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文字版鍾(第六十九集)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六十九集)  2010/8/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213-0069尊敬的諸位大德菩薩,大家好!大家請坐。我們今天繼續來做「修行與生活座談會」的研討。我們按照慣例,首先回答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本地在場同修的問題,然後再回答網上同修的提問。問:廣州侯居士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昨晚在協會聽你講《無量壽經》大意,很有受用,請問《無量壽經》的序分是從幾品到幾品?正宗分是從幾品到幾品?流通分是從幾品到幾品?另外你昨晚說會細講《無量壽經》,請問會在什麼時候講?答:《無量壽經》按照黃念祖老居士在《大經解》裡面的分法,序分是本經第一、第二、第三品。序分好比是一個人的頭,五官俱全,看到五官也就對這個人了解了,序分是代表整部經的頭,你看到序分就大概知道本經要講什麼樣的內容。正宗分是從第四品到第四十二品,這是好比人的身體,五臟俱全。流通分是本經第四十三品到第四十八品,後面六品,好比人的手足,運行自如。經開三分,古來大德是有這麼一個分法,黃念祖老居士對這個經分成這三分。《無量壽經》,我們師父現在正在講《大經解》,是黃念祖老居士他所作的,因為講得很長,我們本地的同修大概也希望能夠早點了解這部經的大意,特別是聽不懂國語的同修,廣東話語系的大眾,師父老人家很慈悲,命我在協會現場為大家用廣東話(粵語)來講《無量壽經》,先講大意,今天就能講圓滿。明天要到馬來西亞,師父老人家現在在馬來西亞,我們去一起參加一個宗教教育的論壇,是跟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以及一些馬來西亞宗教領袖們的論壇。馬哈迪和師父上人分別做主題演講,並且會有對話,大會也讓我做一個發言,所以明天趕赴馬來西亞。之後會跑幾個地方,十九號要到澳洲去一趟,魏斯博士在澳洲有個演講,師父老人家讓我去聽一聽,跟他結個緣。另外可能也代表師父,會在澳洲出席一些活動,所以大概得九月初才回來。九月初之後我們將會在協會這裡,現場把《無量壽經》細講一遍,用廣東話講,請大家到時候留意。問:第二個問題。我在網上聽你講四書,常聽見您提到禮,請問儒家常說的禮是指什麼?五常中的禮和六藝中的禮有什麼不同?以前人們常說的封建禮教中的禮又是指什麼?答:這個禮都是說的同一樁事。到底什麼是禮?簡單的來講,禮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係,或者說藝術。人如果能懂禮,就能夠跟一切人相處得很和諧,禮就是教我們如何處理關係。儒家講的禮,實際上不僅指人與人之間如何處理關係,也包括人與自然之間如何處理關係。像《禮記》裡面就有「月令」篇,就教我們一年四季該吃些什麼、怎麼個做法,這些都是我們跟自然要處理好關係。禮也有講到人與天地鬼神,我們說另外一個維次空間生命的這些眾生,如何處理關係。像儒家特別講求祭禮,祭禮祭祀鬼神、祭祀天地,這都是教我們如何處理跟天地鬼神之間的關係。所以簡單的說,禮是教我們處理好這三種關係,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人與天地鬼神之間的這三種關係。把這三種關係都處理得很和諧,人一定會幸福快樂,這個社會一定能安定,災難就不會有。「封建禮教」往往是用來批評儒家禮教,是完全批評、打倒,這是不對的,為什麼?禮教已經經過了二千多年歷史的考驗,證明它真正是對於社會安定、人心善良帶來很好的益處。如果它沒有益處,何必要二千多年後由你來去打倒?早就有人把它打倒了。它之所以經過二千多年仍然不衰,一定是有它的好處,我們應該認真的去學習、研究,去力行,這我們才能夠受益,不能夠對此一無所知,而盲目的去批評、指責,這不符合科學態度。實在講,禮的根源是在於我們的恭敬心。《孝經》上講「禮者,敬而已矣」,儒家講的禮儀很多,概括起來就一個字,講個「敬」字。像《禮記.曲禮篇》裡面頭一句話就說「毋不敬」,沒有不尊敬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們都尊敬。你能尊敬,你做出來的樣子就符合禮。所以禮不是說聖賢人故意制定的一套規範來約束我們的,這種行為的規範實際上是本性中本有的性德,人皆有之。但是我們一般人迷失了性德,所以行事都不符合禮,於是聖賢制定這些禮,讓我們去遵從,目的是讓我們通過遵從禮,按照性德去做,最後回歸到本性上,這是我們要了解的。它不是聖人制定,一定要我們遵守的,我們被它牽著鼻子走,不是。它是我們本來的本性中的性德,我們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這才是正常的生活和行為。你成聖人了,你不用學禮做出來的都符合禮,說明是你的性德自然流露。問:下面一位同修提問。請問中國人的祖先是從觀音天來的,那外國人的祖先呢?答:光音天不是觀音菩薩那個觀音,是光音,燈光的光,這是二十八層天裡面其中一層,這是佛經上的說法。不光是中國人的祖先是光音天來的,所有人類的祖先,閻浮提,也就是地球所有人類的祖先是光音天的。光音天的人原來是懂得飛行的,來到閻浮提上,這個地球上來,因為貪愛地球上的食物,吃了這食物就開始飛不動,於是就定居下來,就開始了人類的繁衍,是這樣的一個傳說。這有點跟基督教裡面「創世紀」這章經文裡面講的有相像。「創世紀」講,亞當、夏娃是人類的祖先,因為犯了錯誤,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園,伊甸園是天堂,從天上趕下來了。他犯什麼錯誤?最重要的錯誤是起了貪愛心,受到魔鬼的誘惑就起貪愛,吃了禁果。這種傳說跟佛法裡面講的生命的起源也是相應的,生命如何起來的?因為根本無明。這個無明輾轉增盛,產生了貪愛,貪愛是因為迷惑造成的,一貪愛就造業,造業就要受報,這就有輪迴了。這是其他宗教裡面也講到,跟佛經里講的相類似。問:下面第二個問題。在極樂世界裡沒有國王、大臣之分,阿彌陀佛是老師,菩薩和阿羅漢是學長,為什麼對老師要恭敬,對學長可以放鬆一點?這算不算虛偽?