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會交往禮儀(一稿)

一、基本社會交往禮儀

青少年社交禮儀的基本內容

禮儀一般包括儀錶、服飾、語言和行為方面的規範。青少年社交禮儀是指青少年在與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過程中,通常要遵守的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具體表現為禮貌、禮節和儀錶。一般來說,對青少年而言,下列場合需要講究社交禮儀:見面與介紹、拜訪與接待、約請與交談,宴請與贈禮、舞會與沙龍。青少年社交禮儀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尊敬父母、老師與長輩、尊重他人、說話文明而且舉止有禮。

第一、真誠友愛,禮貌待人

真誠友愛是指一個人說話辦事—定要誠實,一個人與人交往—定要珍愛和尊重別人。真誠友愛是—個人優秀道德品質的綜合體現,它是對人格最基本的要求。我國是文明古國,真誠友愛、禮貌待人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美德。文明禮貌的核心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既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勞動,也必須要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其實,真誠是尊重他人的必備條件。對他人講真話、講實話、實事求是地將自己的情況反映給他人,是尊重他人的前提與基礎。尊重他人的人格就是指要平等地對待他人,不打人,不罵人。不去欺負弱小,也不諷刺和挖苦別人。不用自己的優點去攻擊別人的缺點,更不可以嘲笑別人的生理缺陷,也不去亂開玩笑、亂搞惡作劇,更不要去做那些損傷別人自尊心的事。尊重他人的勞動是對他人的努力與付出的一種肯定。上課時認真聽講,是尊重教師的勞動;在校園裡不亂扔臟物,是尊重工人的勞動;不浪費糧食和飯菜,是尊重農民兄弟的勞動。友愛是這個世界最美妙的一種情感,與人交往時能夠保持一顆愛心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有了愛心,也就擁有了一顆包容心。生活中即使出現了摩擦,交往中即使出現了矛盾,也不會掀起什麼狂波驚瀾。愛心能夠讓世界充滿快樂,讓人們的生活充滿理解與關懷。青少年朋友更應該用自己全身心的愛去迎接別人、迎接今天、迎接世界。自己付出的愛越多,自己所得到的愛也就越多。友愛具有無與倫比的力量,它能夠自然地使人們敞開心扉。用愛心去溫暖他人就像是光芒能夠融化冰冷的雪地一樣。有人說:「我讚美敵人,敵人於是成為朋友;我鼓勵朋友,朋友於是成為手足。」為什麼會這樣呢?都是因為有了愛心。青少年朋友要學會去喜愛每個人的言談舉止,因為人人都具有值得他人欽佩的性格,只是有時這種性格沒有被察覺出來。因此,愛是打開人們心靈的鑰匙,友愛地與人交往,也就意味著在無聲的愛意中,他人的心扉已經向你敞開了。

禮貌是人際交往中相互友好與相互尊重的橋樑,它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種行為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列寧說過:「禮貌是數百年來人們就知道的,數千年來在一切處世格言上反覆淡到的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懂不懂禮貌是一個人有沒有教養的表現,禮貌待人一直是青少年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

對青少年而言,真誠友愛,禮貌待人到底包括哪些具體內容呢?

1.穿戴整潔、衣著得體、樸素大方。青少年的日常著裝要符合年齡特徵、自身特點以及學生身份,提倡穿校服。頭髮應當乾淨整齊,男生不留長發,女生不燙髮。不注意儀錶就表示沒有禮貌。

2.誠實謙虛,不說謊話,不說假活,有錯就改。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努力做到。

3、講話要注意場合,態度要誠懇而且和藹。與人交談時,語言要文明,要使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思想時,應當準確而且清晰。聲音大小要合適。適當藉助於幽默的力量,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使用禮貌用語要得當:跟別人打招呼時,要使用問候語。「你(您)好」、「你(您)早」、「早上好、上午好,早安」、「下午好」、「晚上好」、「晚安」。向別人請教或給別人添麻煩時,要使用請託語。「對不起」、「拜託」、「請多關照」。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使用致謝語。「謝謝」、「多謝」、「非常感謝」、「十分感謝」。正確使用稱呼語,對長輩、朋友或者初次相識者,要尊稱為「您」。對師長尊稱為「老師」。對社會工作人員要稱呼其職務或者「同志」、「叔叔」、「阿姨」、「先生」、「小姐」等,不可以直呼姓名。與別人分手時要說「再見」;別人向自己致謙時回答說「沒關係」。對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

