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記(第三次修訂文字)(5)
印廣門清法師主講
佛歷二五五五年·無錫橫山寺
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依文解字,「雨」就是天女散華,散得像雨點一樣多;「曼陀羅華」呢,是一種小白華。如果按照方便法來講,我們仍然是抗議的。因為這個「晝夜六時」是時時分分秒秒之義。每時每刻每分每秒像雨一樣把華落下來,你能受得了啊?所以,「六時」表時時事事處處。在佛法里,有時間必有空間,有空間必有萬法。時間、空間、萬法一體,如同物體,必有長寬高方成一體。「雨」是表道交感應。「曼陀羅華」,是天上的華,我們知道,它能通人性。這裡的「天」是表第一義菩提天、涅槃天,與下面的鳥也說法、風也說法、樹木華草都在說法,往生到極樂世界都是佛緣、法緣、善緣,觸目菩提,是形容它的殊勝。你沒有辦法去打妄想,沒有辦法去生煩惱,所以表時時事事處處,就把你化在那種氣氛里。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
越說越害怕:「極樂世界的菩薩呀,有神足通呀,一大早起來把這個衣兜裝滿了華,供養十萬億諸佛。」這樣一講,本來還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打退堂鼓了。每天供養華給十萬億佛,那還得了啊!咱還是到彌勒內宮去吧!
在這裡呢,「清旦」是表清凈心,是表智慧心。各以衣裓盛眾妙華:「衣裓」是比喻色身,這是我們的依報;「妙華」即是我們開了無量的智慧。不是無量智慧德能,不能說為「妙華」。前面講了,從三種角度來觀照「妙蓮華」,你是不是明心見性了?「清旦」就是以清凈心,明白了十法界萬法都是當人當下一念,你當下即供養了無量佛,供養了無量時間、無量空間、無量萬法。佛在《妙法蓮華經》金口玉言,讚歎一句《法華經》,即為供養一切佛64。一切佛是不是十萬億佛?十萬億也是表一切佛啊!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無量法門無量劫功德無量倍65;受持一句妙蓮華,勝過金銀七寶滿虛空供養無量佛、無量菩薩、無量阿羅漢。如果沒有《法華經》撐腰,我在這裡講這樣的法,你們難免會認為我在這裡借題發揮,要明白啊!
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這又是一個千古之謎,千古之冤。有人講啊,「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有神足通啊,飯前去供養了十萬億佛,那麼快,一回來正好吃飯打板子」。極樂世界的菩薩還不如我們這些凡夫天呢!凡夫天的天人都不用吃飯,吃什麼飯吶?還不如地球上的凡人,兩條腿一盤,幾年、幾十年不吃飯;還不如修小法的人埋在雪山堆里,一埋幾千年不倒單,他照活。這樣一個國土,我去幹什麼?
其實呀,這裡就是講華開蓮現,講即因即果,講即念即佛。有的人解釋華開蓮現:「哎呀,到極樂世界以後,給我一朵妙蓮華把我運過去了,到那裡以後呢,蓮華一開,阿彌陀佛來跟我握手」,很天真的解釋。講到第一義,我們這張嘴巴,吃一口巧克力是不是甜嘴巴啊?吃一塊朝天椒就辣嘴巴,吃一塊鹹菜就咸嘴巴,吃一塊臭豆腐,是不是臭嘴巴呀?這是表華開蓮現,這就是前面講的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辣色辣光、甜色甜光,是不是啊?表即因即果啊!佛以吃飯打比喻,你吃了甜食,你嘴巴就是甜的;吃到了鹹食,嘴巴就是鹹的;你這個妄想心懂得了天,你就是天;懂得了人,你就是人;懂得了佛,你就是佛(分真即佛,法身菩薩位)。
我們的妄想心明白了萬法都是我一個念,就是明白了阿彌陀佛,你當下就是阿彌陀佛,叫「還到本國」。「本國」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妄想心明白了真心,妄想心當下就是真心,就是前面講的「琉璃寶」,就是「青色青光」。小孩子不上學不念書,你能不能講,「小孩子啊,你將來想當醫生嗎?好,在家南無醫生、南無醫生……」,能不能當醫生啊?連世間人都有的智慧在修行界反而迷惑顛倒,道理何在?怎麼不求開悟,光靠念佛、拜佛就能成佛?
「即以食時」,其實已經就「還到本國」。佛惟恐我們迷惑顛倒,又在這裡提醒一下,「即已食時」就是「還到本國」,「還到本國」就是「即以食時」,叫華開蓮現。「本國」就是我們的本性,就是本來面目,就是成佛。下面又有一句話非常好玩,叫「飯食經行」,怎麼好玩呢?「極樂世界的菩薩啊,很勇猛精進吶!吃飯以後就是繞佛,經行就是繞佛唸佛,繞到那個七寶行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叫「飯食經行」。其實這裡就是在示現大乘菩薩的下手功夫,至簡至易。「飯」是表法,「食」是錶行,連吃飯都是一個法門,那麼有沒有哪一個法門不是成佛之法門?
這是從名相概念上來講,吃飯都是成佛之道,有沒有哪一筆哪一划不是成佛之道?圓頓大法是不是非常樸素,非常真切,非常自在啊?!難怪《楞嚴經》講,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但是你要明心見性,否則你把喉嚨唸破了都是白念。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第二次出現,感慨萬分吶!一切眾生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只要一明心見性,當下就是「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比佛比聖不少一絲一毫,一念明白就是「即以食時」,一念明白當下就是「如是功德莊嚴」!我們要感慨萬分吶!因為這個法太重要了!佛三番五次提出「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你明不明白?就是因為它是《法華》的秘髓,所以佛要反覆問,「嗯,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嗯,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講了幾句話就來一下子,明白嗎?眾生在迷中啊!你不重鎚猛擊,他不會醒悟過來。佛法從誕生開始就充滿著尖銳的鬥爭,不是在一個歌舞昇平的世界中成就人的。我們現在是後五百歲6
6,佛金口玉言,這是斗諍堅固的時代,只有斗諍才能成就。
《法華經》是佛的臨終遺囑,《法華經》是開權顯實,是第一方便,是第一義諦。勸各位日以繼夜也要把一部《法華經》看一遍,涉及到這些內容根本不需要老師講解,你一目了然,但是要認真看。有些人讀《法華經》十八年,連〈藥王菩薩本事品〉提出《法華經》是「經王」,打了十個比喻,他還不知道在哪裡。
《佛藏經》倒數第三頁講,波旬魔王與他的魔子魔孫流著眼淚發惡誓,要讓末法時代的修行人只知道讀只知道誦而不懂。這段經文你看啊67!瞿曇沙門:瞿曇是佛陀的種姓;知我覺我:你知道我哦,你了解我哦,是不是一種威脅的口氣啊?我常長夜:這個「長夜」就表示利用眾生的無明煩惱啊,來說胡話啊;願佛滅後,破持戒者(告訴各位,講解《法華經》《楞嚴經》的法師是最大最圓滿的持戒,他持什麼戒啊?他持「如來心戒、道共戒、慧共戒、定共戒」68),助破戒者:不持心戒的人是從根本上破戒,違背佛的臨終遺囑;欲令諸惡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讀誦:不知佛法就是不懂。
聽了以後,你要倒吸一口涼氣,要好好好好看佛是怎麼講的!佛明明在《金剛經》也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我們就是硬著頭皮要以唸佛,要以音聲求佛,我就是要拜佛,以色來見佛……你何苦來哉啊!想成佛又不聽佛的話,你有智慧嗎?
