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華:海歸女羊倌和肉羊產業夢

陳華:海歸女羊倌和肉羊產業夢《 光明日報 》( 2011年02月24日 13 版)

陳華和外國種畜育種專家。

外國種畜育種專家評價陳華的肉羊產業時說:「能夠將種畜選育到如此高層面的種用價值,即使在發達國家都很少見。」

羊肉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但是,羊肉在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中占什麼地位?作為食草型畜牧業,養羊業對於我國的糧食安全有多大意義?「種羊」對於羊肉質量和產量有多重要?「種羊」和農民增收有什麼關係?「種羊」對農業現代化有什麼意義?什麼叫國家「基因安全」?見到陳華以前,我對這些概念知之甚少。

那是在天津靜海縣團泊鎮的天津奧群牧業公司超群種羊場,這裡離天津市區40公里,周圍空曠、寂靜,空氣中散發著羊臊味。當陳華從她的辦公小樓里款款走來時,一時沒有精神準備的我,雖然聽說過一些她的事情,但還是感覺有些錯位:養羊這樣的活計,怎麼能與這麼美麗、文雅,有著多年國外生活經歷的女人聯繫在一起呢?不過另一個念頭告訴我:這樣的人,肯定有著非同一般的想法。

十年做對兩件事:一是選種,二是選育

嚴格地說,陳華養的不是一般的羊,而是從國外引進優質種羊進行選育和繁殖。她的工作,就是要得到最優良的品種,促進中國的養羊業效益最大化。

陳華對我這個門外漢進行了關於肉羊業的基本掃盲。按中國人的營養標準,每人每日需攝入60克左右的蛋白質,這其中,比較合理的比例是動物性蛋白佔40%、植物性蛋白佔60%。但是多年來,中國人攝入的動物性蛋白顯然不夠,而且隨著城鎮化發展和人口增加,對動物性蛋白的需求還將大幅增長。羊是「草食」家畜,所以羊肉是「節糧型」動物蛋白來源體,也是少數民族地區膳食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發展肉羊產業有利於我國糧食安全、生態保護和民族地區安定。

問到我國肉羊業發展不快的原因何在?陳華說,歸根結底是因為「種業」的發展不理想。國家多年來在種業方面其實也進行了不少投資,但由於體制機制原因,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形成「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的惡性循環。陳華在國外挑選種羊時對這點感觸特深,很多外國農場主看不起我們,覺得中國人年年都要依賴引種,引種之後又不選育,導致退化而要再引種。從他們的語氣里,陳華感覺民族自尊心很受傷,心裡不服氣。就是這「不服氣」,使她決定從「做種子貿易」改成「做種子實業」,而且要做中國最好的種羊場。

陳華的自我評價是:這十年做對兩件大事,一是選對了品種,二是堅持了十年的選育。國家畜禽分子遺傳育種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杜立新教授的一席話使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她的工作的意義。

杜教授說:「選品種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不僅要考慮現在的需要,還要考慮將來一個較長時期的需要。」「新中國成立後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需要用紡織品換取外匯,所以那時大力發展細毛羊和半細毛羊。70年代後期由於新型紡織原料的興起,羊毛價格開始走下坡路,世界養羊趨勢從以毛為主向『肉主毛從』方向發展。到了21世紀,出於全球糧食安全的考慮,發展專門化的肉羊已經成為主流」。說到我國肉羊品種的落後情況,杜教授給我舉了一個例子:「國內本地綿羊8月齡屠宰胴體重約14公斤左右,但國外8月齡胴體重在22公斤左右,相差8公斤。中國80%的本地綿羊出肉率低、生長速度慢,品種落後不僅加大了羊肉的缺口,而且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而陳華引進的杜泊綿羊生長速度快,肉用體型好,出肉率高,而且板皮質量好,是國際上公認的優良肉用綿羊品種,符合最低投入、最高產出的選種原則,以往引進的肉羊品種還沒有像杜泊綿羊這樣好的。」

在中國搞育種,談何容易!陳華說:「最重要是能沉得下心。」此話怎講?她講了幾重原因:一是做種業不同於一般行業,門檻相對較高,因為選育本身技術含量高;二是因為選育不是速成行業,需要一茬一茬持續多年地「選」和「育」,才能使引進的良種不僅不退化而且更加優化;三是中國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接受新的觀念和品種的過程比較長;四是中國種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國外是根據消費市場的需求選種育種,這一點在中國比較滯後。

客戶是農民,市場不完善,資金需求大,過程又漫長,所有這一切,都決定了陳華的道路必定坎坷而寂寞。耐人尋味的,還不是她做了什麼,而是陳華在沒有國家太多支持的情況下,獨自將種羊選育堅持了這麼多年!

