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分析湯顯明事件:香港亂局幕後有推手

學者分析湯顯明事件:香港亂局幕後有推手2013年06月10日19:22稿件來源:香港中國通訊社

  香港中通社6月10日電 (記者華三省)唐英年僭建風波、麥齊光騙津案、湯顯明事件,紛繁複雜的香港政治舞台上,一樁樁「意外」正有條不紊地接連發生。在研究、觀察香港政治風雨30多年的學者鄭赤琰看來,莫名其妙發生的這些「意外」幕後有推手。1997年香港回歸前,在港府各部門尤其是要害部門,英國人不安插政工,那是「天方夜譚」。

  香港中文大學前政治系主任鄭赤琰接受中通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只有一件「意外」發生,不能作出什麼結論。但這樣的「意外」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研究政治學的學者們就有相當的理據作出結論。

  鄭赤琰説,有人正在系統地、有計劃地破壞、阻撓特區政府施政,攪亂香港的政治生態,破壞香港的繁榮穩定。而且,在「特區政府內部一定有他們的線人」。

  鄭赤琰説,僭建案中的圖紙等資料,本來只有政府部門才能掌握;湯顯明宴請內地官員的時間、地點甚至賬目明細,本來只有內部人員知道,這些怎麼會輕易流傳到傳媒手中?接連曝光的一連串事件中,並非普通記者就可以拿到所謂的「猛料」。

  外國勢力佈局香港

  1977年受聘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行政系講師、此後一直研究政治學的鄭赤琰說,任何政權交接、權力轉移,都會面臨情報資料斷檔、缺失的問題。1997年香港回歸前,港英當局收集的資料或帶回英國或銷毀,政治部人員被解散。無論資料還是人員,港英都不會轉交給後來者。

  港英當局當年搬回英國的大量資料中,包括大量涉及公務員的敏感資料。回歸後成立的香港特區政府中幾乎所有高級官員的資料,都握在英國人手中。

  中英兩國政府交接香港政權前,港英當局已把「自己人」安插到政府各部門。鄭赤琰說,回歸前,英國人把政治部的人員化整為零,把這些機要人員「埋藏」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果不安插政治幹部(政工),那是「天方夜譚」。

  要人有人,要料有料。鄭赤琰相信,香港發生的一連串「意外」,預先都有人佈局。

  港英時代廉署專員難遭調查

  對前廉署專員湯顯明被人爆料並遭立法會調查一事,鄭赤琰認為,在港英時代,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立法會(港英時代稱立法局)不可能啟動類似的調查程序。

  他說,香港回歸之前,廉署直接向港督負責,港督又是立法局的主席,廉署、立法局都歸港督直接領導。如果讓立法局調查廉署專員,會影響廉署的權威性。任何有權威的執法機構,都需要有阻嚇、威懾作用,人家才會尊重它。在阻嚇犯罪方面,懼怕受到懲罰要比懲罰本身更有效。

  鄭赤琰説,廉署的工作性質跟立法會不一樣。搞選舉,不管花多少錢,哪怕只是喝一杯茶、一杯咖啡,也應記下來。但廉署辦案有時需要秘密調查。立法會公開質詢廉署專員的活動,今後廉署怎樣保密、怎樣辦案?

  鄭赤琰擔心,按照目前的查案事態看,廉署專員以後要見什麼人,都需要到立法會申請,「因為你(立法會)日後要質問嘛!」回歸前廉署專員只對港督負責,回歸後只對行政長官負責,不需要害怕任何人。但現在,卻變得對任何人都要怕,瑣碎的事情都有可能變成廉署專員的罪名。廉署專員會變得束縛手腳,這將對廉署甚至香港的廉潔產生嚴重影響。

  香港保持廉潔,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廉署的有效運轉。上世紀70年代來港的鄭赤琰介紹説,當時的香港警察貪污「遍地開花」,警察「大有大貪,小有小貪」。廉署成立後偵破了不少大案,香港的廉潔環境逐步改善。至今,香港的廉潔在全球仍獲得很高評價。

  不應對廉署專員吹毛求疵

  鄭赤琰表示,對廉署專員吹毛求疵,長此下去會廢掉廉署武功。廉署破案不能閉門造車,需要聯絡各方的人、與有關方面合作。其中,有時需要內地提供協助,需要諮詢內地學者的意見。

  對於有人對湯顯明的一些質疑,鄭赤琰表示,最高人民檢察院送給廉署的屏風都記錄在案,湯顯明並沒有拿回家,不能由此指責湯顯明的操守有問題。

  鄭赤琰指,中聯辦作為中央政府授權的工作機構,不跟中聯辦來往怎樣跟內地溝通,怎樣破案?「作為廉署的專員,湯顯明不可以與中聯辦官員有來往嗎?」

  對於有人質疑,香港的廉潔程度遠比內地排名高,為何要請內地學者協助廉署肅貪倡廉。鄭赤琰認為,這樣的質疑很荒謬,在邏輯上講不通。「香港的廉潔程度高,香港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內地的廉潔程度低,內地所有的人都是壞人?我是香港的學者,但請我去做顧問談內地情況,我就比不上內地的學者。」