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這部《阿彌陀經》,先前面講到依報國土莊嚴,再講到正報國土莊嚴,然後又講到旁道眾生國土莊嚴,畜生道就是旁道,後面又還要講到無情的風啊、樹啊、花啊……國土莊嚴,也就是說,它跟《妙法蓮華經》一樣,打破了上下等級森嚴的慣例。想到哪裡講到哪裡,這就是圓頓大法,觸目菩提,隨拈一物當下即是「法身真常」。
所以「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娑婆世界有沒有奇妙雜色之鳥啊?我們人是不是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啊?大光明中誰非誰!沒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這一個泥巴瓦塊是不是種種奇妙雜色之鳥啊?它是不是諸佛如來?這才是「法華秘髓」。你別理解為,「哎呀,西方極樂世界真好,那些鳥還會說話」,這部《阿彌陀經》你算白讀了。首先要想到,極樂世界有這種鳥,娑婆世界有沒有這種鳥?我是不是這種鳥?他是不是那種鳥?有沒有哪一種鳥不是哪一種鳥?有沒有哪一個人不是哪一個人、不是哪一隻鳥、不是哪一尊佛啊?好好搞明白。這些法話中有話,法中有法。在《觀無量壽經》描述的那一朵妙蓮華,一朵妙蓮華就有無量光;每一道光中都有一朵妙蓮華;每一朵妙蓮華呢,又有無量光,重重複重重。再想想前面的「四寶周匝圍繞、七重行樹、七重羅網」,是不是盡虛空遍法界、森羅萬相、千變萬化就是一個人一個念?一個念變出了無量法,所以無量法總結為一個阿彌陀佛,一個阿彌陀佛顯現為無量法。
這就是「即以食時,還到本國」。明白這個道理,當下圓滿具足法身功德69。祖師大德講,一句佛號具足無量智慧,具足無量功德,千真萬確。許多修行人聽明白「如來藏」道理以後,感慨萬分,痛哭流涕。感慨自己念了十幾年、幾十年,都是白念了,都是白修了,都是白學了……你們不相信可以去調查那些念佛念了幾十年,讀經誦經幾十年的人,你問他懂得了什麼?你問他有沒有把握往生成佛?看他怎麼回答。
那麼我們再回過頭來進一步理解,佛為什麼講「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為什麼講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無量法門無量劫功德無量倍70?為什麼講能說一句《法華經》,聽一句《法華經》,寫一句《法華經》,問一句《法華經》,你的功德比太虛空大法師講解無量的經典教化無量的眾生證阿羅漢的功德還要大?因為你講的是徹法底源之法,這都是《法華經》金口玉言。佛唯恐眾生不信,反反覆復講這個《法華經》怎麼怎麼好啊……我的西瓜甜吶,不甜不要錢吶!就是在賣西瓜,真可憐吶!作為佛弟子,我都不好意思,是不是啊?所以有人問我,《法華經》有什麼好啊?《法華經》就是講《法華經》怎麼怎麼好。越是真理越簡單啊!簡單的就是一句話,懂了,行了。真的!因為我們的本來面目本來就很簡單,至簡至易,是我們的迷惑顛倒把它越搞越複雜。我們往往對大法不懂不信,為什麼不懂?為什麼不信啊?就是因為它太簡單,成佛太容易!你說冤枉不冤枉?眾生就是有這麼一種逆反心理。整部《楞嚴經》就是告訴大家成佛最簡單,從一點、一撇、一捺、一划開始教起,這是最基礎的東西,為什麼聽不懂?你把《楞嚴經》真正聽懂以後,你才發覺:除了《楞嚴經》,其它的東西都是最難懂的書;你之前連大米、白面、白開水都不懂;自己是誰都不懂;過去都是自以為懂。
奇妙雜色之鳥:就是講無量的智慧德能。本來不奇也不妙,本來不雜也不色,只是由於我們的迷惑顛倒、少見多怪,或者叫未曾有,才變得這麼奇妙雜色。哪有什麼未曾有啊?都是我們本有啊!自己不認識自己。
白鶴:白,是表根本,紅黃黑白青藍紫中,白色為本色。鶴,表自在解脫。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就是「自在解脫」,這是根本特徵。
孔雀:孔雀開屏是不是非常殊勝莊嚴啊?這是比喻真心本來面目的富貴、華麗、莊嚴。
鸚鵡:鸚鵡學舌,這表什麼道理啊?因為它本來就是人。它本來不是人能不能學人吶?一切的眾生都能修證成佛,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佛。鸚鵡在沒有開口之前,它學的語言「阿彌陀佛」在不在啊?一定是在,不在的話它講不出來,是不是?所以它本來是不是阿彌陀佛啊?眾生成佛不從修得,為什麼不從修得?他本來就是佛。一面鏡子上蓋滿了灰塵,用毛巾把它擦乾了以後是一面鏡子,沒有擦之前,它是不是鏡子啊?鏡子的亮性是不是本來具足啊?所以鏡子本來是鏡子,不從擦得。這是表我們成佛,本來是佛,不從修得,但不修得不得。鏡子要不擦的話,雖然是鏡子,它發揮不了作用71。鸚鵡能學舌,眾生能不能成佛啊?能成佛,本來就是佛,念一轉即是。
舍利:是一種鳥,在中國叫鶖鷺鳥。它是很吉祥的動物,兩隻眼睛特別地明亮。這是表智慧。
迦陵頻伽:這是一種仙鳥,鳥王,唱歌特別好聽,沒有出殼就能唱歌,叫「迦陵在殼,聲壓群鳥」。這是比喻我們的性具功德,表我們過去世中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那麼在今生世中我們真正能夠現行運用的,用現代科學來講啊,還不足0.4%。人的智慧德能是不可思議的,只是因為我們現在執著粗重的名聞利養而不能現前,加上對現代科學、現代物質文明過分地依賴,我們許許多多的寶貴的智慧德能都已經喪失。
共命之鳥:一個鳥身兩隻鳥頭,這個頭在這裡吃食,那個頭張嘴在罵,你怎麼不吃屎?生起煩惱來,這張嘴巴食毒,兩個靈體同時完蛋。這也都是眾生的因緣果報。往往一點微不足道之事,對立的雙方任何一方退一步,並不會造成什麼損失,可是為了一點面子而已,寧願搞個魚死網破。我大概在十幾年前,看了一張從新疆拍的照片,一個人的嘴巴旁邊就是個屁股,怎麼屁股呢?他這個臉上就有另外一個小孩子在上面。世界上還有那些所謂的連體人,是不是啊?這些都是真的,都是由於迷惑顛倒的心所造成的果報。有些人雙方之間情執太重,一男一女也好,二男二女也好,將來就有可能像連體人那樣糟糕。相互之間耿耿於懷,生生世世都不能忘懷,很可能將來就是「共命之鳥」。
