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澳大利亞州名及首府的由來

作者:周定國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這個被稱為「地球另一端的國家」是一個孤獨的大陸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塊由單獨一個國家佔據的大陸。從世界地圖上看,澳大利亞像一片巨大的樹葉,孤零零的漂泊在煙波浩渺的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下方,給人以遠離塵世,靜謐逍遙的感覺。

澳大利亞首都直轄區

本世紀初成立澳大利亞聯邦過程中,為了首都選址爭執不下,聯邦議只鄧得出一個對雙方妥協的折衷方案,在國土上划出一塊既不屬於維多利亞州又不屬於新南威爾士州的地方,定為首都直轄區。在1900年通過的澳大利亞憲法第125條規定,聯邦政府所有地或首都必須從新南威爾士境內划出,離悉尼不得少於100英里,面積不得少於100平方英里。根據這一規定,聯邦政府與新南威爾士州政府於1909年達成協議:從1911年起,決定以堪培拉為中心設首都直轄區,面積約為2400平方千米,以後按1908名的由來年「政府所在地法令」,傑維斯灣和鄰近一些濱海區管轄權於1915年從新南威爾士轉屬澳首都直轄區,以使在其西南偏西177千米的首都直轄區有一條人海的通道。

大洋洲花園都市——堪培拉

堪培拉是澳大利亞的首都,也是一座著名的花園都市。這裡景色宜人,樹陰濃密,以其獨有的田園風光魅力每年吸引著200多萬海內外遊客來此觀光。在這座被譽為「大洋洲花園」的都市裡,處處芳草萋萋、繁花似錦。堪培拉是一座有樹木800萬株的高度綠化了的都市,是人極少樹極多的「叢林之都」,每人平均佔有林地面積70.5平方米,僅次于波蘭華沙居世界第二位。人們稱譽幽靜得令人稱奇的堪培拉為花園裡的城市、城市裡的花園。

相對於世界上多數首都而言,堪培拉是座有著獨特神韻的年輕城市。據有關史籍記載這原為一片荒地,1823年,第一位英籍移民才開始在這裡設立牧場。1826年一位名叫約翰·穆爾的牧場主最先將此地命名為堪培拉。1841年,這裡發展成為一個市鎮,當時只有一個郵局、一家鐵匠鋪、一座教堂及附屬學校。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宣布成立,它是由英國直轄的6個殖民區聯合組成的。聯邦成立後首都設在哪裡就成了當時全國上下都關注的頭等大事。其中殖民區建立時有實力、經濟較為富裕的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的議員們都竭力主張將首都設在各自的首府悉尼、墨爾本。雙方不妥協的爭論拖延了八九年之久,無奈之下聯邦政府於1911年元旦通過決議,決定採取折衷方案,在悉尼和墨爾本兩都市之外另擇新址建聯邦首都。堪培拉這個有著充足水資源、氣候宜人、風光秀麗的僻靜牧場就這樣被作為聯邦政府首都的首選之地,十分幸運地一躍而成了全國政治中心。

新首都的名稱也引起了澳大利亞上上下下有識之士的關注。各界人士懷著極大的熱情提供了幾十條關於首都名稱命名的建議。有人建議命名為米歐拉(Miola),有人建議命名為奧爾伯里(Albury)、圖馬特(Tu砌t)或奧蘭治(Omnge)等,還有一些比較喜歡英國文化傳統的人士建議命名為莎士比亞(Shakespear)。更有人別出心裁地想以澳大利亞聯邦各州首府名稱的第一個音節拼成一個名稱:即悉(尼)墨(爾本)阿(德萊德)珀(斯)布(里斯班)霍(巴特)。且不說這一組合名稱太長,念起來也不流暢,就是組合名稱中誰前誰後也難以擺平。聯邦政府經過反覆而認真的篩選,最後仍然選中了土著人語言「堪培拉」作為聯邦首都的名稱。1913年新首都在首都山(CapitalHill)破土動工,由總督夫人登曼從一隻密封的金盒子里取出一張紙條,宣布保留堪培拉(can—berra)這個土著名作為首都的名稱。

