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缺乏這種能力,職場「躍遷」與你無緣

這篇我們聊人脈。

前幾期的職業話題都跟「自我修鍊」有關,然而完成「自我修鍊」只能代表個人的獨立,要想在更廣的領域取得更大的影響和成就,需要修鍊更重要也更具挑戰的技能,例如經營人脈的能力。

按照慣例,我們從對「人脈」的認知誤區開始。

誤區1:牛人不需要維持關係的「人脈」能力

我在幾家公司的研發機構工作過,專精於技術和研發的人群里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別說在公司外拓展社交網路,就連公司創造的培訓學習交流在一些人來看都是在浪費時間……他們內心的想法是:我們這樣的崗位,技術牛才是王道,什麼人脈、圈子的技術都是些察言觀色、溜須拍馬的迎合之術,沒有技術,一切都白搭。

做了職業諮詢之後,我才發現,有這樣想法的人還不止研發技術人群,很多專業能力不錯,有些清高,加之囿於自己圈子的人很多有類似的想法,我聽過最讓人跪服的一個說法是:人脈方面只要有我男友就夠了(難道這位男盆友是思聰哥……)

誤區2: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是天生的,刻意學不來

還有一些人雖然深知經營人脈的重要性卻不相信與人交往的能力其實需要學習和長期實踐獲得。在他們來看,那些善於高效鏈接人脈並加以應用的人都是天生擅長談笑風生、運籌帷幄的「社交明星」,而自己顯然離他們太遠,很多甚至認為自己不擅長人際關係所以應該從體制內出來換到更看重能力的外企和民企,有這樣想法的童鞋要慎重,否則你只會發現剛出虎穴又入狼窩……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提到個人成長要經歷的三個階段:依賴—獨立—互賴,從依賴到獨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圓滿人生必須要實現從獨立到互賴的階段。然而,滿意的互賴關係既依賴於自我修鍊的基礎(所以一個過得渾渾噩噩,漫無目標的人通常難以經營高效人脈),同時還需要學習和修鍊人際領導、同理溝通的這些能幫助我們取得更大成就的技能。

3、經營人脈意味著改變自己的價值和個性去迎合他人

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雖然會讓一個人過得渾渾噩噩,漫無目標,但他/她的痛苦只會在偶爾受刺激時於心難安,決心振作發奮,但很快就會習以為常,回到常態。但人際關係上的受挫不一樣,它帶來的痛苦往往讓人無所遁形。我在職業諮詢里遇到的極度痛苦,甚至不惜裸辭的學員很少是因為自身職業困惑所致,大多都是受到搞不定的複雜人際關係拖累,所以才會有各種「三招教你搞定上司」、「10天成為社交達人」的人際成功術漫天飛舞,但你學完會發現這些技巧頂多能治標,不能治本。

其實,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是自知和自製,也就是說一個真正清晰和堅定自己價值和個性的人才有可能在堅持自己獨立人格的前提下,通過不同的人脈去實現豐富深厚的情感交流,開拓自己的眼界和視野。

另一個角度來說,職場社交是學的會也做得到的,但靠得不是技巧而是心態,依賴的不是言語而是本性,按照這個邏輯,人脈經營的問題上想要速戰速決本身就不現實,它需要長期的經營和維護,需要建立在價值同頻基礎上的相互成就。

清晰了認知了,接下來看看具體怎麼做。

心法篇

1、 開放心態,踏出圈子的「舒適區」

「圈外同學」(針對職場人的移動端在線學習平台)的創始人孫圈圈老師講過她為什麼衷情於「圈外」這個名字,印象十分深刻。

圈圈老師金融專業畢業後加入全球最大的諮詢公司,她的同學也幾乎都在高大上的金融圈和諮詢圈工作。每天出入全上海最頂級的寫字樓、入住五星級酒店、跟甲方的高管談戰略,聊人才……

時間一久,她發現身邊除了跟她聊投資、金融、趨勢話題的人竟然沒有其他的聲音。她說:「我突然很想知道金融、諮詢圈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的,那裡的人每天都在思考什麼,做些什麼,於是就有了「圈外」和後面的事情。如今,圈圈老師依託於「圈外」這個公眾號積累的原始用戶轉型做起針對職場人的在線學習產品,做的風生水起。

其實,我們的社交圈也是有「舒適區」的,比起需要克服初期的不適去跟不同領域、背景的人認識、交流,我們更願意待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享受熟悉和舒適的感覺。但人是一種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影響的動物,如果長期只跟背景、資歷、價值觀相近的人交往,視野和判斷就會受限,從而對不僅對新事務感到麻木,甚至對於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產生排斥。而往往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才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碰撞,產生更多可能性以及新思路、新機會。

2、做人,不能沒見識,但不能太功利

有人會說,我剛畢業,就算我想拓展自己的圈子,跟牛人建立人脈,也沒人帶我玩呀。

這正是我想說的第二點:任何事情都要懂得自知和把握度。對於建立人脈這件事,有兩種極端的態度:一種是極端鄙視,認為「靠人脈」的人是沒本事,走捷徑;另一個極端是誇大人脈的作用,認為其無所不能,於是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急於建立所謂的「人脈」。這在職業發展初期的人身上尤其常見,但其實太過功利的心態會影響真正的社交。

我說兩個對我個人職業成長影響最大的圈子:生涯規劃圈和演講圈(Toastmaster俱樂部)

加入Toastmaster當時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公眾表達機會,去了之後才發現原來學演講可以這麼好玩,加之那時年輕,沒有太多家庭角色的負擔,於是積极參加活動,競選委員,服務大家,在提升表達技能的同時也收穫了很多優秀的朋友。