我們出生在大地方,多少都有些福報啊!出生在那些落後的窮山僻壤,古古怪怪的事情多得很。上次參觀了一個非常富裕的村莊,我們幾個和尚在一起感慨萬分,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樣東西是哪一個的,也沒有哪一樣東西不是哪一個的,不要去打妄想,你百萬、百億、千億、萬億又怎麼樣啊?你能帶走一分吶?都是這個地球上的,來世歸誰,你知道啊?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吃虧,沒有一個人沾光啊!看不破的人就在那裡迷惑顛倒,看得破,放得下,無官一身輕,無錢一身輕,無我一身輕,處處自在、處處快樂。
要不然你想一想順治皇帝為什麼舍位出家72?那麼多金銀財寶美女送給別人不要?為什麼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轉輪聖王不當卻當和尚?他們明白啊!可是我們有多少人能看得破啊?即使看破了又有多少人能放得下?你放不下它,它能放得下你啊!佛講的,你不舍財,財要舍你啊!你不舍財財倒好啊,你還要派人管理,派人保護;財要舍你你就可憐吶,沒有人保護你啊!還得去做鬼做畜生,任人宰割。你智慧不智慧?不如舍財做功德堅財,這個堅財是法財。好好把這個帳算一算,到底應該怎麼辦。
真能看得破放得下,你放下一切的同時就得到了一切。捨得捨得,捨得就是不二法門吶!舍的當下就是得。世間法把捨得的意思解釋為舍,是不是?只解了一半。佛法的智慧概念被世間法所誤解。捨得捨得,即舍即得;不捨不得,舍多得多,舍少得少;全部舍全部得;舍小我證大我;舍假我證真我。
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是諸眾鳥」就是「是諸如來,是諸萬法」;「晝夜六時」就是時時事事處處;「出和雅音」就是念念在道,頭頭是道,作如是的觀照。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如是等法:
「五根」,就是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呢,是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生根以後再往上發展,這叫力,以根為基,以力為長。
信根:這是入門的第一關。人無信不立,佛法里亦復如是。信是基礎,你對佛法沒有信心,會一事無成;所以「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這種信分兩種:一種是迷信,一種是正信。無論是迷信和正信都有過去世中的功德福報。
迷信呢,是把佛法當成一種宗教信仰、倫理道德,也說為加法修行:修無量法門,修的越多越好,越雜越好,又會念佛、又會修禪、又會修密、又會持咒、又會拜佛、拜懺、放生,等等等等。這種迷信也很殊勝,你能迷信你就有救,就與佛能結下法緣,你能得到人天福報,但不能了生死。恰恰相反,如果執著人天福報,它障礙了生死!修人天福報叫「三世冤」。今生今世修,來生來世有,第三世就要往下落。為什麼?在第二世享福的時候他自以為是,看到那些念佛人、拜佛人就輕慢,他這一念心就必下三惡道。
所謂正信,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你現在對於「萬法唯一人一念之所變現」這一句話,刻骨銘心,深信不疑,則為正信,是為信解之相。佛在《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講得很清楚,你這一念信解,能證到從羅漢位乃至到地上菩薩,到等覺菩薩都說不準73。只看你信得深淺而已,但是最低保障不落三惡道。同時還講,一念信解〈如來壽量品〉(佛講這一品僅僅是半小時而已),你的功德比修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以這五度法門包含無量法門——修八十萬億那由他劫(八十萬億那由他劫就可以看成無量劫),簡而言之,比你修無量法門無量劫的功德還大無量倍74。僅僅是一念正信吶!佛講不是大千倍、萬倍、萬萬倍、億億倍,而是大無量倍,不可思議啊!
正信佛法就是減法修行,越是真理越簡單,「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是一朵「妙蓮華」,就是一句「如是我聞」,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句「如是等」。大根機之人聽幾句話便成就了。我在這十多年傳法中遇到這麼兩三個人,兩三個人而已。他聽了十來句話,不到十分鐘,明心見性了。哎呀,那個磕頭如搗蒜一樣,講話都發抖,那不是裝出來的,他幾十年都在追求宇宙人生的道理。師父幾句話就給他點破了,當下明白。
諸佛出世是教我們做一個真人,了生脫死,生生世世大福報。只有做到了真人,他才能圓融圓滿圓通;從根本上「行一切善,斷一切惡」。做真人不是做善人,卻是做更圓滿的大善人、真善人。《華嚴經》講啊: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一個沒有明白道理的人,佛講,十方三世的好事給你做絕了,都是「魔業」,仍然六道輪迴。
為什麼我特彆強調正信「如來藏」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而我的個別弟子,仍然對這個大法持有懷疑,強調什麼真修實證,都不知道修心明理才是真修實證;而且這些人往往是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比較圓滿的人,所以回大向小。往往一些人優點具足,但是呢,優點本身就成為自己最大的障礙;往往有些人缺點很多,但往往卻成為他解脫成就的最大動力,你說好玩不好玩?任何人都不可以執著,你看那些優點非常圓滿的人卻不能成就,是不是很可惜啊?
