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明妙行菩薩說_西方確指_菩薩戒弟子常攝集

西方確指 覺明妙行菩薩說 菩薩戒弟子常攝集

發布:清凈乃空[] 日期:2012-2-22 12:18:00

 

/* Generator: eWebEditor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 {margin-right:0cm;margin-left:0cm;font-size:12.0pt;font-family:宋體;}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西方確指 覺明妙行菩薩說 菩薩戒弟子常攝集

一、《西方確指》序

丁未年夏天,我拜訪雪山和尚。和尚拿出一本書給我,說: 「這是寶書啊!而且緣起十分奇特。」

明朝末年的時候,吳城有八位友人,一同修習玄門,每天扶乩請仙,讓乩仙談論它們的法術。後來,有一位仙, 所談的與其他乩仙差異很大。因為每天在一起,日子久了,彼此熟悉了,有一天,他忽然勸眾人念佛。

眾人問道: 「念佛也可以嗎?」

他說: 「很好。」

眾人都念: 「南無佛!」

他說: 「不是這樣念的。」

眾人問,那怎麼念?

他說: 「你們必須至心合掌,面向西方頂禮,念"南無阿彌陀佛"。」

眾人照做後。於是,他便詳細的開示了念佛法門,令大眾舍偽歸真,求生極樂世界。這時,他才宣示了夙昔的因緣,菩薩的名號,並顯現異香天花,以及種種瑞相。而在場的八個人,都捨棄了以往的邪修,歸向正信。

無朽是八個人中的師父。菩薩令他去三昧和尚那裡受毗尼,圓滿僧相。和尚開始的時候為難他,當見到菩薩寫的《月偈》後, 便敬禮西方,為他做了剃度。原來,菩薩剛來的時候,眾人以為是仙, 便指月為題,求一首詩句。菩薩便賜偈道:

一月光含千世界,

分身無量照群迷。

當知本體原無二,

不動莊嚴變化機。

從明朝 崇禎 癸未年五月二十八日開始,到清朝 順治 丁亥年 十月初二日為止, 前後共有二十四會, 所說的都是修行的要妙。因為偈中有「確指正修路」這樣的語句,所以命名為《西方確指》。

我讀後,身心踴躍,不亞於醍醐之水滴入焦腸,連連讚歎,連連稱奇。和尚說: 「我開始也不信。讀完之後,神采煥發,想不信都不能了。」我說: 「菩薩在往昔的因地中,與這八個人都有大緣,因為悲念深切,所以權巧接引。這哪裡能同普通的扶乩混為一談呢!而且菩薩臨行前,還說:"鸞乩本來是為神鬼設的,不是大菩薩應化的方式。"所以,這本書怎麼能視作乩書呢!」

我當時就想刊刻流通,廣利眾生,怎奈因緣不和。直到己酉年的春天, 僧俗道侶,都歡喜踴躍的,願意出錢助印。甚至有邊讀邊哭,邊哭邊讀的。有馬上捨棄一切,進入深山念佛的。這都是菩薩以無緣大慈,攝化眾生的不可思議的境界啊!於是便與靈曦,慧楫兩位老師,謀劃印刷的事宜。前後的經過,就是這樣的。

時康熙己酉年九月既望 ,古吳凈業弟子 朗西金鍔撰

二、《西方確指》緣起:

一時,菩薩從極樂國,降臨到娑婆世界,震旦國,古勾吳地。在會的弟子,因為往昔的因緣,得蒙菩薩的化度。菩薩將宣揚凈土法門,而說偈子道:

 諸佛之法要 微密不思議 以非思議故 無能盡宣說 

 牟尼大慈父 悲憫眾生者  說所不能說  導彼今後世

 更以異方便  顯示安樂剎 令發願往生 橫截諸惡趣

 繇佛阿彌陀 大願攝群品 聞名能受持 決定生無惑

 若有大力人 專念心常一  成就深三昧 現前亦見佛

今我如佛教 將開化導門 念爾等迷倒 確指正修路

 是非弱小緣 應具難遭想 西方萬億程 一念信即是。

菩薩說完偈後,令諸位弟子朗誦一遍,然後說道:「你們向來喜歡學習玄術,沉溺再邪修之中。我因為夙緣,慈悲心深重。所以來這裡化導你們。現在已經把西方凈土作為修行唯一的,最高的目標,一門深入。唯恐你們信的不深。所以,接下來,我要告訴你們我的名號及我所證得的境界。令你們知道,說法的是大菩薩。善男子。我往昔因中,以妙湛覺心,照明一切所有剎土。眾生所同具足。即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起無量妙行,度諸眾生。所以阿彌陀佛印我名號,為覺明妙行。你們從此皈依我,不要再有任何疑惑。」這時,在會的八個人,都至心合掌,念:「南無覺明妙行菩薩。」 敬禮而起。菩薩說:「很好,就是這樣。」

三、《西方確指》正文

有人問持經咒的方法。菩薩說:「所謂的持經咒,其實是在持自己的心。關鍵是要直接明了自己的心地。如果只追求持得熟,誦得多。又或者以為,念某經某咒某佛,就有大功德。而不能句句銷歸自性,又不能明了如來妙諦,就認為可以獲得果證。你沒看見十字路口那些沒有眼睛,沒有腳的殘疾人,以及那些或男或女的乞丐,終日不住口的從早念到晚。他們所念的數目,一年何只數十萬遍。但終究還是殘疾人和乞丐,並沒有證得一絲一毫的果位。這是什麼原因呢? 是因為無解無行的緣故。所以,可見持什麼經,就要依什麼經來修行。又要發大願,或者求生佛國,或者求明心地,或者發大智慧,或者利濟眾生。這些,都是靠如來廣大弘通的力量,以成就修行人的心愿。這樣,才是真正的持經持咒念佛。

