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晚期文人畫派
高鳳翰[1683-1748,山東膠州]-雪菊圖清中晚期文人畫派揚州畫派(清中期)金農、汪士慎、黃慎、高翔、鄭燮、李鱓、李方膺、羅聘(「揚州八家」);(清中期)華喦、高鳳翰、邊壽民、閔貞各地方畫派(清中期)袁江、袁耀(「二袁」)、傅雯、朱倫瀚、李世倬(zhuō,指頭畫派)、潘恭壽、張崟[yín]、顧鶴慶(京江畫派)、改琦、費丹旭(「改費仕女」派);(清晚期)蘇六朋、蘇長春(「二蘇」)、居巢、居廉(嶺南派)其它(清中期)沈銓、張敔、沈宗騫、汪恭、顧洛、錢泳、錢杜;(清晚期)戴熙、吳熙載、湯貽汾————揚州畫派————(清中期)088-金農[1687-1764,浙江杭州(居揚州)]揚州畫派畫家、「揚州八家」之一紅綠梅花圖
此畫從款題中可知是金農將元人辛貢、王冕所創的粉、白梅法,集寫於一畫之中的傑作。全幅花枝繁密,生機勃發。以大筆淡墨畫干,濃墨點苔,枝條疏密有致。勾花點蕊,以粉朱、鉛白點染花瓣,清麗透逸,有暗香浮動,韻清神幽之感,款署「七十三翁杭郡金農記」。是作者晚年的代表作之一。
竹圖
作者在自題中說自己所畫此竹「無瀟洒之姿,有憔悴之狀」。畫中竹葉晦暗粘連,似蒙塵厚重,蒼涼凄婉。濃淡墨色營造出空瀠深遠的意境。構圖婉麗可人,秀逸不凡。
蘭花圖
從自題中應知此圖與《紅蘭花圖》同作一時。筆法相同,構圖上有所變化,增加了平地的蘭叢,與上方倒垂之蘭呼應。用筆更為豪放縱橫,揮灑自如,紅蘭沒有用濃墨點蕊,倒也艷麗脫俗。
紅蘭花圖
此畫寫紅蘭倒懸而生。淡墨略加石綠,揮灑出飄逸的蘭葉,以干墨勾邊,著筆自如。以胭脂點寫蘭花,重彩略為勾描筋絡,焦墨點提花蕊。色艷而不俗,靈動清新,筆意自由奔放,古拙麗秀,反映了作者獨特而不落俗套的藝術視角。梅花圖
089-汪士慎[1686-1762?,安徽歙縣]揚州畫派畫家、「揚州八家」之一春風三友圖
此畫寫春天山間蘭、梅盛開,新篁抽發的情景。墨色濃淡相襯,點蘭、勾梅、撇竹,用筆瘦硬遒勁,揮灑舒放,自然天成。自題「春風三友。青杉書屋士慎」。
春風香國圖
此畫以梅蘭竹、牡丹為題。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筆寫干,稍加點染,曲折秀逸。墨線勾花,略罩淡粉,鉛白點蕊,神清韻足;中鋒撇寫蘭葉,轉折有致,以硃砂點寫花冠,淡墨點心,新穎不俗。牡丹花葉以淡墨潤染,鉤勒花瓣罩染輕粉,暈染有濕潤清麗,水氣空朦之感。梅花圖
此畫清淡秀雅,瘦勁姿媚,使我們看到了作者畫梅的獨特風格。金農曾評日:「巢林(汪士慎,字近人,號巢林)畫繁枝,千花萬蕊,管領冷香,儼然灞橋風雪中。」但我們看到作者遺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並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見長,給人一種疏影瀟洒、冷香四溢的感覺,這幅《梅花圖》便可作為佐證。
蘭竹圖
此畫寫蘭竹二君,筆法殊異。以水墨渲染出山坡,隨意提寫野草。竹以濃墨撇出,清俊挺拔。蘭花則以雙鉤白描手法勾出,縱橫飄逸,花朵以淡墨稍加罩染,野趣自然。
090-黃慎[1687-1766,福建寧化]揚州畫派畫家、「揚州八家」之一雙貓圖
歸舟圖
攜琴訪友圖
此圖寫城關外,崦岩絕蛾,左右對峙,山下道坦處,有三位騎驢緩行的老人,僕人肩背囊琴相隨,尋視訪友,情意甚殷。在百年老樹環繞處,有靜室明軒,幽雅宜人。正等侯來客,內外呼應。置陳布局,精心鋪排,主次分明。茅屋、古樹、老翁,勾點精到, 山崖城關,筆墨概括簡練,筆觸潑辣粗放。擷取人物神態駕輕就熟,功力堅深。
湖亭秋興圖
圖中山石岐蹭,古樹蒼鬱,湖水微波,亭內外人物形神皆備,各具情態,筆黑清潤沉靜。
090-黃慎[1687-1766,福建寧化]-花卉草蟲冊頁
090-黃慎[1687-1766,福建寧化]-
091-高翔[1688-1753,江蘇揚州]揚州畫派畫家、「揚州八家」之一彈指閣圖
此圖所繪的是清代揚州天寧寺西邊的彈指閣,為文思和尚居址。行筆錯落有致。以淡墨勾潤,濃墨點視,清疏中流露出一股秀逸的氣息。人物刻劃,寥寥數筆,神情動態,栩栩如生。詩題與畫意,渾然一體,耐人尋味。此圖不僅是高翔的寫實佳作,也是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款識:「蓮界慈雲共仰扳,秋風離落扣禪絲。登樓清聆市聲遠,倚檻窺鳥夢閑。疏透天光明似水,密遮樹色冷如山,東偏更羨行庵地,灑詩筒日往還。彈指閣成作圖。請倚青四兄先生和正,世愚弟翔。」印章有「西唐之印」白文印、「高生老」朱文印、「隱安」白文印。
梅花圖
此畫中的梅花古秀清逸。淡墨直寫梅干,干墨輔寫,盤虯曲折,以濃墨橫向點苔,增添梅樹蒼勁峻峭之感。飛筆點寫花蕊,花瓣卻用胭脂色隨意點染,一霎時便使畫面靈氣清揚。作者畫梅風格洗鍊豪宕。高翔、金農、汪士慎、羅聘——「畫梅聖手」。