答:本來應該是對任何人都恭敬,對一切眾生都應該恭敬如佛,這就對了,這是真正佛的教誨,一切恭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裡面,頭一條就教我們「禮敬諸佛」,這個諸佛不光是已經成了佛的叫諸佛,過去佛、現在佛是諸佛,未來佛也是諸佛,誰是未來佛?眼前這一切眾生就是未來佛。他們將來一定能成佛,為什麼?因為眾生皆有佛性,所以皆當作佛。因此我們要禮敬一切眾生,就像禮敬一切諸佛如來一樣,沒有分別,這才是真正佛菩薩教誨。但是我們凡夫總有分別執著的習氣,見到佛確實特別恭敬一點,見到不是佛的眾生就比較放鬆一點。在極樂世界我們這個習氣還會有,雖然已經很淡了,但沒有成佛之前總有習氣在,所以到了極樂世界還有一點分別的習氣,看到阿彌陀佛特別恭敬,看到菩薩、看到阿羅漢就放鬆一點,這個不能說是虛偽,因為他不是故意的,他是習氣。在極樂世界這些習氣會不會妨礙?不會妨礙,他不會影響你的進步,你總是不退轉,最後你一定能成佛。等到你成佛,你這些習氣全都沒有了,你那時候真正是禮敬諸佛,對一切眾生你都如同禮敬諸佛一樣沒有分別了,這個我們要懂。問:下面一位同修說:弟子昨日在家聽老師講的《弟子規》,不知回歸本性這個本性是怎樣的?請老師為弟子開示。答:回歸本性,本性是什麼樣子?《三字經》里講的「人之初,性本善」,本性的樣子就是本善。佛經裡面,《大乘起信論》裡面講本性本覺,本性是本善的,本來覺悟的。《華嚴經》裡面講的,「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本性裡面具足了如來智慧德相,德是德能,相是相好。本性實在講,是像六祖惠能大師在開悟之後說出來的樣子,這五句,他是講自性,自性就是本性,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自性的樣子,要把它展開來說就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再展開就是整個《大藏經》,都是講自性的樣子。佛勸我們回歸本性,回歸自性。回歸自性了,自性裡頭的智慧、德能、相好、莊嚴統統都得到,你就成佛了,所以說起來話長。實在講,萬法不離自性,像《弟子規》是不是本性的樣子?也是本性的樣子。你證得了本性,你所做的一切行為,別人來對照一下《弟子規》,發現你全部做到了,《弟子規》也是本性的樣子。《太上感應篇》是不是本性的樣子?也是。一個證得自性的人,他的行為、他的起心動念完全符合《太上感應篇》的教誨,也完全符合《十善業道》。我們現在雖然沒證得本性,不要緊,先學本性的樣子,先學個樣子,學得很像、很習慣了,最後也就不知不覺回歸本性,要從《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下手,這是回歸。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現在有個問題困擾我很久,我現在開一間軟體諮詢公司,主要是推廣企業管理方面的軟體。我有一個初中的好朋友開了一家漁具公司,對我們的業務大力支持。我先前也曾答應幫他布署我們的軟體,後來我想到他所從事的行業是製造殺害生命的工具,認為如果幫助他的企業,應該是違犯了戒律;如果不幫助,又於情感上難以說得過去,難道因此得罪了數十年的好友?末學愚鈍,請鍾博士慈悲開示。答:難得你有這樣的一個想法,學佛弟子首先起心動念想到戒律,這是難能可貴的。確實,殺生這個戒律包含的範圍是很廣泛的,不僅說不讓我們自己親手殺,也不能從事有關殺生這方面的行業,因為從事這方面的行業這叫隨喜殺。戒經裡面講,不自殺,不教他殺,不見殺隨喜。不能自己親手殺,也不能叫別人殺,也不能見到別人殺我們生隨喜心,我們雖然沒有做,但是心裡覺得很好,甚至要幫助他,這都屬於犯了殺業。你這個朋友生產的漁具確實跟殺業有關,你做為一個好朋友有義務勸導他,勸他改行,把殺生的因果報應的事和理跟他講清楚,你就盡了做為朋友的責任。朋友之間不是光講感情,更重要的要講道義,對朋友要有義氣。什麼叫義氣?就是不能見死不救,這是義氣。你明白這個道理,應該跟他講清楚,說我們做這個事情是造業,即使賺了錢,我們要曉得,錢,命中有它就能賺到,你從事什麼樣的行業都能賺到錢,因為你命里有錢,何必要造這個殺業來賺錢?你改個行、做一個好的職業一樣能賺到錢,如果你命里有的話;命里沒有,你求也求不到,所以造殺業反而是折自己命中的福分,跟他講清楚。跟他講清楚了,他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我們也都有個交代,即使以後不跟他合作,他也不會對你有什麼意見,因為這是個人信仰問題。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我有兩位女師兄學習凈宗多年,可惜一時迷惑,請了一些南傳佛教來自泰國的小鬼在家供養。其中一位現在自說很不好,想把這小鬼再請走,可是苦於不知怎麼做,能否請師父慈悲開示。我們今天因飛機原因已回杭州,所以要麻煩工作人員電話聯繫。他有提供一個電話。答:孔子在《論語》裡面就講過,「敬鬼神而遠之」,鬼神最好不要跟他打交道,我們學佛的人禮敬、親近佛菩薩,向佛菩薩學習,不要向這些鬼神學習。我們對鬼神還是禮敬,但是遠之,跟他們疏遠一點好,不要走得太密,不要跟他學習,這就對了。對於鬼神,我們一定要尊敬,因為什麼?一切眾生他都有情執,不要說鬼神,人也一樣,你不尊敬他,他一定會生氣,甚至他會跟你搞一些小動作,所以我們一定要恭敬。把這些小鬼請到家裡供養,現在覺得很難做,怎麼辦?我們師父以前在講課裡面,就提到這麼一個做法可以參考。他說以前學佛的人,沒學佛之前供了一些鬼神的牌位在家裡,現在學佛了,要供三寶,鬼神的這些牌位怎麼辦?我們師父建議說,你可以把佛菩薩像放在當中供養,這些鬼神的牌位請他們坐在兩邊,請他們一同來學佛,一同來護持三寶,做佛法的護法神。你也不必去趕他,大家相安無事,我們一起學佛。你晚上放這些佛號,放光碟,也請他們來聽,這就皆大歡喜了,他們也感恩你,為什麼?他們因你而得度了。這個做法我們可以採納。問:下面一個問題。植物也有生命和情感,戒律教我們不殺生指的是動物類,主張我們素食,可是植物的生命同樣被我們中斷了,吞到肚子里去了。倘以動物怨情重、植物怨情輕而吃素不吃葷,豈非有欺軟怕硬之嫌?我來自深圳,念佛以來誠感法師教誨有益,啟請法師到深圳設立念佛堂,常來授課,非常感謝!答:這是寫給我們師父的,協會把它轉到我這裡來回答。吃動物和吃植物,當然對於造業來講,吃植物造業少,吃動物造業多,原因就是這裡你講到的,動物的怨情比較重,為什麼?神識它比較執著自己的身體,如果你殺害了它的生命,它因為這種執著,把身體當作是我,「你殺了我了」。