  曝光湯顯明「一舉多得」

  媒體公佈湯顯明「猛料」之時,恰逢香港政改爭議激烈、越來越多的人反對「佔領中環」。持續研究、關注港澳問題十多年的港澳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蒯轍元介紹説,類似的「恰逢」、「意外」在香港已不是第一次發生。這些「恰逢」、「意外」時常與廉署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

  去年7月1日,麥齊光跟隨特首梁振英宣誓成為新一任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當月5日,就有香港報章披露麥齊光20多年前涉嫌騙取租金津貼、操守惡劣。當月12日,廉署宣佈拘捕麥齊光。

  20多年前港英當局出台的租津制度不清晰,道德觀念亦與現時有別。公務員之間相互租用對方購買的房子,在當時是普遍現象,港英當局也沒有把這種現象視為違法來處理。但按照今天的標凖,卻難以被一些市民接受,甚至有人會懷疑麥齊光涉嫌貪污。麥齊光不得不辭官甚至惹上官司。

  蒯轍元接受中通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跟湯顯明事件類似,塵封20多年的「陳年往事」,曝光的時機「不早不晚」。既是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之初,又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前夕。

  蒯轍元分析説,曝光麥齊光的「往事」可以「一舉多得」:既可以打擊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威信,又可以影響當年9月舉行的香港立法會選舉,更能阻嚇有才幹但跟港英不一條心的人從政。

  蒯轍元説,現在不知道英國人手中還掌握著什麼資料。麥齊光、湯顯明接連被曝光後,好多人可能會擔心,萬一自己年輕時有什麼把柄落在英國人手中,如果不願被人牽著鼻子走,很可能也會被人搞得灰頭土臉,因而不願從政。

  內鬼、外鬼勾結

  廉署以「廉署保密,密密實實」自豪,但離開廉署沒多久,湯顯明的大量酬酢單據甚至細節就不斷被人爆料給媒體。鄭赤琰、廉政公署前執行處副處長徐家傑相信廉署有內鬼。

  身在北京的蒯轍元擔心,廉署擁有特殊、巨大的權力。如果它長期被他人控制,勢必對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雖然《基本法》第五十七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廉政公署,獨立工作,對行政長官負責。但據媒體報道,行政長官梁振英只是在麥齊光被捕半小時前,才得知此事。不了解案情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因為之前為麥齊光擔保,而陷入政治上的被動。

  蒯轍元擔心,廉署有意無意地扮演了敵對勢力的「打手」。按照常理,遇到重大案件尤其是涉及中央任命的主要官員,廉署會採取慎重的做法。比如,先深入研究案情,再聽聽資深大律師的意見。如此一來,至少需要數月時間,就可以把案情拖到9月的立法會選舉之後。但廉署卻匆忙立案並在一周後就採取拘捕行動。

  蒯轍元介紹説,綜合對比媒體報道,回歸後廉署執法仍採取雙重標凖。對反對派人士的明顯違法行為,輕輕放過,甚至不顧強烈的輿論和社會反映,拒不立案調查,令反對派人士如魚得水,無論怎樣亂來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相反,針對愛國愛港人士的調查,即使找不到足以起訴的證據,但又長期拖著不結案,令許多愛國愛港的當事人陷入無謂的糾纏和煩惱之中。蒯轍元説,即便最終沒有定罪,也讓人不勝其煩,白白耗費時間、精力。

  廉署應執法以「公」

  蒯轍元認為,應適當限制廉署的調查範圍,令其工作重點集中在特區政府公務員和公營機構方面。私人機構的一般性詐騙、貪污等行為,應交由警方的商業罪案調查科處理,避免出現用廉署這樣特殊的部門來對付普通市民和私人機構這樣失衡的情況,以確保普通市民的人權不會受到強力的侵害。

  蒯轍元表示,應制訂更為清晰明確的法規,制衡廉署的權力。規定廉署如果調查嚴重罪行,需要進入商業樓宇或私人住宅搜查時,必須向較為高級的法庭申請搜查令。廉署起訴的案件,如果被法庭駁回,廉署須支付訴訟費用並賠償當事人的損失,防止廉署濫用其調查權力。(完)


推薦閱讀:

7國60位學者齊聚探討人間佛教
二十一名學者投書澎湃,聯名呼籲保護鄉村傳統喪葬禮俗
初學者,如何記住八卦的長相?
漢奸的誕生:中國人的演變,從「尚武」到「病夫」,歷史學者發飆
著名學者張維為談

TAG:香港 | 學者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