折枝榴花圖
畫折枝石榴一枝,似為隨意塗抹,然逸筆草草,簡靜松秀,蒼潤淡雅,意趣盎然。構圖別具一格,題詩布局亦獨出心裁,於畫左以行書通幅揮寫七絕一首,蹊徑另闢,以巧成趣,別有一番韻致。其詩日:「老父攜孫湖水頭,綠楊深處看行舟。殘書手握午窗下,瓶供一枝安石榴。」此畫是作者晚年右手病廢后,以左手所作。山水圖卷
卷末款識:「雍正甲辰秋八月朔日寫於五岳草堂。西堂山人高翔。」鈐「西堂山人」白文印。「甲辰」年為雍正二年(1724年)。畫中峰巒起伏,草木蔥蘢,江面開闊遼遠,遠處漁舟往來,忙於勞作。山間水邊的樓台亭榭幽靜怡人。全圖不以氣勢取勝,而是以情感人,描繪的應是畫家所熟悉的江南水鄉景色。畫面構圖具有一定的寫實性,因而使人產生親切感。高翔將寫實與抒情相結合,融入對家鄉山水民情的真切感受,運用疏淡的筆墨描繪出一個充滿了生活情趣的「桃花源」。此圖在畫法上繼承了元代畫家黃公望、倪瓚的傳統,但又融會貫通,自成一格。山石均以「披麻皴」畫出,略作苔點,幾乎不用渲染,筆法簡括疏秀,墨色淡雅,寫出了山水的空靈之感。樹木大多雙鉤枝幹,樹葉或圈或點,墨色清潤,表現出江南草木潤澤的特徵。對於墨法,高翔有「惜墨如金」之稱,他的作品以簡淡清瘦、雅逸清幽為特徵,這也正是他清高孤傲之性格的寫照。
092-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揚州畫派畫家、「揚州八家」之一甘谷菊泉圖
作者以南陽甘谷菊花益壽延年之傳說入畫。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飛泉,奔突直瀉崖下,懸崖下長著兩叢茂菊,葉壯花艷,華滋優秀,構圖奇峻,意境高曠清逸。筆墨放縱,揮灑淋漓,神情飄沒,新意獨具。款題:「南陽甘谷家家菊,萬古延年一種花。」作者畫作多蘭竹,寫菊甚少,此圖殊為難得。
墨竹圖
此畫中寫修竹數竿,長短有殊,左斜右傾,顧盼有情。用筆遒勁圓潤,疏爽飛動。竹後幾根石柱挺立,水墨勾畫,筆法秀挺硬氣,皴擦較少卻神韻俱全。竹用濃墨而石取淡筆,濃淡相映,虛實相照,妙趣橫生。全圖氣勢俊逸,傲氣風骨讓人感慨。
蘭竹圖
此圖氣勢磅礴,山勢險峻,巨石崢嶸突兀,一叢叢蘭竹,舒散而出。以枯筆淡墨勾石,濃墨劈蘭撇竹,蘭葉竹葉偃仰多姿,互為穿插呼應,氣韻儼然。以草書中豎長撇法運筆,秀勁絕倫。著名詞曲家蔣士銓謂:「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姿致。」此畫即為佐證。
092-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作品
092-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作品
092-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作品
092-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作品
092-鄭燮[1693-1765,江蘇興化]-作品093-李鱓[1686-1762,江蘇興化]揚州畫派畫家、「揚州八家」之一故園圖
松藤圖
此圖為李鮮寫意畫中之精品,圖中之松,不見首尾,可見其雄偉。老藤盤繞,枝葉交錯,用筆揮灑,用墨酣暢。
松石紫藤圖
此畫中蒼松高大挺拔,聳立天地之間,枝幹虯勁盤旋。紫藤碎玉珠花,盤繞垂掛枝頭。松下一叢牡丹,國色天姿,明艷動人。此畫工整細緻,設色雅緻,為作者初師蔣廷錫時的作品,雖沒有他後期豪放宕逸的風格,但自有清雅秀潤的韻味。
梅蘭竹圖
此畫以墨彩寫竹、梅、蘭三君子。翠竹修長挺拔,竹葉縱橫紛披。梅樹盤根錯節,造型奇特,似龍舞九天。幽蘭則清雅秀逸,姿態飄搖。墨之濃淡相宜相輔,多以雙鉤縱筆勾出梅之枝幹,濃墨點苔,圓筆寫花,極富情趣。幽蘭以濃墨寫出,似有臨風飄逸之姿。畫面繁雜卻有序不亂,構圖大氣豪放,筆勢勁健自由,情趣天成。
094-李方膺[1695-1755,江蘇南通]揚州畫派畫家、「揚州八家」之一蘭石圖
此圖以淡墨粗筆點寫出大塊山石坡地,幾叢幽蘭,花葉紛披,糾纏錯結。以焦墨寫蘭葉,運筆如飛,縱橫豪致,粗獷不羈之氣充滿畫面。此畫作於乾隆十八年十月,而李方膺於十六年被誣貪臟而被撤職查辦。這畫也許是他激憤心情的真實寫照。
菊石圖
此畫中以濃淡墨彩描繪出石柱的挺拔、堅實;淡墨勾寫菊花,以石青略點葉面。筆力疾勁,不拘成法。寫出菊花凌霜傲寒的高風亮節。筆法縱逸,簡括傳神。百花呈瑞圖
作者擅寫梅、蘭、竹菊及蟲魚,筆墨豪放,向以縱逸豪宕取勝。但在這幅畫中,用筆、設色都較工整收斂,清新明快,秀麗雅緻。從自題七言中推知此畫也許是為長輩所作,所以畫面祥和安逸。
瀟湘風竹圖
此圖以禿筆濕墨逆筆取勢畫風中之竹,通過竹葉的獨特造型,表現出狂風大作的動態。作者成功地使不可見的風有了可視的形象,正如作者詩云「畫史從來不畫風,我於難處奪天工。請看尺幅瀟湘竹,滿耳丁東萬玉空」。末識「乾隆十六年寫於合肥五柳軒,李方膺」。鈐「晴江」白文方印,「李生」朱文方印等。按乾隆十六年為公元一七五一年,作者時年五十七歲。