5.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習慣。對任何人都應當做到謙恭禮讓,不可以諷刺、嘲笑或者蔑視他人。要做到敬老愛幼、尊重婦女,幫助殘疾人。

6.使用體態語言要得當:

微笑:不露出牙齒,嘴角微微上翹,左右臉要對稱。

鞠躬:這是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個人對群體的禮節、行鞠躬禮時,要脫帽、立正、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然後身體上部向前傾斜自然彎下15—30度左右,低頭,眼朝前下方看。

握手:這是與人見面、離別或者問候時常用的禮節,也是向他人表示感謝慰問、祝賀或者鼓勵的禮節。握手時,雙目要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者問好。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手套,用右手與對方右手相握。對方如果伸出手來,千萬不要拒絕。當老人或貴賓向你伸出手時,最好能快步趨前,用雙手相握。握手的力度要適中,不要抓住對方的手使勁搖動。多人同時握手時,請不要交叉,應當有順序地等待他人握完,你再伸手。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前,應先行軍禮,然後握手。招手:這是在公共場合向遠距離的熟人行招呼或者送別客人時使用的禮節。招手時手臂應當微微彎曲,手掌伸開,然後擺動。

鼓掌:兩個手掌應當有節奏地相擊,鼓掌要適時適度。不要用掌聲表示不滿或失望。

右行禮讓:無論在校園裡,還是在街道上,都必須靠右側行進。遇到老師,客人進出房門時,應主動開門側立,讓他們先行。

7.尊重全體教職員工,見面行禮或主動問候。回答老師和長輩的問話要起立,給老師提意見時態度要誠懇、言語要客氣。接受或者遞送物品時要起立並且要用雙手。

8.同學之間要互助友愛,思想上,學習上要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起侮辱性的綽號,不嘲笑後進的同學和生理有缺陷的同學,不欺侮年幼體弱的同學,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要多做自我批評。

9.與人交談時,要讓別人把話說完,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講話或插話。交談時要注意時間,注意對方的情緒,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10.未經許可不可以進入他人房間,更不要去打擾他人的學習、工作和休息。對他人的物品不動用,對他人的信件不拆看,對他人的日記不偷看。

11.對待客人要熱情。客人進屋,應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起立接待。會客時儀容要整潔,不能穿睡衣、短褲、拖鞋。

