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蘋果也看錯了這個行業?

若不能在技術方面取得真正的進步,智能可穿戴設備很可能淪為槽點滿滿的雞肋。

雜誌標題:泡沫破滅後,智能可穿戴設備將成雞肋?

長按關注財經天下本刊記者丨呂倩

6月3日,人工智慧廠商出門問問在北京召開發布會,推出旗下第二代智能手錶Ticwatch 2。除此之外,出門問問還正式宣布進軍車載領域,推出了智能後視鏡問問魔鏡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問問魔眼。

在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熱度降溫之後,出門問問的轉型探索,成為了行業的一個縮影。這個曾經被寄望成為智能手機一樣火熱的行業,目前顯然讓不少參與者們失望了。在Apple Watch銷量日下、行業先鋒Misfit被收購、Jawbone可能也難逃被出售命運的形勢下,智能可穿戴設備未來的出路將在何處?迅速興起

2012年4月,瀕臨夭折的智能手錶項目Pebble被其創始人Eric Migicovsky放到了眾籌網站Kickstarter,希望可以再籌10萬美元以延續夢想。

沒想到這一舉措成為無心插柳之作,登陸Kickstarter2小時後,Pebble就完成10萬美元的初始目標,28小時後,突破100萬美元,最終在各方的不斷推波助瀾之下,Pebble完成了1026萬美元的籌資。之後的2013年5月,Pebble順利完成由Charles River Ventures領投的1500萬美元A輪融資。

這一事件,不僅增強了VC的信心,同時也產生了示範效應,讓全世界關注智能可穿戴行業的人變得信心滿滿。其中,就包括土曼科技創始人兼CEO汪偉。

汪偉向《財經天下》周刊透露,當初正是因為Pebble的順利巨額籌資,讓他堅定選擇了智能可穿戴領域這個方向。但那時,整個市場都處於初級階段,可選擇的資源有限。軟體開發技能非常薄弱,甚至尚無專門研究嵌入式軟體的技術人員。合適晶元也很少,從最初美國測試版的Freescale,到之後與國內的北京君正合作,土曼智能手錶才逐漸找到感覺。

隨著參與者的增加和資本的關注,晶元廠商開始逐漸重視智能可穿戴市場,加大開發力度,這為智能可穿戴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證。除此之外,用戶追趕潮流的消費習慣以及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也成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的條件。

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的報告顯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0.042億部,較2012年的7.253億部增長38.4%,首次超過10億部大關。

順為資本投資人段譽對《財經天下》周刊表示,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後,消費者們更渴望另一個彙集計算功能的平台,或者是彙集數據的地方,比如之前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現在的VR產業,以及未來的機器人產業。

而大幅推動行業前進步伐的,則是巨頭的入局。谷歌開源的Android Wear系統、蘋果公司Apple Watch的誕生,在全球點燃了智能可穿戴熱潮。

雖然針對它們的批評聲一直不絕於耳,但這兩位巨頭的進入,讓智能可穿戴市場徹底火爆起來,各式各樣的可穿戴設備也風起雲湧。

按照功能,可穿戴設備可分為生活健康類、信息諮詢類、體感控制類等幾大類,其中,生活健康類是最熱門的產品,比如Jawbone Up 2、Nike+FuelBand、Fitbit、Lark等。它們通過記錄人體運動、睡眠、飲食等多種數據,來幫助消費者調整作息規律、加強鍛煉、實現健康生活。

再細化一點,可穿戴設備有手錶、手環、眼鏡、掛件、鞋子等不同類型。但一個頗讓消費者糾結的問題是,不論功能還是外形,市面上的智能可穿戴設備,都存在程度不一的同質化。

從參與者來看,有專註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創業者,也有從其他領域切進來的廠商,比如中興就推出神似「Pebble」的藍牙手錶,索尼則推出神似「FitBit」的Core手環,包括華為、小米等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發展遇冷

2015年,隨著Apple Watch的發布和Fitbit的成功IPO,可穿戴行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根據IDC數據,2015年全年,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高達7810萬台,同比增長171.6%。

不過,快起快落似乎成為很多互聯網相關行業的典型特徵,可穿戴設備也不例外。到2015年下半年,問題開始爆發。Fitbit市值從2015年11月開始暴跌,目前股價已不到最高點的1/4;Apple Watch的銷量大幅下滑;2015年年底,Misfit被腕錶集團Fossil收購,Jawbone開始裁員並關閉紐約的辦公室,暴熱的可穿戴市場寒意森森。

「可穿戴概念降溫的關鍵時點在於,幾個市場預期很高的產品銷量遠沒有預期的好。」一位券商分析師如此表示。

而同質化、功能雞肋、價格不合理等問題,則成為消費者們對於可穿戴設備的主要吐槽點。

面臨日益嚴峻的競爭形勢,不少廠商開始另尋出路。意識到這一點並及時轉型的典型代表是咕咚。2010年,咕咚進入可穿戴設備領域,第二年獲得了盛大20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推出了第一款運動監測產品「咕咚健身追蹤器」即咕咚手環。

在經過幾輪融資試水與行業觀察,2015年6月,咕咚用戶達到3000萬,日活躍200W。但是,咕咚卻毅然決定拋棄硬體,轉向運動社交平台。

咕咚CEO申波當時對於轉型的解釋是:「國內外智能手環市場環境有著很大的差別,國外市場有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很好,並沒有猛烈的價格競爭。但是如果換到國內,如此激烈的價格戰,想通過硬體賺錢相當不易。」

仍願在可穿戴設備這條前途不明的道路走下去的創業者們,開始嘗試與其他領域合作,或開發更多技術。以出門問問為例,軟硬體結合是其目前堅持的方向。其做法是將智能手錶硬體與其他軟硬體合作方進行多種嘗試,比如GPS、線性馬達、感測器晶元等的植入,軟硬結合演算法的優化,與支付寶、搜狗地圖、音樂軟體、錶盤和遊戲開發者軟體生態之間的合作等。

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表示,這些新的玩法和趨勢更多來自於硬體產業鏈的進步和軟體生態的優化。比如出門問問最新發布的問問魔鏡,通過語音操控、手勢操控等,可實現語音說出導航指令、周邊搜索等傻瓜式操控。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廠商,通過改造外形或與奢侈品商合作的方式,從外觀發力,吸引消費者。

總體看來,目前國內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於內,主要在進行自身的細節完善、功能改進;於外,主要採取與其他領域廠商合作的方式補足短板。但在產品立足的根本——技術方面,並沒有發生本質改變。

IT行業分析人士孫永傑表示,智能手錶上的計步、提醒、地圖、導航等功能,智能手機完全可以做到。智能手機的存在,成為了智能手錶的最大障礙。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5月份的一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表示:「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像不到。如果不能堅持創新,遲早會被顛覆。」

與目前同為風口的VR、機器人行業所不同的是,智能可穿戴設備還沒有得以自立的技術根基。若不能在技術方面取得真正的進步,智能可穿戴設備很可能淪為槽點滿滿的雞肋。

·END·


推薦閱讀:

蘋果+水瓶擊敗「麒麟臂」 夏季穿短袖無顧忌
超簡單——你也會做蘋果醋。。。
蘋果的小妙用
小蘋果(釣魚版)MV,一個釣魚人傳唱的歌
蘋果三星巔峰對決 大屏手機競爭白熱化

TAG:行業 | 蘋果 | 這個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