095-羅聘[1733-1799,安徽歙縣(居揚州)]揚州畫派畫家、「揚州八家」之一午橋莊上
花卉圖
此畫是仿沈周的筆法所作的一幅小寫意花鳥畫。畫中一株山茶花葉繁茂,後有嶙峋奇石聳立,奇石以焦墨勾出形狀,淡墨暈染,山茶設色清麗、兼工帶寫。梅花則飛筆點出,天然之趣盎然。
秋蘭文石圖
此畫構圖簡單,怪石以焦墨勾出,通體以墨彩暈染,厚重凝鍊。秋蘭則捨棄了當時所盛行的水墨撇寫之法,而以雙鉤白描繪出,略施淡墨,寫出蘭叢繁茂之貌,以濃墨點提花心及地面野菜。蘭之高潔晶瑩與石之堅實沉穩形成鮮明對照,使畫面自有一種超凡脫俗的靈動之感。
竹石圖
此畫中以濃淡二墨寫竹竿枝葉,水墨撇脫,隨意揮灑,以濃淡枯潤的變化,盡現竹之風致意態,有雲霧迷瀠之感。畫意空靈濕潤。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筆濕墨勾染點皴,色澤凝重,富有體積感。此畫反映了作者駕御筆墨的高超水平,是不可多得的一幅寫竹佳作。
鎖諫圖
本幅楷書落款:「仿閻立本鎖諫圖,寄蕭生湘客裝藏。揚州羅聘。」鈐「羅聘」白文方印、「遯夫」朱文方印。本幅另有「清玩草堂」、「半丁審定」等鑒藏印五方。尾紙有 蘭生於道光甲申年(道光四年,1824年)抄錄的《晉書》中關於陳元達鎖諫故事的一段文字,還有張唯屏於道光己丑年(道光九年,1829年)題寫的對於《鎖諫圖》的考證文字。 此畫最成功之處在於針對人物的神情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只見陳元達雙手持笏,緊抱大樹,嘶喊著進諫之言,盡忠、盡職的焦急心情溢於言表;兩名侍衛拉住陳氏的腰帶與上衣奮力外扯,他們雖然鬍鬚飛揚,雙眼圓睜,亦不能將其奈何;穿著便服的劉聰橫眉相向,目露凶光,放在膝上的左手緊握,顯然十分激動,余怒未消的神態躍然紙上;合手佇立的劉皇后眼見事端因己而起,心神不寧,急派侍女送交君王密柬以緩解急迫的形勢。畫面對緊張氛圍的渲染及對人物形神的描繪吸引了觀者的視線,顯示出畫家獨具一格的精妙構思。就畫法來看,人物容顏用細筆描繪輪廓,鬚髮纖毫畢現,面部略施淡墨表現起伏,服飾穿戴的線條勾寫頓挫轉折自具章法,有拙澀古樸之趣,觀者能從中感受到羅聘嫻熟地駕馭筆墨的高妙功力。以此圖與現藏美國弗利爾藝術館、相傳為唐代閻立本所繪的《鎖諫圖》相比照,人物的位置、動作基本沒有太多變化,羅氏之作只是省略了皇后一側的假山石與樹叢,添加了陳元達右側的幾名侍衛。另外,羅聘還將原本用設色之法圖寫的表現形式改作白描 ,使畫作平添了些許雅緻。唐 閻立本 《鎖諫圖》:http://www.yingbishufa.com/ldhh/img/yanliben003_3.jpghttp://www.yingbishufa.com/ldhh/img/yanliben003_2.jpghttp://www.yingbishufa.com/ldhh/img/yanliben003_1.jpg
墨竹圖
蘭菇圖
竹蘭石盆圖
竹園清飲圖
096-華喦[1682-1756,福建上杭/莆田]揚州畫派畫家萬壑松風圖
此圖淡色繪林海松濤,遠山風嵐煙雲繚繞,溝壑間一片蒼松茂密,虯曲盤折。松干鱗結,松根深扎岩隙,老乾新枝,挺秀俊拔。松針繁茂,其針如芒,密而不亂。濃淡遠近,層次鮮明,睹其松似聞風聲,其勢雄壯。
白描仕女圖
此圖以白描的手法,繪出一位娟秀、嫻靜的仕女,坐在藤木秀榻上,侍女正將她所要的書卷捧到她的面前。背景不著一物,線條細勁流暢,連綿不絕。人物刻畫細緻生動。簡潔的構圖,流露著清冷和孤寂之感。
天山積雪圖
華 喦的人物畫造型極具特色,以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和內在的神韻取勝。邊塞行旅是華嵒經常表現的題材之一。《天山積雪圖》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品。本圖畫唐人遠行邊塞詩意。圖中,天山腳下,一個身披大紅斗篷、藏掖寶劍的單身旅客,牽一匹雙峰老駝,艱難地緩行於冰雪之中。天色灰暗,四野空曠,道路漫漫,白雪皚皚。一隻孤雁橫掠空中,旅者和老駝舉首仰望,此情此景似引起了遊子的萬千思緒。畫中情景交融,意境含蓄。畫面構圖狹長,造成天高地迥的視覺效果,以襯託人物孤寂的內心世界。設色雅緻,色彩之間的搭配,冷暖色調的對比,都十分考究。人物、老駝的形象塑造在寫實的基礎上恰當地運用誇張手法,人物前傾的動勢,老駝富於人情味的表情,都使得主題更為突出。作品展現了畫家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出眾的繪畫才能。畫中自識:「天山積雪。乙亥春,新羅山人寫於講聲書舍,時年七十有四。」下鈐「華嵒」,右下角鈐「空塵詩畫」印。
桂樹綬帶圖