12.和鄰居之間要文明相處,做到互敬、互信、互助。見面時要主動打招呼。鄰居遇到困難時,要主動關心、主動幫助。

13.參加各種集會、觀看各種演出要準時到達,安靜聽講和觀看,不做與會議、演出無關的事。有精彩之處或結束之時,要鼓掌致意。

14.誠實守信,按時參加各種已安排好的活動,答應別人的事要按時按質完成,做不到時要表示歉意,借他人錢物要及時歸還。

第二、勤勞儉樸,孝敬父母

勤勞儉樸、孝敬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

勞動不僅創造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也創造了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熱愛勞動、艱苦樸素一直是世界各族人民所共同擁有的優秀的道德品質。對青少年來說,勤勞不但意味著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更意味著自己的勤奮學習。儉樸就是指不鋪張浪費、不追求奢侈享受,也就是說,要做到節儉樸實。每個青少年都應當樹立勞動光榮,不勞動可恥的思想,也應當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每名青少年不僅要勤奮學習,還要積极參加各項力所能及的勞動,在家中,—定要主動承擔一些必要的家務勞動,這樣既能夠幫助父母親減輕他們身上繁重的負擔,同時也能夠切實鍛煉自己的生活實踐能力。目前,在我們國家,有許多家長或者由於過於疼愛孩子,或者由於害怕耽誤孩子的學習而不讓孩子做家務活。這樣做其實是很不合適的,時間一長就會讓孩子養成懶惰的毛病,也不利於他們生活能力的提高,特別是不利於培養他們節儉的品質。讓他們親自參與勞動,親自動手去做一些家務活,他們就會切身體味到自己身上的一針一線都是那麼地來之不易,他們就會更加珍惜自己所消費的所有物品,從而也更會增強他們對父母的崇敬之情。生活節儉樸素不單單代表一種行為,更代表著一種精神。有了這種儉樸的精神,青少年朋友在學習和勞動中就會注意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家庭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一個人自從出生開始,就在母親的哺育和父親的照料之下茁壯成長,因而父母是我們第一任啟蒙老師,更是我們最親密的朋友和長輩。千百年以來,孝敬父母一直是我國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之一。孝敬父母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在思想感情上要熱愛和尊敬父母;其二是指在行為態度上要虛心接受父母的忠告和教誨。不管怎麼說,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子女應當有發自內心的敬重之情,在生活上要體貼照顧父母,多替父母想想,為父母分憂解難。當然,這裡所講孝敬父母並不是要樹立父母的專制與絕對的權威。在教育青少年去孝敬父母的同時,作為家長也要在家庭生活有民主作風,為孩子的發育成長創造一種和諧的民主氛圍,允許孩子發表不同看法,並且允許他們有禮貌地向父母提出意見,甚至指出父母不正確的地方。這有利於進一步融洽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具體說來,勤勞儉樸,教敬父母包括以下八大方面的內容。

1.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思想,樹立「節約利國利民利人利己」的思想。了解我國的國情,理解勤勞和儉樸的意義。

2.學會料理個人生活,制定適合於自身特點的生活和學習計劃,做到生活有規律,按時作息,力求非常有效率地去利用和安排時間。自己的衣物用品要收放整齊,擺放有序,要經常注意個人衛生,做到乾淨、整潔。

3.培養毅力,專心致志地聽講,認真、獨立、按時、按質地完成作業。從思想上要明確學習本身是一項十分艱苦的腦力勞動,不努力學習,就無法為祖國、為人民服務。要有踏實、專心、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

4.積极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勞動,認真做值日,不怕臟、不怕累。積极參加各種公益勞動,在勞動中要積極肯干。

5.生活儉樸,講究衛生。不擺闊氣,不亂花錢,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要求。愛護勞動果實,不浪費糧食,不浪費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向—切浪費現象做鬥爭,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支筆、一張紙做起。同學之間不比吃穿,更不要與社會上其他人員進行攀比。逐步養成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

6.孝敬父母有五點基本內涵:

①聽從父母的教導,按父母正確的要求去做,注意與父母加強思想感情的溝通。

②生活上關心、體貼父母。

③尊重父母的勞動。

④主動承擔收拾房間、洗衣、做飯、洗刷餐具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其他勞動。

⑤經常把生活、學習、思想情況告訴父母,並徵求父母親意見。

7.外出和到家時,要向父母打招呼,未得父母同意,不得在外住宿:就餐時要先請父母入座,自己然後就位,就餐中也要禮讓父母。體貼幫助父母,尊敬祖父母、外祖父母,關心照顧長輩和兄弟姐妹。

