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抹微雲"秦學士---秦少游論_作者:60003738 - 古榕樹下原創文學網站_Htt...

 摘要:宋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在南北兩宋眾多的詞學家裡,秦觀以其雅麗清遠的詞風在北宋的文壇佔有一席之地。本文試圖從秦觀的詞作入手,結合作者的身世與個性,系統而全面地闡述一下秦詞的創作背景以及秦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對其後婉約派諸家的影響。    關鍵詞:秦詞;北宋;婉約派    緒論    秦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是北宋與黃庭堅齊名的著名詞人。秦少游英年早逝,為中國的詞學界留下了太多的遺憾與傷感,但是在短短的幾年詞學創作里卻又留給我們太多的想像與驚喜。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體同山阿。」如今我們繼續感嘆文人的英年早逝與懷才不遇,未免老調重談,缺乏新意。但是如果我們能以一個人物的命運作為一個時代的切入點,以一個知識分子的幻滅作為一個時代悲劇的縮影。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那麼他的意義也就非比尋常了。    1 秦觀的身世與創作背景    秦觀,字少游,自號淮海居士,江蘇高郵人。有《淮海居士長短句》等傳世,後來大概有感於命運多舛,乃改字太虛,但是無論「少游」還是「太虛」,似乎都沒有給我們的大才子帶來多大的運氣。秦少游的仕途與蘇東坡一樣,也是一波三折,充滿了辛酸與屈辱的歷程。政治上一貶再貶,最後客死異鄉,英年早逝。感情上與柳永相似,也是寄情山水,留連坊間。與不少歌妓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曖昧關係。據說,秦觀死後,曾有一個歌妓前往祭奠,在他的墳頭灑下她的幾滴眼淚。想起古書上記載的關於「湘妃竹」的故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台灣鄉土作家鍾理和說:「每一個成功作家的背後都有一個不平凡的經歷。」對蘇軾如此,對秦觀亦復如此。少年時期的秦觀英姿颯爽,豪氣干雲,這一時期的詩文也集中體現了他的這種風格。可見秦觀的憂傷並不全是與生俱來的,其中至少有相當比例是後來一連串的不幸遭遇鑄就的。這種憂傷又集中體現在他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詞上。那麼是什麼原因使秦觀的文風發生了質的變化呢?當年,孫權召見呂蒙,對他說;「士別三日,不復為吳下阿蒙矣。」秦觀文風的轉變,蘇軾也看出來了,他對秦觀說,才離開幾天,你就刻意學柳三變了?秦觀是不以為然的,但是他沒有說。不可否認,秦觀的詞是深受《花間》與柳永等人影響,而自出清新,自成一家的。對此王國維亦有舉例,在《人間詞話附錄》第二十三條下,有這樣的話:「溫飛卿《菩薩蠻》『雨後卻斜陽,杏花零落香』。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雖自此脫胎,而實有出藍之妙。」(1)    比之詩文,秦少游的詞卻是有著質的提升與變化的,王國維也說,少游詩詞兼擅,然其詩去其詞遠甚。國學泰斗的話,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那    么秦詞的風格又是怎麼樣形成的呢?或者說秦詞的創作是處在一種什麼樣的生命狀態之下的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1 長期的顛沛流離,自然鬱結於胸,不得不發之於外    根據韓愈「不平則鳴」的理論,自然可以移評於此,所以就有了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錦繡詞章。提到秦觀的遭遇,不得不提蘇軾,兩人「同升而並黜」,感情之篤,相知之深,自非一般人可比。東坡樂觀、豁達,他有他哲學家的另一面。而秦觀呢,一意頹廢,借「詞」消愁愁更愁,讀他的《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真是句句愁,字字淚。到了創作《千秋歲》「水邊沙外」等詞時,《獨醒雜誌》說他氣貌已大不類平時,將不久於人世。聯繫秦觀少年時期的豪氣風發,他中年的感傷陰鬱,怎不令人感慨萬千?他的詞較他的詩,更為含蓄、雅正、清遠,「情韻兼勝」,感人肺腑。    1.2 天生的多情善感與驚世才華註定了秦觀的寂寞與孤獨    眾所周知,秦觀才是婉約派正宗的大家,世人動輒「柳、秦」並稱,但是正如王國維所說:「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之詞,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秦詞在內容與形式上不像蘇軾與柳永大膽地做了創新與改革,但就詞的意境與內涵而言,蘇東坡也有自嘆不如的地方,況耆卿、美成等邪!    秦觀的詞有一種婉約纖柔的特美,而這種特美又全出自於他心性的自然流露,因而也就格外顯得珍貴。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例言》指出:「他人之詞,詞才也;秦少游,詞心也,得之於內,不可以傳。」以他的一首《畫堂春》為例,試作說明: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關於這首詞,《唐宋詞鑒賞辭典》里有詞學家葉嘉寶的一篇賞析文章:開端的「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三句全從眼中耳中所見所聞的春歸的景物寫起,而且全不用重筆。