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今日脫歐公投:回顧雙方愛恨情仇史,昔日帝國會留下嗎?

如果說,歐洲聯盟(EU)是人類步上全球化道路以來最具雄心的政治實驗,今天(6月23日),它將迎來一場對自身發展25年實驗結果的終極驗證——英國人要在這一天脫歐公投。

英國「脫歐」公投選票。

英國當地時間6月23日上午7點,所有經過合法註冊英國公民,都將有權利為自己所在的這片土地的去留投出選擇——選票上只會有一個簡單的問題:英國應該繼續保留歐盟成員國身份還是離開歐盟?

布魯塞爾歐盟總部。 澎湃新聞記者 吳艷潔 圖

然而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總部玻璃辦公樓里焦灼的歐盟領導人來說,隱藏在這張選票背後的拷問卻遠不止寥寥幾字的問題那麼簡單——這是歐盟歷史上首次出現成員國公投決定離開的情況,英國一旦真的脫歐,是否會就此點燃歐盟分裂的引線?這片古老大陸的一體化是否就此宣告失敗?未來的歐洲將何去何從?無論公投結果是去是留,這些問題都亟待整個歐盟來共同尋找答案。

昔日帝國和歐洲大陸的愛恨情仇

「英國失去了自己的帝國,又沒能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在過去的50年里,英國一直都在試圖在歐洲內部重新定義自己的位置……」 英國前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Jack Straw)如此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但他並未說明,脫歐公投是否證明這個偏安於歐洲大陸一隅、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依然沒能找到完全適合自己的位置。

「移民問題已經失控了,這個國家一片混亂,布魯塞爾和德國人還在教我們怎麼做事,但是我們可是贏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國家啊。」87歲的馬修·馬德林(Matthew Maudlin)感慨說,這名脫歐陣營的堅定支持者的想法似乎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支持脫歐英國民眾的心理——不希望遭到歐洲內部危機的拖累,同時又希望重回當年的輝煌。

事實上,從歐盟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以及後來的「歐共體」建立開始,長期以來實施「歐洲大陸均衡政策」的英國就對這一龐大的集團心存疑慮。英國甚至在1960年一力推動建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試圖和歐共體相抗衡。

不過,務實的英國很快又發現歐共體的快速發展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因而開始為加入歐共體進行準備。

從目前英國對於歐盟的「嫌棄」程度看來,也許人們很難想像英國在上世紀60年代為了加入歐共體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精神——1963年和1967年,英國兩度申請加入歐共體,兩度都因為法國的否決票被無情拒絕。

1973年,英國終於成功加入了歐盟,前後共花費了10年時間,但成員國「身份證」握在手中還沒熱乎,英國的疑歐情愫卻又開始了滋長,以至於之後對於申根區和歐元區的協議,英國都拒絕加入。

2012年,歐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作為「留歐」陣營支持者,斯特勞肯定了歐盟的成功:「回顧歐洲過去300年的歷史你就會知道,(那時)這些歐洲國家除了相互衝突相互殘殺之外,根本不可能會聯合在一起,所以建立歐盟的確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頗具雄心壯志的想法,這一項目也的確幫助歐洲保持了和平和繁榮。」

「離婚代價」遠比「維持婚姻」更高

2015年,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大選前夕許下諾言,如果自己能再度當選,英國最早將會在2016年就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全民公投。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2015年大選前許諾進行退歐公投。

從那一刻開始,無數關於英國脫歐後可能發生的一切的預測,開始佔據歐洲媒體的頭版頭條。

美國金融大鱷索羅斯說,英國退歐將導致嚴重後果,可能造成「黑色星期五」——在6月24日星期五公投結果出來後,如果是退歐,英鎊將貶值20%,幅度甚至比發生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更大。

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則表示,英國一旦脫歐,至少需要花費7年同歐盟重新協商未來的一系列關係和經貿協議。

據統計,歐盟作為英國最主要的貿易夥伴,歐盟市場目前佔英國商品和服務出口的44%和進口的53%,英國受到的外國直接投資中,有48%來自歐盟成員國——一旦脫歐,英國原本享受的自由貿易政策將不復存在,原本對英國來說觸手可得的巨大市場,或許將就此一去不復返。

金融大鱷索羅斯預測稱脫歐將導致英鎊貶值20%。

由於成員國退歐毫無先例可鑒,英國退歐後可能發生的一切顯得更為撲朔迷離。

此前,就連美國總統奧巴馬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都開始出面勸說英國不要離開歐盟,奧巴馬甚至用「短時間內不會考慮和英國簽訂貿易協定」來「相要挾」。

據有關數據初步統計,一旦英國退歐,在未來十年內,英國每年會失去1%的經濟增長,而歐盟則會失去0.5%。如果屬實,對雙方來說這都將是一場災難。

「脫歐陣營認為英國應該像挪威和瑞士一樣脫離歐盟,但它們其實還在為歐盟預算做著貢獻,依附歐盟法規,參與申根區自由流動,然而他們花錢卻不再能在歐盟事務說上話。」斯特勞表示。

德國波恩大學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盧德格爾·昆哈特(Ludger Kuhnhardt)認為,即便脫歐公投的最終結果是離開,英國最終可能依然會留下。

如果英國確定脫歐,前倫敦市長鮑里斯·強森或將成為下一屆首相。

「如果英國首相卡梅倫輸了,他就將下台,或許前倫敦市長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會成為首相,這也意味著將由他同和歐盟進行『離婚協議』的談判。這個過程或許將持續2年,而且非常複雜,沒人知道結果是什麼。」昆哈特預測稱,「鑒於強森的思維方式一直很投機取巧的,我甚至認為,最終他可能還是會選擇留在歐盟,因為『離婚』的代價比留在這段『婚姻』里的代價高得多。」