8.對長輩有意見,要有禮貌地提出,不鬧脾氣,不頂撞。

第三、嚴於律己,遵守公德

嚴格地要求自己是珍愛和尊重自己的起點。一個有道德的人在為人處世之時,既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也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處理問題。孔子曾經說過:「出門做事好象去接待貴賓,讓老百姓做事好象去主持祭祀。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這樣一來,高官貴人沒有怨恨,老百姓也不會有怨恨。」子貢曾經問孔子:「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呢?」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確實如此,自己不喜歡的話,就不要說給別人聽;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這其實不只是一個禮貌問題,是一個道德問題。一個道德水平不高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去嚴以律己。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曾議過一段寓意深刻的話語:「這世界上唯有兩種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準則。」道德準則之所以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震撼,那是因為它對我們每個人的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威力:一個嚴於律己的人,—定是一個道德修養非常高的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僅僅從思想上認識到嚴格要求自己的重要性還遠遠不夠,最主要地還在於要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的行為。我國本來就是禮儀之邦,但現在說話不禮貌、不注意生活細節實在太嚴重。有些青少年罵人說髒話已經成了習慣,讓他們說禮貌用語反倒感到不好意思。有些青少年根本不講究公共道德,隨處亂扔果皮紙屑,隨處亂畫。一個人是不是能夠嚴以律己,在這些生活細節方面體現得十分清楚。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夠反映出他的思想修養和道德情操。例如,說話是溝通人際關係最基本的行為,在人際交往中怎樣說話才能使交往的氣氛融洽,達到交往的目的是大有學問的一門藝術。雖然人們說話的內容千差萬別,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一定要講普通話,使用禮貌用語,講話要注意場合,態度要和藹。再例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一種文明行為,一個不講究個人衛生的青少年是很難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的。講究衛生要求青少年要每天洗臉,洗腳,經常洗頭、洗澡,把頭髮梳理整齊。要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有的青少年不注意剪指甲,以致指甲很長,裡面積滿了黑色的污垢;也有的青少年洗臉而不洗脖子,以致於臉很乾凈而脖子很黑。這都是個不注意個人衛生的表現。在周而復始的生活中,青少年必須要養成許多良好的習慣,包括勞動習慣、學習習慣、守秩序的習慣、守紀律的習慣等等。嚴於律己的目的就是要最終讓青少年養成這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良好習慣。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非常厭惡那些不講道德、不守秩序的現象,稱讚那些講究禮節、遵守紀律的行為,這就是社會公德問題。

第一,社會公德往往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其一是指人們在一些事關重大的社會關係、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守並往往由國家提倡或認可的道德規範。我國現行憲法倡導和認可的「五愛」,就是這一種意義上的社會公德。由於這種社會公德是由國家法律所肯定的,因而也可稱之為國民公德。其二是指一個社會的全體公民,為了維護社會的正常生活秩序,而要共同遵循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準則。它之所以被稱之為「公德」,—方面因為它是人們為了維護公共生活而在公共場所中所應該遵循的道德準則;另一方面因為它是全體公民都應該遵循的道德準則。青少年不僅要理解社會公德的含義,更要明確社會公德的作用。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公共生活的必然產物,它是人類在公共生活的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到公共場所去活動,為了保證這些活動的正常進行,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穩定的社會環境;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與尊嚴,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關心。這些共同的願望與要求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與沉澱,就會逐漸形成一些共同的道德規範,這就是社會公德。第二,青少年應當明確人際關係中的社會公德的基本要求。為了建立團結和睦、平等互助的人際關係,社會主義社會公德要求在人際交往的實踐中,遵循這些基本要求:

①平等待人,互相尊重。在相互交往中,首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要關心他人,愛護他人,同情他人。人的能力雖然有大小,貢獻大小不相等,但在人格上卻都是平等的。

②助人為樂,先人後己。青少年應有雷鋒那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多替別人著想,多做對群眾對同學有益的事。

③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指能夠嚴格的遵守各項紀律制度和行為規範;其二是指在遇到困難時,不把責任推給別人,哪怕是受到虧待和誤解之時,也能夠剋制自己的情緒,多從自己的身上尋找原因。

④堅持原則,互相勉進。與人交往,要保持正常的交往原則,要本著平等交往,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參與社會交往活動。不能夠阿諛奉承,喪失立場。同學、朋友發生過錯要加以規勸。只有堅持原則、過失相規,同學之間才能建立起真誠的友誼。按照社會主義道德的指導原則,互相合作雖然是人際關係的主要方面,但是,並沒有排除競爭。社會主義的競爭不是互相排擠,而是互相鼓勵,互相促進的關係。第三,青少年應當明確公德教育的基本內容: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國民公德,是社會主義國家對其公民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必然產物。它要求全體國民都應當將其作為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規範,都應當遵循。因而,青少年朋友也應當將「五愛」的基本精神貫徹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之中。這是最基本的國民公德。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體現在以下四大方面:

①遵守公秩序。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和要求。人們都要上街買東西、逛公園、看電影,都要在大街上行走、在公共場所活動。如果人們做出不符合公共秩序的行為,社會就會出現混亂的局面。維護公共秩序,要求青少年在公共集會場所不要大聲喧嘩;坐車時不要搶上搶下;到其他單位辦事要言行謹慎等等。大家都這麼做,就能形成一種以文明為榮、以粗野為恥的道德輿論。