堪培拉這一土著語言地名的含義至今仍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相會之地」或「集會的地方」,這一含義與現今作為政治中心的首都身份十分吻合;另一說法是「女人的乳房」,因堪培拉市區有「紅山」「黑山」這一對渾圓形山丘而得名。學者們傾向第一種說法。需要讀者注意的是,堪培

拉的英語曾寫作Camburry、Camberry、Kamberra或Kembury,最後將拼寫定為Canberra是十分特別的,因為在西方語言中n在b、m之前一定要改拼為m,這似乎巳成為一條法定原則,而在Canberra中,n在b之前卻未改為m,實在是專有名詞拼寫正字法上的一個特例。

鱷魚、珍珠、土著藝術之家北部地區

北部地區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北部,故名。英語拼寫為NorthernTerritory,縮寫為NT。面積1346200平方千米。人口17萬。北部地區在1825年前只有澳大利亞原住民居住。1825年北部地區被併入新南威爾士殖民區後開始建立歐洲移民點。1863年,又被劃歸南澳大利亞殖民區管轄。1911年並人澳大利亞聯邦。1947年,根據聯邦法令,組成立法委員會代表聯邦政府管理北部地區。1976年6月1日,聯邦政府批准北部地區實現有限自治,同各州所擁有的權利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北部地區設行政長官而非州長,設首席部長而非州總督。

「亞洲門戶」——達爾文

達爾文(Darwin)是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首府和主要港口,位於帝汶海達爾文港東北入口處的北部頂端,有澳大利亞北部門戶之稱。位於澳大利亞北部頂端的達爾文市,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是通往亞洲的門戶,當地居住的除土著外,還有印度尼西亞人、華人、義大利人等。華人早在1874年就來到達爾文,主要是來淘金和修建鐵路,因此,這裡很早就有了唐人街。港口始建於1869年,最初為紀念已故英國首相帕默斯頓(HenryJohn Palmerston)將其命名為帕默斯頓。

從「比格爾」號環球航行史得知,自然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曾於1831年底隨「比格爾」號進行科學考察活動。1839年,查爾斯·達爾文乘「比格爾」號去澳大利亞東南海岸新威爾士,途中考察過這附近的海岸。「比格爾」號測量員發現了這個港口,便將「比格爾」號停泊在此休整。據史料記載,當時一股可怕的颱風掀翻「比格爾」號,幸虧港灣有珊瑚礁構成的天然防波堤,船員們才幸免於難。1911年,帕默斯頓由當時的南澳大利亞省轉歸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管轄。就在這一年,英國「比格爾」號船長威克姆提議,為紀念著名的自然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Darwin)將其改名為達爾文。

此後,這座城市的重要街道名稱都是以當年「比格爾」號考察探險隊員的姓氏命名的,市郊還有以查爾斯·達爾文命名的國家公園。1990年,海南省首府海口和達爾文結為友好城市。

澳大利亞龍頭州——新南威爾士

新南威爾士州位於澳大利亞大陸東南部。英語拼寫為New SouthWales,縮寫為NSW。面積801600平方千米,人口610萬。新南威爾士州是澳大利亞大陸最早發展的地區和最古老的一個州,從某種意義上說,澳大利亞的歷史從這裡開始。如今,新南威爾士州則是這個年輕國家經濟發展的領頭軍,也是全澳工業化程度最高、最富庶的州。在澳大利亞,該州有「天下第一州」之稱。1770年,英國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踏上這塊土地時,發現這一地區海岸特徵相似英國的南威爾士,遂將此地命名為新南威爾士。必須向廣大讀者交代的是,在200多年的不同歷史時期新南威爾士地域概念及其所轄範圍是不盡相同的。當庫克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並命名為新南威爾士時,僅局限於東海岸,其範圍不大且界線相當模糊。隨著英國殖民活動向內陸擴展,新南威爾士範圍隨之膨脹,截止東經129°線,即相當於澳大利亞版圖大半壁江山。而後隨著其他殖民地,如塔斯馬尼亞(1825年)、南澳大利亞(1834年)、維多利亞(1851年)、昆士蘭(1859年)先後分離出去各自另立門戶。本世紀初成立聯邦政府時,新南威爾士州的領土才固定為今天的80萬平方千米,大約相當原先最大範圍時的六分之一左右。1979年,新南威爾士州與我國廣東省結為友好省州。