陳華20世紀80年代出國留學,90年代從澳大利亞回國後開始從事進出口貿易,從替別人進口種羊而開始了養羊。10年前,陳華經過對國外養羊趨勢的大量考察,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投入巨資從國外引進杜泊綿羊!可是當時,就連許多專家都不看好她的引種舉動,但陳華相信這其中的商機和未來前途。2001年,她以600萬元購進了300多頭純種杜泊綿羊,在山東東營建立了超群種羊場,又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的鄂溫克旗開始了雜交實驗。

鄂溫克旗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引進過很多肉羊品種與當地綿羊雜交,因為引進的都是半細毛型的羊,無法適應草原的惡劣環境,所以經濟效益並不理想。但是用陳華的杜泊羊與當地綿羊雜交後,生長速度以及板皮質量等,都大大優於先前的品種,屠宰時活重提高了10公斤以上。色音圖旗長反饋的消息說:「4月份,呼倫貝爾白雪皚皚,由於杜泊羊是粗毛型羊,在我們雪地上接羔一點問題都沒有,所以我們的牧民都覺得這個羊太適合我們這個地方了。現在牧民養50隻羊和原先100隻羊的效益是一樣的,增加了效益,又保護了草原生態。」

2003年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剛剛出台,新疆建設兵團農八師率先提出規模化、標準化的「大農業」建設思路。2004年初,承擔這一任務的新疆西部牧業公司的董事長徐義民一行,行程萬里考察肉羊品種,最終看上了陳華的杜泊綿羊,花300萬元從陳華的種羊場引進100多隻杜泊公羊,利用杜泊公羊和農八師規模引進的上萬隻小尾寒羊和湖羊母羊進行雜交。正是這一「壯舉」,才有了西部牧業後來成功在「創業板」的上市。

杜泊綿羊走向規模化雜交生產,實現了陳華肉羊產業夢想的第一步。接著讓陳華欣慰的是,這個品種不僅受到養殖戶的歡迎,杜泊羊雜交肉的風味和口感也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走上了百年老店「東來順」的日常消費餐桌,並且價錢是東來順一直賣的內蒙古羊肉的3倍,杜泊羊的上腦更是賣到了每斤300元的「天價」。

十年堅守成大事:咬緊牙關,破釜沉舟

選對了品種,下一步就是擴大種群進行選育,這就是陳華所謂的第二件大事——堅持了十年的選育。

2003年,正當陳華增加投入上千萬元在山東東營和安徽建了兩個新場,先後引進了波爾山羊、杜泊綿羊,又與國外專家合作,把最好的公羊和母羊做供體產出的胚胎移植到當地綿羊身體中,借腹懷胎,成規模地複製最好的基因,事業蒸蒸日上時,非典襲來,老百姓開始宰羊,種羊無人問津,價格應聲落地,同行陸續倒閉、紛紛轉行。因為難以捨棄「做中國最好的種羊場」的人生夢想,陳華左右思量,冒險選擇了堅持。或許當時,她並不知道作出這個選擇之後將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她低估了這個低谷期之漫長。就算你再堅強,明年、後年、大後年……五六千隻種羊,每天光飼料就得近萬元。企業的堅持,可不是咬咬牙就能過去的。很快,陳華不僅賠光了多年的積蓄,還欠下了巨額外債。前後投資3000萬元的種羊場,使陳華轉眼之間由「富姐」成為負債的「負姐」。為了維持日常開支,她做出第二個選擇:宰殺天價種羊當肉羊賣來養活其他種羊。

回首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陳華說:「2005年底我們關閉了一個種羊場,2006年又繼續宰羊,關閉了另一個種羊場,能賣的東西都賣了,為的是儘可能延長生命線,保留最好的種羊。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我做了所有努力,還是要破產,那我就認了。」

無論是出於對事業的情感還是出於對未來的信念,甚至是出於無奈,總之,陳華終於在與時間、與強大的外力的抗衡中,成了最後的堅守者。「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是三年,我們挺了十年。」

一個「挺」字,道出十年艱辛。對於陳華的不易,外行人只可想見其一其二,而對於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楊振海來說,才深知其難。他在調研天津奧群牧業公司的種羊場後說了一番感人的話:「我從事畜牧業也20多年了,見的種羊場也比較多,但是像你這樣全身心地把育種做起來的不多。『種業』方面,按理說應該是國家主導的事,一個民營企業,把選種育種堅持不懈地做了10年,而且有相當規模,確實不容易,你為國家做了一件好事。」