②尊師敬老愛幼。青少年一定要尊重教師的勞動,維護教師的尊嚴;對老人要熱心敬重,積極關心和妥善照顧,要聽得進去老人的教誨;對待兒童要關心愛護;尊師敬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優秀傳統。教師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的橋樑和座標。每個學生思想和學業上的進步都凝聚著教師的心血。青少年朋友應該尊重教師的勞動。在社會主義社會裡,老年人普遍受到社會的尊敬,老人為社會奉獻了—生,不僅貢獻卓著,而且經驗豐富。社會主義的青年一代要懂得對老人的敬愛。尊重婦女和愛護兒童,也是品德修養和文明行為的表現。

③愛護公共財物。屬於全民所有的和勞動人民集體所有的公共財物,都是人民群眾的勞動成果和共同財富,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主義文明行為的重要內容,任何損害公共財物的行為其實損害的是國家和人發群眾的利益。

④維護道德風尚。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主要包括見義勇為、惻隱之心和成人之美。青少年學生對於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要敢於伸張正義;在他人遇到困難之時,要理解和體諒他人;要樂於幫助他人,具有成人之美的心 社會公德教育是禮儀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日常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嚴於律己、遵守公德,必須做到處處留心,事事關心,具體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1.用《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來嚴格要求自己。遇事要冷靜,多反思。要有追求人生真、善、美的決心和勇氣。

2.嚴格遵守國家法律和各項規章制度,勇於承認錯誤。嚴格遵守校規校紀和公共場所的—切規定,敢於同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作鬥爭,敢於同社會上一切假、惡、丑的現象作鬥爭。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吸煙,不喝酒。不亂倒垃圾,不要在公共建築物上亂塗亂畫亂貼。積极參加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

4.遵守公共秩序,主要包括遵守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產秩序和學習秩序。購票購物排隊按順利,對營業人員有禮貌。在學校里,特別要注意遵守學習秩序,每個同學都要自覺遵守課堂秩序,閱覽室秩序,還要遵守宿舍規則和食堂公約。

5.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交通安全,不違章騎車,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乘公共電、汽車要主動購票,給老、幼、病、殘、孕婦以及師長讓路、讓座,不爭搶座位。

6.愛護公共設施、文物古迹。愛惜莊稼、花草、樹木、保護有益動物。

7.參觀博物館、紀念館要守秩序,瞻仰烈土陵墓要保持肅穆。

8.在影劇院觀看演出時,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行為,不要高談闊論。參加比賽時,要本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思想,讓賽場充滿文明與友誼。觀看比賽時,要做文明觀眾,不起鬨滋擾,結束時要鼓掌致意,不要鼓倒掌。

9.尊重他人,遇到有人問事問路時,要耐心指引。

二、校園生活中的禮儀規範

學生的衣著、談吐、舉止直接體現著—個學校的校風和校貌。校園作為學生每天學習、生活在小環境,是我們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和鍛煉身體的主要場所。潔凈的校園是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它不同於校園建築自身的美。生活在—個人人努力追求美、創造美的環境中,自身的素質也會得到不斷地提高。建沒文明、高雅的校園環境需要各種力量、多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必須遵循—定的禮儀規範。

第一、教室中禮儀規範

教室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空間,學生應當特別注意教室中的禮儀規範。

1.課前要準備好學慣用具,文具盒要放在桌子左上角,書本放在桌子中間、在教室中要保持一種嚴肅而又不失活潑的氣氛,不要太活躍,也不要太死板。

2、上課鈴響後,要立即進入教室,安靜而且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進入教室時,班長或者值門生要喊「起立」,當教師走到講桌前時,全體同學應當齊聲問候:「老師好!」等老師回答「同學們好,請坐」後方可坐下。

3.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學生上課遲到應當特別注意舉止的文明和周到的禮儀:在教室門口,應當先停下腳步,首先喊「報告」或輕聲敲門,在得到教師的允許之後,方能進入教室。要城實地向老師說明自己遲到的原因,說話時要簡明扼要,態度要誠懇。在得到老師的允許之後,方可入座。在走向自己的座位之時,腳步要輕,速度要快,動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書包和拿課本時,盡量不要發出大的聲響。