進根:對於「人、天、聲、緣、藏、通、別」這七種方便人而言,他信了以後,要進門來要修行,光信、光解不能成就;因為他那種信、那種解,有些完全是迷信,有些是半迷信——他必須通過真修實證才能證明,不證不行。對於圓頓大法,對於圓教人修行而言:信當下就是進,當下就是念、定、慧,他不立次第。這個不一樣。那麼對於方便法而言,你信了這個東西,你不進來,用世間法叫口頭革命派,是不是啊?嘴巴說說而已——自己只說不行,這個叫人看不起的。
那在我們道場,曾經提出四種精進:
一者,擇法精進。佛在《楞嚴經》講,一個殊勝法門與一個劣等法門的功德比例是「日劫之倍」,修一天正法勝過你修劣等法無量劫。《法華經》講,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度功德。也就是說,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無量法門。你想真精進嗎?趕快讀《法華經》《楞嚴經》。《法華經》即使一句不懂,讀了以後也能到天堂去,享人天福報都不得了啊!你能一念信解《法華經》,當下蒙佛授記。那麼不明白「如來藏」道理的人,他一天到晚自以為精進。可是,一旦明白「如來藏」的道理,你這一天、一時,你這一個念,等於修了無量劫了!這是誰講的?佛講的!你說這個便宜是不是給我們沾光了?選擇大法,一念等於你修行無量劫。
二者,擇土精進。佛在《無量壽經》講,在娑婆世界修行1天勝過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100年。而極樂世界一天等於娑婆世界一個大劫,這個帳你算算。往生極樂世界以後,是賴在那裡享清福,就等著成佛?還是回到娑婆世界來,採取積極的態度,爭取早日成佛?有人感到奇怪:「啊,極樂世界還不如娑婆世界啊?」這要看你從哪個角度來講。你願意享清福,永遠不落六道輪迴,那就在極樂世界;你想趕快成佛,那就到娑婆世界——因為極樂世界太快樂,沒有苦樂、明暗種種對比;沒有對比就不容易開智慧,就不容易奮發圖強。希望受持《法華經》《楞嚴經》的同修,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跟阿彌陀佛打一個招呼,再見,速回本土教化眾生,我們要下這個海。
要想在我這裡剃度出家的弟子,我首先約法二章:
第一,你要準備吃苦。沒有好吃好喝,也沒有好住,沒有很多錢。出家人眼裡有了錢,就是自取滅亡。你必須想到自己所有的錢只能供養三寶,供養眾生;除了必需的生活費,多下來的統統給三寶,自己把握自己。
第二,你要準備受氣。心裡千萬不要有想法,認為誰欺負我,誰怎麼長誰怎麼短——你那是無聊。當我的出家弟子,沒有什麼道理好講,我這個人從來不講理。沒有哪個好,沒有哪個壞。我只看你能不能抓住當下,能不能忍得過這一時。有什麼道理好講啊?所有的人都是自己一個人,講什麼理啊?跟誰講啊?是非好壞長短都是一個人、一個念,你跟誰講理?誰是誰?誰又不是誰啊?你不是無聊啊!我到慈航凈苑的第一天就是這麼講的,走到哪裡我都是這麼講。你只要來法華道場聽經,你就成就了;要麼當下成就,要麼明天成就,要麼明年成就,要麼來世成就——最遲最遲不超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在彌勒第三會,是不是?
三者,勸持精進。勸一個人修行要勝過你自己精進,也就是說,最起碼你勸一個人來修行,就等於你這個人雙倍的功德——你即使二十四小時不吃不喝,在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者打禪坐,或者是做一切善事,你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是不是?你勸一個人精進,就是多少啊?就是四十八個小時,所以勝過你精進——你勸了這一個人,跟著後面就有十、百、千、萬,跟滾雪球一樣!
《法華經》講得很清楚。一個人聽了《法華經》出來以後,他告訴張三,張三又告訴李四,李四又告訴王五,王五又告訴趙八,到第50個人,第50個人他只是聽到而已,還沒有對別人傳法——這一個人的功德不可思議啊——勝過七寶滿虛空供養大千世界無量的眾生,無量的眾生供養到80歲以後,再令他們證阿羅漢75。為什麼?你1傳了10,那10個人修行的功德都是你的,10個人再傳100,100個人修行的功德還是你的。
四者,發心精進。《大方廣佛華嚴經》有講,在〈發心功德品〉說,在無量法門無量功德中,發心功德最大76,乃至佔百分之七十八十,乃至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乃至像龍女那樣百分之百。什麼也不要,心一發了事,當然在於你發心的大小。發心分兩種:一是「方便菩提心」,二是「真實菩提心」。方便菩提心是善心,就像阿難那樣。阿難之所以無量劫以來不落三惡道,就在於方便菩提心很圓滿,他總是想著別人。無論是善是惡,你的一念心生,這個信息遍布虛空世界。因為我們的心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國界。真實菩提心就是明心見性。明白如來藏道理,你這個菩提心一發不可收拾。「發」即是成就、爆發,你想退沒有退路,你都沒有辦法不成佛。一念明白十方法界萬法都是你,就是供養了一切佛,你就是一切佛。
你知道一切的萬法都是當人當下一念變現,這是性定,自性本定。這是真正的如來大定,不可思議的如來大定,而不是境定77。你動也是定,定也是定,除了定你還是定;並不是通教禪宗修的那種虛空爆炸——什麼也不看,在這裡腦袋一片空白,但正念不忘。這種定不是如來大定。如來大定即空即有,即定即不定。定也好,不定也好,知道都是我,好好想想這個定厲害不厲害?
明白道理就是吃了砰砣鐵了心。現在很多人眼中所謂的禪定,認為就是兩條腿一盤什麼也不想,那是修境定;然後腦子出現一片空白,然後怎麼樣怎麼樣;或者看到天上的人在跳舞,在唱歌;或者去跟鬼神溝通。可是也有很多因此而走火入魔的。有些人看到天上飛的一個東西下來是個佛,一下他全部精神崩潰了:「哎呀,我看到佛了,看到觀音菩薩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在那哭啊:「老佛爺,你救我啊!」在佛法里叫悲魔入心,明白嗎?這一點很重要啊!
那麼成就了這種如來大定,你在定中也好,在夢中也好,就在清凈中也好——天上飛下來一尊佛,地下冒出來一個鬼,你怕不怕呀?「過來過來,聽我講經說法」,是不是啊?始終是居高臨下,管你是佛還是魔,我也沒有必要去評價你——佛也是我,魔也是我。即使是原子彈爆炸,整個虛空世界全部毀滅,他還在那裡如如不動,明白嗎?這個肉團身我不要了,我們的那個靈體就是在原子彈爆炸中,它有沒有什麼影響啊?什麼影響也沒有。到時候我們可以現無量的色身三昧來救度眾生,更不要說什麼死亡不死亡,哪有什麼死亡啊?真正「死」了的人,他沒有死的概念。
念根:小乘法也講究精進吶,念念在道啊!就不能有一個妄想,什麼叫打妄想啊?你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如果念個觀世音……你都是打妄想,你都不能往生,你不能成就。即使不打妄想你都不能成就,因為你不明白什麼是阿彌陀佛,是不是啊?何況你不是這樣,是不是更不能成就啊?有些人還自以為能修會修,能修什麼啊?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啊,我們到哪裡去參加開光,到哪裡去參加放生,到哪裡去參加拜懺……」,這是雜修!你不是凈土,還自己認命為凈土。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坐在這個念佛堂,你不要動,最多看看《無量壽經》光碟;但是我們修大乘佛法,時時、事事、處處皆是道場,是不是?你怎麼樣想都行,你只要明白了什麼是佛,你怎麼樣修都行,多自在啊!
有些人說,「我們就是一句佛號」,他是一句佛號嗎?一會兒是一句佛號,一會是一句地藏菩薩號,一會兒又是觀世音菩薩號,一會兒是開光,一會兒放生,一會兒又去抱小孫子,是不是?這是一句佛號嗎?講話本身就是驢唇不對馬嘴。如果現在有這樣修行的同修,你趕快生懺悔心。你真正是一句佛號,也還可以講,是不是?我一天到晚就是一句佛號,連吃飯都是送過來吃,一邊吃著飯,「阿彌陀佛」,也還可以講;可你並不是這樣,還以此來抗拒大法。所以要好好想想這種糟糕的局面吶!