「南半球的紐約」——悉尼

位於南半球的悉尼(Sydney)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城市和港口,經濟、交通、文化和金融中心,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著名的澳大利亞美利奴羊出口港,有「南半球的紐約」之稱。悉尼港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沿岸有大小海灣40個,是理想的天然浴場和著名的衝浪勝地。每當盛夏來臨,遊人如織,遊艇如梭,百舸爭流,景色分外迷人,是著名的旅遊城市。

翻開澳大利亞殖民史,1787年5月,新南威爾士州首任總督阿瑟·菲利普押送776名罪犯由英國抵達這個「世界上最美麗最優良的天然港灣」。為感謝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托馬斯·湯森·悉尼勛爵對他殖民活動的鼎力相助,菲利普總督將此港灣命名為悉尼灣。

次年,菲利普決定在悉尼灣畔設置罪犯禁地,港灣邊的市鎮應運而生,並沿襲港灣名作為城市名,這就是悉尼名稱的由來。海外華僑華人也將其譯為「雪梨」,而英語同名人名一般譯為「西德尼」。其實,這不過是一個名稱的3種不同譯法而已。

昔日罪犯的流放地,經過200多年的開發和建設,已成為南半球的一個自然環境一流、經濟十分發達的現代化大都市了。眺望悉尼,那藍色的天空和湛藍的海水渾然一體,那枝繁葉茂的街道和萬紫千紅的街心花園錯落有致,那凝重的古老建築和明快的現代化大廈交相輝映,那舒適宜人的氣候溫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更使悉尼風采倍增。最能反映悉尼特點的是3座現代建築:建於1973年的悉尼歌劇院、建於1968年的悉尼塔和建於1932年的悉尼海港大橋。

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全國表演藝術中心。它矗立於貝尼朗岬角上,建築造型新穎奇特,外形如蚌殼,潔白奪目,巨大的屋面如同數張鼓滿海風的巨帆,整個歌劇院好似一艘迎面馳來的帆船,在四周帆影點點、天海表面藍的港灣景色襯托下,顯得既生動又醒目。這座由年輕的丹麥建築師耶爾恩·烏特松設計的浪漫主義建築被譽為世界現代建築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同北京的天安門、巴黎的凱旋門一樣,已成為城市的標誌性建築。

悉尼港口大橋全長1149米,是南半球最大的拱橋。它橫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灣,將悉尼市南北連成一體。遠遠望去,這座長虹橫貫、氣勢磅礴的鐵路、公路兩用單孔拱橋,猶如掛衣裳的大衣架,故悉尼市民戲稱其為「大衣架橋」。

悉尼塔高達304.8米,為澳大利亞和南半球的最高建築物。塔樓是外表呈現金黃色的9層圓錐形建築,第三、四層為瞭望層。登塔了【瞭】望,瑰麗多姿的悉尼全景盡收眼底。2000年在悉尼成功舉辦了第27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隨著近20年華人社會的發展壯大,悉尼中國城已成為重要的旅遊和購物中心。1986年與我國廣州市結為友好城市。

花園州——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位於澳大利亞大陸的東南部。英語拼寫為Victoria,縮寫為Vic。面積為227600平方千米,為澳大利亞大陸上最小的州。人口450萬,是全澳人口最稠密的一個州。維多利亞州原為新南威爾士殖民區的一部分。最初被稱為菲利普港。19世紀50年代在巴拉臘特發現黃金,一時間,成千上萬淘金狂從世界四面八方蜂擁而至。世世代代沉睡的大地突然出現了沸騰的生活。淘金熱使人口猛增。1851年,英國議會根據新南威爾士殖民區上呈的一項法令,批准菲利普港以及周邊地區作為單獨一個殖民區與新南威爾士脫離,並以當時英國女王維多利亞(Victoria,1819-1901,在位時間1836-1901)為之命名。該州經濟富足,文化發達、風景秀麗,多公園花園,被譽為「花園州」。1979年與我國江蘇省結為友好省州。

