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概論 【時局深度】
06-18
自由是人最大的幸福。自由不僅是一種理念,還是一種信仰。自由是人的最高本質,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權利,是人類的普遍價值,它體現了社會的正義。 自由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價值。人類是精神的人類!沒有哪一種生物,能夠像人類一樣熱愛獨立、自由和尊嚴,所以,在世界上,凡有人類聚居的地方,都有著同樣涵義的成語在世代流傳:「不自由,毋寧死」。「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1.自由的涵義 許多人教條式地背誦馬克思引用過的斯賓諾莎的名言:「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還把它作為對「自由」的「定義」。其實,這不是自由的定義。 自由是人與人的關係。當兩個連體人的肢體永遠捆綁在一起的時候,她們在肉體上不能自主,她們不知道自由為何物!可見,自由只能屬於分立的、獨立的個人。當別人違背你的意志、強制你的時候,你感覺到了不自由。因此,可以用強制來定義。 定義:自由指自願、自主、自治,不受強制與威脅利誘,根據自己的判斷來行動。 自由意味著對國家權力的限制。伯恩斯《領袖論》里說過:「權力與自由是對立的,權力天生就要捕食自由」。權力的佔有者總是想取消每個人的自由。如果諂媚權力就沒有資格談自由。薩托利說:自由是指平民百姓和弱勢團體不受政府和其他強權的壓迫。要確保自由,就要防止不受限制的絕對權力,就要確保被統治者能夠有效地反對統治者濫用權力。 里根總統在復旦大學演說:「自由的制度反映了尊重每一個人特有的聰明才智,尊重每一個人擁有自主自決、自由自在生活的特定權利。」 自由是指一個人在行使自己的某項權利時不妨礙他人的正當權利。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自由不是想怎麼罵人就怎麼罵人,也不是[毛所說的]流氓無產者「在小姐的象牙床上滾幾滾」的無賴。在中國,「自由」的官方說法是:「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顯然,官方把「自由」與任意、隨意等同了,因此,官方對公民的自由的限制便是「理所當然」的了。 國人常引用孟德斯鳩「自由就是做法律允許的事情」來佐證自由的有限性,在西方的語境里,法律就應體現正義,而孟德斯鳩所說的法律乃是自然法而非人定法。因此與其說自由是有限的、相對的,倒不如說對自由的限制是有限的、相對的。只要不侵犯他人和社會的權利,便屬於個人自治的領地。國家或其他人便不能任意加以干預、限制。所以,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人們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做,不受任何限制,這就是自由。 19世紀偉大的英國思想家約翰.密爾在其名著《論自由》說,任何人的行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需對社會負責。在僅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權利則是絕對的。美國人認為:個人是自身利益最好的裁判者,只要不損害他人的利益,誰也無權干涉。這就是自由的真諦。 自由在根本上僅僅在於「自由意味著尊嚴」。在尊嚴上的平等對待,是民主憲政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正因為平等對待,每個人才擁有不可剝奪、不可轉讓的天賦人權,政治統治才會成為平等雙方自願訂立的契約,統治者的產生才必須經過被統治者的授權,法律才會變成一視同仁的超然正義,人與人之間的交易才有公正可言,每個人才能夠自主地謀劃自己的幸福,民間社會才能具有名副其實的自治領域,政治架構中的權力的分立和制衡才有可能。 自由權指由由生命權所延伸出來的自由追求幸福生活的的一系列權利的總稱,主要指人身自由,思想、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遷徙、工作、信仰方面的自由以及住宅不受侵犯權和通信自由。只有當人們的這些權利獲得了切實的保障,人們才能在生活中追求到幸福,生命權才會得到捍衛和促進。 2.自由的原因 哈耶克認為:所有的知識和信息並不構成一個整體,事實和信息是不斷變化的,知識也沒有一個固定的總和;知識可以交流,可以擴展,但不可能完全集中於個別人或個別機構手中,更不可能被個別人所完全掌握;個人不可能把握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所有的「知識」,不可能掌握終極真理。每一個人都只能擁有所有社會成員所掌握的知識的一小部分,每個人對於其他社會成員的特定事實都處於一種必然的無知狀態。正是充分承認每個人無知這一事實,社會才需要自由、寬容與合作。最優的選擇出現在擁有不同知識的人們的合作當中。 正是因為無知,人類要對一個變動不居的大社會或開放社會的未來發展做出完全的預見或準確的預測顯然是不可能的。未來是不可準確預測的,也不可能有某種終極的、可以完全解釋人類行動的規律。