定根:攝心不散,一心寂定。不管大法小法,你果真能做到,總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日。你是修凈土的,就定在一句佛號之中;你是修禪宗的,就定在這個如如不動、靈明不昧的境界中;你如果修外道火觀,你就定在火中,吃在火里,睡在火里,把一團火丟到肚子里,它也不會把你的心肝五臟燙爛的,你自己已經是火;修水觀,你定在一灘水中,把你扔到水裡去,過個十年八年撈出來,你還是活的,因為你就是水了,這叫定。那修如來大定呢,我們知道,耳聞目睹一切萬法都是我一心之所變現;然後煩惱習氣現前的時候呢,「哎呀,誰是誰啊,誰不是誰啊」——他心裡始終保持清凈平等,在生時、病時、死時,它都是這一念,靈明不昧,多自在!這叫定,叫性定,叫自性本定。
慧根:他在定中,清凈心現前,這個時候他在某些局部方面知道了這部法的來龍去脈:禪宗見到那種空性;凈土宗感受到相似佛那種自在的法味。那麼這個「慧」還表現在自己在對周邊環境的心態的調整。
「五力」,就是「信進念定慧」五種力,前面的「五根」是打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加功用行,增長法力道力。大乘法很簡單,即信、即進、即念、即定、即慧;他不歷修證,一步登天,次第圓融。你不能講它沒有次第,或者有次第;但是他次第圓融於當下這一念。當下就是「信、進、念、定、慧」,你刻骨銘心知道萬法都是我,這本身是不是定?是不是慧啊?
「七菩提分」,又叫七覺分或者七覺支。所謂「七菩提分」,是以七種法能助菩提智慧開展。
第一個法是「擇法覺支(支就是分)」,也叫「擇法眼」,沒有智慧你不會選擇。我們不是要證菩提果嗎?第一就要會選擇。許多人不會選擇,先入為主,這是沒有智慧的。修行就是一個不斷選擇、不斷否定、不斷提升的過程。佛打了一個比方,兩個人出門取寶,碰到一堆麻,每人挑了一擔;再往前走碰到一堆繩,張三放下麻挑起繩走,李四嫌麻煩,我就是這個麻好;又往前走,碰到一堆布,張三又放下一擔繩,挑起一捆布,李四還是一捆麻;再往前走碰到一堆金子,張三放下擔上的布,挑走一擔金,李四呢,到家還是一捆麻。
這第一菩提分就是要我們破除邪見。有些人用自己知道的一點點可憐巴巴的東西把自己束縛起來,不肯越雷池半步,固步自封。因為涉及到擇,不得不講這個法啊!之前有無量的法門,到了《妙法蓮華經》,佛講「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只有《法華經》是真理,其它都是不了義的。《法華經》是王,《楞嚴經》是王,要懂得選擇。不要先入為主,自以為是。不把《法華經》《楞嚴經》讀懂,你所有的經都不懂,你不知道它在講什麼78。所以「七菩提分」,第一法便是教你選擇。
我經常跟一些修行人講:你認可圓教法門也好,不認可也好,這都不重要,關鍵你要把它看懂,對在哪裡,錯在哪裡。你不看懂,你講是對,你講認可,這是迷信,沒有用;你沒有看懂,你不認可,講不對,這也是迷信。依人不依法,這是佛法的悲哀。老佛爺臨終之前教誨得清楚明白,就是沒有人聽!不惜千里迢迢,買飛機票,花時間到處去跑,而不肯把心定下來學習《楞嚴經》79。
第二個法是「進覺支」。勇猛精進,是從數量上而言,與「五根五力」的進不一樣。前者是作為一種副詞,表示修行人的一種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那種進。
第三個法叫「喜覺支」。它不是情執,是一種法喜,也可以說是一種解脫知見。比如有些人跟師父講,「我現在想恨一個人怎麼樣都恨不起來。過去不想恨,不準自己恨,卻怎麼樣也要恨,熬不住要恨」。當你對一個怨親債主恨不起來,對他人的傷害可以如如不動,你應該法喜。慶幸自己終於解脫。
第四個法叫「除覺支」。這個好解釋,除去我們的煩惱習氣,除去我們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言論、錯誤的行為。
第五個法叫「舍覺支」。舍跟除相似,但是意義各有所重。這個舍是捨去我們修行中的境界,不要執著,防止走火入魔80。不管是禪宗還是凈土,修到一定時候會出現異常現象:聞到一股異香;看到各種各樣的彩色光環;或者在夢中在定中或者大白天看到地下冒出一尊佛;天花板掉下來一尊菩薩;牆壁里擠出一名仙人;或者看到經書每一個字都在閃閃發光;或者頭腦里看不到人卻聽見有聲音在跟自己對話等等這種種的境界。我們既不要去追求和攀緣,也不要恐懼,你只要任其自然,無動於衷。你要用心也可以,勸境界中的人聽我講經說法,跟我一起讀誦,把他當成一個正常人一樣問他,這都叫「舍」。往往出現這些境界,有些人忘乎所以,要麼認為自己已經成佛、成聖、成仙,要麼惶惶不可終日,認為遇到惡魔、惡鬼、惡神。
那麼這些現象是怎麼出現的呢?《楞嚴經》講得比較詳細,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可能是佛菩薩來加持你;有些可能是過去世中的親朋好友來鼓勵你;有些也可能是冤親債主變化成佛聖仙人的形象來戲弄你;有些呢,是自己的幻想成真,你腦子裡對那些殊勝莊嚴的境界想得太多了,想像成真;有些呢,是自己過去世中的情況在這個時空點來重新出現;有些是你未來世中,未來幾天、幾個月、幾年可能要發生的事情,提前讓你知道。這些情況很複雜,不可一概而論。你如果再執著,必走火入魔。今天看到經書每個字閃閃發光,大喜過望,這下「成佛」了。第二天再讀經的時候怎麼還沒有現光呢?噯,一動念,馬上又現光了,從此你一發不可收拾,各種各樣的境界來戲弄你。你看到的都是花花世界,最後你神魂顛倒,這就是冤家債主捉弄你。這樣的事情可多了!
對這種情況「佛來佛斬,魔來魔斬」,那是禪宗的辦法,對境界一概不理;圓頓大教則不是。對於一個明心見性的菩薩,是「佛來佛度,魔來魔度」,來了統統跟在老師後面好好修行,是不是?他帶你到哪裡,你只管去,不要怕,到哪裡「如來藏」傳達到哪裡。真理是不可戰勝的,在十法界戰無不勝。你要我的命,給你;這條命一丟,馬上又一個更殊勝的命過來,這叫「舍」。
現在有些人修的什麼什麼宗,開了一個天眼,開了一個天耳,有了一個他心通,知道你前世,就尾巴翹到天上去了——講你是走火入魔都還是抬舉你,你還夠不上走火入魔的資格,你是個小魔小鬼而已81。鬼都有五種神通,你算老幾啊?你就是能飛到天上去騰雲駕霧都是外道!二十八層天的天人誰不會騰雲駕霧排山倒海啊!鬼都能拳打須彌山,打得粉碎。而智慧功德在於我們心性的提高,這就是妙法。
所以「舍」是不是前面的「擇」啊?用智慧來選擇。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法門的第一關就是「舍」,把所有的動相舍掉,然後進入靜相。靜相里什麼也沒有,膽小的人嚇得要自殺。許多人在動相里就在執著,才到了第一關就不想走了,何況要過六關吶!
