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著如何被翻譯糟蹋?

瑤 草

近日,一篇名為《譯著有危險,讀者需謹慎:被翻譯糟蹋的社科名著》的帖子在剪客網上刊出並廣泛流傳,認為近年來翻譯界「Google體」、「金山體」屢出不窮,並列舉了17種被譯者「糟蹋成垃圾」的名著,包括《通往奴役之路》、《羅馬帝國衰亡史》、《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知識考古學》等,其中不乏知名出版社,涉及黃雨石、王曉朝等著名翻譯家。這篇帖子雖然主要是近年來豆瓣評論和書評人的言論彙編,但大體反映了翻譯圖書的亂象。

這篇帖子的溫馨之處在於,介紹一本反例的同時也推薦一部較好的譯本,比如《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商務印書館譯本不佳,但是吉林出版集團的席代岳譯本較好;《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群言出版社譯本不佳,但廣西師大版譯文較好;《經濟與社會》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譯本較好等等。這說明目前的問題不在於翻譯界缺少人才,而在於部分翻譯者缺乏責任心。翻譯這項工作有點像下圍棋,人們不會記得你下了多少妙手,只會記得你下了幾步昏招。有些譯者說自己的翻譯是「免檢」產品,這就道出了爛翻譯能在名社出版的原因之一。譯者自恃有身份,翻譯時不再「一名之立,旬日踟躕」,甚至讓自己的研究生分頭翻譯,更等而下之的則使用翻譯軟體。出版社對名家的譯本缺乏警惕性,認為有了成功譯本便不必試譯,編輯不敢對譯者水平提出異議,更不敢輕易退稿。如果翻譯僅僅有一個版本倒也罷了,如今對名著的翻譯往往有多個版本,讀者可以通過市場反饋選擇口碑較好的版本。六七年前某位被讀者批為「強姦漢娜·阿倫特」的譯者,因為「昏招」迭出,已經沒有出版社再找他翻譯,都擔心譯本賣不出去,這就是一個證明。

翻譯圖書市場選擇,這有優點也有不足。優點是,讀者可以互相對比,擇善而從。缺點是,引進版圖書合同規定的銷售期往往僅有五年,因此留給翻譯的時間越長,留給銷售的時間越短,譯者只好在短短的兩三個月期間便譯完十萬餘字的圖書,缺少打磨的時間,這就加大了圖書出錯的概率。其實這缺點並非市場經濟導致,恰恰是不按市場規律導致。國外聘請譯者時,對翻譯公司或個人招標。翻得好的獎勵,翻得差的罰款,這才是用市場手段產生優質譯本的方法。國內翻譯圖書本來市場不大,目前很難啟用這樣的機制,尤其是學術圖書出版,往往只考慮上級下達的選題指標,並不考慮銷量,更不會過多考慮其可讀性和準確性。審校此類圖書的編輯缺乏有效的專家評審,或者專家評審不足以影響出版社決策,這也是此類翻譯能夠在知名大社通過選題論證的原因。http://www.cptoday.com.cn/UserFiles/News/2013-05-27/61873.html
推薦閱讀:

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到底講了什麼? ?
《繁星春水》名著導讀
116本名著濃縮成了116句話
如何愉快有效地閱讀(外國)名著
水滸傳的時遷為什麼才排倒數第二啊?

TAG:翻譯 | 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