4、遵守課堂紀律,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不受任何外來因素干擾,精力保持高度集中,能夠準確地、完整地記錄老師的講課內容,認真作筆記。一定要保持課堂安靜,不隨意講話,預習自學,詢問質疑、相互討論之時,一定要認真思考,積極發言。

5.要懂得老師提問的積極意義,要有禮貌地對待老師提問。

當老師提問時,學生如果要回答問題或者有問題要發問,應該先舉起右手,在老師叫到自己的名字時,方可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者發問,不要坐在自己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發言。在老師沒有點到自己的名字時,也不要搶先答話。在起立回答問題時,姿態要文雅,表情要大方,不要抓耳撓腮,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舉止引人發笑。說話時,聲音要清楚明亮,不要過低,以免使老師和同學聽不清楚。如果被點到名以後,回答不出老師提出的問題,自己應該站起來,用抱歉的語調向老師表明,這個問題自己回答不上來。當別人在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要大聲喧嘩或者唧唧咕咕,也不要隨便插話。如果別人回答不上來或回答錯了.不要譏諷或者嘲笑,也不要馬上就脫口而出,只有得到老師的允許以後,再站起來回答問題。

6.能夠自覺地做到當天複習當天的功課,複習過程要有明確的目的,每次都要按時按質地完成各科作業,要獨立地去完成作業,並且做到書寫規範、作業面整潔乾淨,要充分利用自習課的時間,抓緊複習、抓緊完成作業。上自習課的時候,也要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缺勤,不要在自習課上交頭接耳、大聲喧嘩,更不要影響他人的正常學習。不私自離開教室、不下座位,不在教室里來回走動.嚴格遵守自習紀律,不看與自習課內容無關的報刊雜誌。認真進行早瀆,按教師的要求去完成早讀任務,做到眼到、心到、口到、不說閑話,遵守早讀紀律。

7.要注意維持教室衛生,要經常打掃和清理教室,當好值日生。

8.如果老師在課堂講課時出現了錯誤,學生可以在適當時間委婉地提出來,態度要誠懇,要謙和,語氣不生硬;更不可以譏笑老師,甚至讓老師當場難堪。總地看來,學生—定要遵守課堂紀律,—定要維護教室中的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要把教室作為班集體來很好地進行建設。

第二、課外活動中禮儀規範

課外活動主要包括三種組織形式: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群眾性活動具體包括報告和講座、各種集會、各種比賽、社會公益勞動以及各種參觀、訪問、調查與旅行。小組活動具體包括學科小組、技術小組、藝術小組和體育小組。個人活動指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課餘獨立作業的活動,主要包括課外閱讀、獨立觀察實驗、製作模型、進行藝術創作。在所有的這些活動之中,學生只有懂得其中的禮儀規範才能夠更好地參加這些活動。

1.參加課外活動的時候,學生應當講究禮儀。服飾應當以乾淨、樸素、整潔為原則,不要在衣著上追求華麗、追求時髦,更不可以穿奇裝異服。男同學的髮式應以理學生頭、理短髮為宜,這樣給人一種富有朝氣的感覺。女同學的髮式應以理短髮,梳辮子或者剪髮為宜,這樣給人一種清新活潑的感覺。在校內,學生應當穿球鞋、布鞋或者普通皮鞋,不宜穿高跟皮鞋。在校內,絕對不允許學生佩戴金銀首飾。學校歷來是提供清廉和節儉的地方,如果學生穿戴華麗、滿身珠光寶氣,會顯得沒有教養,既違背學校的教育目的,還會使其他學生產生虛榮心,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2.愛護校園環境,維護校園整潔,不隨地吐痰,不在校園內亂扔果皮紙屑。保持廁所和下水道的衛生。無論是參加集會,還是參觀訪問;無論是參加各種比賽,還是搞調查活動、外出旅遊,都應該講究衛生,不但要講究個人衛生,還應當極力維護公共衛生。