天然老僧因為久病不愈,想到徑山去等死,把屍骨葬在普同塔中。菩薩說:「你要住山等死,這是沒事找事。你愁那幾根老骨頭沒處安頓嗎!不知道眼光一落地,兩腳一伸直,任他刀砍斧斫,火燒水浸,都與你一點關係也沒有了。還為他作久遠的打算。也太愚蠢了。而且這個身體,就是在生的時候,尚且是沒什麼意義的東西,何況是死後。你現在應該把其他一切事情都放在一邊,單持一句阿彌陀佛聖號,念念不舍。阿彌陀佛便和你成為好伴侶。大限到的時候,就會現身,接引你往生極樂世界。這樣不比你進山等死強嗎!而且,生老病死是世間難免的苦難。你即使久病不愈,也不要去管他愈不愈。只一念一心,生也由他,死也由他就好了」。

僧不二將要拜師受戒。菩薩說:「可惜啊可惜,相貌堂堂,儀錶不凡,卻不知道反躬自省。所作所為,與俗人沒什麼兩樣。我看你身在這裡,而神識已經在地獄裡遨遊了。你必須馬上痛改前非,斷惡遵善。上求佛果,下化群生。不能再昏昏昧昧,浪費這有限的光陰,自己耽誤了自己,而萬劫沉淪在苦海中了。至於受戒一事,不受則已,若一旦受了,就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毀犯。必須守護得清凈,猶如白璧明珠,了無瑕玷。這樣才能成就戒品。因為"戒』是三世諸佛入道的根本,不能視為兒戲。如果要參學,應該親近善友,遠離庸劣之輩。親近善友,道業就容易成就;親近惡友,戒行就容易虧失。這兩句話,是你終身學道的關鍵。要注意,要切記啊!」

馬永錫兄弟,多生多世,一直是獵戶。一次進山,共同殺死了一隻鹿。因此應當得短命的果報。又有一次,見到塔中的佛像倒在地上,他們便把佛像扶起來,恭恭敬敬的安放好,然後禮拜而退。以此善因,又再得到人身。菩薩為永錫開示前世姻緣後,永錫十分恐懼,想求長壽的方法。菩薩說:「往昔,在北方的妙覺寺,有一個童子沙彌,十六歲的時候,有一位相師,說人生死,分毫不差。他告訴沙彌,你在十八歲那年的秋天,就要死去。沙彌十分恐懼,夜裡向佛祈禱說,願在大藏經中賜我一卷經,我當終身受持,以求長壽。說完,泣不成聲,再拜而起。在大藏經中,隨手取得了金剛般若經。於是書寫受持,晝夜不停。而且持戒精嚴,了悟玄理。不到四十歲,就聲名遠播,敬仰而皈依他的人不計其數。後來,一直活到八十歲才坐化。他就是洛陽的微行禪師。這是唐玄宗開元六年的事。是我親眼所見。你現在既然害怕短命,想要求長壽,就應當像這個沙彌那樣做,發心書寫金剛經,勤行讀誦。並且求解義趣,這是內功德;從今天開始,不能再殺害物命,對待一切生命,要像對自己一樣的愛護。又要多積陰德,這是外功德。內外俱修,功德很大。自然能與天合體,這樣,便符合了夭壽不二的道理。還擔心壽命不會長久嗎!然而必須始終如一。象那位沙彌那樣,直到八十歲都不懈怠。這樣才與道相符合。千萬別有頭無尾,做個十天半個月,或者一年兩歲便丟手了。如果真能終生遵奉,從不間斷,而所求不滿願,那麼諸佛及我,就都墮入妄語了」。

菩薩為陳定端開示說:「你們父子一同奉行我的教法,這最為難得。但必須髮長遠心,不能生起求感應的念頭。將修行這二個字,做的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飯這些事一樣才行。

菩薩開示查定宏的母親說:「你宿向來有向道之心,而沒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識,真是可憐。現在,我將為你分別開示。你往昔做比丘的時候,努力精進,晝夜不懈。因為用心猛烈的緣故,在靜定中,忽然生起一個念頭:"我為什麼不能快速的成佛呢?』又有一天,聽到:"諸佛無相,即心是佛。』這樣的話。又更加邪思道:"既然諸法空寂,我心是佛,那還用得著修習嗎!』不知道這是究竟的空理,而不是初學者可以輕易說的。這位比丘從此竟墮入邪見之中,不再修行了。認為自己已經證得大道。所以從迷入迷,沉淪長夜。眾生真是可悲啊!求道而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識,未免會陷入羅網之中,不能不小心啊!現在,你要知道,因為往昔的邪見,所以感得五漏的果報;失去正見,所以又遇到邪師。親身被邪見之毒蟄過,怎麼能不心生恐怖呢。現在,應該馬上發起正信,至心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土」。

無朽為一位朋友問壽命。菩薩開示給他一首偈子:

人命如朝露 虛浮無定期

未能逃夢幻  何必預求知

又開示說:「不用為他問日期,到臘月三十日,保證手忙腳亂。(後來,這位朋友果然在第二年的臘月三十日病死了。)無朽聽後,便求開示。菩薩說:「元柏,要知道。學道而不明這個心,就好像是建造房屋而沒有地基;要渡河而沒有船筏一樣。要明白這個心,就應當微細的觀察體會,這個身體,這個心是從哪裡來的。既然四大(譯者註:一切物質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構成,這四種元素稱謂四大。)是虛幻的。心將寄托在哪裡呢。既然身心都是虛幻的,那麼整個世界和一粒微塵,便了無差別。眼前的萬事萬物,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又是從哪裡毀滅的呢。如果無生無滅,那麼我們這個觀照與能觀照的主體,這兩者就都無所寄託了。這樣,自然會見到真如寂滅的境界」。

勾曲的孔生,持齋已經有二十年了,覺得自己衰老了,便問菩薩自己死後會怎麼樣。說著,便泣不成聲。菩薩說:「不要悲哀,只要依照我說的,深深的相信,並且依教奉行,你自然會好地方安身。」然後便傳授他一首偈子:

西方有凈土 人天皆所依

汝能修此門 安隱無驚疑

沈文州是傷寒名家,來到道場後對菩薩作禮。菩薩問他:「寒入心包,是什麼病?」他回答說:「名中寒。」菩薩於是對大家說:「你只知道寒入心包,是名叫中寒的病。如果邪入於心,那可就是要命的病了。你們只是把身體的病當做病,又是調理,又是醫治的。而心有了大病,卻不問明醫,不求妙藥。任憑它受苦而不自覺。真可悲啊。」