寫「落花」只是鋪徑,寫「水」只是「平池」,寫「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寫杏園雖用了「憔悴」二字,明寫出春光之遲暮,然而也不是落花狼藉風雨摧殘的重筆,而是在「憔悴」中也有著含斂的意致,所以下一句雖然明寫「春歸」二字,也只是一種無奈之情,而並沒有斷腸長恨的呼號,這種纖柔婉麗的風格,正是秦觀詞的一種特美。(2)    而下闋的「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更是神來之筆,這等精緻美麗、幽微深婉的情意,就不是一般的作者所能達到的美好的境界。    這首詞也有他人風格的遺迹,但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作者的藝術再加工。劉熙載在其《藝概。詞曲概》中,乃雲「秦少游詞得《花間》、《尊前》遺韻,卻能自出清新。」周濟在其《宋四家詞選。序論》里也曾指出,「少游最和婉醇正。」又雲「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筆。」《畫堂春》這首詞便可作為這些評語的印證。也許有人以為這些多情善感的小詞,並沒有多少深長的意思,然而這種晶瑩敏銳的善於感發的資質,卻實在是一切美術與善德的根源。    1.3 長期的謫居生涯,看不到希望,為人為文,一任頹廢    以我最喜歡的秦詞《踏莎行》為例。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淮海詞》記載此詞作於紹聖四年春三月,其時由於新舊黨爭,秦觀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酒稅,最後又被人羅織罪名,貶徙郴州,並削去了所有的俸祿和官爵。接二連三的貶官,秦觀內心的悲苦可想而知,他來到郴州後,寫下了這首詞,以委婉曲折的筆法,抒寫了謫居之恨,成為蜚聲詞壇的千古絕唱。    開頭三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便構成了一個凄迷美麗的世界,此時此境,作者的內心是極其凄楚而悲涼的,於是便有了那一句聲情凄厲,哀感頑艷的句子;「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推崇備至,乃雲;「少游詞境最為凄婉,到了『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之句,則變為凄厲矣。」同一首詞,蘇軾卻有不同的喜好,他喜歡其後的那兩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雲「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並書於扇面,永誌不忘。    王國維與蘇軾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各有所愛,卻又不失為各有一得。正是寫實與象徵手法的綜合運用,才構成這首詞凄迷幽怨、含蘊深厚的藝術特色。詩詞作法本無定式,少游為表現其內心不能直言的逐客之恨,使用寫實、象徵等多種手法,開拓了詞的意境,並且獲得了成功。這不正體現了作為宋一代詞手高潮的藝術才能嗎?短短几十字,作者的辛酸與凄楚,躍然紙上。東坡在遭遇「烏台詩案」之後,也曾一度心灰意懶,但是他的樂觀、自信與超脫,卻時時伴隨著他人生的每一步,所以東坡的詞風依然如故,而遭同樣打擊的秦觀卻只能一任頹廢,這就使秦觀的有些小詞有了「氣格卑弱」的毛病,歷來為人所詬病。但是瑕不掩瑜,想起魯迅當年為郁達夫所說的:「達夫的頹廢是可以寬恕的。」那麼,秦觀的憂傷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他是那個時代萬千不幸的知識分子的一個縮影,秦觀的悲劇不是他自身性格的悲劇,而是時代與社會所鑄成的。天妒英才,無論你是秦觀還是蘇軾,都在劫難逃。    2 秦觀詞的文學史地位及其影響    2.1 歷來文人對秦詞的評價和總結    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作家,秦觀歷來為詞評家所推重。    《警世通言》記蘇小妹三難秦郎的故事,當然那只是民間故事,不是歷史,但是通過這個民間故事,也讓我們見識了少游多才而深情的一面,如果你是凡夫俗子,誰有興趣為你勾勒這麼一幅浪漫而溫馨的情愛畫卷呢?    歷來文人對秦觀也是讚揚多於批評,表揚的部分,我們注意的比較多,但是批評的部分,也應引起相當的重視。就舉李清照對秦詞的批評來說,說他「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女,雖極艷麗,終少富貴態。」後來的陸遊也說易安:「譏彈前輩,概中其病。」女詩人的話雖則偏激,也說出了部分的真相,但是我們要重視我們自己看問題的角度,韓愈在《師說》里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和儲備不同,人生閱歷也不同,形諸筆墨,從文風到內容,自然也就不盡相同。易安說少游缺乏「故實」,但是她自己的詞里又融入了多少故實,也是令人懷疑的,而且易安的詞風深受少游的影響,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我還是欣賞王國維對秦觀的評價,秦觀是個內心情感極為主動而活躍的人,因為他的詞非常符和王國維所倡導的「有我之境」的標準,而與之相對應的是陶淵明的詩,他的詩就符合王國維所倡導的「無我之境」的標準。