其實那個身體不是我,身體只是暫時所擁有的,像一件衣服一樣可以換的,而且你總是會有身體的,你在六道裡面不可能沒有身體。但是動物它就執著,所以殺它們的時候,它們會覺得非常憤怒,甚至有不共戴天之仇,這就結下血海深仇,在輪迴當中冤冤相報,很大的苦難,所謂今日吃它半斤,來世還它八兩。輪迴不休,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緣就是殺業。《楞嚴經》裡面講,「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吃植物,當然植物,它也有神識附在植物上面,像我們讀到經裡面講的花神、樹神、草木神,這些神實際上是這些靈魂、這些神識附著在植物身上,我們稱他為這些花草樹木神。但是這些神對於花草樹木的執著沒有那麼厲害,他把它當做自己的家,附在上面,他可以很輕易的離開。所以殺它們的時候,要砍樹,佛經裡面有講,你要砍樹之前,提前三天去給他祭祀,給他念經迴向,勸他們離開,然後你再砍樹。他們離開了,他就沒有這個執著,你砍這個樹就不會傷害到眾生,你不會讓眾生生煩惱。花草樹木這些神,譬如說菜,你種的菜,裡面可能也有神。像我們師父以前講過,在澳洲Highfield,就是他住的那個地方,有很大的田園,那邊有一位悟謙法師在看管田園。有一天晚上她做了個夢,夢見絲瓜神來跟她講,說我已經長得很大很老了,你趕快來采我,你都不採我,現在都不行了。結果悟謙法師第二天起來了,真的就按照那個夢裡去找,找到果然一個大絲瓜,是在草叢裡頭沒看到,所以沒采,已經很老了,只能做種,不能再吃了。說明什麼?這些蔬菜的神,他們很樂意把蔬菜供養給人類,你要不採它,他還來找你。這是他對於這些植物的執著,跟動物的神識對身體的執著是不一樣,所以你吃它們的時候他不會有那種怨恨,沒有怨恨,大家就不會結這個怨業、這個債,是這麼一個道理。就好像大修行人對於自己身體不執著了,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他不認為這個身體是我,任你去宰割,他不生怨恨,就不會有問題,他不會找你來報,不報復。假如動物每一個都是對身體不執著,佛也就沒有制定殺生戒的必要性,不會制定殺戒了。正因為動物會有這種執著,所以我們為了不傷害眾生,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制定不殺生的戒律,不惱害眾生,是這個原因。相比起來當然我們吃植物就比吃動物好得多,因為對眾生的惱害程度減少很多。但是不代表說我們對植物就不恭敬,不是這樣。戒經上講,「清凈比丘,不踏生草」。真正大修行人,對於萬物都有慈悲,走路的時候只要有路走,他不會踏在生草上面,不踩青青草,對萬物都有慈悲心。是這麼一個道理,這也不是欺軟怕硬的問題。這是什麼?兩者之間你總要選擇一種,你只能選擇吃植物。因為什麼?你要養這個色身,身體上面也有很多動物、很多寄生蟲,經上講我們身體有八萬四千蟲,道家裡面講我們身體里有三屍神,《華嚴經》講我們每個人身上有同生、同名兩位童子,兩位神,所以不能夠殘害自己身體。殘害自己身體,儒家講這是大不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按照佛和道講,我們對身體殘害,自殘、自殺這都等於傷害了很多眾生,所以不得已而為之,你還得吃東西。你受了色身,你這是業報身,你怎麼都會造業,盡量造輕一點的業,所以吃素,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做法。最好你能夠不吃就不吃。阿羅漢,一個星期吃一頓飯,造的業少,你行嗎?你要行,你也最好能一個星期才吃一頓飯,最好別吃,你就不會造業。可是你沒辦法,造業總是得造,希望造善業,造業輕一點。就好比,我們舉一個比喻來講,你要吃肉,你是吃人肉好還是吃動物肉好?二者只能選其一,當然吃動物肉總比吃人肉好一點,對不對?造的業會輕一點。吃動物好還是吃植物好?當然吃植物總比吃動物好,都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你明白這個道理你也就不會有這個疑問。你到極樂世界去不用飲食,那才真好。只要是到了極樂世界,即使是下下品的菩薩他都不需要飲食。他有飲食的習氣,其實他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他不用飲食,一點不需要這些補充,但是他想「我來了極樂世界很久都沒飯吃」,這個念頭一動,立刻,經上講「百味飲食,自然盈滿」,但是你會不會吃?你不會吃,你一看到飲食你立刻覺悟,「我現在是極樂世界的菩薩,還需要這些干什麼?」以意為食,不需要吃那個東西。你念頭一起來,「我不需要吃了」,這些食物統統就不見了,你連碗都不用洗,你看多好。所以為什麼佛勸我們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真正去極樂世界,那才真正不造業。這是本地現場同修的提問,我們就回答到此地,下來我們來看網上同修提問。問:東北吉林省一位叫小劉的居士,她說:我是一九八六年出生的,從小生活很清貧,不過我擁有一個非常和諧、溫暖的家。我也感激爸爸、媽媽對我的教育,他們從小把我當男孩養,我也就這樣慢慢長大,我很開朗,很愛講話。不過卻發現,父母如此的精心呵護,我的內心還是充滿嫉恨、不滿以及自卑,我不敢說給他們聽。我十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天馬行空的做些怪夢,每次醒來都能清晰的記得,並講出來,有的時候就像連續的電影、電視劇一樣,看到自己做過一個氣派的王府的主人。連我自己都分不清這些是夢境還是真實的故事,期待你指點。答:這種現象不止你有,很多人都會有,尤其是年紀比較小的人。他們所做的夢感覺到很真實,這就不是一般的夢,確確實實是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起現行。過去世有做過這種事情,所以到晚上睡覺,心放鬆了,阿賴耶識的種子也就起來了。特別是如果我們做重複同樣的夢,這個夢境決定是過去生中那些情景的再現。我們懂得這個道理,知道自己有著過去世,現在又做人,尤其是又聞佛法,這個是難得的機會。佛法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凈土難遇,現在我們都得到了,這一生一定要求生凈土,永脫輪迴。否則生生世世在這六道中打轉,是痛苦不堪,無有出期,即使是做了善業,來生到善道去享福,這個享福實際上是消福,為什麼?你修了福就得消,要去善道消,把福消完,你就得到惡道去了。