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抓狂】傾聽內在的聲音,回歸生命的中心點
傾聽內在的聲音,回歸生命的中心點
孩子常會與父母聊到學校發生的事,也會傾訴他的委屈。即使在整個事件中,孩子未必是對的;但父母所要做的,除了引導孩子紓解情緒,還要讓他自我反省。
有些人日子過得忙、茫、盲,遠離自己的生命中心點,日子過得渾渾噩噩,常常被外在瑣事所干擾。這時,改變的關鍵就是隨時學會「回到生命的中心點」,從照顧好自己的內在開始,傾聽內心的聲音,自然能抉擇適當的行為。
案例十三
孩子在學校與人起爭執,變得脾氣暴燥,甚至嗆聲:「我跟輔導老師槓上了!」媽媽雖然覺得老師的處理方式未必妥當,但也只是軟言開導孩子,要他退一步想,也許是對方不能接受他的表現方式,應該先自己冷靜一下。而先生在南部工作,平時夫妻相隔兩地,未能好好互動,使得這位媽媽常有無力感,於是愈來愈離開生命的中心點。
要成長,就必須學會回到生命的中心點;學習在與孩子互動時,更能同理他的心,紓解他的情緒困擾。同時,要能與先生有更好的互動,讓他參與孩子的教養;因為,教育孩子不是父母任何一方的責任,而是全家人的責任。而且,我們要更疼愛自己;如果自己不快樂,就不能與家人產生快樂的互動。
孩子放學回到家,常會與父母聊到學校發生的事,也會傾訴他的委屈。即使在整個事件中,孩子未必是對的;但父母所要做的,除了引導孩子解情緒,還要讓他自我反省。
兒:「我同學好討厭,走過去就故意碰我一下,讓我很生氣。」
媽:「是哦!那你有受傷嗎?要不要擦藥?」同理孩子心裡的感受,關心他。
兒:「就有點腫啊,應該不用擦藥。」或許媽媽也認為一點點小傷沒什麼,但千萬別流露出「有那麼嚴重嗎?」的表情,要去同理孩子的感受。
媽:「那你後來怎麼樣?有打他嗎?」
兒:「有啊!我就槌他一下,然後老師就罵我!」
媽:「你打得很用力嗎?你覺得他有沒有受傷?」
兒:「我就用力槌他一下,不知道他有沒有受傷。」
媽:「那老師怎麼罵你?」
兒:「他說我以後不可以那麼凶!」
媽:「你有很兇嗎!」
兒:「還好啊!」
媽:「如果沒有很兇,那老師幹嘛罵你呢?」記得先站在孩子的立場。
媽媽就是要這樣表現同理心,接納孩子的感受,才能抒發他的情緒。
孩子為何情緒容易暴怒?這就得談到孩子與爸爸互動的重要性。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一般人都很容易忽略爸爸的角色;但是,爸爸的角色實在太重要了,尤其對兒子而言,能得到爸爸的肯定,對他是莫大的鼓勵。一個從小都不太與爸爸互動的兒子,他總會覺得人生似乎少了些什麼;而一個能夠常跟爸爸有說有笑、談天說地、無所不聊的兒子,便會很有自信、感到很到快樂。因為,小男生都需要一個同性的學習對象,尋求認同與肯定;所以,如果兒子都是跟媽媽在一起,儘管媽媽很盡心儘力,但終究感覺不夠完整。
本文選自《爸媽別抓狂》
推薦閱讀:
※無悔生命,懂得就是快樂!
※人生就活這一輩,生命長短都可貴
※頑強的生命力
※【人生體驗 - 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或長或短】
※後天培養的行為特點會通過基因遺傳給後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