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風化雨
06-18
李 文《 人民日報 》( 2010年11月13日 08 版)古老的洛陽橋畔,車如流水馬如龍。洛陽橋屬洛江區,是1997年9月泉州中心城市區劃調整時在原鯉城區北郊鄉鎮基礎上成立的新區,轄區不大,人口只有18萬。但公路交通網路縱橫交錯,通車總里程達623公里。有國道、省道、縣道、鄉村道路。這些大小縱橫的路上,跑著3萬多輛各種各樣的機動車,也就有著3萬多駕駛員。道路交通日益發達的背後,是交通事故在不斷增多。由事故賠償引發的糾紛和矛盾日益突出。前年8月,泉馬甲鎮義山路段40多歲婦女突然橫穿公路,發生了傷亡事故,釀成了一起令人頭痛的攔路賠償、嚴重堵塞交通的事件。這年的12月,馬甲村的一位70多歲的老漢在該村橫穿公路時,被一部正常行駛的公交車撞擊身亡。現場民警還未勘查完畢,抬眼望去,圍堵現場的人群已從村裡的各個角落陸陸續續湧向現場,用水潑不進來形容當時圍堵的「壯觀」場面實不為過。能說會道的交管股長孫其斌連續在現場三天三夜,絞盡腦汁,費盡口舌,直至嗓子冒煙,還是無法感動死者家屬。用交警的話說,你就是說到「杜鵑啼血」,家屬也絕不退讓。如何妥善地解決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損害賠償爭議,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洛江區成立了全市首個交通事故調解委員會。以人民調解為依託、行政調解為補充、司法調解為保障的「三位一體」交通事故調解機制,構建了「交警—調委會—法院」「一站式」的便民服務。調解員不但做民事賠償的調解工作,還很好地充當了交通法律法規的宣傳員,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調解機制的成效立竿見影。去年的一天,一部物流公司貨車從馬甲村駛往河市,途中與對向行駛的一部摩托車發生碰撞,摩托車上駕乘人員一共三個人,兩死一傷。交警部門認定貨車駕駛人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兩名遇難者的家屬趕來了,情緒激動態度偏激。這時,及時趕到現場的人民調解員老黃和老蘇憑藉著豐富的調解經驗,面對死者家屬的高額賠償要求,耐心地向雙方當事人家屬宣傳國家有關法律和賠償標準、處理程序,並慢慢地做家屬的工作。隨著老黃老蘇的耐心勸導,家屬的激動情緒漸漸平穩了。如果僅看調解現場的氣氛,會讓人感到這是一次友好的座談,很難讓人相信這會是一起兩死一傷交通事故的調解現場。「反正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合理的要求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物流公司的副總經理很平靜地說。「這樣的事情大家都不願意發生,既然出了這樣的事情,大家坐在一起和氣的調解。」受害方代表伸出了綠色的橄欖枝。「十賠九不足。既然事故出了,我認為在你們的調解下,調解的不錯。」死者家屬代表說。幫助事故雙方逐一核對賠償標準後,人民調解員蘇紅星說:「這起事故算是比較大的,兩死一傷,物流公司這一方作出了最大努力,兩位死者家屬都獲得了合理的賠償,雙方通過調解以後,我看都還是比較誠意的。」事後,遇難者家屬代表深有感觸地說:「調委會給我們講解法律法規,村裡面也派代表協助調解,耐心地做我們家屬的工作,我們才最後達成了協議。」人民調解機構在區委政法委的統一領導下,主動配合有關部門,積极參与多元調解,面對那些矛盾尖銳、一觸即發的糾紛,調委會靈活運用各種調解方法,巧用「和風細雨」化解了一場場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一扇屏風化凶助吉
※春風化新雨 梅香伴雪飛
※春風化雨點滴入土的精品推薦
※你是我風化在時間裡,斷層的記憶
※春風化甘露
TAG: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