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

相信這兩天很多人都被那個被拐女孩成為最美鄉村女教師的舊聞給震驚了。

1994年,18歲的河南女孩郜艷敏被人販子拐賣,慘遭強暴後以2700元的價格賣到了河北曲陽縣下岸村。她多次自殺、逃跑,但最終沒有逃脫。

2000年,因為村裡條件艱苦,老師都不願意來,村裡的孩子們面臨失學,作為村裡唯一上過初中的人,郜艷敏在孩子們的哀求下當上了代課老師。

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夠荒誕了,但是更荒誕的是,這個醜陋的故事竟然成了媒體津津樂道的「傳奇」和當地政府樹立的正面典型。

2007年,郜艷敏被評為「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她的故事被改編成了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影片的宣傳資料不無得意地表示,郜艷敏「用自己的堅忍和善良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親情大愛之歌」,電影對她的事迹做了「詩意浪漫化」處理。

很多人在提到韓國電影《辯護人》時,都引用過這麼一句話:「他們有改變國家的電影。」相比之下,《嫁給大山的女人》這樣的電影,卻熱衷於做醜陋現實的幫凶。有人評價說,有個比喻叫「血胭脂」,就是用人血做成胭脂粉飾太平,大概指的就是這樣一些文化產品。

直到昨天有網友在微博上翻出這部片子,才把這則已經塵封了多年的舊聞重新帶進了公眾的視野。稍稍讓人覺得欣慰的是,當年這件事沒有引起什麼反響,到了今天卻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和譴責,多少也說明了我們的社會還是有了一些進步吧。

下面是我收集的知乎上關於這件事的部分討論。

@霍真布魯茲老爺

剛才在微博上看到的時候幾乎驚訝得不知道說什麼好。

我能夠理解受害人父母的麻木,我也能夠體會受害人的無奈,甚至我能試著原諒受害人丈夫的暴虐。

但是,媒體呢?當地政府呢?是不是只要把膿瘡裝點上胭脂就艷如桃李了,一切罪惡都可以掩蓋?

我以前就說過,最討厭這種最美鄉村女教師的評選,因為奉獻本身就是最可恥的剝削。

代課教師這種職業的存在本來就是政府的失職,利用別人的善良和奉獻已經足夠無恥,何況是這樣一個被拐賣的受害者?居然敢堂而皇之的豎起牌坊,這是中世紀才有的事,居然發生在現代。這不是表彰,這是一次獻祭,是豺狼的盛宴。

@小燈

1、村裡買了很多媳婦,體現了販賣人口之猖獗。

2、村裡的農民目不識丁,孩子失學,初中文化是最高文憑,體現了貧困地區的教育之缺失。

3、每月工資200元,大山裡請不起老師,體現了貧富差距之懸殊。

4、村裡大半都是買來的媳婦,受害者十幾年逃不出大山,無人營救,體現了執法力度之低,到處都是罪惡與暴民。

5、記者採訪,事件真相本可以昭告天下,正義應得到伸張,罪惡應得到懲罰,卻莫名其妙地評出了個感動河北人物,體現了價值觀之扭曲。

6、真實事件竟拍成了電影,受害者以德報犯罪者,弘揚起正能量,竟然還通過了審查得以上映,政府漠視,法律漠視。

7、新聞偷換概念,讓人們把對這個地區的惡劣狀況轉移到個人道德之上,一番折騰之後,這裡的現狀依舊沒有改善,然後就不了了之了。直到今天才重新引起重視。

每一條看上去都是悲哀,最後竟然成了歌頌美好,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絕不是體現在她最大的城市的高樓是不是全世界最富麗堂皇的,而是體現在她讓能不能每一寸土地上的人民都少一點悲哀,表面華麗實質卻愚昧無知,這樣的社會你要我承認她是進步的? 我到底是在打自己的臉還是在打誰的臉?

@蔡江舟raist

本來應該上《今日說法》普及買人口也是犯罪的事情,卻被做成了《感動中國》宣揚噁心的女性奉獻精神。

當然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好像沒有人要為此負責。

你看村民一大群人一起犯罪,總不能把他們都抓起來吧。你看受害者的父母都同意了,說出那樣的話,總不能把受害人的父母抓起來吧。

你看他們都感動了,你都感動中國了,你在做好事啊,怎麼還追究那麼多。好像把她當成女神捧起來,表揚一通,一大群犯罪者就不用為此負責了一樣。

結果最後居然真的就沒人需要為此負責了。

一旦沒有人為此負責,那人販子該拐賣還是拐賣,村民該買人還是買人。悲劇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反正他們無知,他們群體性犯罪,反正有官方媒體給他們平反,說出他們的不容易嗎。

你看多不容易啊,孩子上不了學,全村沒文化,不知道法律。畢竟法不責眾。

只有受害者,沒有負責人,把受害者的地位一拔高,一切就都陷入到一片霧中,看不清了。那究竟誰該為受害者的不幸,十多年身心遭受的折磨負責呢?沒有人。

把這樣的事情加工成「感動中國」,掛在貞節牌坊上招搖過市。以此提醒我們這片土地上還有那麼多人在遭受不該遭受的苦難。然後讓我們笑一笑。

真他媽的魔幻現實主義,真的是幽默。

再提一件事。當年那個讓幾百個正常兒童精神分裂,慘無人道的電擊療法楊永信教授,那個被《科學》雜誌用The most infamous形容的電擊教授去哪了?負責了嗎?