正是為了給不可預見的未來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自由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正確,所以必須進行各種嘗試。 自由給文明以「創造力」並賦予了社會以進步的能力。一個好的社會應允許人們自由地嘗試,這樣的社會就是自由社會。一個生機勃勃的社會,其制度的原理是鼓勵所有個體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生活。自由為不可全知、不可預見的事物留下了空間,為人們實現自己的目的提供最佳機會。自由社會的人們能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則某一價值觀導致全社會衰落或滅亡的可能性極小。因為衰落的趨勢將自行得到修正,或僅限於自甘衰敗的不切實際的人群。而那些能適應的人們,則調整方向,起而代之。在無選擇自由的社會,則同歸於盡。 哈耶克說:個人自由是人類經過長期「試錯」調整後發展出來的最一般的原則中的最重要者,可視為政治行動中的最高道德原則。 只有追求真正自由的人才把自己歸入無知者的行列。蘇格拉底第一個強調無知:「人啊!唯有像蘇格拉底那樣知道自己的智慧實際上是毫無價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看似充滿智慧的人其實最無知,是蘇格拉底對人的警告。 自由主義者把自己視為無知者,他永遠不會承認任何人、任何集團是全知全能的。所有人的知識都是有局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握終極真理或歷史規律;任何人、任何組織都有絕對的認識局限性。政府絕不會比我對自己的需求、利益知道得更清楚,它不可能比我更清楚自己的能力、長處和短處;所以,它無權干預我,應任由我按我的方式追求我的利益。 如果人對規律無所不知,也就沒有了自由選擇。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無知的基礎上的,那些「最偉大」、「最正確」、「最客觀」的說詞恰恰否定了這一前提。極權主義者把自己排除在無知者之外;他絕對地認為老百姓無知,所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只有跟在領袖後面瞎跑的份兒。這就沒有了個人的自由,只有統治者的絕對自由。 每個人不應該自以為「真理在握」,從而要重新安排「天下秩序」;應以開放的心態去尊重其他個體的選擇,並達到與他們的良性合作。這是一種很謙卑的態度。正如一位傑出的美國法官所說的「自由的精神就是對於自己是否正確不是很有把握的精神。」 耶穌基督提倡謙卑,說出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洞察人性的昆德拉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所謂謙卑,乃是對自身的知識理性和倫理德性的雙重缺陷的理性認知,對個人理性和德性的深切懷疑。沒有這種懷疑,任何人都有可能生活在自我神化的幻覺中:我就是真理,他就是謬誤。在這種幻覺的支配下,他人的存在就失去了合理性。自由就消滅了。 自由源於謙卑和懷疑。一個不懂得謙卑的人,不會懂得如何運用自由。一個不知道謙卑為何物的民族,也不會成為自由的民族。沒有對他人理性和德性的合理懷疑,就不會有獨立人格;沒有對自我的理性和德性的深切懷疑,就不會有對他人的尊重和寬容。 謙卑和懷疑是自由的前提。人本身是知與無知的矛盾統一體。每個人有知的一面,值得被尊重;無知的一面說明要謙卑。謙卑和懷疑必不可少,人既要有自尊,也要尊重他人。 保羅.蒂利希說,人的生存勇氣首先是「接受自己的有限性的勇氣」。正因為人的有限,人應該謙遜而不獨斷;人應懺悔而不是指責;應承擔責任而不是推卸責任。正是承認每個人的有限、無知這一事實,社會才需要自由與寬容。 阿克頓勛爵說:「自由能促使我們不受國家、社會、無知和錯誤的干擾而履行我們的義務。自由度的大小同多大程度上擺脫相互搏殺、誘惑成正比。不僅是個人對上帝的責任感使我們需要自由,而且也是對自以為是所可能產生的禍害的敬畏感使我們天然地擁護和熱愛自由。自由是防止自己被他人控制的保障之法。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人們具有自我控制能力並因此接受宗教精神的熏陶。」 美國人勒尼德.漢德(1872-1961)說:「自由的精神即是對其是否正確不很有把握的精神;自由的精神即是儘力去理解別人的見解的精神;自由的精神即是將別人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不帶偏見一併考慮的精神;自由的精神銘記,即使一隻麻雀落地也該引起注意;自由的精神也就是基督的精神,在那裡人們對最偉大者和最渺小者不分貴賤,一視同仁。」 3.上帝是自由之源 自由是上帝賦予人的。上帝照他自己的形象(神性)之一即自由意志來造人的。神是自由的;所以人也是自由的。自由這崇高的品質是從神來的。自由的價值無可衡量。 這自由就體現在能夠儘可能充分自主地選擇自己所渴望的生活,選擇決定自由。上帝給了我們多少選擇呢?《聖經》說:「凡事都可行」。你看看,何等自由!比妹妹的「九千九百九」要大多了。