歐盟成立23年,凝聚力仍敵不過各國利益

然而,如果留在這段「婚姻」里,和平和繁榮並不會是畫面的全部。

從2009年歐債危機開始,歐洲就一直深陷危機的泥潭不可自拔——希臘債務危機、難民危機、恐怖襲擊以及如今的英國退歐,曾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的歐盟,呈現給世界的混亂景象,令人們不得不懷疑歐洲是否正在衰退。

昆哈特向澎湃新聞如此解釋:「因為歐盟的誕生,歐洲政治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變成了國內政治,這可能就給了外界一個印象——歐洲是混亂的、無力解決問題的,但其實這只是一種歐洲內部活躍的政治討論發生時會產生的自然現象而已。」

去年12月,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一名歐盟官員為了說明目前成員國之間出現的「不協調一致」的問題,向澎湃新聞展示了一幅自嘲的漫畫:一開始,坐在桌前的只有8個成員國,面對「咖啡還是茶」的問題時,歐盟尚能應付自如;而當成員國擴充到如今的28個之後,想要協調形形色色不同的要求則變得越來越困難。

「國家品牌」(Nation Branding)概念創始人、英國知名政策顧問西蒙·安霍特(Simon Anholt)認為,雖然歐盟每年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宣傳歐盟的正面形象,但這一切都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它根本沒有受到理應獲得的尊重」。

「問題在於,一個多國家的集群永遠是難以相互協調的。一旦出現任何問題,歐盟成員國永遠會首先責怪歐盟,而一旦有事情做對了,他們永遠會說『看看,我們做到了』!」

無論是在希臘債務危機中相互扯皮,還是在難民問題上國家間的相互推諉,都證明了安霍特的觀點,從1993年歐盟正式成立至今,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凝聚力依然不足以順暢地達成一致的政治響應。

2015年,難民危機進一步惡化,席捲歐洲。

「歐洲人在各方面都相互聯繫,但是一談到跨國家的團結,成員國就發現他們很難做到不把自己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喬瑟夫·簡寧(Josef Janning)稱。

而在這一點上,英國似乎對自己的不配合表現得十分「坦蕩」。

在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今年3月發布的一項關於歐盟成員國凝聚力指數的報告中,在諸多歐盟大國之間,英國在「個人凝聚力」和「結構性凝聚力」指數的排名上均排在末尾。

此前,在歐盟通過難民強制分配政策之後,英國就一直拒絕接納被攤派的難民,更提出限制移民的新政策,對非英國及歐盟公民的福利進行大幅限制。

此外,英國方面還對攤派到自己頭上的歐盟預算深感不滿,據統計,英國每年對歐盟預算的貢獻佔全體的12.6%,位於德國和法國之後,排名第三,這一排名也似乎意味著英國在歐盟中的話語權也在漸漸「縮水」。

斯特勞表示,難民危機之後歐盟實行的難民政策並不是基於歐盟的政策,而是基於一個個人的政策,即德國總理默克爾,「我們不能讓一個領導人突然就宣布開放接受幾百萬的難民,同時不徵求他國的意見,為整個歐洲帶來麻煩。德國或許是歐盟中最強大的國家,但它也必須認識到自己對其他成員國負有責任。」

一體化的未來在何方?

作為歐洲一體化堅定的支持者,義大利前總理恩里科·萊塔(Enrico Letta)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英國脫歐公投或將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引起此後的一些歐盟國家採取同樣的行動。

脫歐的到來也令外界有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質疑,歐洲全面一體化的計劃該暫停還是繼續下去,甚至是選擇倒退?

即便是歐洲一體化的「設計師」之一,法國前外交部長於貝爾·韋德里納( Hubert Védrine)也在近期呼籲為進一步的一體化按下暫停鍵,「到處是各個政府和政黨上躥下跳著要求著『更多的歐洲!更多的歐洲!』如果你想要人們大批地開始反歐洲,那你們就繼續這麼幹下去吧。」

萊塔則預測稱:「歐洲的未來將會是一個『雙環式』的歐洲,一環是目前的歐元區——這些國家使用同一種貨幣,計劃完成進一步的一體化,形成經濟聯盟;第二環則由英國以及其他非歐元區的國家組成,他們共享著單一市場、對外貿易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但並不擁有進一步一體化的義務。」。

今年2月,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同歐盟就英國成員身份談判的過程中,就堅持表示,英國目前對歐盟的定義只是「一個多貨幣的聯盟」。

布魯塞爾歐洲議會門前的歐元雕像。 澎湃新聞記者 吳艷潔 圖

可以肯定的是,無論英國去或是留,歐洲未來進一步的一體化,將不會有英國的身影,因為即便是英國內部留歐陣營的支持者,也對歐洲進一步的一體化毫不感冒。

「英國不相信任何成員國之間定下的有關『進一步一體化』的目標,我們需要的只是更多的合作而已。」屬於「留歐」陣營的斯特勞告訴澎湃新聞。

「我們因為正確的理由真心誠意地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我們所不想要的,是布魯塞爾一刻不停地干涉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名英國網友在社交網路的一篇呼籲英國脫歐的文章中寫道。

一直以來,英國人已經習慣於被打上「務實」的標籤,而這一次,為了擺脫一體化等一系列束縛,他們甚至甘願冒上失去巨大的統一市場的風險——他們大概是「真的受夠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德國荷蘭先後禁止土耳其高官入境宣傳公投?
克里米亞公投是否有效?
土耳其公投:軍用直升機護送,媒體一律噤聲
對義大利公投的分析

TAG:英國 | 公投 | 帝國 | 脫歐 | 國會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