南半球的「倫敦」——墨爾本

首府墨爾本(Melbourne)建於1842年,1847年設市。在淘金熱時代,華僑稱此為新金山,以有別於美國舊金山。當地土著名稱為Berrern或Bararing。殖民地時代英語地名始稱巴特馬尼亞(Batmania)和格萊內爾格(Glenelg)。前者是以殖民開拓者巴特曼姓氏命名,後者是以英國在塔斯馬尼亞的殖民大臣姓氏命名。1837年為紀念當時英國首相墨爾本勛爵(WilliamLambMelbourne,1778-1848),澳大利亞聯邦總督理查德·伯克決定以其姓氏為此地命名。1927年前曾為澳大利亞的臨時首都。

墨爾本現有人口近320萬,是僅次於悉尼的全澳第二大城市。它是維多利亞州政治、經濟、金融、交通中心和進出口貿易中心。1956年在此成功地舉辦了第16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維多利亞傳統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在此有全澳大型工商企業、跨國公司、大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或分支,故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金融首都,有南半球的「倫敦」之稱。這裡有澳大利亞全國最大的唐人街。1980年,我國天津市與墨爾本結為友好城市。

陽光州——昆士蘭

昆士蘭州位於澳大利亞大陸東北角。英語拼寫為Queensland,縮寫為Qld。面積1727200平方千米,是全澳的第二大洲,面積為法國三倍多。然而只有318萬人居住在這一廣袤的土地上。昆士蘭是澳大利亞6個州中最年輕的一個。1823年,由於當時新南威爾士殖民區的官員和自由民不願意再把悉尼地區作為流放罪犯的囚禁地。為此,新南威爾士殖民區總督布里斯班決定派遣殖民區總檢察官去北方尋找一處新的囚禁犯人的合適地點。1859年,英國政府接受新南威爾士殖民區北部居民的請求,決定成立一個新的殖民區。同年6月,英國樞密院發布敕令,任命喬治·弗里格森·博恩為這個殖民區首任總督。為了紀念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英國政府給這塊殖民地區命名為昆士蘭(Queensland),意為「女王的土地」。

南回歸線橫貫州的中央,昆士蘭州氣候炎熱、陽光充足,故有「陽光州」之稱。昆士蘭州是全澳經濟發展最快、經濟增長最多的州。它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各種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該州支柱產業有製造業、農牧業、旅遊業和對外貿易。昆士蘭旅遊業十分興盛,全澳最重要的20個國際旅遊熱點景點有10處在昆士蘭境內。著名的有大堡礁、黃金海岸、陽光海岸,每年吸引數百萬海內外遊客慕名而至。1989年,上海市和昆士蘭州結為友好市州。

樹熊之都、度假勝地——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為昆士蘭州首府,位於布里斯班河入海處的兩岸。是昆士蘭州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在地理位置上比悉尼、墨爾本更靠近亞太鄰居,故被譽為「東北方門戶」。是一座擁有200萬人口、極富國際化氣息的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

布里斯班(Brisbane),始稱莫頓灣,是由新南威爾士殖民區總檢察官約翰·奧克雷斯於1823年發現而命名的。1830年前後,為表示對指派奧克雷斯尋覓新定居點的蘇格蘭軍人、新南威爾士殖民區總督托馬斯·布里斯班(ThomasBrisbane,1773-1880)的敬意,改以其姓氏命名。1992年,廣東省深圳市和布里斯班結為友好城市。

藝術之城——阿德萊德

阿德萊德(Adelaide)是澳大利亞州的首府和港口。瀕聖文森特灣。1836年首任殖民地總督威廉·萊特上校親自來此選址建立南澳大利亞殖民區首府。為了表示對英國王室的效忠,萊特上校以當時在位的英王威廉四世的王后阿德萊德(1792-1849)為此地命名。它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藝術之城,這裡不僅布滿了藝術情調的設施,城市的許多裝潢也表現出藝術特色。且每年主辦全澳著名的藝術節。

牛仔州——西澳大利亞

西澳大利亞州位於澳大利亞的西部。英語拼寫為Western Australia,縮寫為WA。面積2525500平方千米。面積約等於整個大陸的1/3。是當今澳聯邦各州中面積最大的州。人口約172萬。出產金、鈾、鐵礦石和天然氣。1616年,荷蘭探險家兼商人德克·哈托格乘船來到澳大利亞西海岸中部的沙克灣,並把這裡稱為新荷蘭。1829年,英國航海家弗里曼特爾在西岸登陸,根據英王旨意,正式宣布這塊不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區管轄的澳大利亞西部大片土地歸不列顛帝國,並將新荷蘭這一名稱改為西澳大利亞。從此,整個大陸完全置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西澳大利亞的東界以東經129°與當時的新南威爾士作為分界線。1987年,中國浙江省與西澳大利亞州結為友好省州。