但正如王國維所說,無論「有我之境」,還是「無我之境」,有境界則自成名句。他還說,小山(晏幾道)不如淮海的地方在於不如他有深婉的境界。張源說秦詞:「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詠,咀嚼無滓,久而知味。」周濟說秦詞:「將身世之感,並打入艷情,又是一法。」著名詞學家周汝昌說秦詞:「秦觀的詞,讀去乍覺和婉,細按方知情傷,令人有凄然不歡之感。」都不失為體會有得之言,值得我們去秦詞裡面反覆體味。    2.2 秦觀詞對其後周邦彥等婉約派的影響    周邦彥歷來被視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王國維推他為宋詞里寫得最工整最博大精深的一位,但是細讀他的詞,纖麗婉約之處,也留下了秦觀詞風的影響。但是他也和秦觀一樣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自出精巧,自成格局,成為自柳永、秦觀以後婉約派最重要的大家。    如果說柳詞的出現使慢詞在形式和內容上有了諸多變化的話,那麼秦詞的出現又似乎對詞的本質有了重新認定的意義,因為在柳、秦之後,後世的大家,賀鑄、周邦彥、李清照、吳文英等人,他們的風格都近於秦,而不近於蘇。所以陳雨焯在其《白雨齋詩話》里說:「秦少游自是作手,近開美成,導其先路。遠祖溫韋,取其神不襲其貌,詞至是乃一變焉,然變而不失其正,遂令議者不病其變,而轉覺有不得不變者,世人動稱秦柳,柳之視秦,為之奴隸而不足者,何可相提並論哉!」又在第七十九下評論李清照之詞:「李易安詞,獨開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來,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3)細讀李清照之《聲聲慢》、《賣花聲》等名篇,其用語之奇警,意境之幽婉,有不食人間煙火之味,與秦詞的妙處又何其神似。蘇軾曾作一對聯戲評柳永和秦觀,說:「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評論,是有創意,但對秦觀來說,其實並不公平。    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里的句子:「枯藤老樹昏鴨,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其意境之優美與秦少游《滿庭芳》里的句子:「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的意境又何其神似,馬致遠生活的年代與秦少游相隔甚遠,而人家最得意也最為世人稱道的作品就是從秦觀的詞里脫胎而來的,秦詞的影響與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蘇軾當年為王維詩畫里那如夢如幻的意境所吸引,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也能移評於秦少游的詞,他的詞也可謂「詞中有畫,畫中有詞。」    王國維把蘇軾比作唐詩里的李白,把柳永比作白居易,把周邦彥比作杜甫,而把秦觀比作王維。其語良是。想來也是看重秦少游詞里那如詩如畫的境界吧。試看他《滿庭芳》里的「山抹微雲,天連衰草。」著一「抹」子,接一「連」字,何其精妙!《滿庭芳》其二的「碧水驚秋,黃雲凝暮。」起一「驚」字,而承一「凝」字,又是何等神筆!然而讀起來又無做作之感,「彷彿天地本有此一句,只是被你說出而語。」(林語堂語)    後世也有詞評家指出:秦觀的詞在遣詞造句上極為工整,又極為自然,所以用力去雕琢去模仿的人,縱然可以學得他的一招半式,但都不能到達他那種深婉而美好的境界。    秦少游雖然沒有像蘇軾、柳永那樣在詞的形式與內容上加以突破和創新,但是就詞的意境與思想情感而言,在短短几十個字的篇幅裡面,融入了那麼多的情感與想像,總是難能可貴的。秦少游精微高妙的藝術造詣也在此顯示無遺了。    秦觀匆匆離世,他的一生在世的時間是短暫的,但是他留給我們的還是很多的,如今互聯網上有專門的《秦觀研究》網站,他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藝術品歷久而彌新,在一代代詩詞愛好者心中得到共鳴和迴響。    結論    時代在前進,對秦詞的研究也應與時俱進,然而當我漫步在當今各大書店的時候,我發現關於蘇軾、李白、杜甫等人的著述足有一籮筐,而關於秦觀的論著,又未免少得可憐,但這絲毫不能影響秦觀的成就與貢獻,至少在我心目里,論文字水平和思想境界,秦觀不輸任何一個唐宋名家,即使蘇軾也有自嘆不如的地方,況他人邪!    我相信,隨著眾多秦詞愛好者的努力探索與積極創新,對秦觀的研究也會與時俱進,隨日方新的,「是金子就有發光的一天。」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秦觀愛好者們都有理由期待。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2    [2]周汝昌、葉嘉寶。《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4    [3]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2
推薦閱讀:

崇禎的兩位大學士,為官清廉卻也被大順軍拷打,最終難逃一死
北宋歷史上的四大奇才——蘇門四學士
陶學士安五十六首
蘇門四學士

TAG:文學 | 網站 | 原創 | 微雲 | 文學網站 | 學士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