在這幅作品中,華 嵒將工筆與寫意、沒骨與勾染融匯一體,運用自如。畫中以墨筆勾畫、渲染桂樹枝幹、山石,以沒骨法寫葉,得清韻在疏枝間浮動之意。翠竹近似雙鉤白描而用筆形斷意連,淡墨寫脈,俊瘦硬朗。綬帶鳥以細毫將羽毛細細繪出,喙、爪以胭脂點染,姿態優雅,圓潤鮮活。整幅畫以工帶寫,自成舒朗之氣。
松鶴圖
此畫中一截老松,枝盤多變,形同龍爪,以細毫濃墨寫松針。棲止其上的一群丹頂鶴,造型生動寫實,設色清麗柔和,在質感與色彩上與松針形成鮮明對比。瑞鶴舉止優雅,顧盼生情。精緻處愈見其工,而不失筆情墨趣;寫意處用筆洒脫,而不失含蓄蘊藉。此幅力作顯示了華 嵒在小寫意花鳥畫方面的非凡造詣。海棠禽兔圖
畫中樹枝棲一山鷂,蓄勢下擊秋海棠叢中的黑兔。禽、獸野逸之姿,刻畫入微;動態活潑,眼睛傳神,質感頗強。用干筆枯墨,簡括幾筆,勾出樹枝。花葉色彩濃艷。自識「丙子春正月,新羅山人呵凍寫,時年七十有五」。
097-高鳳翰[1683-1748,山東膠州]揚州畫派畫家草堂藝菊圖
此圖以疏毫寫草堂,細筆寫修篁淡菊、老梅喬松。一翁策杖而行,當為畫家自寫。景物簡繁錯落,各得其所,布置極為精當。尤為可觀者,是以精秀之筆,寫出蕭疏淡泊之氣,實為大家手筆。
自畫像
畫面主人公偉軀美髯,倚坐在懸壁石台上,俯身凝視波濤中巍然屹立的危石和喬松,一隻孤鶴從天飛來,姿態矯健。從高氏頭戴斗笠、身著儒袍的裝束看,應是他考中[賢良方正]前的形象。氣勢雄闊的景緻襯托出他當時的凌雲壯志,孤鶴、危石、蒼松、勁柏寓意著主人公的孤傲性格。圖中人物面部渲染細緻,衣紋線條取白描法,樹石勾皴點染工整勁健,具宋人筆意。全圖用筆秀勁,構圖平中求險,疏密結合,為高氏中年人物畫佳作。自識「寥天孤鶴,托跡冥鴻,迥臨絕嶠,坐領長風。倘有成連刺舡,出沒其中乎。丁未三月初一日,南村居士自題」。鈐「鳳」「翰」聯珠印。按丁未為雍正五年,公元一七二七年,作者時年四十五歲。
雪菊圖
此圖以疏筆淡墨勾寫菊花,下筆迅疾,以濃墨寫意山石、葉脈,頗見精神。背景以淡墨刷染,花石周圍留出空白,給人以白雪覆蓋之感。畫風率意粗放,行筆落墨中透溢出古拙的韻致。此圖為作者右手患疾改用左手所作。雪景竹石圖
此圖描寫天氣清寒,湖石罩雪聳立,在皚皚白雪中,高竹枯草,隨風搖曳。雪景用水墨從背景拓出,濃淡掩映得宜。白雪覆蓋著幾枝綠竹,生意盎然,顯得雪意更足。
098-邊壽民[1684-1752,江蘇淮安]揚州畫派畫家蘆雁圖
此畫寫兩雁在寒沙折蘆之間,一雁已息落,一雁盤旋將下,相望相依,宛如一對旅外的伴侶。一支蘆花,禿筆蓬鬆;隱約渚沙,墨色枯淡。作者所畫的鴻雁,墨中帶赭色,頭頸彎曲,一筆而成,由濃而淡;羽翮柔軟潤澤,無不情趣橫溢。這種大寫意的潑墨蘆雁,是邊壽民獨特的創造。自題:「壬子立冬後二日,邊壽民寫於白沙旅館。」作者時年四十七歲,正是畫藝達到爐火純青之際,這是其重要的傳世代表作。
歪瓶依菊圖
此是一幀情趣盎然的書畫小品,筆意瀟洒舒放,毫縱不羈,隨意而行,卻又恰成天然之趣。濃墨點葉,淡墨勾花,秀雅高潔,意韻高遠。畫面雅拙樸實,卻自有一種脫俗越塵之感,讓人愛不釋手。自題「歪瓶雅稱菊枝斜,花與真花頗不差。持去賣錢償酒債,那知秋色落誰家。壽民」。
牡丹圖
此幅為邊壽民《蘆雁花卉圖冊》中的牡丹圖。用筆輕鬆隨意,色彩樸素淡雅,寫瓶中牡丹不加旁襯,鮮明突出。著筆雖不多,兩朵牡丹的盛開、半放之態卻活現於紙。畫面墨氣淋漓,情趣盎然。雜畫圖
此是雜畫冊中的一幅,以沒骨法寫一尾鱖魚,墨色濃淡自然,恰到好處表現鱖魚的體質感,借用幾筆淡墨勾出鱖魚的頭部。形象生動,似乎剛離水不久。口尚張穿一根柳條,幾片柳葉,既使畫面生又富於生活氣息。蘆葦天鵝圖
晴沙集影圖
此圖是邊壽民畫蘆雁的代表作。圖上僅繪蘆葦叢邊二雁,悠閑寧靜,姿態生動自然。用筆洗鍊嫻熟,墨色深淺把握自如,反映了畫家長期與雁朝夕相對,觀察入微,從而達到了「自與心會,畫與神契」的意境。本幅自題:「晴沙集影,淮海邊壽民。」鈐「頤公」白文印、「壽民」白文印。
099-閔貞[l730-?,江西南昌]揚州畫派畫家紈扇仕女圖
此圖仕女神態嬌弱,流露出一種夏日疲睏的氣息。樹榦的蒼老虯蟠與女子的嫵媚身姿,曲線交叉,相映相稱,構成新穎別緻的格局,著意刻畫仕女輕揮紈扇,脈脈含情之態。從圖中可以窺見當時人對於仕女的審美情趣。閔貞傳世的人物畫以粗放寫意者居多,此幅用筆嚴謹,人物線條的鉤勒較為流暢自如,是風格清麗的上細之作,為作者五十歲時的作品。
蛤蟆仙人圖
圖中人蓬頭弓背,雙手撫蟾,眯目啟齒,憨態可掬,笑吟吟地面向觀眾挪步而來。造型於狂放中不失嚴整,寓工於寫;用筆於恣肆中不失緊勁,寄巧於拙。合碑版之方硬與狂草之暢快於畫筆,兼具金石與寫意趣味,獨具特色。
八子觀燈圖
閔貞的人物畫,從徐渭、朱耷的水墨寫意中吸取營養,以粗筆見長,線條簡潔,揮毫自然,廖廖數筆而神形逼肖。此圖在構圖頗具特點:畫八個小孩俯身看花燈。用生動活潑的筆法將八個年齡相當、個頭差不多的孩子的稚氣天真的快樂的天性表現得別緻。錢條流暢,粗筆揮豪,富於動態,筆墨酣暢,變化多端。
巴慰祖像