第六個法叫「定覺支」。跟五根五力的定區別在於:前者是講質量,講定力,講道行,這裡的「定」是作為一種心態的調節,可以用靜止來解釋,靜下來什麼也不想,保持一種心態。六個菩提分的前三與後三各有相似之處,前面的擇也好,進也好,喜也好,它都帶有動、觀之意;後三個菩提分呢,除也好,舍也好,定也好,都帶有靜、止、不動之意,是不是啊?因為前三與後三有這麼兩個特點,所以出現了第七個菩提分,叫作「念覺支」。
這裡的「念」跟五根五力的念不一樣,前者是錶行持,修行不能只講不幹,只悟不行。這裡的「念」是作為一種開關調節,特別是修禪定的同修,要好好把持。當妄念亂動的時候,選擇「除、舍、定」中的一法,或者二法並用,或者三法俱用,把心靜止下來,趨向於動靜平衡;當我們比較懈怠、睏倦、昏沉的時候,在「擇、進、喜」三分里選擇一分,或者二分並用,或者三分俱用,把昏沉的心提一提,趨向於動靜平衡。這是修禪宗靜功那種特有的心態用功,保持一種平衡,否則容易走火入魔。動得太多容易著喜魔、狂魔、快樂魔,心態太沉容易產生悲魔、死魔、病魔。佛在《楞嚴經》講了修行中五十種陰魔境界,而古今中外能夠把《楞嚴經》讀懂聽懂的人沒有幾個。那麼從現在起,各位自己醞釀醞釀,你有沒有願望想把這部經讀懂,這將解決你生生世世以來的大成就。無量百千萬億生生世世的大福報由今生把定。在《法華經》叫「以道受樂」,你生生世世都是大富大貴大智之人。
「八聖道分」,也叫八正道分。這是證得小乘涅槃的八種方法和途徑,是四聖諦中道諦的最重要修行方法。我們講解「八聖道分」,是把大乘和小乘圓融起來理解。具體說來:
一者,正見。正見就是佛知佛見(小乘法指三法印,大乘法指一實相印),與世間法相對照,屬於世界觀問題。所謂世界觀,就是我們怎樣從全局上、根本上、戰略上來把握對世間萬事萬法的認知。世界觀的改變是一個根本的改變,也就是講心法啊!言為心聲,行為心使,身為心役,一切都是受世界觀的支配,叫「正見」,由正見才演繹出以下的七種正道。
二者,正思維。世界觀是一種根本的知見,在其指導之下,我們對於自身以及對於周邊的社會環境、人事環境、自然環境,怎樣去看,怎樣去思考,怎樣用心來分析,叫「正思維」。
三者,正語。即戒止口之四惡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一個人只要開口講話,就是在做宣傳,不是對這個世界的吉祥加持,就是對這個世界的污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往往造口業所受到的報應非常重。因為你污染了世界,污染了別人,要好好地把住口業這個關。起心動念必然有果報,講出口來,果報要翻倍了。如果是正知正見講出口來,就功德無量。所以佛法是平等法,就看怎樣善用其心。
四者,正業。這不是指正當的職業,而是正當的行為。即戒殺、邪淫、偷盜等,行為善良,不侵害一切眾生就是正業。行住坐卧之中,以正念而住。
五者,正命。特指修行人所從事的職業。在佛法里分兩種業:一種叫白業,一種叫黑業。所謂白業,就是五金啊、蔬菜啊、織布啊,等等有益於社會、有益於眾生身心健康的職業;那麼如果是殺豬宰羊、販賣肉魚、開歌廳舞廳、開賭館、涉及到殺生、傷風敗俗的職業,統統叫黑業,必受惡報。
職業,俗說為活命的手段,在佛法里有幾種飯不能吃,叫作「四邪命」。
第一是「方口食」。指修行人專門拉攏信徒,交際應酬,攀緣官府,攀緣大戶人家,為什麼?一開口,他供養的多。你找平民百姓,給你一塊兩塊,他心裡還掂掂的;你找大富豪,他十塊錢拿不出手,一給就是一百,是不是?他能忖度眾生的這種心理。這就破除修行人的貪心,當然為了建設道場,教化眾生,又當別論,看你的用心。
第二是「下口食」。出家人自己種地、種菜,這是佛陀當年不允許的。出家人要托缽乞食,所謂「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以令身心安穩,智慧增長。當然在佛陀的時代,社會環境許可,能做得到。現在的社會環境不可同日而語,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大陸,甚至很多地方都看不起出家人,哪裡能靠托缽乞食呢?沒有這個條件了。在今天的泰國、錫蘭等南傳佛教國家和地區等還能維持這種修行方式,其他地方已經行不通了。佛法不是死板的,為了保持生命力,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第三是「仰口食」。有些天人天神下凡,易觀天象變異。在中國曆朝歷代都有一些人專門觀測天象,在王宮中專門負責這一類的記錄。那麼也防止一些修行人以這種習氣來此作為謀生的手段。
第四是「維口食」。通常指算命、卜卦、看風水、咒術這些事情,但這些學問憑心而論它並不是假的,它也是一種啟蒙佛法。它能正確地分析一定時空點內的一些天人鬼畜、六道眾生之間的恩恩怨怨。有些人出於正直,他幫助你排憂解難,勸你念佛學佛;有一些人以此故弄玄虛嚇唬你,詐騙錢財,叫「維口食」。
六者,正進。「五根五力」的「進」是作為一種心態,「七菩提分」的「進」是作為一種力量。這裡的「正精進」是表質量,不講究質量,你越精進越糟糕,背離真心本來面目越遠。
七者,正念。「五根五力」的念是表數量,錶行,「七菩提分」的「念」是表一種開關調節,這裡的「念」是表質量,這裡對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小乘法中,以四聖諦、八正道、四念處等種種修行方法為正念,並能夠保持它。如果你念佛時想吃東西或者想救人,再比如念佛時想到觀音菩薩,這都是失去正念。因為你不知不覺心被境轉。所以正念偏重於定學。在圓頓法中,只要明白「如來藏」的道理,你心開意解,頭頭是道。頭頭是道即是要求我們念念在道,境界當前,一念之觀,想都不要想,自性就流露出分別智慧。這是一種功夫,就靠我們時常提起觀照。
怎麼正念呢?別人騙你五百萬,你的煩惱心都生不起來,這叫正念。如果開始起了煩惱,然後想想,騙子是誰啊?我是誰啊?五百萬又是誰啊?這就叫正思維。落入正思維已經比正念低了一個等級,這是我們成就的功夫。講經說法也是的,往往我們講了一個妙法的時候,不需要思維的,出口成章,講了以後才知道自己講的什麼,這就是正念,叫自性流露。你如果照著稿子來念的話,不叫正念,最多叫正思維。凡是自性流露的東西,特別容易與眾生道交感應,這就是一種氣氛,能夠讓聽聞佛法的眾生隨文入觀。所以佛的教體是演講,對不對?不光是講,還帶有表演,這個表演就是自性流露,就是「正念」。