過去生可能是一個大富大貴的人,可是福享盡了。在享福當中肯定會造業,而且造的業比較重。如果做了一個王府的主人,肯定會有打罵奴婢的時候,肯定會有生氣、嫉恨各方面的惡的念頭很容易生起來,福消盡,這一生就墮落了,就沒有前生那麼好了。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要修來世、修往生,把心中的惡念放下,一定要存善心,不能有嫉妒、瞋恚,也不要自卑,知道這都是因因果果。這一生有福的人,前生修的福;這一生沒有福,前生沒修,僅此而已,不用自卑。你現在好好修,勇猛精進,不用等到來世,這一生你就享福,你就能夠有福報。但是我們修福不要求享福,享福,在六道里享福不究竟,後遺症很大,我們把修得的福德統統迴向自己順利往生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才真正叫享福,清凈無染的生活,這是真正快樂,而且我們能夠不退成佛。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在修學過程中有兩個問題疑惑,向您請教。第一個問題,在我們家念佛堂,立有我先生歷代祖先的牌位,最近我想把我娘家歷代祖先也在念佛堂立一個牌位,但是念佛堂地方很小,不合適再立一個。我就把自己韓氏的祖先,「韓氏」二字用一小張紅紙寫上,貼在我先生徐氏歷代祖先同一牌位中的一個小空白處,一起供奉,不再另設我娘家歷代祖先牌位,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如法?她還有一個圖。答:這樣做法是可以。兩個姓氏現在結合成一家,一家人了,所以立的祖先也在同一個牌位上,自己夫家和自己娘家的祖先姓氏立在一起,這個我覺得也是很好。實際上我們在佛堂裡面,供了中華民族萬姓祖先牌位,道理也是一樣的,雖然是不同姓氏的祖先,但是用一個萬姓祖先就把它合成一家了,這個都是可以的,只要恭敬心是一樣的,就沒有問題。問:第二個問題,我家買了一套新房,人沒去住,佛堂也沒有立,我就把凈空老法師講經的內容,在新房晝夜播放,並祈請法界有緣眾生到我們家聽經聞法。請問在我們家人沒去住、佛堂也沒有立的情況下,這樣做是否如法?答:這樣也是可以的。我們有慈悲心,希望在新房子里播放光碟給這些眾生聽,讓他們同沾法喜,共同得度,你發起這個善心這就如法,如不如法關鍵看心地。問:下面一位同修提問三個問題。第一在當前社會,依據八正道的理念,選擇怎樣的職業為正業?從事證券行業是什麼業?答:八正道裡面確實有一道叫正命,我們過去比較詳細的講解了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屬於三十七道品裡面的一科,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八正道裡面有正命,就是講我們要選擇正當的行業。正當的行業一定是利他的,利他當然也含有利自己。損人利己這種行業就不屬於正當行業。你譬如說殺生的行業,這就不正,靠殺害生命來獲得自己的給養,這就不對,這就要改;又譬如說偷盜的行業,這也不對。你提到的證券行業,證券行業包含的範圍也很廣,有投資的、有投機的,這都不一樣。如果是我們買股票,是做長期投資,是為了支持行業的發展,我們投入的資金可以利益這個企業,這個企業也是做正當的事業,生產的產品利益國計民生,而且不跟惡業相應,我們支持它,支持經濟的發展,自己也從中獲得合理的收益,投資回報,這個就無妨。但是,如果我們做投機,特別是短期通過股票價格起落的這些機會,我們賺取利潤,這個利潤不是企業長期生產而帶來的回報,而完全是別人的損失成為你自己的收益。譬如說你買高賣低,別人是買低賣高,這個差額,這個差價並不是有實際的基本的生產做為支持,不是有基本的經濟來源,而完全是投機的那種短期的利潤。為了這樣去買股票,這是屬於盜心,偷盜,賺人家的便宜,這是屬於不正業。所以正業和不正業,真的還是看我們的心地,我們的心如果是大公無私做的事業,就是屬於正當的行業,是屬於正命;如果是自私自利的,甚至損人利己的,這種行業就屬於非正命,自己檢點。問:第二個問題。末學在一個大道場,且初建時就來開發,現已十年以上,年齡也近古稀,不但往生極樂的願沒有實現,況身體比十年前更好,確實煩惱輕、智慧增。這是否與願望相違,是否功夫不得力,生死心不切,沒有放下?據此現況,下一步應如何修行?答:你是覺得身體愈來愈好,不像要往生的樣子,有懷疑了。這個不要懷疑,身體愈來愈好是好事情,證明你在斷惡修善這上面功夫得力,這是你的果報現前。你為道場服務這是修福,修福你就會有福,你身體健康,煩惱輕、智慧長,這就是你的福。真正修學的人他肯定一年比一年要好,身體愈來愈健康,精神愈來愈飽滿,智慧愈來愈增長,煩惱愈來愈輕,這是修學修對了的樣子,所以你不要懷疑。你對西方極樂世界有往生的願望,你自己能知道是不是真的。會不會在福報現前的時候覺得做人還不錯,不想去極樂世界了,想要在這個人世間多留幾年?你要有這個心,那個願望確實也就退了。我們現在身體好,各方面都在福報現前,我們也不能迷,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比我們現在好一萬倍都不止。極樂世界的人身是金剛不壞身,那個身體是不老不病不死,而且有無量的威德智慧,可以化現到十方世界廣度眾生,比你在這兒修個道場的功德大得沒得比。所以你一定要生嚮往之心,這當中最重要的是多聽經,尤其是凈土經。您說您已經年近古稀,將近七十歲的人,確實要多聽經,把求生凈土當作自己第一重要的事情來做,這是第一功德,比你做其他功德要殊勝萬倍都不止。所以《無量壽經》裡面有一句話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你即使是修無量的道場,以無量七寶布施,甚至你講經說法,你弘法利生,這功德很大,都比不上你往生凈土這個大。為什麼?你往生凈土就不退成佛,成佛廣度眾生是無可限量,度多少眾生!哪是現在我們能比得了?所以你真正發起往生大願,必定得十方無量諸佛讚歎護持。你也不用擔心,你只要發的是真心,一定能感應阿彌陀佛到你臨終的時候來接引你往生。至於什麼時候往生,你也不用去想,肯定有往生那天,人不可能是不死的,最後有一天肯定要往生的。什麼時候走,我們無所謂,只要活一天我們就好好念佛,好好為眾生做事,積功累德。有一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立刻放下就走,對於身心世界一切執著都沒有,想什麼時候走,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來,我們就什麼時候走,絕對沒有留戀,沒有捨不得,沒有放不下,這就對了。