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夏至賦

夏至賦

三餘草堂文

三餘草堂文

先人睿智,以土圭測日影,始得節點;遠祖聖哲,籍天策而窮年,乃有二至。幽夢不覺天曉,夜漏秒滴最短;流序運擇機樞,日晷至極而長。太陽黃經90度,直射北回歸線。火德星君行令,白晝炫時麗亮。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夫夏至者,二十節氣之一也。至若歲時節點,劃陰而分陽。冬蘊潛能,寒靄凜凜而蓄勢;夏臨煜耀,熏風翼翼而鋪張。榴花裕火,相伴裊裊夕暮。木槿綽約,燦爛灼灼朝陽。玉樹含煙,草木鬱郁而衍茂。竹豐林茂,薔薇奕奕而綻芳。山色敷榮,遠黛凝於碧樹。菡萏聖潔高雅,芙蓉暗自流芳。碧竹盈門。百合梔子競秀;葫錦蘆滿架,瓜果炫應時之風光。紅蓼呈艷,爭煥彩穗於澤畔,錦葵拜日,花盤擎天而高揚。凌霄攀緣,望蒼穹而寄夢,時化競秀,絢七彩而蘊香。

是時也,夏之魅力,達乎鼎盛,暑氣浩浩,悍熱炎炎癲狂。祝融操令,十個太陽並舉,溽熱宣燥煜煜。重黎施化,炎君發號,浩宇沸沸煌煌。陰陽反轉,燀暑威呈盛氣。溫燥浴烆,晝日駿駿湯湯。室如老君丹爐。夜籠蒸蒸,意想寒水碧月。適閑何在冷暖,心靜自然清涼。人似熱鍋螻蟻,天想冷雨舒眉。於是,乾坤借扇,尋物納風。制空調送涼爽;籍電扇搖清風。風馳電掣,翼翼隆隆。戶戶撲涼掛粉,家家艾蒿驅蟲。玫瑰、馬鞭、薰衣草;沒藥、香蒿、伴檸檬。驅邪穢,掛香纓。祛暑散體熱,逐氣覓康寧。避伏消夏,謹防蚊蟲,待月乘涼,遠離痱疔。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詩經》說,「有女同車,顏如舜華」看木槿紫薇欣榮也。

稽夫,夏與心氣相通,心者君主之官也。心無腎水則火熾,腎無心火則水寒。心以腎水而滋潤,腎必心火以溫暖。夏之養心:出汗、吃苦、睡午覺。夏之滋腎,枸杞、紅棗、配大蒜。避暑消夏,食亦趨於清淡。清火驅熱,生津益氣而解煩。緩解體燥,清補為佳。宜少油而多醋,切勿過甜過咸。清慮靜心,綠豆湯,淡鹽之水。少肉多飯,大小麥曲。粽甜夏至餅,粳米會湯麵。天地氣交,萬物豐華而結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而舒坦。使志無怒,綻華英而成秀,吐納補泄,與日月相應;清心寡欲,與天地相參。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化不可代,時不可違。保持心境平和,坦蕩心胸磊落,豁達曠放,神明出焉。是為賦。

奕奕,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湯湯,廣大貌;浩茫貌。 南朝 梁沉約《梁鼓吹曲·木紀謝》:「仁蕩蕩,義湯湯。」 南朝 梁江淹《待罪江南思北歸賦》:「心湯湯而誰告?魄寂寂而何語?」 唐陳子昂《春台引》:「感傷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懷宇宙以湯湯。」 宋葉適《治勢》:「故其勢之至也,湯湯然而莫能遏。」

煜 yù〈形〉光耀;明亮 [bright]。如:煜明(光亮);煜爍(光輝燦爛);煜煒(光彩華盛貌);煜熠(光明織盛);煜耀(光彩照射)

駿駿,(1).迅疾。 明 范濂 《雲間據目抄·記祥異》:"是科壬辰,中進士三名,而 鳳翔居榜首,松人始日聚談兵,即俎豆經生,駿駿乎皆有稱戈躍馬之志矣。"

(2).盛貌。 清 陳確 《金剛會問》:"其詩文雄左超忽,駿駿乎如春草之方怒生。"