上帝讓我們按著自己的心意,豐富多彩地生活在世上。 《聖經》的全句是「凡事都可行,但不是凡事都有益處。」上帝多麼關心世人,給了人自由不說,還細心地叮囑人們:你可以任意去選,但並不是所有選擇都對你合適,都對你好。你選擇的時候可要考慮周到呀。上帝關照我們選擇要慎重。 基督教強調個人對聖經的理解,並不強調思想統一。所以,它不專制。新教牧師對決志信靠耶穌的人說:「你必須自己作一個神聖的決定:要或不要,信或不信。不管你父母是不是基督徒;也不管你是不是每禮拜到教堂作禮拜;我要問的是:若是你還沒有決志過,你今天必須作一個抉擇,要或不要、信或不信……」。 這就是尊重你的自由意志!這表明人在上帝面前是自由的!這是你的權利,就連上帝也不替你決定。因為在末日審判時,你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完全責任。這意味著,唯獨我才是我的主人!我的絕對主權,連上帝也尊重。信或不信,誰都不能勉強我! 根據聖經,得救純粹是個人性的,沒有人可取代你個人。在世界末日大審判的時候,也是根據各人自己的信仰、自己的的行為。你必須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起完全的責任。承擔一切的後果。既然如此,誰還敢越俎代庖呢?父母雖然愛兒女,卻也無法替兒女決定。得救問題,純粹是個人和神之間的問題。這就是傳道人再三強調慎作抉擇的理由。意志自由是上帝所賜。可惜有人錯用了自由意志,違命偷食禁果,導致從神面前的墮落。有人問,神為什麼不禁止他們?!神若禁止他,即收回人的自由意志,那人就變成了機器。雖然人不可能再犯罪了,一個沒有自由意志的機器人不犯罪也不算美德。 「不自由,毋寧死!」並未誇大。沒有自由,就沒有道德(道德乃正確的抉擇和行為也)。沒有自由,人活著就沒有尊嚴,就只是奴隸。亞當夏娃,因為錯用自由意志而失敗。可見人需要不斷吸取神的力量,與神保持親密的交通,才能漸趨成熟。自由的起點,就在佈道會中決志皈依上帝的那神聖的一刻。這是最深刻的體會自由、享受自由的切身經歷。 自由是上帝賜予人的權利,人生而自由。「天賦人權」說就從基督教世界推廣到全人類,使一切暴君獨夫聞「自由」而喪膽。「意志自由」使人的自尊覺醒,必須面對人生問題作正確的決定;為自己的「自由」負起責任。於是個人的自主性得以建立,每個個體都能獨當一面,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於是個體成熟了、豐滿了、強壯了。 在天主教國家, 得救問題由教會決定。天主徒結婚時,承諾將來所生的兒女必須為天主教徒,嬰兒一出生就受洗禮入教。信仰大事由父母決定。改教在從前是要送到異教裁判所接受審判的,可能判處極刑。得救也無需信心,只要遵守各種禮儀,便可得救。無權直接向神祈禱,須向神甫告解,由神甫代求並宣告罪的得救。有了這麼多重的依靠,教徒樂得天天去參加嘉年華會,享受拉丁情調,或法國式浪漫了。所以,民主制度不在天主教國家發端。 專制X義者都強調暴力出政權。一旦把暴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那麼對信徒的思想恐怖就是必然的!當年默罕默德一手持刀,一手拿可蘭經傳教,不信者殺!對改教者往往一刀奪命。這就是思想專制、就是剝奪思想自由!既無自由可言,怎可能建立民主政治? 馬的信徒要退出馬的組織,要受處罰的,這也是思想專制、也是迫害。專制制度,只講求集權專制,人民失去所有自由,更別想發展出民主政治來了。 第20節 國家的最高目標是人的自由 1.自由度是國家盛衰的關鍵 1640年的英國革命導致了大不列顛帝國的興起;1644年滿清佔領導致了大清帝國的建立。彼得大帝於1689-1725年執政,銳意革新和擴張,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這三個國家中,大清和沙俄都在20世紀初滅亡了,滅亡的原因就是沒有自由。 彼得大帝以開明專制的政治制度帶領俄羅斯走出野蠻、落後狀態。1689年俄國幾乎在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到處盛行著農奴制──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俄國錯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牧師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在西歐,此時牛頓的《自然哲學原理》剛剛問世,文學和哲學事業繁榮昌盛。 1697至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他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由於他使用假名,因而看到了許多新事物。在這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他竭力鼓勵貿易,保護商人利益,改善交通條件,創辦各種官辦工業,鼓勵私人企業,向各國推銷俄國產品。他吸收外國人才,任命外國人為軍官,組建海軍,改造陸軍。他創辦了許多技術學校,還創辦了莫斯科大學、俄羅斯科學院,改變了俄國的教育制度。在政府組織上也學習西歐。 