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郭守敬紀念館

高梁河(轉河)一度又轉為暗河,但是很快的匯入北護城河,同樣也流入了北京著名的什剎海(西海、前海、後海的後三海,北海、中海、南海稱作前三海)地區。我們接著往前走就到了西海的入口處。在一個土山包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這裡是郭守敬紀念館。

北京的郭守敬紀念館,在北二環旁的匯通祠內。一側是熱鬧喧囂的二環路,另一側則是幽靜清雅的一池碧水——積水潭。積水潭是北京城內南北六海進水的咽喉,在元代,這裡是國家級水利管理部門——督水監(相當於現在的水利部)的所在,郭守敬就在這裡主持全國的水利建設。

匯通祠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據說是姚廣孝所建。舊稱法華寺,又稱鎮水觀音庵。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改名匯通祠,並立御制詩碑。1976年修建地鐵時全部被拆除成為一片平地。1988年重建後的匯通祠重新開放,並闢為郭守敬紀念館。清華大學教授、著名建築學家吳良鏞參與主持了匯通祠的修復工作。工程完畢,他寫了一篇《重修匯通祠記》,刻碑於上。

幾條台階小道環繞著通往山上的匯通祠。從左邊拾級而上,便是乾隆御制的詩碑亭。據說重建後,乾隆曾到此一游,並留下詩作數篇。

渾儀:是中國傳統的天文儀器。從漢代起,我國就有製造渾儀的文獻記載,至唐、宋時期,渾儀的結構制度已達完善。它具有觀測與演示兩種作用:一是用儀觀測天象,二是以儀的制度結構來演示天象。在觀測天象的同時,其圈環度制又與日月星辰的運行軌道相對應,上部的圈環表示天道,下面的四方基座表示大地。

簡儀:是中國重要的古天文儀器,由元代科學家郭守敬在渾儀的基礎上,於1276年創製的一種測量天體位置的儀器。他對渾儀進行簡化,改變了了渾儀將三種坐標系統集中在一起的做法,將赤道裝置與地平裝置分為兩個獨立的部分,消除了渾儀中圈環互相遮擋的缺點,突出了赤道裝置的觀測。簡儀的運轉裝置在結構上與近代天文望遠鏡的裝置幾乎完全一樣,比丹麥天文學家第谷製造的具有同樣裝置的赤道大儀早了三百多年。

拾級而上,匯通祠立在小小的山頂上,匯通祠坐北朝南;不收門票,進門領一塊參觀證掛牌,出門交回即可。 紀念館主體是二進四合院格局,共四個展室,以文字介紹和圖片資料及視頻,記錄展現了郭守敬的生平及做出的貢獻。

匯通祠內是郭守敬紀念館,院落中豎立著一尊郭守敬的雕像。

第一展廳:生平大事,以大事記的形式介紹了郭守敬的生平,及其一生在水利、天文、測量、曆法、算學方面的成就,及對中國乃至世界科技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元大都都城水系模型

屋頂懸吊的拋物面形式郭守敬星圖

第二展廳:元代積水潭,介紹了積水潭的形成及積水潭對營建元大都城的決定性作用;

第三展廳:大都治水,介紹了郭守敬治水業績中最為輝煌的篇章:即開鑿通惠河,完成京杭大運河最後貫通;

  蓮花漏是一種計時器,是北宋科學家燕肅在古代漏壺的基礎上改進創製的。這器具由好幾個部分配製而成。上面有幾個漏水的水壺。這幾個水壺的水面高度配置得經常不變。水面高度不變,往下漏水的速度也就保持均勻。水流速度保持均勻了,那就在一定時間內漏下的水量一定不變,不會忽多忽少。這樣,就可以從漏下的水量指示出時間來了。

第四展廳:測天制歷,介紹了郭守敬在天文及曆法方面的研究及取得的十餘項領先於當時世界水平的發明創造。他發明的簡儀、高表等十多種天文儀器比歐洲早三百多年。他在太史院任職期間,致力修訂曆法,於1280年修成《授時歷》,以365.3425天為一年,其精確度令人嘆為觀止。

西海入水口處有一尊郭守敬的雕像

郭守敬(1231-1316),中國元朝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專家和儀器製造專家。字若思,漢族,順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於元太宗三年,卒於元仁宗延祐二年。

郭守敬編撰的天文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歷議擬稿》、《儀象法式》、《上中下三歷注式》和《修歷源流》等十四種,共105卷。

  1981年,為紀念郭守敬誕辰750周年,為紀念郭守敬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製的新儀器有:簡儀、高表、候極儀、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史書記載稱13種,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過三年半約二百次的晷影測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他又結合歷史上的可靠資料加以歸算,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曆值一樣。

  中國古歷自西漢劉歆作《三統曆》以來,一直利用上元積年和日法進行計算。唐、宋時,曹士等試作改變。《授時歷》則完全廢除了上元積年,採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作為計算的出發點,以至元十八年為「元」,即開始之年。所用的數據,個位數以下一律以100為進位單位,即用百進位式的小數制,取消日法的分數表達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於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監。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並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運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館大學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間,製成一些精良的計時器。


推薦閱讀:

郭守敬是如何解決通州至大都漕運問題的?

TAG:紀念 | 郭守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