此圖寫清代安徽省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巴慰祖的肖像。素來信佛的主人公趺坐於綉團之上,身披紅裳,似羅漢狀。人物面部寫實生動,參用西方繪畫技法,暈染有致。而衣紋卻用枯筆焦墨勾畫。綉團又用工筆填彩寫出。整個畫面虛實相合,工寫相輔,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
————各地方畫派————(清中期)100-袁江[1671?-1746?,江蘇江都]袁氏畫派畫家觀潮圖
圖中遠山連綿起伏,近處江面遼闊,波濤洶湧,江上船隻往來。岸邊,樹木濃密陰鬱,樓閣台榭臨江于山石之上。用筆工細,幽雅華麗,此圖為袁江的早期作品,描繪錢塘大潮的壯闊景色。浙江錢塘江因其特殊的地理形勢形成異常壯觀的大潮汛,觀潮成為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此圖採用了對角式構圖,頗受南宋馬遠、夏圭邊角式構圖的影響,山石樓閣集中在左下角,而大半畫面用以表現滔滔潮水和淡淡的遠山,充分顯示了江潮的洶湧壯闊。山石皴法多借鑒北宋李成、郭熙的用筆,江水畫法細密嚴謹,亦有宋人餘韻。荷凈納涼圖
山巒平岡,雜樹竹林蒼翠,溪水蜿蜒。近處荷葉連連,樹下小舟泛波,船上亭內,人們在感受陣陣清涼。畫境清爽明麗。
驪山避暑圖
海屋沾籌圖
此為袁江山水組畫之一。松繞危岩,海濤洶湧。崖壁下,平壇樓閣,穩坐拍浪之間,波連薄靄橫雲,遠山疊翠,峰巒起伏,氣勢壯觀。石壁不加苔點,更感堅硬,樓閣界畫,周密嚴謹,閣左上方雲氣中有一瑞鳥飛臨,此為畫眼所在。
別苑觀覽圖
貓雀圖
此畫中一貓攀扶於老梅枯乾之上,仰頭注目枝頭三隻小雀,似欲捕捉。貓及老乾皆以墨彩重寫,又以細毫勾出貓之毛髮,造型生動,富有張力。小鳥以淡彩寫出,著筆筒約,安詳適意,與貓之緊張動感形成鮮明對照。梅花刻畫細緻,嬌嫩雋秀。
101-袁耀[乾隆中期,江蘇江都]袁氏畫派畫家九成宮圖
此幅以對角構圖為主,建築在畫面中所佔比重不大,但作者有意將建築物安排在觀者的視覺中心,使其在山重水複的背景中頗為醒目。著名詩人杜甫曾有詠《九成宮》詩,袁耀即根據詩意想像而畫成此圖。袁氏父子(袁耀是袁江之侄)所畫的歷代宮闕雖然各有典故,但樣式大多雷同,富有裝飾趣味而無明顯的時代特徵,畫中人物的服飾也是如此,雖為古裝卻非唐非宋。
九成宮圖十二屏
絹本,設色,223×720cm×12。1763年作。2005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此畫以1100萬成交。蓬萊仙境圖
這是袁耀一幅優秀的山水界畫作品。畫家以寬闊的胸懷和超越的想像力,描繪出山川湖海吞吐日月的宏偉場面和壯麗景象。章法曲折有致,氣勢翻江倒海,令觀者驚心動魄。畫面上遠近山巒,兀立隱現,在雲煙幻滅之中宛如仙境。
巫峽秋濤圖
此圖以細膩的筆法,描繪了巫峽秋景山水壯觀景色。圖中樓閣以界畫為之,工整秀麗。山石用小斧劈皴,畫法精工。水墨滋潤,濃淡乾濕極富變化。構圖繁複,景觀開闊。右上自識「巫峽秋濤。時乙丑小春邗上袁耀畫」。鈐「袁耀」白文方印,「昭道」朱文方印。另鈐鑒藏印兩方。
雪蕉雙鶴圖
此圖以雪蕉襯托雙鶴,運用水墨烘托出湖岸水濱。白雪皚皚,綠蕉蒼翠,以大筆揮就;雙鶴形神兼備,得雅靜舒適的情趣,與袁耀常見的山水、界畫相比較,別具一格,顯得活躍而富情趣。此畫比畫家現藏南京博物院的《阿房官圖》要早四十一年。
102-傅雯[乾隆年間,遼寧北鎮]指頭畫派畫家103-朱倫瀚[乾隆年間,山東歷城]指頭畫派畫家104-李世倬[zhuō,?-1770,遼寧瀋陽]指頭畫派畫家、虞山派畫家皋塗精舍圖
圖中描繪群山重巒,雲霧繚繞,松林茂郁。四山所圍的山頭平壩上座落著結構宏偉的寺廟,其建築精美,庭院幽曲,崇樓迥廊間花木扶疏。用筆精細嚴整,以干筆淡墨細皴寫山峰,以濃墨淡墨彩界畫寫樓宇堂舍,山水明顯地有摹仿"婁東派"畫法的痕迹。此圖是世倬應帝命根據乾隆丁卯年詩意所作。乾隆在詩中對他的創作十分欣賞,按皋塗精舍是香山玉華寺中的御用書屋,是著名古剎。
105-潘恭壽[1741-1794,江蘇鎮江]京江畫派創始人重岩暮靄圖
圖中峻岩怪石突兀而立,山中泉水飛注入溪,雜樹挺立濃郁,水閣依山臨水,其中一高士展卷沉思,神態超然。境界幽美,深厚蒼渾。
106-張崟[yín][1761-1829,江蘇鎮江]京江畫派畫家江村小景
107-顧鶴慶[1766-?,江蘇鎮江]京江畫派畫家108-改琦[1773-1828,上海]「改費仕女」畫派畫家元機詩意圖
這幅作品畫的是唐代女詩人魚玄機的像。魚玄機是個很有才華,而遭遇卻很不幸的人,她大約生於844年,卒子871年,字幼微、蕙蘭,清代時因避康熙玄燁的諱改稱為魚元機。嫁給李憶為妾,因受李妻的妒忌,被迫出家,在長安咸宜觀做了女道士。由於喜讀書,有才思,擅作詩,受到當時文人們的重視,溫庭筠等名家常與她作詩唱和。後因忌妒笞殺侍婢綠翹,被判死刑,其時年僅二十多歲。留有詩文一卷。此圖設色古雅,衣紋秀勁,玄機倚坐展卷。姿容秀美,含蓄深思,刻畫傳神。