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不得蓄鬍子(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後來的葉卡琳娜大帝甚至邀請法國思想家狄德羅到俄國主持法典的編修,宮廷中以講外語和仿效西方生活方式為榮。 土耳其和俄國都是半歐洲國家。在彼得未登基前的兩個世紀當中,土耳其在軍事、經濟和文化上都比俄國先進。但是在1700年前後,沒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認識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因此俄國自從彼得時期以來取得了迅猛的進展,而土耳其卻只是以緩慢的步子向前。直到進入20世紀,凱末爾·埃塔特克才領導土耳其朝著迅速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進。當時俄國對中亞的控制已相當穩固,俄國在工業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進。 戊戌變法時期梁啟超仍念念不忘以彼得大帝的改革為楷模。可是,俄羅斯沒有像西歐那樣完成人的解放和社會管理機構民主化和法治化的歷史任務:農奴沒有人身自由,知識階層沒有言論自由,整個社會沒有政治自由,現代社會和現代國家無法誕生。後來的蘇聯繼承了這個傳統並且變本加厲,終於逃脫不了崩潰的命運。 2.國家的最高發展目標不是經濟的發展,而是人的自由發展 只有人民自由的國家才能成為穩定、繁榮、強盛的國家。按唯物主義,日本被炸成一片廢墟,就會退到洪荒時代。馬預言歐洲大戰的時候,就講過類似的話。但日本卻很快崛起,速度遠遠地超過X國。國民生產總值從原來只有中國的幾分之一,到前些年達到中國的七倍以上。歐洲也並不因為世界大戰而退回到黑暗中去,而是很快發展。這都是唯物主義的經濟決定論解釋不了的。 再看看西德和東德,南韓和北韓,其地理位置相當、面積相當、起點相當、人口素質相當,可後來的發展卻天差地別,究其原因,就是是否尊重人權與自由。 所以,阿馬蒂亞.森說「自由不僅是發展的首要目的,也是發展的主要手段」。許多形式的自由通常被看作發展的手段,森則認為它們是發展的根本組成部分。個人自由是社會變化的積極力量,而非消極接受者。 經濟是人創造出來,經濟是為人服務的,經濟是實現人的自由和自由發展的一種手段,它不能成為中心。不能以經濟為中心,讓人圍繞經濟金錢轉。某人掌權以來,黨的施政路線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為中心」造成了許多惡果: (1)某人經濟中心路線,拒絕了政治改革,導致了2個總書記的下台。 拒絕政治改革,不但不能促進社會進步,而且會使經濟發展毫無保障。兩千年來,X國的生產力不能說毫無發展,然而並未「推動」政治和社會全面進步,倒是宋明以來政治日益專制化,使得新型經濟的發展大受限制。 X國20世紀初葉和中葉的兩次政治變革,確實導致了經濟制度的巨大變化,從發展資本主義到消滅資本主義,造成了空前的大落大起。1949年後多次出現的「一統就死、一放就活」,「統」者當然是政治,「死」去「活」來者不僅是經濟,還包含整個社會生活。 事實證明,包括經濟文化等在內的X國社會猶如一個大水庫,水庫的總閘門就是政治。閘門一關,死水一潭,變成「醬缸」;閘門一開,活水清徹,滋潤萬物。所以,X國諸多問題的解決,社會全面發展的希望,均繫於政治這一關鍵,全賴於政治改革! (2)這條路線使政府越來越多地干涉經濟發展,使政府管制了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這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願望是矛盾的!權力指導下的經濟發展,往往是「長官意志」,必然忽視經濟規律,帶來大破壞。政府管了不該管的,而該管的則沒有好好管。一個文件要蓋上幾十個紅印,一個報告在部門間旅行幾個月是常事,這必然降低行政效率。 (3)人的素質下降,一切向錢看,是非顛倒,某些方面空前倒退。經濟建設的惡果一代人的時間可以基本消除,但人的素質問題,卻要好幾代人的時間才能基本消除。 (4)文化教育落後於經濟發展。(5)人的生存環境惡化,環境污染嚴重。 (6)兩極分化,內需不足,經濟發展缺乏後勁,隱患重重。 其實,政府不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政府的目標應是保持社會的健康,提高文明的水準。因此,政府的主要工作不是抓經濟,而是完善法制和社會保障等。 政府必需放棄以經濟為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應讓位於「為公民服務」和以人為本為中心。要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就需要把政府的取向逐步從對經濟增長的關注轉移到對公平和秩序等問題的關註上來。對政府和官員的評價標準,不應當僅僅看經濟增長多少,同時要看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社會公平與秩序的情況如何。 綜上所述:人是人類社會的根本,人類社會以人權為本、以人和人的發展為中心。中國該是放棄經濟為中心、效率優先、金錢挂帥的時候了!該是把人擺在第一位、以人的發展為本、維護人的尊嚴和自由的時候了!應把人本、人道、人性、人的發展提到最重要的位置。 