祝融,古代傳說中的火神。為夏官官名與大司馬是同義詞。祝融是楚國社會公認的楚國始祖,也是炎帝的火師。《晉書》有記載:"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這句話明確的告訴我們祝融是夏官的官名。

。《遼史·禮志》中說,夏至日,也叫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遣。扇子可以生風,脂粉塗抹,通體發熱後,可以預防痱子,堪比當今的香水。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暑納涼。

煜 yù〈形〉光耀;明亮 [bright]。如:煜明(光亮);煜爍(光輝燦爛);煜煒(光彩華盛貌);煜熠(光明織盛);煜耀(光彩照射)

祝融,古代傳說中的火神。為夏官官名與大司馬是同義詞。祝融是楚國社會公認的楚國始祖,也是炎帝的火師。《晉書》有記載:"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這句話明確的告訴我們祝融是夏官的官名。

。《遼史·禮志》中說,夏至日,也叫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遣。扇子可以生風,脂粉塗抹,通體發熱後,可以預防痱子,堪比當今的香水。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暑納涼。

夏至」食品:「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干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夏九九歌我國農曆中「九」是習慣用的雜節,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傳較廣,它是以冬至那一天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節。「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同樣,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遺憾的是它不廣為流傳,其實「夏九九」確實生動形象地反映日期與物候的關係。最能反映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特點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樑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是: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北方農村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濕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八九七十二,當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夏九九」歌雖然未廣泛流傳,但它比冬九九適用範圍更廣。除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分地區等地區不適用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適用。這是因為我國南北溫差夏季小,冬季大。因此「夏九九」歌就沒有「冬九九」的那種地域局限性。

現代醫學認為,」。「心者,君主之官,。」「夏氣與心氣相通」。研究表明,只要保持心境平和與豁達,人的交感神經興奮性下降,燥熱感就會減輕。夏之養心,中醫重於心臟的保養,西醫側重心志調節。《頤身集》說:「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繫、互相影響,「腎無心之火則水寒,心無腎之水則火熾。心必得腎水以滋潤,腎必得心火以溫暖」。根據中西醫的養「心」理論,夏之養心:出汗、吃苦、睡午覺。

夏季養心,應適當出點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的過程其實就是身體里的陽氣蒸騰陰液,讓陰液通過毛孔到達機體表面的一個過程,而適當出汗是身體陽氣順暢、津液充足的一個表現。所以,平時可以多做些有氧運動。當然,出汗雖有利於養心,但並不意味著汗出得越多越好。

著名養心學專家嵇康在其名著《養生論》中指出: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心靜自然涼,首先要讓心靜下來,或清心寡欲,或閉目養神,都能使精神、心情舒暢。

立夏之後,晝長夜短,人們普遍睡眠不足,尤其是工薪、白領階層必須適度的午休,以防「過勞死」。午睡在我國很有歷史,一些古籍典章中還專門對「晝卧」、「晝寢」進行了敘述。如,清代長壽者曹庭棟在《養生隨筆》中就對「午後……就卧室安枕移時。或寐或醒,任其自然」做了詳細的記載。當然,午睡並非人人適宜。德國的一項研究表明,65歲以上或超過標準體重20%的人,以及血壓很低和血液循環系統有嚴重障礙的人不宜午睡,這一點必須謹記。

「冬養三九補品旺,夏治三伏行針忙。」之所以要冬病夏治,是因為「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一體之贏虛,消息皆通於大地」。《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云:「化不可代,時不可違。」如果夏天就讓人體內的陽氣強健起來,冬季就能防病、抗病了。「冬病夏治」也並非只有「三伏貼」一種療法,如果配合適當葯膳調補或針灸,冬病夏治就更加事半功倍、相得益彰了。蓮池一雨錦紋生,照水妍姿映月明。天宇火蒸炎入夏,幕帷清坐靜無聲。涼生扇底詩心動,醉飲香醇酒令行。歡啜好茶清暑熱,小亭高卧獨怡情。


推薦閱讀:

冬至連庚數九,夏至三庚入伏。
夏至,改變虛寒體質的良機,不可錯過!
鄭博士:夏至旺運有啥訣竅?
夢門社課---夏至
編織的誘惑----背心「夏至」

TAG:夏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