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好品德」從哪裡來?

中共湖南省委副秘書長 曾智夫

做人要有品,為官當有德;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養成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新時期,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要深入踐行「三嚴三實」,做到「忠誠、乾淨、擔當」,必須堅持德字打底、德字當頭。黨員領導幹部的「好品德」,既不是與生俱來,也不能自由生長,更不會從天而降,而是一個多方面共同修為的結果。

在不斷學習中形成發展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說:「世上只有一種善,那就是知識;也只有一種惡,那就是無知。」品德的培養提高,離不開長期的知識積累、準確的規律把握和崇高的價值引領。

讀書所以知善。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讀書是改造思想、加強修養的重要途徑,是凈化靈魂、培養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讀書使人明理。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作為黨的幹部,不僅要讀史、讀詩、讀文,還要涉獵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書讀得多、理解得深,必定通情達理、胸懷廣闊、揚善棄惡。

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我們的黨擁有近百年的歷史,一路走來,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我們的制勝法寶 — — 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 「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的戰鬥力。」黨員領導幹部要深入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充分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見賢而思齊。有什麼樣的價值取向,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準則。優秀的人物典型是真善美的踐行者,是道德的脊樑,是鮮活的價值觀、有形的正能量。范仲淹、于謙、于成龍等歷史人物,朱德、周恩來、鄧小平等黨的偉人,焦裕祿、楊善洲、林北川等優秀幹部,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要學習他們殫精竭慮、為民服務的本色,學習他們心底無私、坦蕩為官的底氣,學習他們敢為天下先、敢啃硬骨頭的精神。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征程中,時刻以優秀人物為標杆,以反面典型為鏡鑒,做一名忠誠、乾淨、擔當的好乾部,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務實幹勁,在各自領域、各自崗位擔當起推動改革發展的重任,奏響時代的最強音。

在法紀規矩中規範行為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參觀西柏坡時指出:「這裡是立規矩的地方。」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道德是內在的,道德行為是具體的。堅持依照法律紀律、規矩程序辦事,才能規範行為、養成習慣,反之則必然信馬由韁、胡亂作為。

提高法治和規矩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推進,要求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必須「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然而現實中不少幹部法律意識淡薄、法治素養低下、規矩程序觀念不強,有的甚至因此而違法犯罪。黨員領導幹部應牢記黨章黨紀,牢固樹立法律至上、權責對等的觀念,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規矩意識來為官理政。

帶頭遵章守紀依法行政。依法治國,理念是基礎,幹部是關鍵。作為群眾的「火車頭」和「領頭雁」,黨員領導幹部對社會風氣起著示範和引領作用。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更樹立起了一條道德高線,釐清了一份行為負面清單。黨員領導幹部在謀劃工作、行使職權的過程中,要更加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堅持依法施策依法辦事,弘揚法治精神,維護法治尊嚴,堅決不碰「紅線」、不越「底線」、不跨「邊線」、不觸「高壓線」。

主動接受監督。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曾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權力具有天然的膨脹性,必須依靠監督來約束。許多幹部對監督感到不舒服、不適應,殊不知監督既是對權力行為最好的規範,也是對幹部本人最好的保護。一些幹部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平時抵制監督、脫離監督。主動接受監督,是一種胸襟氣度,更是一種政治修養。黨員領導幹部應充分認識監督對道德和權力的規範作用,變被動為主動,自覺接受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里,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在工作實踐中完善提升

脫離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脫離群眾的道德是空泛的道德。群眾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深入群眾、服務群眾的實踐是黨員領導幹部提升才幹本領和品德境界最好的課堂和訓練場。

德莫高於愛民。鄭板橋有首《竹石》,習近平總書記改換了幾個字, 「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當官,當共產黨的官」,只有一個宗旨,就是造福於民。要始終以百姓之心為心,把群眾當親人,站在群眾立場上修身、處世、從政,做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暖心人,真正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對個人的名譽、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除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之外,我們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群眾是最好的老師。群眾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群眾的實踐是最豐富最生動的實踐。群眾中有辦法。常到群眾中走走,多感受群眾的生活,多聽聽群眾的意見,多積累群眾的先進生產技術知識,工作中的問題自會迎刃而解。群眾中有標準。俗話說: 「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工作方法對不對、效率高不高、效果佳不佳,都要交由群眾來評判打分。群眾擁有最終的發言權,群眾說好,才是真的好。群眾中有真情。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把群眾放在心上,為群眾辦了實事,群眾自會擁護愛戴,自會口口相傳。要虛心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從群眾那裡換得真情、取得真經。

品德建設永遠在路上。當了官並不等於品德好,一時的品德過關並不代表永久達標。時代在發展,實踐無止境,為人民服務沒有終點站,品德建設沒有休止符。這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新形勢下,黨員領導幹部要更加註重深入群眾防止脫離群眾,更加註重從嚴務實防止脫離實際,更加註重擔當有為防止精神懈怠,更加註重遵規守紀防止權力任性。黨員領導幹部要把品德建設作為一項終身課題,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時時銘記、事事堅持、處處上心,隨時準備堅持真理、隨時準備修正錯誤,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在優良家風中濡染傳承

家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風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道德風貌,既能從小陶冶一個人,又能在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中影響一代又一代人。傳統家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承載著許多高尚可貴的優良品德。

珍惜和繼承傳統家風。數千年的中華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家風。《顏氏家訓》《誡子書》《治家格言》等家規家訓,孔氏家族「學詩學禮承舊」、曾國藩「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和吉鴻昌「做官不許發財」等家教家風,這些都是中華傳統家風的代表。五常八德、修齊治平,耕讀為本、詩禮傳家,價值為重、財富為末,這些最樸素卻又最高尚的道德精華千百年來更在百姓家庭中世代流淌。要始終銘記從父母長輩那裡傳承下來的做人道理和做事品格,自覺做中華優良家風的繼承者、擔當者和踐行者,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不斷傳承發揚下去。

用好家風建設好家庭。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看重家庭和親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家庭經營得好,事業順利、生活幸福;反之,家風不正,則作風上、工作中難免出問題。從近年來查處的許多貪腐案件來看,相當一部分正是從家庭和家人處打開了缺口。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正家風、重家教、立家規,管好家裡人、把好家人關、建好小家庭。

讓好家風蔚然成風。中華優良家風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承載。家風相連成民風,民風相融成國風,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傳承好家風,大力弘揚現代家國情懷,在全社會形成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的好氛圍,凝聚起全民族向上向善、同心同德的正能量,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選自《新湘評論》)


推薦閱讀:

思想品德趣味教學案例(五十二)
讀書學習,修鍊品德
雪峰讀書的【品德篇】
很多人沒想通《易經》這句話,把其中的天道規律,說成思想品德!
選擇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有錯嗎?

TAG: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