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教授:五個問題,決定乳腺癌會不會複發轉移

上海中醫藥大學 何裕民教授

最近我收到了一封乳腺癌患者的來信,信上提到的問題很具有代表性,拿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每當複查日期臨近,我的焦慮就會迅速加劇,總覺得去醫院複查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當我處於一種極度恐慌中時,便會想「這次檢查,要是癌症複發了怎麼辦」,雖然家人覺得是我瞎想,但我還是會鑽牛角尖。

很多乳腺癌患者都有類似的困擾——儘管已經度過治療的危險期,但是乳腺癌極易轉移複發的特點還是令不少人寢食難安。這種擔憂並不是空穴來風,有數據表明,雖然大多數乳腺癌患者通過正確的治療可以痊癒,但還是有1/5的患者出現原位複發或遠位複發。2015年1月16日,著名歌手姚貝娜就是因乳腺癌複發轉移不治離世,年僅33歲。那麼,乳腺癌真的特別容易複發轉移嗎?

實際上,並不是每一位乳腺癌患者都有必要如此緊張,這中間有幾個風險值可以參考。

你的治療夠合理嗎?

這裡說的「合理」包括治療方案是否正規、化療療程是否足夠、是否存在過度治療;還有治療是否及時,是否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等。目前乳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有:手術治療、放療、化療、中醫藥治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和生物治療。

一般來說,乳腺癌早中期以手術、放療、化療為主,有的病人還可配合內分泌治療(ER、PR陽性)和靶向治療(HER2陽性,且fish基因有擴增),輔以祛痰散結兼扶正解毒的中醫藥,以提高免疫,減輕放、化療的毒副反應,手術、放化療結束後,又以中醫藥為主,重在清除殘存癌細胞,防範轉移與複發;晚期患者當以中醫藥為主,扶正祛邪並重,或以扶正為主,佐以祛邪而治之,必要時姑息性地運用放化療等創傷性方法。

另外,手術、化療、放療均屬攻擊性的治療,雖清除癌細胞的作用強大,但也對人體會造成很大的損害。諸如出現身體虛弱,消化、造血、免疫等功能紊亂和降低機體自身對抗癌細胞的能力,成為癌細胞增殖、轉移、複發的基礎。用零毒抑瘤中藥治療而不傷正,再結合辨證施治,針對個體改變患者的病理狀態,使機體全面康復。

你的癌細胞惡性程度高嗎?

從根本上看,乳腺癌易轉移與原發腫瘤自身的情況有關。首先是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分化程度越低,說明惡性程度越高,複發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次是癌細胞的浸潤程度,浸潤範圍越大,越不容易清除乾淨,越容易複發;第三是病理類型,如果在乳腺癌發現時就已經處於中晚期,那麼在後期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出現複發轉移的可能性要比早期乳腺癌大得多。

如乳腺癌中的硬癌、髓樣癌、瀰漫型癌分化程度低、浸潤性強,早期就可發生轉移,惡性程度就高;而最常見浸潤性導管癌,則要看具體的病理分期情況。

你的年齡有多大、體質如何?

年齡的大小,以及身體體質的情況,有時決定了身體的抗病能力和自身的康復能力,從而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增加轉移複發的風險。比如年紀輕的患者往往體質較好,能耐受手術與化療等創傷性治療,甚至出現過度治療,導致腫瘤分化低下,惡性程度高,腫瘤生長快,複發轉移風險高;而老年人體質相對偏弱,不能耐受手術和化療,但是往往腫瘤惡性程度較低,生長也較慢,複發轉移的可能性也較低。

你的心態好不好?

乳腺癌患者常喜猜疑,好胡思亂想,這位來信的患者就十分典型,對於細微異常容易草木皆兵,這種心理狀態要及時加以糾正。

實際上,患者緊張的精神、不良的情緒都會通過神經反射到大腦、腎上腺,引起體內激素分泌的增加。一方面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增加,對乳房造成不良的刺激;另一方面腎上腺的興奮又能抑制機體抗癌的免疫功能,導致複發轉移。

因此,保持身心健康,克服抑鬱、恐懼的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乳腺癌的康復是很重要的。

你活明白了嗎?

很多人之所以生癌,就是因為誤解了生命的意義,隨心所欲地生活,具體可以體現在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生活環境、體能鍛煉等等多個方面。

而這些方面一旦有所偏差,都會降低患者的抗癌力。一般來說,患者的抗癌力越高,複發轉移的風險就越低,反之,複發轉移的風險就越高。作為能夠受患者及家屬自我調控的因素,通過改善生活狀態來促進綜合康復是極為便利可行的。許多臨床案例證實,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構建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家庭和睦,堅持體能鍛煉,保持身心和諧互動,能夠幫助實現良好的預後效果,降低複發轉移率。

由此可見,與其悶頭擔心複發轉移隨時會發生,還不如把好從決策、治療到防複發的每一關,堅持科學適度治療,從每一個環節入手,不緊不慢、不急不亂地從康復走向康寧。


推薦閱讀:

89歲老教授照顧癱瘓妻女49年(圖)
提倡「一妻多夫」解決光棍問題的教授再發文 稱「美女就該嫁富豪」遭網友痛批
孔教授罵錯了嗎?
鄧鐵濤教授對各家學說的實踐與發揮
芳美聯袂話內異——周應芳教授&張信美教授聯合專訪: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國際診治現狀及進展

TAG:乳腺癌 | 教授 | 決定 | 轉移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