八者,正定。在「五根五力」的定相對而言也是表質量,但是那個質量比較小,是表事定。大法也有質量。在「七菩提分」的「定」,它是表示一種心態相對的靜止。小乘法的正定從初禪到滅盡定都有,都是攝心一處,保持寂靜,不向外馳散。這裡的「正定」不一樣,「法華三昧、楞嚴大定」是「一切禪定之王」,是性定,自性本定。唯有「法華大定、楞嚴大定」稱為「正定」。所以各種各樣的智慧最後要萬法歸宗,萬法歸聖,歸「第一義諦之聖」82。
如是等法:三句話不離本行,又是個「如是等法」,要好好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啊!在一部短短的《阿彌陀經》里講了多少「如是等」。「如是等」,就是「阿彌陀」,就是「如是我聞」,就是「華開蓮現」,就是「一心三藏」,就是一朵「妙蓮華」,就是一根藕。每當讀到諸如此類的名相概念,我們頭腦可以閃電一下,這就是我的真心本來面目。「如」就是「阿」,「是」就是「彌陀」,「等」就是「我」,就是「佛」;「如」就是一,「是」就是無量,「等」就是不二法門,一即是無量,無量即是一。
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常見的解釋為:在極樂世界,那些已經往生的菩薩呀,聞到了鳥說法之音,然後呢,全部在一起來念佛、念經、念和尚。那麼按照真實義來講,按照我們的本來面目來講,這個「其土眾生」是表一切的萬法,包括佛、菩薩、天人鬼畜、泥巴瓦塊、樹木花草、風雲雨霧。大光明藏中不漏一人,不舍一法,不缺一事,叫「其土眾生」,這個概念必須到位。
聞是音已:萬法之音皆是「是音」。佛也好,菩薩也好,天人也好,好話也好,壞話也好,都是「是音」。這裡的「聞是音」就是「懂得是音」。「是音」是什麼啊?都是我,你叫我學佛也是我,你叫我學魔還是我。萬法次第圓融,只看你懂不懂,而不在於你要怎麼樣做。明白這個道理就好,你就懂得自在地調節,進退皆得自在。一個人只會行善不會做惡,他自在不自在啊?不自在。一定要明白,不在於他能不能做,而是他應該不應該做,要不要做,願不願做,但是他必須能做。這就是我們的心法,它是萬能的。只能做佛做菩薩,不能做鬼做畜生,他怎麼樣去與眾生結法緣?怎麼樣教化眾生?好事壞事、好人壞人都是一個人,我們是在自己成就自己。聞是音已,你就知道:一切鳥皆是我,一切音聲皆是我,一切的萬法都是我,一切的萬形都是我——這就是「皆悉」。「皆」就是「悉」,「悉」就是「皆」,都是「念佛」,都是「念法」,都是「念僧」,「佛、法、僧」是一個念,這與前面的「飯食經行」圓融為一體。
什麼叫「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吶?一念明白十方三世一切的萬法之萬相萬形都是一個人一個念之所變現,這就是「念佛」,這就是「念法」,這就是「念僧」。《法華經》金口玉言,讚歎一句《法華經》,即為供養一切佛,是不是「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吶?讚歎一句而已啊!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無量法門無量劫,功德無量倍!三個無量,一念信解就是無量念佛,無量念法,無量念僧。為什麼?因為他聞了,「聞是音已」啊!不管你在天、在人、在鬼、在畜,你聞了你就是佛,而且聞什麼音都是佛。牛嘶馬叫、雞飛狗跳統統都是佛,只問你聞不聞。癩蛤蟆是不是佛?癩蛤蟆叫的聲音是不是佛啊?這就叫「無分別法」,這就叫「全性起修」,這就叫「果教派」。你必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他是佛,而且要懂得為什麼他就是佛。你不能當口頭禪。所以《阿彌陀經》啊,這些很樸實、很簡單的語言相,其義不可思議!真正搞懂了,你就嘗到了「法華秘髓」的法味。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
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佛是處處良苦用心。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既然沒有三惡道,會不會有鳥類這些畜生吶?!這是按照世間的那種邏輯思維來推斷。所以佛在這裡就告訴大家,要透過現象看實質。西方極樂世界的鳥都是阿彌陀佛自性顯現變化。注意,可不是西方極樂世界那一個阿彌陀佛變現,明白嗎?如果說諸鳥萬法皆是西方極樂世界那個阿彌陀佛變現的,那麼西方極樂世界那個阿彌陀佛又是什麼變現的?都是「阿彌陀佛自性」變現的。其實也就是我們的真心、自性、一念變現出來的。所謂天人鬼畜、泥巴瓦塊、風雲雨霧都是自性變現。
那為什麼說《阿彌陀經》是「法華秘髓」呢?要用智慧去悟啊!佛如果這樣講明白了,它就不是「法華秘髓」了。《阿彌陀經》在佛法滅亡以後不可能再繼續留世一百年,明白嗎?我們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啊!他講半句,那半句叫我們去悟。所以我們的原則是「依佛教誨,依法不依人」。如果把心定位在這個境界上,你說修行簡單不簡單吶?
這段經文呢,就是佛引導我們用心。佛指出一點,我們由一點就要悟到一切。極樂世界的鳥是阿彌陀佛化生,娑婆世界的鳥是不是阿彌陀佛化生啊?鳥是阿彌陀佛化生,樹木花草是不是阿彌陀佛化生?風啊、雨啊是不是阿彌陀佛化生?以及酸甜苦辣香臭是不是阿彌陀佛化生啊?以及我們這些妄想是不是阿彌陀佛化生的?從有情到無情,沒有一法不是阿彌陀佛化生。比如做夢,夢中是不是有天人鬼畜啊?有泥巴瓦塊啊!也有香味、臭味啊,是不是做夢的一個人在那裡打妄想啊?所以佛法教育的目的是令眾生從夢中醒來,你醒了沒有?
變化所作:「變化」二字至關重要啊!他並沒有講是阿彌陀佛造出來的,是不是?既然「變化所作」,是阿彌陀佛變的,它就是阿彌陀佛。一個阿彌陀佛變出了無量的鳥,變成一塊大地,變成個七寶池,包括下面的風啊、樹啊,是不是都是他變的啊?我們化生到蓮華里的那個菩薩又是誰變的?還是阿彌陀佛變的,對不對?我們在這聽經聞法,是不是阿彌陀佛變的?舉一反三啊。怎麼「變化所作」呢?我講出來的東西是不是這裡的東西(氣球手套的空心)現出來的?你們鼓掌是不是這裡出來的?是不是「自心取自心」?我講你聽,都是「自心取自心」,明白這個道理是不是很快樂啊?是不是很自在?
