
屬狗生什麼屬相的孩子最好,屬狗人生什麼屬相的孩子最好
孩子奇醜無比 丈夫起訴妻子太丑已勝訴
高配,正毀掉你孩子的人生
二胎家庭新難題,養育兩個孩子的8項注意

TAG:孩子 | 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