3.只有民主社會,人們才有真正的自由 1)在民主社會裡,對自由構成最大威脅的政治權力被分割成勢均力敵的幾個部分,相互制衡,減少了它們威脅自由的能量;2)行使權力的官員由人民定期更換或隨時罷免,這極大地減少了掌權者危害自由的可能性;3)人民的代表通過制定各種具體、詳細的法律來規範政治權力行使的方式、方法、途徑、步驟、時空條件以及執法者侵犯個人自由時具體的救濟途徑,這樣就把危害個人自由的政治權力置於了法律的監控下,極大地減少了掌權者在行使權力時危害自由的機會;4)司法獨立成為捍衛公民自由的堅固堡壘;5)輿論自由成為捍衛公民自由的中堅力量。因此,只有在民主社會裡,自由才得以安然無恙。 4.自由的現狀 2000年12月,在世界範圍內促進民主的非營利組織 「自由之家」 (Freedom House)公布了一個大型研究報告,詳細羅列當今世界上191個國家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權的現狀。 這一題為《2000-2001年世界自由狀況》的研究顯示,86個國家、25億人口(40.7%的世界人口)被列為有「自由」,這些國家的居民享受廣泛的權利。59個國家、14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3.8%)被認為「部份自由」。這些國家的特點常常是腐敗、由執政黨控制,在一些國家還存在種族或者宗教衝突。調查認為,47個國家、22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35.5%)屬於「不自由」類型。這些國家的人沒有基本的政治權利和公民自由。 2002年7月24日聯合國開發署發布 的《2002年度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全世界將近200個國家中,140個國家實行多黨選舉制度,而在保障人權、新聞自由、司法獨立方面具備較為健全的民主的國家是82個。無論哪一種統計,X國都不在民主國家的行列之中。5.自由化 自由是人最大的幸福。自由不僅是一種理念,還是一種信仰。自由是人的最高本質,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權利,是人類的普遍價值,它體現了社會的正義。 生命的本真是自由。踐踏人的自由,便是踐踏人的生命。一個嬰兒要哭時不准他哭,要笑時不准他笑,要動時不准他動,要如何偏不准他如何,這嬰兒即使不死,生命也會萎縮。對人來說,自由就象空氣一樣,不可缺少。人權首先是自由權,而不是動物般的生存權! 盧梭《社會契約論》中說:「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自己的人格,就是放棄自己作人的權利或義務。對於一個放棄了一切的人,是無法加以保護的。這種棄權與人的天性是不相容的。取消了自我意志的一切自由,也就是取消了自我行為的一切道德性」。 阿克頓勛爵說:自由的理念是最寶貴的價值理想——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至高無上的法律。自由對人類的心靈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自由是人類良知的守護神。自由與道德是密切相關、須臾不可離的。自由作為道德問題的緊迫性遠遠大於其作為政治問題的緊迫性。 阿克頓勛爵說:「自由所追求的事業也就是正義和德性所追求的事業——反對自由就是反對正義和德性,也就是在捍衛錯誤和罪行。權威和秩序只是維護人類眼前的現時利益,自由則是要維護人類永恆的精神利益。」 亞里士多德講「有些人只配做奴隸」。英國人C.S.Lewis不反對亞里士多德的說法,但反對奴隸制,理由是「沒有人配做別人的主子」。「沒有人配做別人的主子」,意味著沒有人配剝奪別人的自由。即使有人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的自由,但沒有任何人配獲取別人的自由。人們喪失自由不是因為放棄自由,而是因為自由被剝奪。在一個自由的社會中,只有被放棄的自由,而沒有被剝奪的自由。 爭取自由是獲得民主的前提。公民本享有自由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即使按中國的現行憲法,公民也應有言論、出版、新聞、結社、遊行、示威、信仰、人身、選舉等自由權利。爭取自由權利的過程就是自由化的過程。自由化的過程是公民自由權利的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過程,自由化就是實現自由權利。自由化意味著社會由不自由向自由轉化,或由不夠自由向更自由轉化。初步實現自由化的標誌應該是,開放報禁(新聞自由)和開放黨禁(結社自由)。只有開放了報禁和黨禁,才能逐步啟動一個國家的民主化。 第21節 自由主義 正如韋伯所說:現代個人主義由新教倫理孕育,而個人主義、個人權利正是自由主義的核心。自由主義最初的源頭是限制王權的《大憲章》。 自由主義的世界觀是人文主義的,其根本特徵是世俗化。它強調人的幸福、人的尊嚴、人的慾望、人的意志。它把人作為目的,而不是把上帝或其它更高尚的事物作為目的。 人本[文]主義(Humanism)源自拉丁文的Humanitas,與希臘文Paidea為對等詞,意思是指「人性」、「人情」、「萬物之靈」,也指一種能使個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制度。