講清真理啊,幾句話,立地成佛。再一次觀照佛在《楞嚴經》講: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佛講這個話是不是慷慨激昂啊?斬釘截鐵!絲毫沒有拖泥帶水,成佛就那麼簡單,易如反掌!何籍劬勞,肯綮修證?既是慈悲責怪又帶有挖苦諷刺。誰叫你去認真修?誰叫你刻苦修?你那是沒事找事做,自尋煩惱,自討苦吃,是不是啊83?諸佛出世感慨萬分吶!明明成佛成菩薩就這麼簡單,知道一個「變化所作」,當下我們就是阿彌陀佛,深信不疑,你解脫了。當然我們還要懂得是怎樣變出來的,怎樣化出來的,這在《過五關度六將證菩提》中我們要開示這個道理。
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同樣的話在不同段落多次出現,這一定是精華,一定是話中有話。佛就是怕我們不懂得觀照,所以反覆提醒,就是怕我們不懂啊。
在前面呢,從講極樂世界的無情萬法「七重欄楯、七重羅網」開始,然後講到有情的眾鳥說法,這裡又回過頭來講無情的萬法,是不是反反覆復?首先要體會出佛的良苦用心,總是感到意猶未盡。可是呢,我們竟還聽不出來,你說可憐不可憐?佛也不能像《楞嚴經》那樣明講,明講的話,將來佛法滅亡了還有《阿彌陀經》嗎?是不是?它也跟《楞嚴經》一起首先要滅亡啊!所以把話藏在裡面。
再好好想一想,諸佛滅度以後,他的繼承人是講什麼經?唯有《法華經》。你看日月燈明佛、大通智勝佛、日月凈明德佛,是不是84?諸佛出世的任務就是通過講無量的經典,到最後把大家引導到《法華經》,完成任務了。好,你們現在就按照我的遺囑把《法華經》傳下去,不就是這個道理嗎?!現在是信息社會,比佛在世時的學習條件方便太多了!如果大家全部受持《法華經》《楞嚴經》,地球的形勢很快就會改變。
微風吹動諸寶行樹:是不是觀照為就是我們自己的心在變化啊?「行樹」,前面講了,樹是表智慧。風啊、樹啊、羅網啊,都在說妙法。
寶羅網:是比喻我們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德能,並且相互圓融成一體,既是自我保護,也是對外保護。自我和對外都是一個方便說,如果我們的法身慧命能夠受到傷害,這就是有二法門。在迷惑顛倒中是那種幻覺,好像給我們造成了束縛的羅網,這只是我們的神通遊戲而已,不能當真。明白這個道理,束縛我們的羅網當下就是保護我們的寶網。一把小刀子在迷惑顛倒中的時候,它殺雞宰羊,是不是自己殺自己啊?那就是廢羅網啊。一旦開智慧了,用它來做手術治病救人,是不是就是寶網吶?其實還是一把刀。
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樂」是自在解脫,這句表我們具足無量的解脫、無量的功德、無量的次第。圓人修圓法,圓人悟圓法,把這無量的功德成就於我們這一生,成就於這一天,成就於這一課,成就於這一時,最終成就於一念。這個法妙不可言吶!就看你悟性大小和發心大小。同樣這一課,有的人可以達到不落三惡道的阿羅漢,有的人可以達到明心見性的菩薩,住位、行位乃至地位、十地菩薩、等覺菩薩甚至極個別極個別的人可以像龍女那樣,當下成圓滿之佛。所以這個「百千種樂」啊,就是無量的解脫功德可以成就於一時。圓頓大法是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一戒一切戒,一證一切證,不立階梯,一步登天——這叫「同時俱作」。
聞是音者:又是個「聞是音者」,「聞」就是明心見性吶。「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解釋同前。真正「聞是音者」,他知道任何音都是阿彌陀佛,都是我,任何光、任何相、任何的任何的什麼什麼無非都是我一念之所變現;講到底,就是「變化」二字。無而忽有為變,有而忽無為化。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這是修行人的終極目標,得到這種自在,叫「變化」。變來變去,化來化去,都是一個東西。
這裡就體現出佛講法的次第,一直到前七方便的別教,《大方廣佛華嚴經》都是方便說,一切唯心造啊。可是到了《法華經》《楞嚴經》就是變化,沒有什麼造的。工廠可以造汽車,造飛機,有沒有講哪個工廠能夠變化飛機,變化輪船啊?可「變化」才是真實義。天人心力大,衛星、火箭、飛船需要造嗎?想一下子就有。地球人心力弱,他要盤根錯節,經過艱辛的努力和複雜的勞動才慢慢地造出來,但是講到究竟,是不是也是變化出來的啊?造飛機、輪船的那些鋼鐵從哪兒來的?是不是從泥巴里煉出來的啊?泥巴怎麼來的?心變出來的。鍊鋼鐵用熱量,熱量怎麼來的?心變出來的。從這個過程,也可以探討出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是不是?沒有哪一法不是心變出來的。你是父母生出來的嗎?那你父母誰生的?第一個人從哪裡來的?這些問題要搞明白啊!沒有生你之前你在哪裡啊?
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是第三次出現「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像此類的語句啊,太重要!佛好像是拽著我們的耳朵,你要來聽啊;還拽著我們的眼皮,你要來看啊!「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啊,你明白了沒有啊?絕對不是講,「極樂世界的黃土都是金的,鳥也會說法啊,功德如是莊嚴吶」,這是依文解字,跟讀報紙一樣,不過重複講了幾句而已。一塊小泥巴、一隻小蚊子、一隻癩蛤蟆、一滴雨、一片風,都叫「其佛國土」。一滴雨比大千世界小不小啊?少不少啊?它就是大千世界萬法。什麼叫「其佛國土」?這概念要到位,諸佛出世就是定這個位。越是真理越簡單,「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是「其佛國土」,就是「如是」,就是「莊嚴」,懂不懂?
沒有哪一佛國土不是一個如是啊!「如」就是「阿」,「是」就是「彌陀」,「如是」就是「阿彌陀佛」!天人鬼畜、牛馬豬羊、一片風、一滴雨無非就是一個「如是」,沒有哪一法不是「如是」,就是這麼妙!我們再來講這個手套,這就是「如是」。裡面的虛空就是「如」,五個指頭就是「是」,這「是」是無量啊!這個手套可以變出無量的指頭,無量的指頭就包括十法界萬法啊!佛菩薩、天人鬼畜、牛馬豬羊、張三李四王五、風雲雨霧、泥巴瓦塊、香甜苦辣、真理、邪說,是不是都在這裡(手套空性)啊?這都叫「是」。那麼這裡任何一個指頭是不是代表全體?比如說這(小拇指)是豬八戒,是不是整個手套啊(看視頻可加強理解)?
推薦閱讀:
※周老師 文字道 2
※玩弄「文字」的統治者
※丁這個字當姓氏的時候念ding還是zheng?
※無量壽經講解 文字版(1994年)第24集
※一峰駱駝是什麼意思?
TAG: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