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登彭佳嶼立碑
4月9日訊 距離卸任還有41天的台灣領導人馬英九,選擇在今日(9日)第二次登上台灣島北部的小島「彭佳嶼」。馬英九在島上新立了「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紀念碑,意在向國際社會宣告他任內堅持「領土主權」與追求和平之決心,他還談到台海、東海、南海「三海和平遠景」,實踐台方要成為「和平締造者」的理念。據台灣媒體披露,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此行還特意邀請了台灣保釣人士及親屬。
二度登彭佳嶼表達對釣魚島堅定立場
彭佳嶼與釣魚島一樣,都是台灣附屬島嶼,它距離台灣最北部的基隆港約56公里,航程約2.5小時,距離釣魚島有約140公里,是目前台官方有效控制的距離釣魚島最近的陸地(島嶼)領土。彭佳嶼行政上隸屬於基隆市中正區管轄,目前仍被台官方設為「軍事管制區」。在2012年釣魚島爭議甚囂塵上之時,馬英九曾於當年9月首次登上該島,並發表了「東海和平倡議」,表明了台方對釣魚島主權的堅定立場。
馬英九當時提到,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就是把釣魚島列嶼爭議處理的原則,即「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等具體化。他強調,釣魚島列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台灣絕不會單方面退讓謀和,而是期待各方承諾以和平方式處理爭議,然後擱置爭議,展開對話,共同開發東海資源。
「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紀念碑碑文全文。
立碑超前任陳水扁 重申「東海和平倡議」
其實馬英九並非台灣領導人當中,第一個登上彭佳嶼的。他的前任,被稱為「麻煩製造者」的陳水扁,曾在2005年8月10日為該島「海疆屏障」石碑主持揭碑儀式。而馬英九第一次登島發表「東海和平倡議」時,正是在陳水扁所立石碑之前。但再次登島,馬英九更進一步,親立「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紀念碑並發表談話,為自己所提的「東海和平倡議」留下歷史烙印。不僅如此,馬英九此舉也等同是告誡他的繼任者,身為「台灣領導人」對主權問題要「毫不含糊」,用實際行動清晰表明立場。
據媒體報道,馬「總統」所立的紀念碑在彭佳嶼島東側,是全島「制高點」,也比陳水扁所立「海疆屏障」紀念碑更高、更靠海,面向東海,整段碑文的總字數也比扁要長得多,展現出「處處都要贏」的氣勢。
馬英九「東海和平倡議」紀念碑文全文如下:
彭佳嶼是距我國領土釣魚台列嶼最近的台灣屬島,與棉花嶼、花瓶嶼同稱台灣北方三島。此四島同在東海大陸礁層之上,在地質上亦與北台灣的大屯山、觀音山一脈相承。中國人最早發現、明明並使用釣魚台列嶼,明永樂元年(1403年)《順風相送》一書即有紀載,明嘉靖41年(1562年)並劃入抗倭海防區域。
清康熙22年(1683年),釣漁台列嶼隨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後隸屬噶瑪蘭廳(今宜蘭縣)。光緒21年(1895年)中日甲午之戰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釣魚台列嶼隨台灣、澎湖割讓予日本。
50年後,我國對日抗戰勝利,釣魚台列嶼應隨但未隨台灣歸還「中華民國」。1970年代釣魚台爆發主權爭議,國內外保釣運動興起。2012年緊張情勢急遽升高,我國乃於8月5日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基於「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呼籲各方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依《聯合國憲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國際法原則,和平解決爭議。
2013年4月10日,《台日漁業協議》在談判17年後終於簽訂,兩國漁船均可在釣魚台列嶼附近70000多平方公里的優質魚場自由作業,雙方40年漁業爭議得以解決,獲致「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的成果。由於爭議不再,漁獲倍增,台灣漁民感念在心;「台日漁業協議」更加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
