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唐山大地震》
在《唐山大地震》還沒有上映之前,各種媒體如報紙,網路等已經把那種悲傷氣氛渲染的如火如荼,特別是今年四月份青海玉樹地震以後,觀眾心裡那種期待更是與日俱增,做為剛哥的一名粉絲,我也非常期待這部電影能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內心震撼。
雖然《唐山大地震》已經上映一個多月了,但直到昨天晚上我才實現我的夢想。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是一忍再忍,但還是沒有忍住,在朋友們干自己事情的時候偷偷流淚了,以前我總是喜歡嘲笑那些看電影愛哭的男人,並叫他們「小男人」,今天我才發現我也是其中一個,好久都沒有哭了,其實想一想做「小男人」挺好的。看完電影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這部電影的名字起錯了,它更應該和原小說同名叫做《餘震》,這裡所說的「餘震」,不是指地震後的餘震,而是受災群眾心裡的「餘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就是心理創傷和陰影。
影片中那些悲慘場面我就不說了,因為我用任何辭彙也描述不出那種讓人揪心的場景。作為一名心理學研究生,我只是想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影片中那些主人公的心歷路程。主人公王登因為當年母親的一句話「救弟弟」而怨恨了母親32年,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應該可以理解的,一名八歲的小女孩在遭遇了如此強烈的地震之後,已完全失去了安全感和控制感,在廢墟中唯一的希望就是父母來救她,但等來的卻是折磨了她三十二年的那三個字,雖然當時的情況很危急,母親也是迫於無奈,可是從個體來說,那種被親人拋棄的感覺,無異於心理上的一次死亡,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心理防禦機制強迫她選擇了遺忘,把那些負性情緒壓抑到了潛意識,但隨之造成的後果便是經常做噩夢,一次一次重複那個被親人拋棄的過程。
電影中還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她的養母對她的養父說,她覺得王登和她不怎麼親熱,反而和養父很親熱。我想那個時候她對母親那種仇恨的心理多少有點移到了養母的身上,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移情」。童年的經歷讓她長大以後對生命格外的珍惜,大學最後一年由於意外懷孕,在選擇前程和孩子的時候,她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退學,這讓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包括她的養父。我想她選擇孩子除了看重生命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潛意識裡要和她的母親劃清界限。因為如果她選擇了前程,那就意味著要流產,打掉孩子,這種行為是她無法接受的,甚至是憤怒的,更因為真那樣做了,那她就和她一直以來怨恨的母親成了一樣。最後的結婚也可以看出,她為了追求自己一直以來缺失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她選擇了比她大十幾歲的加拿大人,甚至不惜遠離故國。
和她一樣32年內心受到折磨的那個人,便是她的母親--元妮。因為當年自己的那個決定,讓她的內心充滿了自責和負罪感,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應該是天底下最難解決的兩難問題了。堅強的母親在做完決定的一刻,就註定了她要用一生的時間去「贖罪」,因為在她看來,就是由於她的決定才讓自己的女兒失去生命。32年來每次祭奠親人的時候,都要重複說那些話,甚至帶有強迫的性質。32年來孤身一人一直住在那個小屋裡,以致於連自己的兒子也不能理解和她大吵起來。所有的這些行為和做法,其實就是想讓自己的心理好受一些,以報答丈夫的愛和求得女兒的原諒。
蒼天有眼,32年前因為唐山地震他們母女分離,32年後又因為汶川地震她們母女團聚。當得知自己的女兒當年並沒有死,要來看她的時候,她內心除了欣喜以外更多的是害怕,女兒來了她不敢去外面迎接,不敢看女兒的臉,甚至都不敢大聲的和女兒說話。最後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用最原始的行為來求得女兒的原諒,那就是「下跪」。電影看到這裡,我想沒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眼淚。看到婆婆要下跪,兒媳婦小河要去扶住婆婆,但是兒子方達擋住了,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母親徹底的放下心理包袱,徹底的釋放內心的委屈。因為母親這一跪,也讓女兒王登32年來內心被壓抑的那些負性情緒被完全的釋放出來,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母親這屈身一跪,換回了全家人心理的藍天。
我學習心理學已經有五個年頭了,也了解很多心理治療技術,但從來沒有那個技術能和親情和母愛相比。向偉大的母親致敬!祝願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滿!
推薦閱讀:
※我已不再漫步雲端, 我只想俯首大地!
※魯迅眼中「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為大地立傳,走過生死場
※棋局(大地漫筆)
※中加引渡條約呼之欲出 滯留加國貪官窮途末路 大地360
※天星風水:凡是真龍大地必合天星! - 商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