《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把人本主義界定為:「Humanism指一種思想態度,它認為人和人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凡重視人與上帝的關係、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對自然界的優越性的態度,都是人文主義」。德國大百科全書《拉魯斯辭典》云:「把人和同人有關的事物看作核心、尺度和最高目的的人生哲學,都是真正的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主張個性解放,肯定個人的價值、尊嚴和自由,反對禁欲主義,否認教會和封建特權,提倡理性。 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現代意識形態、一種原則而出現,起因於天主教人文主義者莫爾、伊拉斯謨等對新教的批評、對宗教寬容的呼籲。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理論、一種制度最早出現於英國。公認的第一個自由主義思想家是興起於18世紀的啟蒙運動的先驅約翰·洛克(1632-1704)。亞當.斯密(1723-1790)為經濟學自由主義奠定了基礎。自由主義作為名詞,則遲至19世紀初葉才出現於反抗拿破崙入侵的西班牙。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說法,「自由主義一詞源出西班牙語,『liberales』,19世紀初首次用作西班牙自由黨的名稱,表示該黨既不激進,也不保守的態度」。 自由主義總想避免突然的巨大變動,這使他們與激進主義有所不同。自由主義者對一些有用的變革又很熱心,這是其不同於保守主義之處。 西方自由主義迄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流變,涉及的領域廣泛、人物眾多、內容錯綜複雜。政治哲學中所說的古典自由主義,既包括十七、十八世紀歐洲政治啟蒙思想家們提出的各種社會契約理論和天賦權利學說的政治自由主義(political liberalism),又包括在十八世紀末由亞當?斯密開啟的經濟自由主義(economic liberalism)思潮。 也有學者把自由主義的內涵區分為政治自由(主義)、經濟自由、哲學自由主義、社會自由主義四個方面。其中,政治自由部分地涵蓋了個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個人的基本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哲學自由主義將社會看作個人的聯合體而非有機共同體,強調個人超越萬物的價值,社會自由主義是19世紀後期起以格林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傳統,強調社會正義和關注弱者,但這已經超出古典自由主義的範疇。 自由主義是西方社會的基本哲學。它既是一種學說,一種意識形態,又是一種運動。它的理論內涵由歐洲近代啟蒙思想家所倡導的個人主義、社會契約理論等若干原則構成。 英國政治理論家約翰.格雷(John Gray)說:儘管自由主義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特色;但自由主義有一個統一的傳統。自由主義所有不同的流派都有一個獨具現代性的關於人與社會的概念。這個概念包含: 第一,它是個人主義的,它主張個人相對於任何社會集體的道德至上性; 第二,它是平等主義的,它賦予所有人同等的道德地位,否認人們之間的道德差異對社會及政治秩序具有任何相關性; 第三,它是普遍主義的,它肯定人類的道德統一性,僅僅賦予特定的歷史及文化形式以第二位的重要性; 第四,它是社會向善主義的,它認定所有社會制度與政治制都是可改造的、可改善的。 正是關於人與社會的特定概念賦予了自由主義獨特的特徵,這一特徵超越了自自主義所有內在差異與複雜性。 民主的核心價值是個人自由,民主的精神就是自由。沒有自由,就不可能有那麼多的科技創造發明,就不會有進步。新思想、新科學技術的第一推動力是自由。西方國家能飛速發展,就在於他們有一個自由的天空,有一個保護思想、言論自由的政治制度。 現代民主並不是根據民主原則建立的,而是自由主義的結果。正如林德布洛姆所說:「民主的歷史主要來源於對自由的追求……為民主而戰,就是為政治自由而戰。」 自由主義的根本精神是指:個人的自由權利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自由面前人人平等;個人有權不服從外部的強制,個人也有義務不強制別人。 自由主義的實質是每個人都尊重別人的自由,當每個人都生活在被別人尊重其自由的環境中時,他自然而然地享受了自由,但他必須承擔尊重別人自由的義務。 自由並不是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它本身就是政治的最高目的。民主是自由的手段,自由是民主的目的。自由比民主更重要。 胡適說:「自由主義的第一個意義是自由,第二個意義是民主,第三個意義是容忍容忍反對黨,第四個意義是和平的漸進的改革。」 