陳大心,奉持教法,念佛極其誠至。菩薩開示他一首偈子說:

八德池中蓮已種 果然一念甚宏深

滋培雖藉如來力 長養全憑決定心

又對在場的人比喻說:「在這個世界,有人發願往生,在極樂世界就會生出一朵蓮花。所以我這麼說,你們應該生起深深的信心。」

孫中白喜好丹術。修了很長時間也沒什麼效果,因此來到會上,給菩薩作禮。菩薩呵斥他說:「你這老禿,今天換上了這副嘴臉來見我么!我且問你,你的金丹什麼時候煉成啊?」孫中白回答說:「我正想請您幫助我煉成呢!」菩薩說:「你如果煉成了,千萬留幾顆,別都吃到肚子里去。等你見到閻羅老子的時候,好做些人事送送。痴老兒,這事是絕對沒你的分的,不如做你的本等去。」孫拜謝。過了一會,菩薩又說:「痴老兒,你知道自己的本等是什麼嗎?」回答說:「我求見性,這是我的本等。」菩薩說:「你知道這個性,是大是小,是青是黃。」回答說:「性沒有這些相。」菩薩說:「既然這樣,那麼你想到哪裡去求見性呢?」孫中白無話可說,便發起信心,要皈依菩薩,成為菩薩的弟子。並求菩薩賜個法名。菩薩便開示了一首偈子:

性無大小青黃相 那有聲名任汝呼

不達此中玄妙處 一言半字總淆訛

我現在,強給你立個名,就叫達本。你以後的光陰,不過七八年而已。別辜負了八百年前三十六載的苦行。」孫又問,自己今生會是怎麼樣個結局。菩薩說:「結局就是結局,又問什麼結局!」孫便問如何修持。菩薩說:「凈土法門,能普遍的攝受眾生。問到修持,你應當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便一了百了。你從此就不會再有迷惑。」

菩薩又對眾人說:「古來的大聖大賢,闡微立教,都是至精至簡的。上士聽後便能領悟到,中下之士聽後便知道修行,最後都能同歸大道。以後的著述,便都文字繁瑣,言辭幽深,使得凡夫之人,隨意揣摩,於是以訛傳訛,深入於邪見之中,不能自拔,抱著幽暗的思想,最終淹沒在滾滾紅塵之中而不自覺知。比如達本,因為讀了"參同』(道家的書),而開始悟真諸書,不知道修行的法要,自己信的偏了還誤導別人。自以為有所收穫,執吝不舍,結果白首無成,害得自己也煩惱。菩薩說,真是可憐憫者。所以你們既然知道以前錯了,就應當生起正信」。

一時,菩薩將臨法會,有八為弟子、無朽、常攝、常源、定茂、達本、查定宏、陳定端、查定敏、恭謹顒竚,一齊唱念佛號,忽然有奇異的香氣從空中飄來,眾人十分歡喜。菩薩說:「善哉,善哉。你們知道嗎,今天這個法會,是有夙世的因緣的。在梁武皇天監六年,我在北魏東都的凈因寺出家,是位大比丘。為了躲避戰亂而南遊,住在錫雞鳴山麓那時,你們八個人就跟著我修學。不久便因為兵亂而失散了。過了二年,我便在武林天竺示寂。後來,又在唐僖宗的時候,做清河獻王的長子,也是棄位出家。今天,你們八個人在一起念佛,也是因為我而發心,正與往昔一樣。但你們離開我,已經有八百多年了,仍然在苦海中飄流,真是可悲,真是可痛啊!現在,我為你們再重新給你們指明修行之路,讓你們的道業,快速成辦,早得解脫。要各自聽清楚了」。 

菩薩開示無朽說:「你以前雖然從事玄門,但能恭敬諸佛。要知道,這就是夙因。而今應該馬上發起深心,精修凈業。並且成為眾人唱導者。不要讓這十三年的光景空過也。囑咐你一首偈子:

八百年前有勝緣 今來相遇指青天

已知本地中秋月 莫向長江覓渡船

開示常攝道:「你常持大悲神咒,是怎麼持的呢?」回道:「所持的咒,歷歷分明。能持的心,了不可得。」菩薩說:「能這樣持,就是真持。有偈子囑咐給你:

汝持大悲咒 應識大悲心 

離名亦離相 以此度群生

開示常源說:「你既然出家了,就必須謙下柔和,敬事師長。虛心請教,增長志氣。別只坐在雲霧中過日子。」常源不明白。菩薩又再開示說:「你糊塗成這個樣子,可知道自己的心么?」常源無語。菩薩便令他誦一遍准提咒。常源誦過之後,菩薩說:「這不是你的心,那叫什麼!」偈曰。

見初無心 即汝本心 

准提一遍 全體分明

開示定茂說:「你持准提咒,平時須要細密的用心。看待一切境界,或喧鬧或寂靜,或物或非物,或喜歡或討厭,無非都是這個咒的體現,就是我的妙心,時刻在流露。能這樣奉持,必定會獲得果證。我也會以神力,幫助你成就。應當誦我的偈子:

兩行秘密 即汝本心 

莫謂法少 是法甚深

菩薩問達本道:「你想要怎麼樣呢?」回答說:「要明心。」菩薩說:「這不是口頭話嗎!應當勤念佛。功效十倍。也送你一首偈子:

心外無佛 佛即汝心 

深信不惑 一念無生

開示陳定端說:「小人做的惡事,惟恐有人知道。君子做的善事,也是怕有人知道。你應當以君子謹慎護道之心而作佛事。更有一首偈子:

勿貴人知 勿希天應 

恆一其心 必堅必正

菩薩開示查定敏說:「你還沒到弱冠的年齡,就已經知道修道。可見這是有夙因的。現在為你命名為敏。敏有聰、勤、妙、捷四個意思。聰能除你的昏暗,勤能除你的懈怠,妙能開你的智慧,捷能發你的廢棄。你應當顧名思義。別認為菩薩只是給你一個字而已。再開示你一首偈子:

汝年正幼 當學孝悌 

以是持身 毋惰其志

這一天,陳大心是後來的。菩薩問他說:「你是怎麼修行的?」他回答說:「只專修凈土。」菩薩說:「除此之外,沒有比這更殊勝的法門了。囑咐你一首偈子:

道無他說 唯心而已 

蓮胎始成 專精勿二

菩薩說:「凈土法門,真是諸佛的心宗,人天的徑路。現在,你們雖然求往生,但如果發願不真切,就如同進入大海沒有獲得寶珠,徒勞無益。我往昔在晉明帝的時候,受生為貧窮人,因為貧苦,而發大願說:"我因為夙業,而受這份苦報。如果我今天不能見到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國,成就一切功德的話,縱使喪失身命,我也不退轉,不休息!」發誓後,七日七夜,專精憶念阿彌陀佛,便得心開。見到阿彌陀佛相好光明,遍滿十方世界,我在佛前親身蒙佛授記。後來,到七十五歲而坐化,直接生到極樂世界。後來,因為救度眾生的願力深重,而再來到這個國土。隨方顯化,或為比丘、或為居士、或為國王、或為宰相、或為女人、或為屠夫、或為乞丐,或隱或顯,或順或逆,都隨順眾生的根基,而為說法,化導群生。又因為修行仙道的眾生,多半都未能了悟真如常性,貪圖長壽之樂,不思進取。我便現仙身,解救他們的迷惑墮落。就像唐僖宗朝的那件事一樣。現在,又為你們指明正邪,闡揚凈土。你們應當一心一意,堅定的修行這個法門,必定不會耽誤了你們。如果心志堅一,不用等到來世,現在生就能見佛。就跟我往昔一樣。有四句偈送你們:

少說一句話 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有人問:「修行人怎麼能得開塵欲,能無障礙?」菩薩說:「我將由小推向大,由外推向內的說,你們要好好理解。有人在這裡,無緣無故搶了你一錢。你動不動恨?」回答說:「一錢雖然很少,被搶去了還是會生氣。」「那麼無緣無故的給你一錢,會不會高興呢?」回答說:「一錢雖然少,得到了還是會高興。」有人回答說:「一錢很少,得到了也沒什麼好高興的,被搶去了也沒什麼好生氣的。」菩薩說:「你能要是真能這樣,心早就清凈了。怎麼會到今天還這麼污濁呢!你們要知道,修行人洗滌自己的心並不細密。或者見有,或者見無。處處都是執著。念念都是貪慾。所以業識紛馳,沒有片刻停止。即使念一句阿彌陀佛,心念依然外游,沒能片刻歸一。因為你們無量劫來,沒有一時一日遠離塵欲的心。所以,塵欲也從無始劫來,沒有一時一日肯離開你們的心。身纏心縛,深入塵網。那能象蓮花那樣,出淤泥而不染。所以,要想斷貪著,先從一錢的得失,作棄捨的觀想。就想,這不是我的,被奪去了也不起嗔恨,被給予了,也不喜悅。這樣,乃至百千萬錢,乃至億億萬錢,乃至國城、妻、子,乃至身肉骨髓,乃至過去、現在、未來的心意意識,乃至生死業報,菩提涅盤。一切都是這樣,跟一錢的得到和失去沒什麼兩樣。這樣,自然習氣消亡,障礙永滅,漸漸得到清凈,成就道品。你們應當這樣修行,不要再停滯不前了」。

孟冬的第二天,是菩薩的壽辰。眾人設供為菩薩祝壽。菩薩說:「你們用什麼來為我祝壽呢?」眾人說:「用心來供養菩薩。」菩薩問:「心是什麼東西,可以用來上供嗎?」回答說:「只是一片至誠,本來無物。」菩薩說:「既然無物,誰知道是不是至誠呢!能知道誠的話,一定得有個處所,可以容納。怎麼會無物呢!」回答說:「實在是無所得。」菩薩說:「你們說無所得,是暫時沒有呢,還是決定沒有?」眾人議論著沒來得及回答,菩薩便說:「沒有就決定沒有。有就決定有。一有絲毫的疑惑,就差之千里了。要知道,你們說誠說妄,說有道無,這都是起滅之心,測度之心。以這樣的心給我祝壽我,是沒什麼益處的。聽我的妙偈:

至真無二心 至真無量心 

心非一切心 一切性非心

除妄心不實 依真心強名

真妄兩不立 南無釋迦尊

了心無處所 方便福群生

這時,諸位弟子都再禮拜,願菩薩開示法要。菩薩說:「善哉善哉。你們願聽聞法要,應當用心理解我的話,誠懇的回答我的問題。諸位弟子。譬如有人對另一個人說,燕京是帝王的都城,富貴無比。這個人聽了,願意去嗎?」眾人都說:「願意去。」菩薩說:「你們不認識路,怎麼辦呢?」眾人回答說:「有人指示,跟著他走就行了。」菩薩說:「不行。如果有人指示,說向南或向東。你們不能辨別,竟聽從了他的話,那麼離燕都就越來越遠了。」眾人問:「那該怎麼辦呢?」菩薩說:「必須得有一個去過燕都的人,教這個人說,你向北走,就可以直接抵達帝都。諸位弟子,這個人所指示的,有錯嗎?」眾人都點頭說:「沒有錯。」菩薩說:「又譬如有人,想要攀登萬仞之巔,九層之頂。應當告訴他怎樣做呢?」都說:「從低到高啊!」菩薩說:「對了。古人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從第一級至第二級,乃至最上一級。這樣才行。如果說,一步便跨到最高處。這就是空談了。又譬如有人。天子要封他官爵,便詔這個人來,對他說,你願意做宰相呢,還是願意做小吏?這個人會如何回答呢?」眾人都說:「一定是願意做宰相了。」菩薩說:「對。又譬如有人,在岔路口,不知該怎麼走了。有憐憫他的人,指示他說,這邊很艱險,很曲折,不好走出去。這邊很寬敞,很平坦,很容易走出去。這個人聽後,這兩條路,會走那一條呢?」眾人都說:「走寬敞的,走平坦的。」菩薩說:「善哉。善哉。你們的回答,都合乎正理。但你們能明白我所比喻的是什麼嗎?」眾人都再拜,說:「願再開示。」菩薩說:「你們向來有求道的心,只是不知道修行的法要,想修而不知道方法。就如同人慾往燕都去,而不知道路徑一樣。如果遇到邪師,教以邪法。就如同帝都在北,反而指示往東向南走一樣,這樣,雖然終日行走,卻茫茫然而找不到歸宿。怎麼能覲見至尊,怎麼能成就大道呢!而我所展示的彌陀凈土,就是帝都。依照"信願行』這三法,勤加精進,最終往生。這就是從第一級到最上一級。期望登上品,便是願為宰相,不願意做小吏。依照這個方法去修,就是走寬正的大路,而不走邪曲的小路。我就是走過燕都的人也。如果你們不能深信,就是捨棄帝都而走向邊地。捨棄宰相之尊,而做卑賤的小吏。背離寬闊的大路而求艱僻的小路。萬仞之山巔,九層之瓊頂,就不是你們所能到達的了。那就太令人悲痛了。

