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又稱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由於潰瘍的形成和發展與酸性胃液、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關係,所以稱為消化性潰瘍。上腹痛為其主要癥狀,也會出現鈍痛、灼痛、脹痛或劇痛,也可僅為飢餓樣不適感。胃潰瘍患者疼痛多為進食後加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疼痛多為進食後緩解。可見其他胃腸道癥狀及全身癥狀如噯氣、反酸、胸骨後燒灼感、流涎、噁心、嘔吐、便秘等。本病屬於中醫學的「胃痛」、「胃脘痛」、「心下痛」等範疇。

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穴位:足三里穴、三陰交穴、膻中穴、中脘穴

一般艾灸

01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即:外膝眼下四橫指),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脛骨前肌上。

02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的位置: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03

膻中穴

膻中穴的位置:膻中穴位於人體的胸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取穴時,患者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

04

中脘穴

中脘穴的位置: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即:從心口窩到肚臍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

艾灸方法

溫和灸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施術者立於患者身側,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應灸的腧穴部位,距離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穴灸15~20分鐘,灸至患者感覺舒適、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灸1~2次。

迴旋灸

取穴方法:膻中穴、中脘穴。 操作方法:點燃艾條,懸於施灸部位上方約3厘米高處。艾條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動,或反覆旋轉進行灸治,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於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鐘,移動範圍在3厘米左右,每日灸1~2次。

⊙版權聲明:部分內容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

怎麼樣能夠培養消化細菌—怎樣的水是好水
有消食片是不是就可以隨便吃了?
春吃三寶羹助消化
穴位 治療 消化不良,痛經,腹痛 療法 簡單有效緩解
13名中醫消化病方10

TAG:消化 | 潰瘍 | 治療 | 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