所以如何修行?最重要的多聽經,要解行並重。像劉素雲居士,我們師父非常的讚賞,她就是一部經、一句佛號,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她聽了十年《無量壽經》,專聽這一部,放著光碟(這是師父以前講的),她就重複的聽那一部,平時念佛、拜佛。她原來得了紅斑狼瘡,不治之症,她也沒有去靠醫生治病,她就念佛念好了,現在身體很健康,到處跟人家講念佛法門。前兩天師父讓我去受一個菩薩戒,在香港講《無量壽經》,居士講法受一個菩薩戒比較如法,我就去哈爾濱極樂寺去求受菩薩戒,我跟她一起受,師父老人家教她要受,將來好跟大眾講經。一門深入,她完全通了,她就能自己講,講經她不用學,上了台就能講。這是什麼?稱性而談,這個是我們應該學習。所以自己老實念佛,認真聽經,一天最好能夠有四個小時到八個小時聽經,四個小時到八個小時念佛,自己這樣做下去,做個二、三年,我相信你也能夠像劉素雲居士那樣往生有把握。問:第三個問題。道場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已成較大規模,是否還需不斷的大興土木?道場的四眾弟子將很多時間花在道場建設上,這樣對嗎?答:我們師父從來不鼓勵建大道場,他老人家一生沒有道場,到處游化,自己真的沒有自己的道場,而他所提倡的道場也是小道場。他最讚歎的是印光大師,這是凈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提倡什麼?道場要小,最好不超過二十個人,大家志同道合的合在一起,念佛共修,一起研教,這樣道場維持起來也容易,大家身心安定,道業容易成就。如果道場大,建設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功夫,要維護起來那也是不容易,道場的開支很大,你要整天想著財源的問題;人多了,人事也複雜,管理也不容易,很操心。所以我們師父從來不提倡建大道場,只要有一個小地方,大家能夠安心辦道,這就可以,千萬不要求大。你這裡說已經建了十多年的規模,想必是很大的道場,那真的,現在最重要的提倡修學。道場道場,不能只有場沒有道,有道的場才叫道場,有場無道就不叫道場,所以現在修道重要。修道最重要的是要領導大眾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是修凈土,就以一部《無量壽經》或者《阿彌陀經》,專學《阿彌陀經》或《無量壽經》,專念阿彌陀佛,戒律上首先落實三個根,大家持五戒,道風就樹立起來了。這才能夠真正出人才,真正能夠護持幾位菩薩往生凈土,這個道場才是真有意義。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我是一個初學佛法者,很感恩凈空老法師對我們的教導,可是我聽經,或是聽老法師講經時就很容易打瞌睡,念佛也無法靜心,想問如何才能修得心凈。再一個就是想問一下呼吸念佛法和持名念佛法,哪個更容易契合我這樣的初修學者?呼吸念佛法是念出聲還是要求默念?答:打瞌睡這個問題,確實一般初學,不光是初學,甚至是老修都有這種現象,他精神意志提不起來,聽著聽著精神就懈怠,就打瞌睡了。念佛,特別是止靜的時候,你看到佛七當中一止靜,大家坐下來,沒過幾分鐘呼嚕的聲音都能聽到,這個是精神沒提起來。如何對治?在「三十七道品」七覺支裡面講到擇法覺支,告訴我們當我們心昏沉的時候要用精進。譬如說起來拜佛,拜上一百拜、二百拜,這精神就提起來了;或者是經行念佛,你坐的時候念佛打瞌睡,你就經行。聽經的時候坐著都能打瞌睡,你甚至起來可以走動一下,洗把臉,伸伸手腳,讓自己血液流通流通,提起精神繼續聽。這是做一個調整,調整自己的身心,把念頭、注意力集中。另外真正發起了生死的誓願,常常想到這一生要是不成就,在這無量劫當中真的再找一次得度的機會就很難很難,有這樣的一種危機感、迫切的心來求道,這精神就提起來了。也可以讀一讀一些古大德的經論、格言,特別是一些古大德修行精進的樣子,他們的傳記,讀一讀激勵一下自己的志向,這能把精神提起來。關於呼吸念佛法和持名念佛法這兩個其實並不矛盾。呼吸念佛也是持名,持名就是一句佛號。念的方法當然每個人可以不同,這根據自己的根性、自己的喜好,自己選擇。我們用持名念佛,譬如說可以專用耳朵聽自己念佛號,攝心聽,這是一種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耳根上,耳根來攝這個佛號聲,每一句佛號自己念出來自己要聽得清清楚楚,不能夠走神,一走神,你這佛號就聽不清楚,你念得就不真了。自己都聽不清楚,你怎麼能讓阿彌陀佛聽清楚?所以你就得自己聽得清,這才能夠跟阿彌陀佛有感應。也有的他攝自己的呼吸,譬如說吸一口氣的時候念上一句,或者念兩個字,吸的時候念「阿彌」,呼的時候念「陀佛」,把這個注意力用呼吸來攝住,還是持名。這兩種方法都不錯,用心聽這個方法,我看到夏蓮居老居士他提倡,他是用這個方法成就的;呼吸念佛法印光大師提倡,他《文鈔》裡面他寫給諦閑老法師的一封信,他勸諦閑老法師也修這個呼吸念佛,隨著你的呼吸,你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就容易攝心。這都是善巧方便,幫助你把心靜下來、定下來,你的念佛就容易成片。也有的追頂念佛法,一口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綿密密,不讓妄想插入進來,這也是一種方法。那是什麼?如果定了功課,一天十萬、十二萬、十四萬,黃念祖老居士在臨終往生之前,一天念十四萬佛號,他就不可能用呼吸念佛法,因為呼吸換氣慢,你吸一口氣阿彌,吐一口氣陀佛,這速度慢。他那個是追頂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念得快的一小時能念個八千到一萬,十四萬將近是差不多二十個小時,一天下來,非常的精進,基本不怎麼睡覺。每個人他的根性不同,自己選一個自己合適的法門,這些法門當然也可以調節著用。像我現在就平時調節著用。我平時有一個念佛的功課,定一個數目,自己用計數器,那個時候我就用心聽自己念,走路的時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按一下。這十句的節奏,李炳南老居士提倡是用「三三四」的這個節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一節,三三四,十句掐一個珠,或者掐一次念佛器,一天的功課就這樣完成,很容易。