眾人想要置辦田產,做為修行用的生計。菩薩說:「你們為了要一直在一起修行,終生不散,並且謝絕一切世故,在衣食這方面,不再求人,所以有這個提議。我看,念頭雖然好,但畢竟是貪戀塵勞,不是清凈的做法。為什麼呢?街頭乞討一碗飯,墳地間睡一宿,這是先佛的道範。如果必須有了田產才能修行,倘若置辦不成,那你們就沒有修行的一天了。而且,如果說,自己沒有這筆錢,需要出去化緣,就更加不行了。佛的一代時教,沒有"化緣』這兩個字。這是末世時期,不知道禮義,不畏懼因果,不知道廉恥的人所做的事情。真修道人,生死的念頭迫切,是萬萬不會有這樣的念頭的。更有一句話囑咐你們,你們這些人,只要執持正念,各各努力,這樣就是不聚而聚。如果身心散逸,不持之以恆,這樣雖然聚在一起,而其實也跟散了一樣。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只應該隨時隨分,別去閑思預計」。

有人問:「念佛不能達到一心,有什麼辦法呢?」菩薩說:「你只要息想定慮,徐徐的念去。要使聲合乎心,心隨乎聲。念的久了自然會諸念澄清,心境絕照,證入念佛三昧。然而平時必須多念,從千至萬,心無間斷。這樣根器最容易成熟。如果強制的使心歸一,反而難以歸一。」這時,達本在座下,忽然念了幾聲。菩薩說:「如是,如是。」

諸位弟子想要造菩薩的像來供養,便請菩薩示現法相。菩薩說:「諸位弟子要造相供養,這份誠心,已經醞釀很長時間了。本來應該顯示給你們的。但是,你們在塵勞中,我在妙明內,即使現在顯現,你們也不能見到。再說我隨機感化,沒有一定的身相。現在,就從根本處修起,可以畫作大比丘相。面如滿月,形體豐偉。身著袈裟,坐在蓮花上。左手放在膝蓋上,右手作說法相。眉間放白毫光。光中有阿彌陀佛結跏趺坐。必須要莊嚴相好,不能潦草。」眾人聽後,都開始思維菩薩的法相。菩薩便說:「諸位弟子,人人都有個覺明妙行,不即不離。在你們摸索不著的地方,時時都會出現。今天既然明白了,就不需要再設像供養,願我們在將來的某一天相見」。

查定宏因為喪子,想要出家為僧。菩薩說:「你不用想這事。這事你是做不來的。你只要端正自己的心念,端正自己的身行。斷絕無益的事,斷絕無益的朋友。把自己的心皈依大覺的佛陀,發願離開迷途。讓佛法的波濤,滋潤那枯燥的心田。精誠地求佛加被,驅除一切障緣。你向來不向佛菩薩祈壽,今後要注意這方面。不用多說了。」定宏便問,奉持金剛經,但不同的版本,字句有出入。應當以哪個版本為準。菩薩說:「金剛般若波羅密這七個字,並無差謬。」

 沈天宇有病了,便擺設供養,求菩薩開示。菩薩說:你現在雖然有病,但還沒到馬上就要死的程度。應當熄滅諸般牽掛,安心的端坐,思維身體的無常,心念的無常。所有的妄緣,一切放下。徐徐地念一句阿彌陀佛。自然六塵不生,一心清凈。這樣,不只能治癒你今生的疾病。就是生死的病根,也能從此拔出來。你現在設供求開示,不過是希望我能有什麼好的藥方給你,好的口訣傳你,可以治癒你的病。哪知道菩薩是沒有這些虛偽的方法的。就這實實在在的幾句話而已。你如果能信而且照著去做,那真是如同服用了上品的還丹妙藥一般。再送你一首偈子:

病從己作 還由己除 

攝心清凈 得常安樂

堅久不變 同無量壽

菩薩開示達本說:「你想要參究明白心地,很有志氣啊!但你一肚皮的砂鉛水火,已經把本來面目,真空真凈這些話,結結實實的堵塞住了。這樣怎麼能做得到呢。你如果要做,就必須把這些垃圾,都拋向東洋大海才行。不然,只是浪費口舌心力,白費工夫而已。不如的的確確地念一句阿彌陀佛,明心見性也在這句佛號上,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在這句佛號上,一舉而兩得,非常便宜啊!」