2010年12月,一封信,從中國駐澳使館,輾轉到中國商務代表團,又最終放在了農業部領導的辦公桌上。

寫信的人,是澳大利亞種畜育種專家艾倫·拜倫。當他來到陳華的天津奧群牧業有限公司時,意外地發現,這個擁有3000隻杜泊種羊的具有相當規模的種羊企業,經過不斷選育,使得杜泊綿羊的遺傳表現力非常突出。他完全沒有想到,過去總是不斷「引種」的中國人,在短短的幾年中就做得和他們一樣好,而且擁有了中國非常缺少的高質量種羊基因庫。他認定:「能夠將種畜選育到如此高層面的種用價值,即使在發達國家都很少見,這對中國實現畜牧養殖現代化、增加蛋白質產量至關重要,應確保此項寶貴資源能夠充分利用,造福於現代中國農業。」他希望,這個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不應該再由一個弱女子孤軍奮戰。在信中,他向中國有關方面領導建議:陳華的育種企業,應該得到國家的支持。

風雨過後見彩虹:與中國種業共發展

陳華再一次起步之際,正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種業將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中國養羊業正在從粗放散養的生產模式轉向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杜泊綿羊種羊成了最受關注和歡迎的香餑餑。

專家告訴我:從消費環節看,我國的肉食結構如果將豬、雞、蛋這類耗糧型畜牧業的比例減少5%,而將食草動物牛羊肉的比例提高5%,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是大有益處的;從國家「基因安全」考慮,目前只有水稻基因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畜牧方面,豬、雞行業發展比較早,但是配套系種畜禽基本被國外育種企業壟斷。所以,種質資源——基因,已成為21世紀國際競爭點之一。

再從我國的現實情況看,由於生態保護、退耕還草等原因,這幾年肉羊的存欄數有所下降,但消費需求卻在增長,2010年國家進口羊肉2000萬噸。羊肉缺口大,價格自然漲,對以吃牛羊肉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肉羊產業已經上升到社會穩定的高度。西部牧業董事長徐義民告訴我:2011年國家落實到新疆的民生政策,就是「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定居興牧,離不開好的肉羊品種,這是肉羊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好像一下子,「老百姓的菜籃子」、「國家基因安全、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維護生態平衡」、「向國人提供更多的優質蛋白」、「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化」,等等等等,這些關乎國家發展的大問題,都和陳華的事業聯繫起來了。

其實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都說「風雨過後見彩虹」,我為陳華好事連連而慶幸。最近她幾次高興地打電話告訴我,國家加大了對發展草食家畜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對種業的支持,鼓勵種子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開展商業化育種,打造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企業;杜泊綿羊已成為2011年農業部羊品種推薦中的首推品種;天津奧群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個拿到杜泊綿羊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業企業;天津奧群公司斥巨資獲得了另一粗毛型肉羊品種「澳洲白」的10年中國獨家引進、經營權和相關的核心技術;「澳洲白」品種知識產權的獨家擁有,加上此前10年間引進品種選育提高的技術和手段,使陳華的天津奧群牧業公司,從品種源頭上佔領了中國種畜資源的高端,成為首家能夠提供肉羊配套系種羊和最佳品種解決方案的專業種子公司,在中國肉羊產業的發展中一枝獨秀。

是啊,這些好消息,對於經歷煉獄般的堅守之後的陳華,難道不應該自豪嗎?

在天津奧群牧業有限公司三樓的辦公室兼會客室里,我和陳華對面而坐。角落裡傳來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的音樂,那是《英雄》交響曲。眼前這個看上去並不具有英雄氣概甚至過於柔弱的女子,又一次證實了我多年的一個想法:堅強,來自人的內心,而不是外在的體魄!

遠離浮名浮華浮躁,陳華,一個海歸女羊倌和她的肉羊產業夢想的實現,絕非偶然。遠見與堅守,這兩種與眾不同的品質,成就了陳華和她的奧群種畜。

(本報記者單三婭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推薦閱讀:

中國第一大海歸:玄奘的法相宗是如何沒落了的
海歸留守妻子的生活!
原來這些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出國留學的海歸
(周日10.18)今日主題:海歸女為何難嫁
就著酒,看《三十六大》

TAG:海歸 | 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