宮娥梳髻圖
改琦的仕女畫形象纖細俊秀,用筆輕柔流暢,落墨潔凈,敷色清雅,創造了清代後期仕女畫的典型風貌。此圖就充分反映了作者的特點。畫中寫清晨曉妝的情景,一個宮娥披髮而坐,另一宮娥正幫她梳頭,從自題中可知是坐者嘗試新的髮式,正讓別的宮娥幫忙。人物的造型、神態活靈活現,富有生活情趣。設色素凈,雖有紅、綠、黑等重色,卻更添清麗,是一幅意境醇美的仕女佳作。
靚妝倚石圖
圖中奇石厚重、翠竹青郁,一個面容姣好的少女,手裡持著玉簫卻無心吹奏,心事重重的倚在石上出神。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繪少女的雲鬢姿容。線條流暢圓潤,設色清雅。構圖簡潔,意境空遠優美。清改琦善畫仕女圖,名為《靚妝倚石圖》,是一幅巧妙運用以景襯人手法的作品。畫家以娟秀的翠竹,映襯纖美的少女;以玲瓏剔透的湖石,映襯少女的聰慧伶俐;以少女手持玉簫倚石的細節,映襯出少女的凝神沉思。他細膩地表現出人物和景物的配合,畫境空靈蘊藉,富有含蓄之美。詩人諸德彝看透了畫家的匠心,題詩二首,第一首云:「新換輕衫杏子綃, 湖山石畔倚纖腰。春愁滿腹無人說,那有心情玉簫。」題詩的前兩句,從畫面形象入手,描寫倚石少女的外形、服飾和神態,一個「倚」字,點明以景襯人的手法。後兩句,突出少女與玉簫的關係,她持簫不吹,正因為她思念著遠方的親人,滿腹春愁,無處訴說,心神不定。以手指按捺管樂器的不同圓孔,便能吹奏出美妙的樂聲。倚石沉思的神態,持簫不吹的細節,細緻而傳神地表達出少女懷念親人的情思。畫家改琦和詩人諸德彝運用相同的藝術技巧,配合默契,共同完成靚妝倚石美女形象的藝術創造。
錢東像錢東字東臬,號袖海,又號玉魚生,浙江杭州人。他與改琦之間相聚的時間雖不長,但情誼甚篤。此圖為1823年改琦寓居揚州時為錢玉魚的寫照。因改琦對錢東的個性十分了解,所以能很好地表現出錢東與凡塵懸隔的「禪定遺照」。畫面上人物趺坐於「貝多羅」樹丫的「蒲團上」。錢東斂心,參禪,澄性養身,超脫世塵,面壁成佛的形象,反映了玉魚老居士虔誠於佛心的志向。而旁邊石案上放著的貝葉、經卷和靈芝、石磬之物,更是為了襯托出人物的性格。
108-改琦[1773-1828,上海]-作品系列
108-改琦[1773-1828,上海]-作品系列
108-改琦[1773-1828,上海]-作品系列
108-改琦[1773-1828,上海]-作品系列
108-改琦[1773-1828,上海]-作品系列
108-改琦[1773-1828,上海]-作品系列
108-改琦[1773-1828,上海]-作品系列
109-費丹旭[1801-1850,浙江湖州]「改費仕女」畫派畫家羅浮夢景圖
此圖寫夢境,萬玉競艷之中,美女睇盼有情。作者以縱放的筆意寫梅,枝條紛披,曲折縱橫,冷葩寒萼,暗香浮動。仕女面容嬌俏,具典型的費氏風格,柳眉細眼,臉龐長圓。梅花純以水墨寫成,仕女卻設色妍麗,二者相為映襯,產生玄虛夢幻的效果。
姚燮懺綺圖
姚燮,是清代後期的詩人和畫家,字梅伯,號復庄,又號大梅山民。此圖是描繪姚燮與家中諸侍姬真實的生活情景。畫中姚燮端坐於蒲團之上,怡然微笑似有所悟,身邊諸姬環繞,或解書囊,或鋪帛紙,或輕聲對語,或倚樹觀望,或正結伴趕來,神形各異,儀態萬千。加之空中明月高懸,夜色如水,桃林煙彌霧漫,竹林枝葉蕭蕭,構成一幅清逸出塵的畫面。作者對姚燮面部細加渲染,有肖像寫實效果,而其他人物則是以作者一貫的纖弱美女的形象寫出,設色清淡,面目雷同,只在衣著髮飾之上有所變化。此圖名為「懺綺」,是指姚燮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虛度年華的懺悔之意,旨在刻畫「羅綺叢中悟此身」的禪學意境以及「鬢絲禪榻心暗傷,年華似水不可恃」的感觸。但從畫面來講,不過是士大夫階層一個生活場景的描繪而已。
月下吹簫圖
此圖疏梅朗月,青竹秀石,煙籠水面。茵茵芳草之上,雍容典雅的仕女正在吹奏洞簫。美奐美崙的意境在作者的筆下展現出來。畫面工寫結合,疏密並存,濃淡相宜,人物神態形象的刻畫是作者一貫畫風的體現。
十二金釵圖
此冊共十二頁,分畫《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現選其中兩頁,之一為《黛玉葬花》,之二為《史湘雲醉卧芍藥圃》,畫面人物纖細嬌弱,娟秀清麗,刻畫細緻工整,具典型的費氏風格。環境則以逸筆寫出,淡彩暈染,墨筆勾皴,空靈秀潤,以襯托出中心人物。
109-費丹旭[1801-1850,浙江湖州]--作品系列
(清晚期)119-蘇六朋[1796?-1861?,廣東順德]東山報捷圖