平時走路反正你也不用思想,你就老實念。如果平時在做家務,不能掐珠的時候我就用呼吸念,我把注意力集中呼吸上,反正人總得呼吸,不要浪費你的呼吸,你就跟著佛號一起一落,這也不浪費時間。真正呼吸念佛念熟了,晚上睡覺你也在呼吸,佛號也跟著呼吸一起一落,不斷。所以總要自己,關鍵還是要自己發起那個勇猛精進的心。如何念佛,這個形式還是次要的,你要真發起至誠心。問:下面一位同修提問。最近在網上看到您正在講解「窈窕淑女的標準-宋尚宮女論語」,感悟現代有些女子不良行為,對社會負面的影響,如網路黃色內容的影片、色情廣告、色情三陪女,女子早戀、墮胎、穿著暴露、行為妖媚、夜不早歸等等行為,造成社會色慾橫流。所以末學希望鍾博士能把中國古代如何教育女子傳統行為規範的更多典籍,錄一些講解,幫助現代女子學習傳統教育,恢復女子正氣,能夠侍奉好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做到正潔於內,志於四德(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學會日常家務,料理家政,使女子能從小培養成孝敬、賢良、慈愛、仁義的人格。也希望女性同修在力行六和敬的同時,首先發願做世間好女兒、好太太、好母親、好婆婆。是否可行?請鍾博士慈悲解答。答:您這個提議是太好了。確實正如你所說的,現在因為缺乏女德教育,社會出現種種亂象。我們也不能怪這些人,為什麼?她們從小沒接受過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所以受到污染而不自知,而不自拔,這也是可憐人。所以我們能做到的,應該盡量的呼籲、推動傳統倫理道德教育,尤其是因果教育。學習倫理道德教育,人恥於作惡,明白搞這些色情、三陪、早戀、墮胎都是很可恥的行為,懂得道德不會做這些事情,懂得因果不敢做這些惡事。譬如說墮胎,造最重的殺業,殺自己的兒女!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在網上也流通一些醫生(專門做婦科手術的這些醫生)他們的這些感受、感言,感到來做墮胎手術的女子,身體上、心理上都遭受到種種的摧殘,真正明白墮胎這是對女子最大的傷害。因果報應,這是花報,將來還要受果報,果報是在來世,慘不可言。這些教育確實需要大力的去推廣。在倫理道德上面,我們著重提倡孝道,孝是德之本,所有的道德都是從孝道衍生出來的,女德也是如此。一個好的女子首先她是個孝女,她孝順父母,將來才能孝順公婆;她對父母有愛心,將來才能對先生有愛心、對自己的子女有愛心。這是人的天性,用孝道把這天性開發出來,把這善良的天性能夠保持一生不變,這是教育的功能。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多次的強調,治國平天下根本在於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當中母教最要。母親的教育最重要,為什麼?有好母親才能夠培養好兒女,為什麼不是父親?父親當然也重要,但是比起母親來講,母親更重要。原因很簡單,兒女跟母親的時間長,受母親的影響多。十月懷胎都是跟母親在一起,形影不離,他可以跟父親分開,跟母親是分不開的,所以教育從胎教就開始。周朝文王的祖母太姜、母親太任,他的夫人太姒,這「三太」都是聖人,所以她們所生的兒女都是聖人。她們從胎教開始就注重兒女的教育,文王的母親太任懷文王的時候,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六根不接觸污染,六根就清凈,心地純凈、純善。在這樣的磁場當中孕育出來的兒女,當然他有聖人的根基。胎教是奠定他先天之本,先天之本奠定好了,出生以後還要繼續教,否則他還會受污染。一直得教到他成年,到二十歲成年,他定了,他就不會再受污染,自己就有斷惡修善的主動性,他會遠離惡法、勤修善法。這一段路程要父母來陪著他走,尤其是母親,這是真正第一功德。印光大師講,為這個社會培養一個良民就是莫大功德,更何況你為這個世界培養一位聖賢,那是無量無邊功德。你以此功德迴向求生凈土,你決定往生,為什麼?你敦倫盡分,你就是經上講的善女人。往生是善男子、善女人去的,不善的人如果最後不懺悔、不改過,他往生不了。他要懺悔才能稱為善男子、善女人,後不再造,這才能往生。「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是印光大師教誨我們往生的基礎。現在社會道德滑坡相當嚴重,歸根結柢還是印光大師看得准,他老人家講,世無賢子是因為沒有賢母,賢子是賢母養出來的。為什麼沒有賢母?沒有賢妻。為什麼沒有賢妻?沒有賢女。從這裡看到,女德教育就相當重要。印祖甚至說出這樣的話,治國平天下的大權,女人操得一大半,這話是實話。社會能不能和諧,天下能不能太平,看誰的?看女人。這個社會女人都有女德,都能夠侍奉好父母公婆,都能相夫教子,勤懇做人,勤儉持家,善教兒女,這社會一定太平。很可惜現在提倡女德教育的人太少了,我講《女論語》也是有感於此,所以雖然我在這方面研究不多,但也算是拋磚引玉。講《論語》,想到《女論語》要講,也有《女四書》、《女孝經》,這都有。還有《五種遺規》裡面專門有「教女遺規」,這些典籍也希望大家發心來學習,來跟大眾講解。現在我知道的大連有一位陳靜瑜老師,她也發心在推動女德教育。她是女眾,在家裡相夫教子,她本身很優秀,人民大學的高材生,自己又是企業的董事長,現在來學習女德,來弘揚女德,難能可貴,希望有更多的人來發心。最重要的,我們自己要做到,做到了才講,有說服力。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女子在家學佛是結婚好還是不結婚好?父母很想我成家,可是我覺得現在擇偶很困難,因為懂得倫理道德的人太少了。我休息天就在家念佛,父母看了我,覺得我不合常理,不找對象,因此我也很苦惱。老師有什麼看法?答:我們也不能怪父母,因為父母他沒學佛,對於人生思考得並不深入,什麼是幸福、什麼是快樂,他沒有一個標準,所以就會隨波逐流。看到人家結婚,自己女兒不結婚,總覺得怪怪的,但是你問問他,你結婚你幸福嗎?他也會搖頭。這問題當然有很多的原因,根本原因就是這裡你講的,懂得倫理道德的人太少。傳統聖賢教育確實已經衰沒好多年了,現在剛剛我們要復興,還要一個過程,人們要一段時間來轉化觀念。學佛、念佛,我們最關鍵的要發起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但願眾生皆離苦,不求自己得安樂這個心。