無朽問:「怎麼樣上報祖父之恩?」菩薩說:「世間所謂的孝,應該怎麼做呢?」回答說:「能敬養父母尊長,能做善事,這樣就是不忘記先人之德。」菩薩說:「這雖然是孝,然而很有限。只有能發大願,修出世間法。如果道業成就,功德圓滿。豈止是福及九祖啊,就是歷劫以來的冤親債主,都能得到解脫。你能專修凈土,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定茂問:「持咒怎樣能明心,怎樣能得究竟呢?」菩薩說:「心不離咒,咒不離心,這就是持的意義。你應當在一切時刻,觀這個咒體與我的心體,是一還是二。如果是一,那麼為什麼心能持誦咒,咒能顯現心呢;如果說是二,那麼為什麼忘了念咒就沒有了,想起來咒就又有了呢!這樣就能知道,這個咒與心,是離開一切名相,畢竟空寂的。這就是究竟。如果只是持咒而不究竟,就沒有妙解,平等的大慧怎麼能顯發出來呢!平等的大慧不顯現,怎麼能照醒生死的昏迷,達到三界的實際呢!」達本問:「出聲念佛,容易發火,默念可以嗎?」菩薩說:「你一念佛,就說火發。為什麼你終日向人說話,就沒有一毫火呢?要知道,這火是你無量劫來,無明煩惱所積聚的。由於你現在信的不真,所以念頭隨著火起來。火隨著妄想生出來,焚燒你的法身慧命。往昔牟尼世尊,為求大法,在無量劫中,捨身求道。所以能成為無上的寶王。現在,你年老氣衰,晝夜勤修還來不及呢,卻還在貪戀著塵勞,企圖用丹藥來延年益壽。你沒聽說非非想天的天人,還有報盡的一天。劫火洞燒的時候,能壞到三禪天。何況你那區區的水火鉛汞,假緣和合的東西,還想要求他永遠沒有變滅嗎!你現在聽了我的話,應當如夢初覺,如醉初醒。精修凈土,正念往生。極樂世界的壽命,無窮無盡。能成就法身,到達一切智。不是那淺淺的長生久視的小法術可以同日而語的。」

查定宏問,持咒的時候,常會有恐怖的感覺,求菩薩開示。菩薩說:「是誰令你恐怖呢?誰是受恐怖的人呢?由於你過去生中的習氣不凈,所以從微細的觀想中,會忽然出現這種現象。你只要精誠地誦持,自然會除滅的。能一切如意,心意和順,能降服種種煩惱,而證入微細玄妙的境界。哪裡會有什麼恐怖呢。」

陳定育為了治療母疾,而向菩薩祈禱,問作什麼功德,可以讓母親的病全愈。菩薩開示給他一首偈子:

 孝首萬德 孝貫三才 大哉孝行 人倫之師

 汝以好心 求愈母疾 汝當安適 念母痛楚

 汝食美味 念母減食 汝衣輕軟 念母膿血

 污其衣襟 露其胸脅 如是思維 夙夜靡處

 歸命大聖 精誠不二 力行眾善 仰答四恩

 願母福益 願母壽增 願母病癒 願母體康

 覺明菩薩 為汝依怙 苟如其言 無願不果

( 偈子的大意是這樣的:孝是萬德之首,孝能通天徹地。孝行至大至廣,是一切倫常的指導。你以好心,求母親病癒。在你安逸舒適的時候,要想到母親的痛楚;在你吃美味的時候,要想到母親在節衣縮食;在你穿好衣服的時候,要想到母親生你的時候,膿血污染了她的衣服,胸肋也無所遮掩。這樣想得晝夜不安。只有歸命於佛,精誠不二,並努力地做一切善事,以報答天地、君主、父母、眾生之恩,並願母親增福添壽,疾病康復,身體健康。覺明妙行菩薩是你們的依怙。按菩薩的話去做,一切所願,都能成就。)

定茂想要捨棄持咒,轉而念佛,請示菩薩。菩薩說:「你要捨棄持咒而念佛,一心專修,這樣最好。但你不知道法要,只能說是持齋好善的人,不能稱為念佛人。為什麼這樣說呢?比如,要暢遊大海,必須有大船;要馳騁千里,必須選擇良馬。所以念佛人,首先必須具備大手段。割絕牽纏,打開塵網。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這樣才能叫做正念念佛,才能叫做念佛人。你要好好理解這個含義啊!」

有四位年輕的僧人來拜謁菩薩。菩薩說:「諸位少年。眾生從無始劫來,因為恩愛,所以成為眷屬。而眷屬中,父母對於子女,又是恩情最重,關愛最切的,難割難捨。現在你們出家離俗,成為比丘。要知道,父母對你們,又有恩上之恩,不是言語能譬喻得了的。所以,應該趁年輕力壯的時候,勤辦道業。以報答父母最初割恩斷愛的一片苦心。這樣才無愧於出家這兩個字。如果放逸懈怠,以致於荒廢道業,退步墮落,這是不孝中的不孝,是天地間極重的罪人啊。聽了我的話,要生起猛烈的痛念啊!」

菩薩又開示眾人說:「諸位善男子,人的這個身體,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的。現在你們的種種營謀,種種受用,即使父母沒有給你們一錢,也還是因為父母生了你這個身體,你才能有今天。萬事身為大,身為本。所以,從根本上推,父母之恩,難言難盡。所以佛說,在父母身邊,說話聲過高,話說的過重,都獲罪無量。何況現在有比這更甚的呢。如果說,父母有時蠻不講理,不得不與他爭論,這是把父母當做路人了。你只能歡喜地順受。父母自然會有感悟的一天。決對不能爭個你非我是,而做了逆天理,背人倫的人」。

菩薩說:「諸位弟子,要知道,十方諸佛是眾生的心。十方眾生是諸佛的心。所以,憶佛念佛,則十方諸佛顯現在你的心裡,然而也不是諸佛進入你的心,也不是你的心出自於諸佛,這都是覺妙本明的真心不可思議之處」。

菩薩開示無朽說:「修凈業人多半都是,行住坐卧,起居飲食,都該面向西方,這樣感應容易成就,根境容易成熟。屋子裡只供養一尊佛、一部經。只擺一個香爐、一張桌子、一張床、一把椅子。不要放一件多餘的東西。庭院中也要打掃乾淨,以便經行的時候沒有障礙。要使這個心一絲不掛,萬慮俱忘,空洞洞地,不知道有個身體,不知道有世間的事,也不知道我今天所作的是修行的事。這樣便與道日漸親近,與塵世日漸遠離,便可以趨向凈業了。你在生的時候撇得乾淨,拋得乾淨,念頭上不存一些妄生的枝節。大限到來,洒洒落落,不作兒女子顧戀身家子孫的姿態,這豈不是大丈夫舉動!所以要你一意修行,沒有其他任何沾戀滯澀,正是為這一大關目。

