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釋經法的特色(一)
文章 ? 文章 ? 十步釋經
十步釋經法的特色(一) 賴若瀚牧師有人會問:用十步釋經法研讀聖經有甚麼特別之處?與其他讀經法比較,它有甚麼不同的地方呢?當然,「十步」是一個方法,讓人在讀經的時候有一個把手,又好像有一幅地圖,知道有路可循。 當我設計十步釋經法的時候,刻意用觀察、解釋與應用這三層架構。那好像一座三層高的樓宇,當我把它買過來,認為其中必需有加強的地方,所以就在每層樓中作了大幅度的裝修。 因此,若說十步釋經法有甚麼特徵,它的特徵就是我所做的「裝修」,值得讀者注意。 一. 在觀察的部分用貼標籤的方式。 十步釋經法與歸納式查經法在觀察上有不同。歸納式查經法多半用「六何」的問題作開始,「六何」是: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因此,用歸納式查經法的人會先問一連串的問題。 然而,顧名思義,「觀察」是先用眼睛去搜尋,不多用頭腦去分析。當然,觀察本身亦會用頭腦,但它基本的操作是看出本來已存在於經文的東西,是一看就知道的。因此,十步釋經法在開始的兩個步驟──細察事實與認清關係,是採用貼標籤的形式。為甚麼用貼標籤的方式而不發問題呢?因為觀察應該是多用眼睛去找出經文的事實與彼此之間的關係。發問題──特別是解釋性的問題,應該是屬於「解釋」的部分。 在我所著《十步釋經法》一書中列出了三十九項標籤,讓學員可以有所依從。但這些標籤不必,也不可能在觀察每段經文時都派上用場。而且,那三十九項不用全部記熟才開始觀察經文,學員可以按部就班,從少數開始,日後就熟能生巧了。 我選擇兩段較短的經文作為示範。一段是敘事文,另一段是說明文。每個觀察之後,會用括弧註明標籤的名字,方便辨認。 例證一:馬可福音十六章7節:「你們可以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祂,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和合本) 觀察事實與關係 1. 從可十六7的上文可見,這句話是天使對那幾位在復活的清晨來到墓前要膏抺耶穌的婦女的話。(上文下理) 2. 所包括的人物有天使、婦女們。(人物) 3. 地點是在耶穌的墓前。(地點) 4. 「祂的門徒」已經包括彼得在內,「和彼得」這三個字似乎是多餘的、不必要的。(特別用語) 5. 這句話只在馬可福音出現,是其他三卷福音書所沒有記述的。(比對/映襯) 6. 「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主耶穌在以前曾告訴門徒,祂復活以後,要在祂的門徒以先往加利利去(可十四28)。(上文下理) 例證二:以弗所書五章25節:「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和合本) 觀察事實與關係 1. 這節經文是命令,是向作丈夫的發出。(命令) 2. 下文另有向妻子發出的命令(33節)。(上文下理) 3. 命令的內容是要丈夫用愛對待妻子,總括來說,是愛。(總括性語句) 4. 丈夫要愛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象徵性用語) 5. 基督對教會的愛是捨己的愛,丈夫愛妻子亦要用同樣的愛。(比對) 當作完這些基本原料的搜尋,並完成第三步驟:注意結構(參《簡易十步釋經法》頁12-13),就可以進行第四步驟,即把有關經文的原料送到「解釋」的工廠去提煉。 若要在觀察時提問題,可以將觀察的原料設計成為觀察性的問題,在帶領小組查經的時候發問。然而,這隻限於帶領查經時使用,方便組員而已;在個人查經的時候,最好是用貼標籤的形式。 以下是將一些觀察得來的原料,轉化成為觀察性問題,在小組查經時發問。 例證一:馬可福音十六章7節 1. 這句話是誰說的,又是向誰說的? 2. 這節經文包括了哪些人物? 3. 主耶穌曾告訴門徒,祂復活以後要在祂門徒以先往加利利去,彼此見面,經文記載在哪裡? 例證二:以弗所書五章25節 1. 這節經文是向誰發出的? 2. 它與下文的嗎一句話遙遙唿應? 3. 總括來說,保羅要丈夫對待妻子的態度,可用哪一個字來形容? 4. 保羅用了一個甚麼樣的比方來形容丈夫與妻子的關係。 ~~~~~~~(待續) Copyright ? 2011 Sacred Logos Resource Center. 聖言資源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薦閱讀: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特徵
※【圖集09-17】看一次,笑一次……中國特色橫幅,標語
※美國與歐洲的這些不同,你注意到了嗎?
※特色笑話
※特色診斷學
TAG: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