我們期待,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終能和平解決,使東海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今逢「台日漁業協議」簽訂3周年,爰銘記「東海和平倡議」推動成果,以志其事。
彭佳嶼是台灣附屬島嶼,距離釣魚島有約140公里。
提「三海和平」願景 實踐「和平締造者」理念
據了解,馬英九搭乘台空軍S-70C直升機下午1點半左右抵達彭佳嶼,在視察氣象站、燈塔、機動巡邏站等設施之後,為「和平東海、國疆永固」紀念碑進行揭牌儀式。
他在講話中表示,2012年9月7日首度視察彭佳嶼時,提出「東海和平倡議推動綱領」,進一步闡述東海和平倡議「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以及採取「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協商擱置爭議」的方式,提出台灣、日本、大陸三方,從「台日對話」、「兩岸對話」與「陸日對話」等「三組雙邊對話」,到「一組三邊協商」的構想,作為實踐「東海和平協議」的具體步驟,共同探討合作開發東海資源的可行性。
馬英九說,隔年(2013年)4月10日,台日雙方成功簽署「台日漁業協議」,有效解決台日之間長達40年的漁業糾紛,達成「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的成果,在島內外都獲得普遍的肯定與支持。
馬英九指,面對南海的海洋與島嶼主權爭議,「中華民國」秉持同樣理念,在去年5月提出「南海和平倡議」,呼籲各方降低緊張,增加對話,遵守國際法,保障各國航行與飛越自由,維持南海區域和平穩定,並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馬英九表示,他今年1月28日登上南沙太平島慰勉駐島人員,鄭重呼籲國內外重視太平島是島嶼而不是岩礁的事實,並向國際社會宣布以「合作、共享、務實」為原則架構的「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表達「中華民國」維持區域穩定、以和平方式解決南海爭端的決心。
馬英九強調,「中華民國」從台海開始,逐步將和平主張與作法推及東海、南海,已取得重大豐碩的成果,循序漸進的「三海和平」願景,正實踐成為「和平締造者」的理念。
關心釣魚島不會隨卸任而結束
另據台灣「中央社」報道,馬英九揭碑後受訪談到是否可能前往釣魚島時說,在座很多人都想去,但這個問題需要一點時間,歷史條件沒有成熟,有時候努力不容易有結果。他說,過去解決領土糾紛很少不打一仗,能創造先例不打一仗,是重要成就。和平解決爭端,不見得解決不了,戰爭雙輸,和平雙贏。馬英九表示,他即將卸任,但對於釣魚島的關心,不會隨著卸任而結束,請大家放心。
媒體詢問今年1月前往太平島,今天再登彭佳嶼是否為求歷史定位?馬英九說,原本規劃4月10日「台日漁業協議簽署」3周年登彭佳嶼,因天候不佳,提前至今天,至於去太平島則是收復太平島立碑70周年,都是挑歷史紀念日。馬英九強調,距離卸任還有1個多月,在任該做的事,他都會做。
此外,被問到卸任後是否擔任和平大使,向全世界宣傳和平理念?馬英九說,他樂於向其他國家分享台海、東海、南海和平經驗,也接到一些邀請希望他參與組織擔任領導角色。不過,馬英九說,現在還沒卸任前,希望把能做的盡量做完、做好,他會持續關切已實施且證明有效的政策,希望能延續,但不是為他個人,而是為國家與人民。
有堅定立場,才配有「歷史定位」
馬英九8年「總統」任期已進入尾聲的「倒計時」階段,但誠如他自己所言,任期內不會懈怠一天,此番他二度登彭佳嶼,正是用實際行動踐行他一貫的堅定立場。回顧他任期內的作為,不論是堅持「九二共識」實現「習馬會」、還是登太平島,都是在一步一步去完成他「該做的事」,特別是在維護中華民族祖產和領土這一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展現了應該有的民族大義和責任。
回顧歷史,所謂「歷史定位」只有那些有堅定正確立場的人才有備選資格,至於即將卸任的馬英九,這個曾經的保釣熱血青年,配得上什麼樣的「歷史定位」,相信歷史自有公斷。
推薦閱讀:
※馬英九終於承認這16個字 兩岸統一近在眼前
※說說馬英九
※Selina雙喜臨門 馬英九做證婚人
※環球時報評馬英九挺佔中:大陸不欠你 望自重(2)
※馬英九此言一出:把美國嚇了一跳!中國挺驚訝!
TAG:馬英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