@鹽櫻桃

下午剛看到相關的報道,震驚憤怒之餘順著鏈接去看了NHK對於石破記者(《尷尬的榜樣:郜艷敏,被拐來的教師》一文作者)採訪郜艷敏老師的跟蹤記錄。其中一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郜艷敏從教室里走出來見石破,門口幾個小孩子吵吵嚷嚷地圍上來。郜順手幫一個流著鼻涕的小男孩帶上帽子,還細心地拉緊系好他帽兜上的繩子。

《最美鄉村教師》這篇荒謬的宣傳稿說對了一點,郜艷敏是一個善良的女人。那些曾經監視、毒打、強姦她的人和機構,卻因為她的善良而從中牟利獲益,這已經超越了我能想像的無恥。而這些個人和機構更進一步地,利用郜的善良製成了另外一道束縛桎梏她的枷鎖,其中的道德淪喪讓人不寒而慄。

石破先生在《尷尬的榜樣》一文中寫到,郜艷敏如今的處境和十二年前並無兩樣,只不過當初監視她的是婆家人,如今監視她的是整個村鎮——當石破走進郜艷敏執教的學校時,立馬有負責監視郜的年輕女人走上前來,而當石破來到與郜艷敏約定的村外地點見面時,則被當地村幹部帶走,進行了長達五個小時的審訊。

「沒有必要啊,」石破在顛簸的車上面對NHK的鏡頭無奈地說,「這是個好的典型」。

下岸村不傻,在媒體對郜艷敏產生興趣之初,他們因為這個女人的存在揭露了當地教育資源不足的窘境而大怒,因此一度決定撤銷下岸村小學、辭退郜艷敏。但是在社會的憤怒面前,他們很快就看到了「好的典型」背後的力量。於是,本來的決定變成了將她作為「最美女人」推向全國,並且允許她入黨。

獎勵和資助從四面八方而來,村裡得以用這些給郜艷敏的錢進行簡單的福利發放和基礎建設。反正,這是郜艷敏那個被塑造出來的命運多舛卻投身教育、不計前嫌而勇於奉獻的「好的典型」應該做的事情。只可惜那年她最終沒有成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可能是奉獻的還不夠,沒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地倒在下岸村的講台上。

於是郜艷敏所遭受的毒打、囚禁和強暴成了塑造英雄形象的小插曲,下岸村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是來自廣西、湖北、貴州、四川的被拐婦女的可怖現實成了故事輕描淡寫的背景,至於為什麼這個村莊里沒有錢僱傭老師(甚至在郜艷敏被社會熟知以後幾個特地調來的女老師也因為環境不好而離開)而鎮里教育系統的某官員因為貪污而查處的事實,更是沒有人關心。

在罪犯拐賣囚禁了郜艷敏之後,媒體道德綁架了她。這些享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精英們,面對她所遭受的苦難和更大的社會問題視而不見,而是選擇用自己創造出來的扭曲的榜樣掩蓋周遭的黑暗。諷刺的是,揭發這種黑暗,恰恰是他們的工作本身對他們要求的責任。

我並不是說媒體和宣傳應該擔任起多麼高尚的角色,但是他們至少應該守住一條底線:不作惡。相反,這些沒有底限的瀆職者踩在郜艷敏的悲劇之上,踩在下一個下下個郜艷敏的厄運之上,踩在全中國婦女兒童拐賣的嚴重現實之上,甜膩討好地為一台大型晚會,一次事迹彙報,一場主旋律電影捧上一個被精心打扮的英雄。

刊登《尷尬的榜樣》一文的《南風窗》主編楊軍曾經是一名官方宣傳機構的工作者,在面對NHK的鏡頭時,他表達了一種略顯保守的新聞信仰:「明天要說的話,今天就不應該說。」

我希望,在郜艷敏被拐賣21年後,在《尷尬的榜樣》發表9年後,這篇一石激起千層浪文章的主編所說的「明天」已經來臨。畢竟,如今社交媒體上的一條轉發鏈接能夠觸及的受眾不亞於當年一份頗有影響力的刊物,如今的人們開始嚴肅地討論女權主義而不是理所當然地將女性視為奉獻和犧牲的角色,如今的公民意識日漸覺醒而人們面對一個被推出來粉飾太平的英雄時並非感動而是憤怒。

那些「明天」該說出來的話,也該說出來了:囚禁郜艷敏的個人和機構該受到怎樣的懲處?當地婦女拐賣現象有否好轉而漠視法律和人權的官方該追究怎樣的責任?教育分配不公和教育系統中的貪腐問題如何解決?尤其是,面對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外界壓力時,媒體應該有怎樣的自省和底線?

這一次,這些問題不能再用一個女人的善良和軟弱來回答了。

如果這一次這些話依然「說不出來」,那麼恐怕這「明天」永遠不會來臨。


推薦閱讀:

幼兒教師備課的藝術與技巧
新教師講課的發音技巧
2017年2月9日國際時事政治新聞熱點
教師文化(3)----教師的微笑
北大清華丟失了一群好學生,鄉村卻迎來了一批好老師

TAG:教師 | 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