至於修行凈業的方法,總不外呼專、勤這兩個字。專就是不另外再做別的事,勤就是不虛度一時一刻。你以後早上起來,就誦彌陀經一卷,持阿彌陀佛聖號一千聲,在佛前迴向,念一心歸命文。(翻譯者按:一心歸命文即: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凈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凈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台,來迎接我,於一念傾,生極樂國。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這就是一個時段的功課。如果剛開始的時候,身心還不能安寧,就每天只做四個時段。稍微安寧了,就逐漸增至六個時段。再逐漸增至十二時段,總共經十二卷,佛名一萬二千聲,而且在迴向時禮佛一百拜。也可以分作四個時段。這是每天的常課。其餘時間做的,不必計數。或者默念,或者出聲念。只要是攝心地認真念就可以。

再有,持名這個方法,必須要字字句句,聲心相依,不夾雜一分一毫的世俗雜念。時間久了,功夫成熟了,決定得生西方極樂世界,坐寶蓮華,登不退地。如果余年未盡,還可以把自己所證悟到的,講給大眾,為四眾做修行的嚮導,以報佛深恩。

你如果能把我所說的一一做到,這才不辜負覺明菩薩開示給你修行的正道,令你出家,才不辜負三昧和尚為你剃度,授給你大戒。這不是小小的因緣啊!你不要生輕慢心。慎之。慎之。」

菩薩又開示常攝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這八個字,耽誤了你一生大事。現在決不是牽郎拽弟,打哄過日子的時候了。道業未成,無常。急宜斂跡韜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

達本奉教出家。菩薩開示他說:「你老年出家,不能再去泛泛地學其他的了,就只誦彌陀經,每天誦佛名一萬二千聲。自少至多,念得真真切切地,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了百了的最妥當的方法。不要學那些世俗的愚流,整天高談闊論,說性說心,見人念佛便一概抹去。看他的所作所為,比不上三家村裡一個不識字的漢子,十字街頭一個念三官經的乞兒。白白的浪費光陰,耽誤了生死大事。因為你平時喜歡說禪而又不得法要,又未必能深信凈土,老實念佛。所以我說了這些。」

菩薩又開示無朽說:「彌陀經十二卷,佛名一萬二千聲,不要增也不要減。只依照我說的去做,但經要念得勻勻凈凈,不緩不急,不疾不徐。佛要念得聲聲心心,不澀不掉,不浮不沉。念到一千聲後,要做迴向。迴向不是照著念一遍就完事了,必須要從自己的心中,發出真正的大菩提願,至誠懇切地,普願一切眾生同生極樂,而我心無所著,心如虛空,這才是迴向。

又在靜坐時,要反觀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無能無所。這樣諦觀,再沒有別的念頭,這就是修行三昧。注意不要忘形死心,否則就落入外魔知見了。這樣坐一時,便起來經行,再接著持誦,這樣能有個次序。如果忙忙促促地一氣趕去,想要完成一天的課誦,便有苟且了局的念頭,不是真正的修行了。

一般的,學道人不遵照善知識的教誨,決定是勞而無益的,用不了多長時間,必定失敗。慎之。慎之。又諸經中所談的凈土依正莊嚴,必須要明白,這樣,如果在打坐中或經行中或禮誦時,凈土的境界現前,自己便可以知道了,不至於被異境所迷惑」。

菩薩開示陳大心說:「你的道心念力增加了,但世俗的念頭也沒減少。凡是世間的一切人我相,名利相,嗔喜相等,不但在身體上做出來是牽連塵網,只要心上略微帶一些,都是障道的因緣。你須要明白,你只是身禮阿彌陀佛,口誦阿彌陀佛,心念阿彌陀佛,沒有分毫別的念頭。這樣就能洗滌乾淨,打破塵網,往生極樂國。你要明白啊。」

有人問終身。菩薩說:「你問終身嗎?我這裡沒有斷終身的法,因為菩薩歷劫修行,沒學過這些事。然而,你也太愚痴了。終身也不過如此。問他有什麼用。你怎麼不問問,頭兒白了,面兒皺了,身子軟了,無常將要到了,閻羅大王面前,怎樣答對他一言半句,免得披枷帶鎖去。這事你怎麼不問問?」

僧法緣將結期禮彌陀懺。先來求開示。菩薩說:「彌陀懺是近代慈雲懺主所集,也具有事理一心。事一心就是專註於一件事;如果四相不生,湛若虛空,就是理一心。這個一心很難達到。外在的就是勤修懺法,以消除夙障;內在的就是依理修觀,迅速地達到一心。既然已經得到一心,還愁不能入道嗎!你在懺期之中,別管為自己還是為施主,也別管長久不長久,只要掃除習氣,打盪身心,不成三昧,誓不休息就好了。而且,你在那裡雖然講修行次第,但卻沒有在真正修行。如果真正要修行,將萬緣放下,一缽依於十方,一身依於大地,真真切切地求度生死,這才是正修行法。如果區區三載的懺期,又夾雜著人情世故,而要修成凈業,出離生死。譬如吸風吞霧,而求飽足,世上必定沒有這樣的事。你別存這樣大愚痴的念頭,以至於最後凍死餓死啊!」

王師剛剛下到三吳之地的時候,湖寇突然爆發。全城亂竄。平復之後,大家集會,菩薩開示說:「後六月十三日的變故,多讓人驚恐啊!你們要知道,這都是你們無始劫來,不能修善,廣造惡業,所以生生世世,都要遭遇這樣的禍患。比如在梁武皇時,你們八人就因為兵亂,而各自走散了。今天又遭遇兵變而無處可逃。可見眾生不能超越三有,證得無生,畢竟因緣業報,分寸難免。你們幸好性命無礙,那也很危險啊!三世業果,可驚可怖。你們還不一心辦道,早出苦輪。隔世他生,就不知道在哪裡了。奈何。奈何。」