現在眾生苦,社會很多亂象,天災人禍很頻繁,佛法里講得清楚,根本原因在於眾生惡業所感。真正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最重要的是幫助眾生覺悟,幫助他們斷惡修善,這才能離苦得樂,這是當務之急的工作,不能再拖,所以對自己的問題就沒有時間考慮了。我曾經到北京大學,就是今年五月份的時候,他們邀請我去做了一次公開演講,在北京大學大概有四五百人來聽課,我是專門講孝道。結果講完之後有人提問,提得也有點尖銳。他說,你提倡孝道,孟子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你什麼時候結婚?我就給他舉了一個比喻。我說,現在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叫「後」,後不是說光能生兒女就叫後。中國十三億人口,大家都是炎黃子孫,炎黃,我們的祖宗這麼多的子孫,這是不是叫後?假如我們不能夠傳承老祖宗的道統,不能夠傳承中華的家道、家風、家學、家業,我們民族就變得無後。一個家庭假如沒有繼承人就是無後,繼承人不一定是有兒女就有繼承人了。兒女不孝,他吃喝嫖賭,你把家業給他,他給你三年敗完了,這叫敗家子,這怎麼能叫後?所以我們現在,炎帝、黃帝是我們的祖先,他看到我們現在這個情況,如果不馬上復興傳統文化,老祖宗都流眼淚。我給他舉了比喻,我說好比一個爸爸,他辛辛苦苦把這家興起來了,他有十個兒子,家業很大,要這些兒子去承當。九個兒子,九個大哥都生兒育女,留後代了,結果因為太忙,沒時間教育這些兒女。於是第十個小弟他就想,自己九個哥哥都忙著工作,沒時間教育子女,但教育子女這是第一重要,子女教好了將來才能夠傳承我們的爸爸的家業,現在要有人教。所以這個十小弟他就發心,說九位大哥你們都去忙你們的工作,我就不出去工作了,我就專門為你們教育子女,我也沒時間自己成家了,反正你們的子女就等於我的子女,就是我們父母的子孫,我們希望我們父母的這個家能夠傳承下去。所以他就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為家留後,這家不能沒有這樣的角色。我就對大家講,我發心就做這第十個小老弟,你們大家是九位大哥,你們的兒女我來負責教。大家跟你們一樣,他們台下也鼓掌了。然後主持人也很會發問,他聽我講完之後,他就問台下的聽眾,說你們諸位誰願意把你們的兒女送給鍾老師教?台下很多人都舉手,然後主持人說,鍾老師你有後。確實,我們不要有私心,說我生的兒女才是我的後,不是,我們大家是一家人,都是炎黃子孫,都是我們的老祖宗的後代,即使姓氏不同還是一家人,都是炎黃的後代,何必分彼此?現在我們看到社會最需要的是什麼?需要的是傳統聖賢教育的師資,需要護持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心的人。弘法和護法這很需要,這沒人做。這個沒有人做的話,將來我們中華民族真的就無後了,是最大的不孝。所以年輕人如果能發心捨棄自己的安樂,捨棄自己的身家幸福的追求,而為一切眾生來服務,這個發心就是發菩提心,那麼你就是菩薩,就是當代的聖賢。這個問題我們就解答到此地。問:下面這位同修提問說:我學佛後還是不能解決如何對待他人的錯誤,包括成年人、小孩,如妹夫,如先生的侄兒,我因此煩惱。我要為此做些什麼?希望聽聽您的開示。以下是我的問題。我學佛就是上下班途中聽聽MP3里的佛音,在家打坐,有空就看凈空老法師的光碟、看南老的書,抄經書、放生、儘力布施、信因果。請老師對我修學提些建議。再說一下我自己目前的煩惱,一大煩惱是為我的媽媽爸爸及我妹妹他們一家的煩惱而煩惱,想幫助他們,我想讓爸媽家人開心、放心。剛剛我媽打電話給我,又提到妹夫,只能哀嘆。今天我媽沒有出門,妹夫就開始出去搓麻將去了。我妹夫和妹妹結婚後,挪用公款賭博欠下了三萬元,以及有其他不好的習慣,我做為家中長女如何為爸媽分憂,他來我家,屬討債的嗎?前世何因,如何對治?討債要到何時?他的命運又是如何?因為他不可能去行好事改命,不聽勸、不看光碟。最後一個問題,我的老公家裡有餘殃,如何消除?我老公家,他爸用水淹死了第四個小兒,他的三哥有乙肝,長期不工作,大嫂說此病是因為他有一晚下河,和同夥一起想偷蚌珠所致,想想實在是現世報應,有辦法嗎?如何化煩惱為菩提?答:這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學佛,如果說你要我提點建議,確實需要我們懂得一個道理:家裡的煩惱能不能轉?是能轉的。怎麼轉?要用智慧轉,轉煩惱為菩提,這就是智慧。有智慧了,這些煩惱的境界都是增長我們菩提的增上緣,它不會障礙我們。智慧必須要通過學習經教,要明白道理,你才能獲得,所以聽經聞法很重要。聽經聞法要有方法,方法是什麼?是我們師父常常提倡的八個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要學一門,學一門,你的心是專註的;專註,你就容易得定;定了,就能開智慧。如果學得很雜、聽得很多,今天聽聽這部經,明天看看那本書,後天又聽聽那個善知識講,天天換題目,心是雜亂的,不得清凈,所以自己要懂得一門深入。選擇哪一門?一定要聽善知識給你建議,自己未必有能力選擇法門,沒有法眼,所以不懂選,得聽善知識給你安排。可是現在這個社會,聽善知識,上哪找善知識去?真正善知識,他也不會把自己這個善知識的名字貼在額頭上,告訴你「我是善知識,你跟我學」,他怎麼會這樣?善知識都謙虛,都說自己不行,自己是凡夫,「你去請教高明,我不敢教你」,不敢為人師。所以你上哪裡去找善知識?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是很幸運,遇到凈空老法師,這是我心目中第一善知識。我跟他學,從開始接觸他的經教到現在十八年了,真的很老實,沒有聽過其他大德的講經、開示,就聽他老人家一門。聽到現在稍微對道理能夠明白點,有一點小智慧了。很多問題,我們到今天六十九集的「修行與生活座談會」,什麼問題都有,提出來我們也沒有預先準備,上了台就能回答,還有點小智慧,答出來可能大家還覺得滿意。這個智慧哪來的?不是學來的,是自己心比較定一點了,就產生智慧。智慧是本有的,只要心定了,智慧就現前。因為我從頭到尾跟一個老師,心是安定的,老師教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比較老實聽話,老師教,我們也真干,所以才有一點點今天這樣的一個成績。當然比起老師的標準,相差還是很遠很遠,還要繼續努力,但是方向是正確的,我們道理是明白的。