印度洋畔的明珠——珀斯

首府珀斯(Perth)位於澳大利亞西海岸,西望印度洋。1829年,英國詹姆斯·斯特林船長選址,始建於1829年8月12日。1856年,西澳大利亞首任殖民區總督斯特林以思念其英國珀斯家鄉之情將此地命名為珀斯。珀斯的魅力不僅僅是美麗的城市,郊外大自然景色比黃金海岸還要美麗,特別是傍晚印度洋夕陽落下情景使人心生激動,珀斯不愧為印度洋畔的明珠之城。

蘋果州——塔斯馬尼亞

塔斯馬尼亞州由澳大利亞大陸東南端海岸同名主島等若干小島組成。英語拼寫為Tasmania,縮寫為Tas。面積67800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塔斯馬尼亞州是澳大利亞6個州中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州,又是唯一的島州。它和澳大利亞大陸關係很象海南省和我國大陸的關係。它是1825年英國在澳大利亞建立的第二個殖民區,原來此地名為范迪門地區(VanDiemen"sLand)。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在探險途中發現了此島,便以派遣他遠洋探險的上司,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范迪門(AnthonyVanDiemen,1539-1645)為之命名。1769年英國著名航海家詹姆斯·庫克再度到此,並將這塊「窮鄉僻壤」作為流放英國本土囚犯之處。由於范迪門的讀音與英語中意為「地獄」的Pandemonium相近,而荷蘭語Diemen一詞又易與英語demon即「魔鬼」一詞相混淆,故長途跋涉的西方航海家以及水手們對這一極不吉利的名稱十分反感,於是在紀念著名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逝世21O周年之際,1855年將此地改稱塔斯馬尼亞。位於塔斯馬尼亞州與紐西蘭之間的塔斯曼海也是澳大利亞科學協進會於1890年在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提議紀念這位傑出航海家命名的。如果當初了解這一州名、島名和航海家姓氏的關係,應該說將其譯為「塔斯曼尼亞」會更理想一點。

塔斯馬尼亞州遠離大陸,被巴斯海峽阻隔,真可謂為澳大利亞的「天涯海角」。這裡號稱是探索澳大利亞歷史的最佳「文物博物館」。如今仍可清晰地看到殖民時代留下的保存完好的酒坊、風車、石橋、教堂、倉庫、營房等建築風貌。塔斯馬尼亞州的大部分地區生長蘋果、梨和土豆。第一批蘋果樹是由威廉·布菜船長於1788年栽種的。如今大批蘋果從塔斯馬尼亞出口到世界各國,故該州又被譽為「蘋果州」。

誘人的旅遊勝地——霍巴特

首府霍巴特始建於1804年,是澳大利亞僅次於悉尼的第二個古老城市。以1801-1804年英國陸軍和殖民大臣羅伯特·霍巴特(RobertHobart,1760-1816)的姓氏命名。霍巴特在19世紀中葉為澳大利亞的主要捕鯨港和造船工業中心。如今為塔斯馬尼亞州首府和重要工業中心。也是一座擁有眾多名勝古迹、風景迷人的旅遊勝地。

方輿壇友mgnlxf提供http://bbs.xzqh.info/read.php?tid=63145

地圖鏈接http://www.aubest.com/other_images/ti-2-2.gif

文章發表於《中國測繪》2004年第2期

本文鏈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ch200402009.aspx

PS:文章是在萬方數據下載的,轉換格式時出現亂碼,列印後對照進行了修改


推薦閱讀:

澳洲的雙十一,Boxing Day
【步步沙龍】澳洲旅遊局空降步步,手把手告訴你如何玩轉北領地
澳大利亞礦權與礦法
悉尼人注意!又一個麻疹患者出現,她曾去過這些地方,趕快對照下!
這座存在感很低的城市,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TAG:澳大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