自由主義的本質是自由優先於主義。自由主義承認「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理性平等觀,它不想駁倒誰。比如,社會主義者一定要證明公有制優越,而自由主義者卻不需要論證公有制不行,因為資本主義從來沒有禁止過公有制,而只有社會主義國家禁止私有制。你說南街村很好,你到美國照樣可以去辦,當年歐文似的公社不知辦了多少,政府沒有禁止過,是它們自己辦不下去了。 有些自由主義鬥士,不斷與人爭執,甚至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主張。這樣做,恰好違背了自由主義原則。試比較專制獨裁和自由主義,前者只要有足夠的武力,註定會成功;而後者卻不能勉強任何人,只能等待別人的覺悟。自由主義雖然永遠不可能完全實施,它卻是唯一能邏輯一致地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因而值得每個人去追求他,並為之奮鬥終生。 自由主義的關鍵是堅持自由選擇權。自由主義堅決反對壓制不同的意見。如果正確的意見壓制了其它的意見,正確意見就失去了從外界吸取養分的條件,就會迅速僵化;如果錯誤的意見以「正確」的名義壓制了其它意見,則更為可惡。其實,壓制本身就是對自由權利的侵犯。自由主義反對把某種思想包括自由主義思想,作為國家的「指導思想」。 自由主義是自由競爭與自願合作的主義。沒有合作,自然人之間不能形成有序的社會。自由主義是真正的人道主義,因為只有自由主義才能平等地對待所有的個人。 自由主義關心自由問題,而民主主義更關心平等問題。以自由為目的,少數或多數都不可能完全成功地被壓制,而以平等的名義或以平等為手段,多數和少數都將發現自己給套上了鎖鏈。平等是我們所有理想中最不知足的一個理想,追求平等的歷程幾乎沒有終點。「更多的民主」往往首先意味著民主不僅僅是一種政治形式,而是尋求更多的社會保障與經濟福利。結果民主政治變成「一種為瓜分全部收入而進行的拔河比賽」。如果財富的獲得不是通過勞動或交換,而是通過投選票,那麼恐怕再也不會有人願意從事生產。 孟德斯鳩認為:「國家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國家的任務在於限制妨害他人自由的行為。與他人無關的個人行動,國家不得妄加干涉;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少管理的政府。政府的任務是:抵制外敵入侵,在國內維護秩序,舉辦私人不願辦的事業。 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1776年版的《國富論》中指出,自由競爭的市場體系有益於國家財富的增長。亞當?斯密、邊泌等主張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政策,反對國家對經濟生活的一切干預,通過市場配置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和諧的社會。英國的功利主義者進一步發展了經濟自由主義,這種經濟自由主義的核心是對經濟與財產權利的強調,它的基石是私有財產、市場經濟以及國家較少對經濟干預。 新自由主義在不否定「消極自由」的前提下,倡導一種「積極的自由」,以便人們可以享受某種他們值得的事。新自由主義者禁止契約雙方在位勢極不平等的情況下籤署契約,也不允許簽訂在事實上導致奴役成份的契約。理由是,這種扭曲的契約自由有背於自由主義的精神;契約自由是實現積極自由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為了確保社會成員(尤其是窮人)實現「積極的」的自由與權利,由政府出面採取一定的法律和稅收措施,創造用以實現「積極自由」的社會條件。新自由主義的以上主張,從羅斯福入主白宮起,普遍盛行於許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北歐高福利的國家。自由主義是第一個為大多數人服務而非為特權階層服務的一種政治哲學。自由主義認為:奴役他人、剝奪他人的自由是一種最為野蠻的行徑,必須從人類社會中堅決加以剷除。倡導自由、反對奴役、反對權力侵犯自由是自由主義的根本宗旨。自由主義在歷史上和專制主義、極權主義進行了堅持不懈的鬥爭;而一切專制暴君和他們的衛道士,為了能繼續奴役人民,也都把自由主義視為大敵,總是想盡各種手段去醜化和鎮壓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與特權是對立的。所以反對自由主義的人必定是贊成特權的人,不論他贊成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不受限制地擴大他人的自由,或為了將別人當工具去實現一個目標。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一文中,列舉了「自由主義」的十一種表現,他將「自由主義」等同於中國人際交往的習慣,重點指「一團和氣」,不講原則;即整風運動在黨內遇到的阻力。毛後來還將自由主義比作「諸子百家」,即「思想複雜、思想不統一、行動不統一」。毛批評知識分子「自由主義」,但沒有任何人比毛更「自由」了,毛在中國是為所欲為的。