我們選擇善知識,選擇老師,你一定要選自己最佩服的老師、最崇敬的老師,這樣你才能聽他的話,你才能真干。像我對凈空老法師,他講的話我是言聽計從,為什麼?我最崇敬他,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佛一樣,所以不打折扣。他在我心目中是佛,在你心目中未必是佛,你對他是不是有這麼崇敬?那就不一定。沒關係,你去找一個你最崇敬的人做老師,你總得找一個老師,你要沒有老師,自己盲修瞎練,很難成就。老師一旦找到了,就完全相信老師。你對老師那種敬意,老師能感覺到,你對他恭敬,你對他真正信任,甚至交託。我對師父現在是全身心交託,自己真的法身慧命都全交到師父手裡。你這樣的這種真心,必定感得老師對你的護持、對你的照顧,這都是自己有感,才有老師的應。老師不會主動,你自己當學生的主動,古人講,但聞來學,未聞往教,哪有說老師主動找學生去教的?沒有這個道理。你自己找來,你對老師進行觀察、了解,認定他是你的善知識,你依止他。然後你真正老實、聽話、真干,對老師的指示,甚至自己不一定理解,但是照做,做到就理解了。我常常都是這樣,老師給我一個建議,我自己覺得這樣行不行?有懷疑。懷疑歸懷疑,放下,還是聽老師的。做了之後,發現老師講得對,自己看不出來,自己沒智慧,老師智慧高,他是過來人,你聽他話沒錯。所以我算是有這個小小的優點,老實聽話,沾這個光。初學的人重要的是跟一位善知識,聽一個人的。這個是我們師父過去講到師承,他師承李炳南老先生。他去拜師的時候,李炳南老先生給他開出三個條件。因為李老知道我們師父過去跟過章嘉大師,跟過方東美教授,這都是大德。但是你跟過大德,往往會覺得自己了不起,甚至大德講過的,你會分別執著,「老師講的怎麼跟我以前那個大德講的不一樣?」其實沒什麼不一樣,是自己分別執著造成的自己內心的衝突,這就很麻煩。所以老師喜歡教一張白紙,你什麼人都沒聽過的,你就老實聽我的,他給你教,他會很用心來教你,因為你聽話,你不打折扣。所以開出三個條件:第一個,過去你跟過什麼大德學習過,都不算數,現在從零開始,從頭學起;第二條件,我指定給你讀的書,你才能讀,沒有我同意,你不準看其他書;第三個,你只能聽我一個人,其他的大德不允許聽,沒有我的同意你不能去聽,這三個條件。我們師父開始聽到這三個條件,心裡還有點覺得這老師是不是有點跋扈?他不理解。難得我們師父聽話,他老實,也是有善根,雖然不理解,照做,真的依這三個條件做了半年,發現心清凈了。過去大德教的現在不算,從零開始,就沒什麼好辯論的了,只能聽老師的;不準看的書不能看,眼睛給蒙住了;不準聽的不能聽,耳朵給捂住了。你心就給封起來,你心就靜了、清凈了。清凈心就生智慧,就是這麼個道理,這叫師承。李炳南老先生給他約了五年為限,五年學戒就是學這個,完全聽一個老師的。我們師父覺得這個方法好,他自動又延長五年,十年守著這三條,這根扎得深,成就就大。我們師父那一代,我師父比我大四十六歲,是爺爺輩的人了,他們那一輩的根基好,他都要用十年,我想我們沒有二十年都不行。我已經到現在十八年了,再過兩年真的是聽一位老師就聽了二十年,夠不夠?還不敢說,恐怕還得再來個十年,三十年就差不多,根就扎得深了,就穩了。真正開智慧,你開悟了,你才能出去廣學多聞,那個時候老師絕對不留你,他讓你出山,廣學多聞成就後得智。後得智是遇到所有問題,你遇到就能解決,像家裡這些事情都能解決了。你用布施、用忍辱,用持戒、精進、禪定、智慧,化解所有眾生的這些矛盾,所謂化冤為親、化敵為友,轉化。關鍵自己要認真聽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只要有智慧就能解決問題,有慈悲就能化解一切問題。最後又有兩位現場同修的提問,我們把它答覆了。問:本人想和各位分享學佛後的果,以下是我前幾天,即二十九日生日,我大兒子給我發的信息,他今年十四歲,信息是這樣寫的:在幾百年的輪迴中,彌陀把我賦予到您身邊,您給予我生命,教育我受益終身的道理。我們家並不是很富裕,但我卻是最幸福的。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由衷的祝福您,母親,生日快樂!答:這是一個小分享,很好。學了佛的家庭,孩子就是不一樣,懂得孝順,懂得感恩了。謝謝您的分享。問:下面姓楊的一位居士提問:家中神櫃有放置大悲水,水杯日日清洗,及換清凈白水,家裡清潔。不知何因,有很多細小的螞蟻,已經困擾我一段時間了,請鍾博士開示。答:遇到這些小生物,我們還是要用慈悲,要用感化。像我們師父在澳洲Highfield那個地方,有一次早晨到洗手間去洗漱,打開洗手間的門,看到滿地上都是螞蟻,不知從哪來的。我們師父也不去驚動它們,對它們合掌念阿彌陀佛,跟它們溝通,稱它們螞蟻菩薩。禮敬諸佛,它們也是菩薩,印光大師說見一切人皆是菩薩。就說螞蟻菩薩,請你從哪來就回哪裡去,我們不要互相影響,這樣你來影響我,讓我的生活被打亂了,我無意中傷害了你們也不好,請你們還是回去。說完之後,他自己出門在外面散散步,給它們時間慢慢離開。散了半小時之後回來,發現這地上一隻螞蟻都沒有。你真正以誠心對它們,對它們禮敬,跟它們平等溝通,它們很聽話、很合作。你不能夠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用暴力手段,這個不好。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所以我們對它禮敬,自然也能夠感動它們。這個方法很靈,我也試過這種方法,在家裡有些什麼小動物、小生靈,蚊子什麼的,我跟它溝通,它們都很合作。像有一次晚上我睡覺的時候,房間里來了幾隻蚊子,晚上嗡嗡嗡的叫,我就給它念阿彌陀佛。我說,蚊子菩薩,你不要打攪我,我第二天早上還要講課的,要有精神,你要咬,也不要咬我的臉,咬了臉看上去很難看,人家不生歡喜心了,你咬我的腳。我就把褲子提起一點,讓它去咬腳算了,咬完就從哪來回哪去,吃飽了就離開。第二天睡醒了,發現腳也沒癢,蚊子也不知去哪了。真的,你只要用慈悲心、真誠心對它們,感應不可思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學佛,不就是學自在嗎?
佛學的真面目·47:修行的本質
「茶語禪心」茶就是一碗水修行
八月十日參加南禪寺內觀,請問需要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菩提甘露】閉上嘴是最高的修行

TAG:生活 | 修行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