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不是法海,他們也研究愛情|心理學課程12
心理學家要對愛情進行研究,第一步要決定如何界定和測量。怎麼測量呢?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論」,認為愛情是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三邊分別是:激情、親密和承諾——愛情三要素,並由這三種要素組成不同的愛情類型。而完美的愛情則是由激情+親密+承諾組成。
但這個理論尚不能很好地對全部愛情進行解釋,因為現實的愛情往往需要好幾個三角形…
另外,從古代哲學和古典文學的有關觀點中,社會學家約翰·艾倫·李、心理學家亨德里克等人確認了愛情的三種基本形式:
情慾之愛——充滿自我展露的浪漫激情的愛(這個不舉例…);
遊戲之愛——視愛情為無需負責的遊戲(俗話說:不以結婚為目的就是耍流氓);
友誼之愛——如友誼般的感情(類似「我愛你,但你對我沒有性吸引力」,所以現在也常聽人說「防火防盜防閨蜜」);
這三種愛情的基本形式如同三原色,可再組成不同種類的次級愛情形式。以此為依據對愛情進行測量。如情慾之愛和友誼之愛相結合,我們能夠預測該愛情關係的較高滿意度;而另一種愛情,如遊戲之愛,則能夠預測較低的關係滿意度。
不同形式的愛情亦其共性因素,如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以愛人的陪伴為樂等。有些元素則具有特定性,比如處於熱戀期的情侶——經歷著激情之愛,常常會通過身體來表現這種愛,並且期待這種關係具有排他性,還會對自己的伴侶特別著迷——不由自主地就會開始秀恩愛,即花式虐狗。
心理學家通過對情侶的觀察發現,當情侶交談時,熱戀的情侶會長時間地注視對方的眼睛,還會互相點頭致意、自然地微笑或是輕輕地倚在對方身上。
激情之愛是深情的、極富激情的愛。心理學家哈特菲爾德把激情之愛界定為「強烈渴望和對方在一起的狀態」。當你愛戀著某人,並且不能自拔時,那種感覺就是激情之愛。
對滿懷激情之愛的一方而言,如果對方對自己的熱情做出回應,那麼自己就會感到滿足,如果沒有獲得回應,就會覺得空虛絕望。生活中的偶像劇就是這樣,所以偶像劇中的經歷激情之愛的男女主角情因對方的態度變化,情緒忽而興高采烈。忽而愁容滿面;忽而心花怒放,忽而傷心絕望...
心理學家哈特菲爾德還指出,每種情緒都包含著身體和心理反應——既有生理喚醒,還有我們如何詮釋和標識這一生理喚醒。從生理上講,當我們處在愉快的環境中,我們就可能將這種生理喚醒標識為喜悅,而假如我們處在浪漫的情境中,則我們可能把這種生理喚醒體驗為激情之愛。從這個角度看,激情之愛就是由於我們在生理上被有吸引力的人所喚醒而直覺到的心理體驗。
儘管激情之愛可以熱火朝天,但最終還是會平靜下來。浪漫愛情的高潮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然而重複一個激發情緒的刺激,心理學家發現人會對此產生一種心理麻痹——對該情緒或類似情緒的敏感度降低。如果一段親密的感情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那麼它就會最終稱為一種穩固而溫馨的愛情——伴侶之愛。
與激情之愛中狂熱的情感不同,伴侶之愛相對平和。他是一種深沉的情感依戀,就如同真是生活一樣。
深厚的伴侶關係是親密無間的,這種關係使人們能真實地展現自己,並且從中知道自己是被他人接受的。這時,信任取代了焦慮,是我們更容易展現自己而不需擔心失去他人的愛情。這一特點被歸結為自己表露,自我表露也是伴侶之愛所帶來的快樂之一。那些認為自己「總是把自己最隱私的感情以及想法和自己分享」的夫妻,往往對婚姻的滿意度很高。
研究者還發現,女性通常比男性更願意表露自己的恐懼和弱點。然而,隨著持男女平等觀念的男性的增加,男性似乎也越來越傾向於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並樂於享受伴隨雙方信任和自我表露而來的滿足感——愛情的精髓——兩個自我相互聯繫,相互傾訴,從而相互認同;
浪漫愛情的產生和消退趨勢與人們對咖啡、酒精以及其他藥物的成癮方式相似。最初,人們對某種藥物的使用可能會給自身帶來了一種很高峰的體驗,隨著不斷重複使用,抗藥性出現了。曾經帶來很大刺激的用藥量如今效果甚微。但是,停止用藥並不能恢復原來的狀態,甚至會激發強烈的戒斷反應:難受、抑鬱、厭煩等。
愛情也是如此,激情會逐漸消退變得冷淡,這一消退過程是在雙方長久的相處中自然而然地發生的。這對於那些將浪漫之愛視作雙方結合和維持長久婚姻基礎的人來說,相當於夢想破滅。
值得一提的是,與大多數人的印象相反,很多重複研究的結果表明——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墜入情網。男性似乎更難從一段愛情中解脫出來,而且,相比於女性,男性很少會結束一段即將邁向婚姻的愛情關係。
是的,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天長地久。
1971年,一個小伙給自己的新娘寫了封情書塞到瓶子扔到大西洋海域。10年後,有人在關島附近海岸發現了這首裝在瓶子里的情詩:
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但我相信我們的愛情仍然會像現在一樣鮮活。
這封信可能要花上一周,甚至幾年的時候才能「找到你」…即是它永遠不能到你手中,我仍然銘記於心的就是,我會不顧一切去證明我對你的愛——你的丈夫。
發現情書的人通過電話找到那位十年前的新娘。當情書的內容讀給她聽時,她竟然大笑起來,而且越笑越厲害。最後她只說了一句「我們已經離婚了」就掛斷了電話。
是的,離婚。社會上的離婚率一直再增長。文化對離婚率也有一定預測作用。
相對於集體主義文化,愛情意味著承擔責任,更多地是為了生活而結婚,人們在意的是「別人怎麼說」。在個人主義的文化,愛情是個人的一種感受,個體主義者期待在婚姻中有更多激情和個人的自我實現,人們在意的是「我自己怎麼想」。
心理學家還發現了當婚姻關係令人痛苦時人們處理失敗婚姻關係的三種方法:
一些人會忠於伴侶,等待時機以改善關係。婚姻關係問題如此痛苦,令人不願提及,加之離婚的成本又太高(婚姻不和諧者患抑鬱概率比婚姻和諧者高10倍),因此忠誠的一方會堅持下去,等待時機以改善關係;
另一些人(尤其是男性)會忽略伴侶。他們無視另一方的存在並任由婚姻關係繼續惡化。當他們將痛苦和不滿忽略掉,情感上的分離便隨之而來,伴侶之間談話更少並開始重新定義他們沒有彼此的生活;
還有一些人會表達他們在乎的內容,並採取積極措施改善婚姻關係,如討論問題、尋求建議、嘗試改變。
當痛苦一直存在無法消除時,有的人則選擇結束婚姻關係。
本文為@燒北(微信號:shaobei8)原創整理,非本人同意,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心理學家告訴你,為什麼他不懂你?
※有哪些不直寫孤獨卻顯孤獨的文段?
※你有哪些勇敢的瞬間?
※基於人格的心理診斷--SCL90癥狀清單
※《生育對話錄》-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