偌大個中國只有一個或幾個人享有自由,其它人都平等地奴隸般地服從「中央核心的領導」。 在西方,自由主義在話語權力場中獲得優勢地位,主要不是靠像馬克思主義那樣的精緻和周密的理論體系,而是更多地依靠傳統的力量(例如自然法、教會法、城市法等),因而像哈耶克那樣的自由主義學者非常強調傳統的自然演化;而中國的情況則不同,由於既缺乏自由的歷史傳統,又缺乏系統的學理引進,最後連「主義」的招牌也不願意掛,自由主義在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的意識形態之爭中敗北,就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 第22節 思想自由 1.思想自由的涵義 黑格爾說:「人之所以比禽獸高尚的地方,在於他有思想」。人是思想的動物,思想權是人之為人的根本權利。思想自由,即思想絕對自由,愛想啥就想啥,思想的天性就是自由。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就是說一個不能自由思考的人不配稱人!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思想自由是人固有的權利,人可以放棄一切,唯獨思想自由的權利不能放棄;壓制人的信仰、觀念或言論是侮辱人的尊嚴否定人的本性」。 2.思想自由作用 帕斯卡爾說:「人的最大尊嚴是思想,人最大的歡樂也是思想」。因此,人最大的恥辱莫過於思想的權利被剝奪,人最大的痛苦也莫過於思想被壓制。 李大釗說「思想自由與言論自由,都是為保障人生達於光明與真實的境界而設的。無論什麼思想言論,只要能容他真實的盡量發露出來。於人生都是有益,絕無一點害處。」 李大釗認為任何思想都有傳播的自由,即使這種學說是異端邪說,也不應該加以禁止。因為只有把它公布出來,大家才能認識到錯誤,人們才不去相信他。若是把他隱蔽起來,易導致被人誤信的危險。所以,「禁止人研究一種學說的,犯了使人愚暗的罪惡。禁止人信仰一種學說,犯了教人虛偽的罪惡。禁止思想是絕對是不可能的,因為思想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思想的全部力量在於比較、批判和創新。沒有思想自由就沒有創新。社會更要特別保障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權利。一切新的思想、新發明、新創造的產生和完善都需要思想的自由寬鬆的環境,對這種寬鬆環境的任何一點損害,都會使創新受到束縛甚至扼殺。 一個自由人,他必不肯人云亦云地隨大流而上下起伏,他定對任何現存的規範準則都要反思和追問。越有思想的人對自由的要求程度越高,因為他們越能看清現實的牢籠。 教育要注意尊重和保護每個人的思想自由的權利,不要去限制和束縛孩子的自由思想,否則就必然會扼殺孩子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實驗者將跳蚤放到一個透明的容器中,在上面加一個透明的蓋,跳蚤出於本能,自然要跳,但每次跳躍總會碰到蓋子,幾次碰壁後,就會自己控制跳的高度,不再碰壁。這時實驗者進一步降低蓋子的高度,跳蚤在經過幾次碰壁後又會適應,跳的更低一些,以保證不碰到頭。實驗者就這樣逐步將蓋子降到極低,最後使跳蚤無法跳。經過一段時間後,跳蚤就放棄了跳躍的慾望,不再跳了。這時,實驗者將跳蚤放在完全自由而寬敞的空間,結果,這個跳蚤已經不會跳,它只會爬了。 人類創新能力的大小,與跳蚤彈跳的高低是一個道理,如果沒有廣闊的自由空間,它就必然會日漸萎縮,最終喪失活力。所以,倡導創新,必須首先解放思想,去除思想上的一切束縛;充分保障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各項自由和權利,特別是要充分保障創新所賴於產生的思想自由、以及作為思想外在表現的言論的自由。一個社會需要無數思想、理論的共存、碰撞、爭鳴才可能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美國二億多人口,二億多思想。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為自己奮鬥,自己發自己的財,自己保護自己。只要遵守法律,你愛幹什麼幹什麼,愛說什麼說什麼。美國蘭德公司有一條著名的宗旨:「保護怪論」。怪論往往過一段時間就可能變成了真理,變成了財富。 有人誤認為人文知識分子不同於理工知識分子,只能坐而論道、擾亂思想統一誤國誤民。殊不知唯有思想的開放,才能有健康發展的國家。人類能揖別自然經濟和冷兵器時代發展到今天,正是思想解放的結果。統一思想才能富國強兵的想法已經過時而且幼稚可笑。 柯林頓曾說:「不同政見是美國強大國力的重要組成部份」。1999年春,柯林頓就美國對華政策發表講話:「財富要靠思想來創造,如果X國人不能自由交換信息,如果X國不打好競爭全球資本所需的法律和政治基礎,如果其政治體系不能由民主選擇產生,那麼,X國成功發展的可能性就將大為降低」。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TY】成為有思想與情感深度的人
※火針的深度
※深度好文,如何畫禽鳥,一看便知!
※深度解析開缸養水
※虎背熊腰的背部要這樣練才會壯實有力:6個動作深度加強背部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