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雅與寧靜。山間一隅,樹木蔥蘢,一道清泉逶迤婉轉,自山石之間緩緩流下,水聲淙淙,使畫中環境顯得更加寂靜安寧。對弈的二人神情專註,彷彿心無旁騖。畫家通過對人物形體、姿態與服飾的具體描繪區分出二入主與客的關係。主人謝安的身體全部展現在觀眾面前,他神態高雅,氣度雍容,衣冠線條宛如行雲流水,簡潔酣暢。客人的身體有一半被掩映在樹後,他給觀者的只是一個側面,作者採用了這樣一種對比的方式,有意弱化客人的形象,其目的就是為了突出畫中主人的地位,從而使謝安的形象不言自明,雖是少許變化,卻是別具匠心。作品另外一個非常巧妙的地方,就是在畫面的右上方,婉蜒曲折的山道上,一匹戰馬風馳電掣般飛奔而來。這一處微小的安排恰恰是這件作品的關鍵,戰馬上的特使是剛剛從戰場上歸來向謝安捷報的,這正是這幅《東山捷報圖》的主題所在。作者有意把這—人一騎安排在這樣的—個角落,是為了避免縱馬狂奔的強烈動感破壞了畫面的整體和諧與寧靜。觀者在看至撻匹奔馬的時候,彷彿能夠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使畫面在舒緩與寂靜之中平添了一種緊張與躁動,能夠在—幅作品中處理好這種動與靜的強烈對比是需要深厚功力的。整幅作品結構嚴謹,造型生動,筆法細緻,設色淡雅。在山崖的暈染中,十分注重水分的應用,使崖石顯得滋潤透亮,如同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水氣,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秀美華滋的韻味,色彩明快清爽,淡而不薄。樹木的勾勒皴擦細膩精到,法度森嚴,頗有唐寅與仇英的遺韻。
清平調圖
太白醉酒圖
此圖寫李白醉酒於唐玄宗(李隆基)宮殿之內,由內侍二人攙扶侍候的情景。圖中省略布景,人物造型準確,李白戴學士巾,五綹清須,面部用工筆描繪,層層暈色,表情活脫若生,眉宇間流露出高傲之態,十分傳神。李白身穿白色朝袍,硃色靴、帶,色調鮮明;內侍的服飾作皂帽、青雜色衣履,色調灰暗。以服裝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烘托出李白高昂尊貴的氣勢。運思十分巧妙,多用方正之筆鉤勒線條,設色富有層次。是作者於道光24年(1884)二月創作的名作。
120-蘇長春[1814-1849,廣東順德]五羊仙跡圖
五羊仙是廣州城的神話傳說。古時候有五位仙人騎五羊,手執谷穗,在這裡播下了五穀,廣州從此興旺起來。畫中六人,除五羊仙外,還有一人可能就是題款上所提到的蝗。神此圖全用焦墨完成,落筆草草,風致宛然。人物頭像似不經意,卻刻畫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徵,是蘇長春代表作品。
124-居巢[?-1899,廣東廣州]嶺南畫派先驅五福圖
此圖為作者中年之作。構圖新穎,小石頭旁放著一雙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小竹籠,籠中有五隻小蝙蝠。以「石壽」、「五福」來「祝君」。畫面活潑,寓意深長,有廣東民間特點。125-居廉[1828-1904,廣東廣州]嶺南畫派先驅花卉昆蟲圖
此圖冊共十二頁,寫花卉草蟲,栩栩如生。運用惲壽平之沒骨畫法寫花卉,結合作者自己所創的撞粉、撞水技法,以產生秀潤亮麗、明暗參差的效果。昆蟲多以工筆或兼工帶寫之法繪出, 自然生動,寫實準確。畫面有清新活潑、文靜抒情的意趣。在這選其中二開,之一為《月季》;之二為《扶桑》。
富貴白頭圖
畫中描繪在綠草如茵的土坡上,兀立一塊玲瓏的湖石,石的周圍盛開著一叢牡丹,在春風中奼紫嫣紅,爭奇鬥妍,引得蜜峰、蝴蝶在花間流連嬉戲。石上停棲著一雙白頭翁鳥,神態閑靜,與喧鬧的蜂蝶相映成趣。筆致工整,花鳥形態生動,設色濃淡相依,明麗艷秀,使人感受到春天明媚溫暖的氣息。此畫為其晚年之筆。————其它————(清中期)110-沈銓[1682-1760?,浙江湖州]蜂猴圖
本圖畫一隻猴子在樹上捅馬蜂窩,兩隻猴子在樹下注視,情節緊張而有趣。所畫蜜蜂、猴子的諧音為「封侯」。侯是古時爵位名,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直到清代仍沿用。《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這種具有吉祥寓意和祝福的繪畫是沈銓特別喜愛的題材。 猴子的畫法精工,形態生動,自識中提到是仿宋代畫猿猴大師易元吉的筆法。背景山石畫得較放,點苔先用墨點再用石綠,樹葉多用夾葉法,再塗以白色或淺絳色。整幅畫工筆與寫意結合,色彩與水墨搭配,具有沈銓繪畫的獨特風格。沈銓的繪畫主要繼承黃筌畫派精工富麗的畫法,並把多種繪畫技法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面貌。他的花鳥走獸畫對後世影響顯著,尤其對日本繪畫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幅繪畫作於1742年,沈銓六十一歲,是其畫風成熟時的傑作。
梅花綬帶圖