接觸「新精英」學習生涯課程的也是抱著解決職業困惑開拓眼界去的,卻意外地挖掘了自己在個人成長和助人方面的激情,在結識一批價值觀和理念契合的朋友的同時也走上了職業諮詢師的道路。

這兩段經歷也同時給了我一個反思,那就是:適當的自我「暴露」(展示自己平時公眾場合很少分享的信息)是快速建立信任和連接的方法。無論是在俱樂部講故事還是在職業規劃課堂上深度剖析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都會談及我們曾經的成就、巔峰時刻或者內心深處的挫折、恐懼,這樣的深層次的交流,會迅速拉近彼此的關係。即使認識時間不長,但是感覺會像是認識很多年,彼此給予信任和支持,那種感覺非常難忘。

這兩個圈子沒有一個是因為一上來抱著功利的交友目的去的,但卻讓我收穫了最多價值同頻以及對職業和未來事業最有幫助的好友。

技法篇

1、 職場初期以提升自我為重心,先認識需要和想認識的人

因為經驗欠缺和核心競爭力的不足,職場初期的重心應該放在專心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上,學習和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所以,我不主張在這個階段盲目參加什麼不同行業的交流會之類的場合。這個階段的策略應該是從自己職業規劃的角度出發,主動鏈接想見和需要見的人。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我們職場助力的人呢?

第一,身邊的資源:如果人際技巧到位,直線老闆或公司內的導師是我們最該發展成為成長路上的伯樂和貴人。提醒一點:一個人想要在組織里有所發展,往上走,一定不要抱著「我只要好好乾活,老闆一定會看到,最終會得到回報」的天真想法。我在企業負責人才工作,親歷過很多因為在管理者面前沒有曝光度而被從公司「高潛人才」的名單(就是企業會大量投入培養的人群)拿下來的案例,理由就是一個真正有潛力的人一定不是一個只會埋頭於自己一畝三分地專業的人,非常有道理。

其次, 行業內的資源:如果公司沒有這樣的資源,可以主動去約見行業內積累多年,同時又願意分享自己經驗的行家(「在行」沒給我廣告費哈)或者職場前輩,和他們建立並維持關係,也是提升技能和擴展視野的捷徑。

其實還有一些成長類的社群組織也可以達到推動我們成長的作用,但這類社群往往對一個人的辨識度和自制力要求很高,否則進去也只會被「成長」的假想所滿足,對「深入學習」並沒有什麼幫助。

2、 定位自己,梳理資源,打造多元化的人脈網

研究表明,人脈網的質量決定了我們的事業前景,優秀的人脈網有3個特質:開放性:(認識很多人,但他們彼此之間不認識)、多元化:(人脈領域跨越多元邊界)、深入性:(你與他們有著牢固的關係);而我們大多數人的人脈網是封閉、同質、淺顯。

如何打造開放、多元、深入的人脈網呢?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職場上你該認識什麼樣的人》,文中引用過知識管理專家Harold關於知識工作者的四種角色模型,這四個角色分別是:

消費者:在分享和意義構建上相對被動的人,大多數職場起步的人都屬於這個群體;

連接者:善於經營和利用資源的人,他們可能不是人群中最專業的那個,但卻是非常好的「資源型朋友」;

專家:某一領域有所建樹和成就的專家,能第一時間收集到行業前沿信息,提出自己的見地;

促進者:既有自己所在領域的專業性,同時也懂得經營人脈網路,並找到合適平台將自己的價值兌換出來的人。

在我來看,我們可以使用這個模型嘗試打造專屬的人脈網:

首先,用這個模型給自己定位,思考自己在哪以及要去到哪?任何人際交往的基礎始於自我認知;

其次,用這個模型梳理身邊的人脈資源,看看誰可以在最需要時提供信息,誰是工作上的夥伴等等;

最後,將整理出的人脈網與自己下一步職業和個人發展目標結合起來。

有小夥伴說,你前面不是說不能太過功利嘛,怎麼這會兒......,清晰自己做事的目的和非要抓個能給你帶來機會的人是兩回事哈……

3、增加輸出,打造職場個人品牌,讓自己擁有更多選擇

在這個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職業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代,無論你在什麼平台,從事何種崗位,都需要學會用企業家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職業生涯,打造職業優勢。

如何打造我們的職業優勢?每一個話題細挑出來都可以開一節課,簡單說兩個思路:

1)垂直打法:在選定的細分領域打磨自己的專業技術,做到足夠好,高於公司、行業的平均水平,然後傳播和分享,產生出高於崗位要求的價值。

2)斜杠創業家:保有一份穩定職業的同時將自己在另一個領域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打造到滿足用人者/直接客戶的需求,個人IP基本都是這個打法。

無論哪一種,都需要我們跳出公司和企業的崗位要求(不是跳槽!),主動增加自己輸出,結識不同的人脈,為自己實現延展性成長,讓自已擁有更多的選擇可能性。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視人脈寶貴的財富,並能高效運用的人。職場中的資源獲取能力對一個人的成功絕對能起到槓桿和加速的作用,所以如果你已經是一個能力很強的人了,接下來就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資源,善用資源的人吧。


推薦閱讀:

如果不想被淘汰,30來歲最好做好職場規劃
職場「剩」事
蓋茨給職場新人的10句秘訣
【職場英語】上班愛打瞌睡,給你一些提神的妙招
賤人,不對你用中指致意,我會為你祈禱

TAG:職場 |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