菩薩開示沈元輝說:「大凡修凈土的人。最忌諱的是夾雜。什麼是夾雜呢?就是又誦經,又持咒,又做法會,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禪,又要談些吉凶禍福,見神見鬼的話。這就是夾雜。既然夾雜了,心就不專一。心不專一,見佛往生就難了。這不白白耽誤了一生的大事嗎!你如今一概不要做。只緊緊持一句阿彌陀佛,求生極樂。日子久了,功夫成了,這才不會錯過。現在傳授你一首偈子,來照著做:

阿彌陀一句 萬法之總持 

聲與心相依 念茲復在茲

感應不思議 蓮開七寶池

菩薩開示定愷說:「你既然遭逢大難而得倖免,從今以後,應當痛心疾首地懺悔以前的過失,往後誓不再犯。不要躁心競氣,逞志使能,給自己招來災禍。現在給你立個名字,叫愷。愷,就是慈,就是仁。慈以立身。仁以及物。功名得到了也不因此而歡喜,失去了也不因此而憂惱。只注重培育善心,堅固善行,以仰答四恩而已。」

一時,菩薩降臨法會。士子平民共三十餘人,心中有疑問,都來向菩薩請教。菩薩憐憫在場的眾人,雖然稟著一顆誠心,而不知道修行的正路。便垂示說道:「今天這一會,可謂有緣。但如果與你們說佛法,恐怕你們難以接受,產生不了信心。不如舉一則世俗的典故和儒書,與你們說一話。或許能信得一句、兩句。中庸說: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現在看來,安與利就不要說了,即使是勉強而行的,也寥寥無幾啊!就像你們,自從遇到我之後,也曾發心,勉強為善。但有的放棄了,或漸漸懈怠了。原因在哪裡呢?是因為將善這個字,看得太緩。以為行善無功,不如做惡那麼有效。不知道,為善如果無功,為什麼古代的聖賢,絕不作任何微小的惡事,善事則儘力盡心,必定要做到十二分滿足。如果做惡有效,為什麼古來的仁人君子,不做有效的事,反而作無功的事呢?而且,那些做惡的人,眼前雖然得點便宜,到頭來,幾個有好結局好名聲好子孫以延其後世的?!世間幾歲的小兒,見說個好便知道讚美,不都是因為行善有大利處;見說個壞便要嗔怪,不都是因為做惡沒有大利處嗎!這事很容易理解。不是你們不聰明不知道,只是不能實心實意地向善。所以,一時間不能覺察到而已。所以,平日間施捨一錢,也要向別人說一遍,有句好話,也要向人說一遍。這都是從外邊做手腳,全不體會大聖大賢用心切己之處。覺得沒滋味,便拋棄了。你們如果用真真實實的心,行真真實實的事,沒有一毫的妄想覬覦其間。坦坦蕩蕩,樂天知命。守住這種心態。也不見有什麼終身可祈,結局可問,也不見什麼五行八字之類的窮通可卜,吉凶得失可趨避。這樣自然無禍不消,無福不至。道與時增,德與歲積。成聖成賢也沒什麼難的,這是將來一定的事。所以說,他的成功是一定的。反之,那些在活著的時候是肆無忌憚的小人,死後則成為腐爛的草木。多麼痛心啊!菩薩說完,便沉默了。這時,眾人仍然恭敬地在一旁期待,更有再次禮拜的。菩薩說:「你們也太愚痴了。聽了這樣的話,沒有希取之心和反省自己的念頭。卻只想要將心中那點兒女身家的事,問了才行。苦啊苦啊!然而菩薩大慈大悲,就再說些古話,點醒你們的痴夢。

一者、學道之士情不正,性則離。心不堅,德乃闕。往往更慎於此,頃刻間就會發生變化。這樣就是造就無地之流,難以入道,也不能像聖人那樣誨人不倦。所以要避免。你們中如果有能明白的,就要好好思考這件事了。

一者、天下又有聰明向上之士。卻被自以為是的毛病所障礙,不成大器。因為人一旦自以為是,便決不肯虛心地跟正派有道的人交往。他平時所交接的,一定是一幫庸俗下劣之徒,互相稱譽。不能從他的口裡,聽到他做錯過什麼事。這樣,德業就危險了。你們中有明白的,就要好好思考這件事了。

一者、世人貪得無厭,什麼事都要強求。不知道一錢的獲得,尚且有命,何況功名富貴這樣的大事呢!如果說我靠自己的智力就可以求來,那麼茫茫蒼天,赫赫神明,就都是沒用的了。即使強求而得到了,也是命里應該有的,不是因為你用了許多齷齪的心機,蒼天憐憫你而給你的。然而,勉強而求來,確是有辱無榮,有失無得。有殺身之禍,無利物之功。有損德之災,無進善之福。天厭惡他,神拋棄他。你們中有明白的,要好好思考這件事了。

一者、天下最大的恩德,莫過於父母的恩德。父母健在,那是堂前的活佛啊!父母過世,還可以追報。想想這個身體從何而來!怎麼長大的!不能反本尋源,盡心儘力,敬事承順。甚至結怨於父母都不顧,只顧著自己的妻、子而不贍養父母。更有甚者,父母有病都不知道,死了都不去安葬,或者一言不和都要報復,就像路人一樣。這都是禽獸不如啊!人啊!禽獸都不如。可怕啊!你們中有明白的,要好好思考這件事了。

http://www.xuefo.net/nr/article11/112891.html

推薦閱讀:

演培法師論地藏菩薩(之三)
3月11號適逢觀世音菩薩聖誕,又逢神變月,功德增上無量億倍(有福之人別錯過)
普賢菩薩行願贊
分享:把「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落實,不當假和尚、假菩薩
今天二月二十一,恭敬普賢菩薩聖誕日

TAG:西方 | 菩薩 | 菩薩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