此圖寫寒梅怒放,一綬帶鳥棲於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嗚叫。梅枝曲折,由墨筆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鉛白點染,晶瑩剔透。綬帶鳥及小雀刻畫細緻入微,一絲不苟,有北宋黃筌之意韻。
松鶴圖
此圖寫溪畔二隻丹頂鶴,蒼松濃郁,枯藤披垂,竹花互掩,清流湍息。一鶴回頭顧盼,一鶴昂首唳天,極為生動。作者取北宋黃家院體畫法,工細精麗,敷色濃艷,並極勾染之巧,頗有深厚的寫生功力。畫法呂紀筆,然亦有自己的特點。
桂鶴圖
雪中游兔圖
圖中畫兩株老梅,梅花盛開,以白粉染出。樹榦以墨點染暗面,樹後面竹一簇,梅樹上下,兔雀相互呼應,生機盎然。天空塗以淡墨,以襯出茫茫白雪。此圖與北宋崔白的寫實手法有相似處,但沈銓在此畫中很多地方不用線,而以明暗法代之應與他在日本的經歷有關。此畫作於他回國後四年(1737)。
111-張敔[1734-1803,安徽桐城(居南京)]112-沈宗騫[乾隆-嘉慶,浙江湖州]竹林聽泉圖
自題「乾隆辛卯清秋,仿天水夫人(官道升)遺法,芥舟沈宗騫」。下鈐「沈宗騫印」白文印、「芥舟」朱文印。近處蒼苔布滿溪畔石叢,坡地上生有一片翠竹,竹林間一座茅舍,從敞開的窗扉中可以看到屋裡短榻上端坐一人,青衫白裳,沉浸在山林天籟的氛圍中。遠處是幾抹山峰,以青綠色調皴染,山間溪流淙淙,白雲瀰漫,與近處風景的色調十分一致。
天台採藥圖
113-汪恭[乾隆-嘉慶,安徽休寧(居常州、蘇州)]新安畫派畫家隨園湖樓請業圖卷114-顧洛[1763-1837?,浙江杭州]小青小影圖
此畫以淡墨寫意繪庭院中的樹木竹石,點撇隨意,韻味清冷。圓月窗內,一女子瘦影獨坐,正在閱覽案几上的一紙薄箋。面容略帶惆悵,似有萬般心事。此畫以景襯人,以景托情,將主人公的孤單、寂寞的心境表露無遺。
梅邊吟思圖
此圖湖石奇立,梅枝虯曲盤折,小枝縱橫,枝頭冰葩寒蕊,繽紛似雪。一位女子立於梅樹下,正在看一卷素箋,若有所思。作者以工整細緻的筆法寫人物,設色素雅,與環境的清寒冷艷協調一致,又能從筆法簡逸的背景中襯現出來。
115-錢泳[1759-1844,江蘇無錫]臨沈周梅花圖扇面
116-錢杜[1764-1844,浙江杭州]紫琅仙館圖
此圖是錢杜為月樵先生所作,寫紫琅仙館之景。作者以高遠法構圖,近景古樹參天,清溪潺流,小橋橫卧,一人策杖而行。中景草屋數間組成一庭園,中間屋宇坐有二人,一位是主人,一位是訪客,琴童侍立。遠景山巒重疊,山泉直瀉,白雲繚繞,一寺院樓閣隱現於山間。全圖青綠設色,用筆纖細精密,清新秀逸,具趙孟頫、文徵明山水之神韻。畫家作此畫時為57歲。
人物山水圖
此冊共十二頁,選刊二頁:一、《臨居節西溪晴雪》;二、《臨沈周丹台春曉》。此冊雖稱臨古之作,實具作者自家面貌身骨,具有娟秀雋永之清韻,乃道光二年(1822)錢杜59歲時所作。
虞山草堂步月詩意圖
(清晚期)121-戴熙[1801-1860,浙江杭州]虞山派畫家憶松圖
《憶松圖》是戴熙「師造化」的最好例證。畫家跋云:「地近方山,山有龍池雲洞諸勝,多松,漫溪彌谷,曠望無際,常月夜行萬松中,遇要氏兄弟,結苑讀書其下,賦詩贈答,慨然有卜鄰之志。後來京師,每值風和月霽,輒追憶之,囑寫《憶松圖》,落落五年末有以報,丁未早春,僑居都下頗憶故山松徑……」《憶松圖》頗有「北宋」山水的氣勢,在意境上突破了「四王派」末流的蕭淡枯寂,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雄渾沉厚,山石形態及皴法。雲嵐煙翠圖
遠處山巒起伏,樹林茂盛,行雲浮動于山間。山泉在雲嵐下匯成小溪,匝谷而下。茅屋草舍參差於谷中平坦處,隱見小院主人正忙於窗前。近處水波漣漪,岩頭雜草橫生,密林茂繁。整個畫面明快秀雅。此圖結構精微,風度閑逸;筆墨清潤,全無俗氣,雖貌似耕煙,然又別有一番氣象。上題「雲嵐煙翠。擬大痴蔥鬱之象,不以家數求也。伯黍大兄屬,時咸豐五年乙卯清明節醇士戴熙。」
122-湯貽汾[1778-1853,江蘇常州]秋坪閑話圖
此圖筆墨簡淡,干筆皴擦、點苔。坡石雜樹,枝幹挺拔,畫樹葉用夾葉點葉,筆法細秀而蒼勁,罩以花青、赭石。山坳間秋樹掩映閣樓,坡石上二人對坐共語,意境幽深。款識:「秋坪閑語,今甫二兄大雅屬即請正之,七十一叟,貽汾。」鈐「龍山琴隱」白文、「忠孝子孫」朱文方印。另鈐「虛奇定」、「萊臣欣賞」等鑒藏印。
123-吳熙載[1799-1870,江蘇儀征]花卉圖
此畫中繪設色折枝月季,色彩濃淡得宜,充滿生機。構圖新穎別緻,月季高低相應、疏繁相襯。以沒骨賦彩寫花,水墨勾葉,點染自然,秀逸脫俗。
推薦閱讀:
※精妙!書家必備和文人必用的精言妙語(1)
※文人畫須求其上(藝壇走筆)
※《詩刊》等官刊已成為三流文人的集散地
※「吏隱」與宋代士大夫文人的隱逸文化精神——中國文學網
※文人八雅:琴棋書畫詩酒花茶
TAG: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