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蘭州拉麵,踏平沙縣小吃,為何滿城儘是黃燜雞?
當蘭州拉麵與沙縣小吃在爭當「街頭霸王」的日子裡,也許從未想過第三者會是一隻雞吧(注意斷句)。不知道從哪天開始,黃燜雞米飯就開遍了祖國大江南北,成為新一代「國民級料理」。看似普通的雞塊,到底憑藉何德何能擠進「快餐三巨頭」行列?今天食城記就來聊一聊黃燜雞米飯的走紅之路。
黃燜雞米飯又叫香雞煲,濃汁雞煲飯,起源於山東省濟南市。1927年,濟南府魯菜名店"吉玲園"由於名廚雲集、佳肴迭出而紅極一時,各商富賈,達官顯貴紛至沓來,與當時的「匯泉樓」、「聚豐德」並稱省城三大名店。其招牌菜「百草黃燜雞」更是深受時任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的喜愛,他曾為此賞銀三十塊,並稱讚說:「此雞匠心獨運,是上品之上,當為一絕」。
吉玲園的掌灶大廚薄林先生將畢生心血用於研究烹雞技藝。選雞必選山野之雞,因其盡得草木精華;選醬必選伏醬,其他季節所釀不適合用來燜雞。不僅如此,燜雞所需十餘種香料全部是購於宏濟堂的優質藥材。薄林先生對於燜雞配方極為珍視,雖然年事頗高,但每次配料都親力親為,不容他人造次。他還創造性的將傳統魯菜精於制湯的特點融匯於黃燜雞的烹飪工藝之中,使口味更加醇厚。
然而隨著飯店的變遷、衰落,黃燜雞也漸漸被世人遺忘。雖然名聲大減,但它從來都不曾消失,而是以其他名字一直存在於不少飯店中。由於其製作簡單、技術門檻低,黃燜雞米飯在沉睡了幾十年之後終於在街邊重新崛起,「楊銘宇」「泉聚閣」「美膳閣」「翰香原」「潤仟祥」等各種品牌的黃燜雞米飯層出不窮。不過所有招牌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大塊塑料牌子,上面用大字寫著「黃燜雞米飯」,品牌只是小小地掛在左上角。這就給人一種錯覺——一家叫「黃燜雞米飯」的餐館開得到處都是。
與紅燜一般加糖或醬油上色不同,黃燜則是保持肉類原有色澤,醬油僅用於調味而不用於上色。黃燜雞的主要食材是雞腿肉,配以青椒、香菇等燜制而成。它看似簡單,但也要做到三絕:一品湯,湯色紅亮、口感醇厚、油而不膩、回味無窮;二品肉,成品靚麗、肉質滑嫩;三品米,香氣濃郁、勁道有韌勁。而要達到這三絕,製法上自然相當苛刻。
製作黃燜雞時,投料要準確,對所用主料都需嚴格過稱下鍋,且必須用砂鍋,不能用金屬器皿。火候控制得當,燜的時間在10-15分鐘,確保肉質鮮嫩,湯濃味厚。不要以為米飯就可以隨便了,大米用前要先篩後簸,確保絕無雜物,凡半粒者全剔除,以達到粒粒如玉。
食用時,雞肉色澤透亮,嫩滑多汁,香味全部浸入雞肉內部,濃郁卻不粘膩。砂鍋內沸騰的香氣直入鼻中,舀一勺湯汁澆在米飯上,在米粒隨著湯汁的擴散而變成均勻的淡黃時一口咬下,那滋味足以軟化世界上最冰冷的腸胃,更加彰顯唇齒留香的完美境界。
比起「蘭州派」與「沙縣幫」里琳琅滿目的小吃種類,黃燜雞米飯自出道伊始便打著「只賣一道菜」的旗號,這在食客需求愈加多元化的時代實屬罕見。曾經調查過消費者,為什麼在沙縣小吃和黃燜雞之間,最終選擇黃燜雞?得到的回答是「有肉、有土豆,熱氣騰騰的。而且因為有米飯,不像其他麵條啊米粉什麼的,比較像正餐。「
「像正餐」,這可能是黃燜雞米飯紅起來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此之前,還沒有哪一個單品可以發展得如此迅速。對很多人來說,使用美團或者餓了么點外賣本身就是一個選擇困難症的爆發點,最後很可能是放下手機,「算了,出門隨便吃點什麼」。因此,可能多元化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提供符合大眾口味、讓儘可能多的人接受的產品。這就引發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是黃燜「雞」?
首先是因為價格,雞肉真的很便宜!如果用質量比較好的牛肉來做一份黃燜牛米飯,價格要賣到50塊錢一份,你買嗎?其次是普適性,中國地域遼闊,各個地區或宗教都有一定的口味差異與風俗習慣,但只有雞肉不怎麼受影響。米飯也是主食中最受歡迎的。第三,雞肉的烹調難度較低,另外現在禽類基本都是凍肉,食客也就不會特別計較新鮮的問題了。
對於食客而言,上菜速度快,端到面前時醬汁咕嘟咕嘟冒著泡,量又夠足,性價比實在是甩出競爭對手N條街。這樣的產品,口碑怎麼可能不口口相傳?黃燜雞米飯的定價,切中了消費頻率最高的價格段,也覆蓋了幾乎所有的人群。中餐可以吃,晚餐可以吃,夜宵可以吃,下午茶也可以吃;白領可以吃,學生可以吃,體力工作者也可以吃。這不正是目前常被提及的高頻+剛需的概念嗎?
投票啦!
推薦閱讀:
※自製一款促消化的小點心,比蛋糕好吃一百倍!寶寶吃到停不下來!
※土豆加一種配料,一口下去滿嘴香!
※街頭小吃系列——雞蛋豆腐
※2元錢一根的烤腸到底是什麼肉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