3.在課外活動中,要注意愛護校舍和各種公共財物,不得在黑板,牆壁、門窗、課桌椅、布告欄、值周黑板等地方塗抹或者亂寫亂刻。更不許用腳去踏門、踩牆。要培養勤儉行約的品質,要愛護科學實驗儀器、用具和藥品,不攀折花草樹木,不橫穿草地,愛護校園內的一草一木。

4.不打架罵人,不說污言穢語、不吸煙、不喝酒、不吃零食。有了錯誤要主動承認,要學會對別人說:謝謝,對不起,沒關係。不看內容不健康的書籍,不聽不健康的音樂。不在教室門口和樓道內大聲喧嘩、相互追逐、打撲克,玩遊戲以及進行體育活動。不準在樓內打鬧,起鬨或者放鞭炮。不準在校內滑行自行車。自行車應當按要求停放在指定的地點。

5.只能在運動場上進行球類活動,不要在房屋周圍以及道路上進行各種球類活動,不準在籃球場上踢足球。在進行體育運動時,不要敞胸露懷,也不要胡亂衝撞。觀看體育比賽時,要遵守紀律,做文明觀眾。參加體育比賽時,要遵守賽場紀律,要有崇高的體育道德風尚。

6.一定要堅持出早操、做課間操。出操時,教室要關燈、鎖門。學生上操時,走出樓門後要跑步到操場,集合時要做到快、靜、齊,做操時要用力,要合住節拍,姿勢要正確。

7.升國旗、奏國歌時要立正,要行注目禮或者少先隊禮。

8.未經允許不得帶外人進入校園。由此看來,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無論是哪一類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禮儀規範來作出要求。例如,學生要進行課外閱讀,就必須要到圖書館去借書,到閱覽室去閱覽。學生到閱覽室去看書時,一定要有禮貌地對待圖書管理人員。要保持閱覽室內的整潔,不隨地吐痰,不扔果皮紙屑。要保持安靜,不得喧嘩,以免影響他人的閱覽,要愛護室內圖片和設備,不得在書上亂畫亂圈,而且閱覽室陳列的報刊雜誌一律不得拿出室外。

遵循了課外活動中的禮儀規範,就能夠更加融洽地參加到這些活動之中,這樣一來,課外活動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獨創性方面就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個講究禮儀的學生一定可以不斷地擴大自己的活動領域,從而使自己與社會聯繫更加緊密。一個能夠得到大家認同的學生就會不斷地激發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在培養自己的開拓精神與創造才能方面能夠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課外活動可以為那些講究禮儀的學生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展示自身才能的天地,可以使他們進一步認識自己的特點,看到自己的力量。當他們的人際交往在不斷增多之時,他們就能更加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接觸科學技術,特別對那些有文藝特長的學生而言,他們在文藝方面的愛好與興趣就能夠不斷地得到激發與鞏固。

第三、師生交往中禮儀

一般說來,師生交往中,學生應當遵守的禮儀規範有如下幾點:

1.學生要尊重老師的勞動。

①上課時要專心聽講,不擾亂課堂秩序,不搞小動作,不看與學習內容無關的書。

②按時上課,按時下課。提前兩分鐘進入教室,聽到上課鈴後,要安靜地坐在座位上,靜候老師的到來。當老師走進教室時,班長或值日生要聲音宏亮地喊「起立」口令,全體同學要起立站直,向老師問好,當老師回禮以後方可坐下。下課鈴響以後,全體同學要向老師行注目禮,待老師離開講台後,才可以自由行動。

③在課堂上,如果有問題要發問時,不要坐在座位上信口開河,應當先用筆記錄下來,待老師講授結束後,再舉手提問;或者在課後向老師請教,不可以隨便打斷老師的講課。如果老師講課過程中有不當或錯誤之處,更不可以當堂指出。

④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對老師批改的作業,要虛心接受。如果對老師批改的作業有不同意見,可以個別地與老師一起共同商討。對老師批閱過的試卷也應採取這種處理問題的態度

2.學生與老師談話時要有禮貌。

①學生與老師談話時,表情要自然,語氣要親切,態度要誠懇。在談話開始時,學生應當主動地請老師落坐,如果老師不坐,學生也應該站著與老師說話。

②在與老師談話時,不可以東張西望,也不可以抓耳撓腮,應該保持一種端正的姿勢。學生應當雙目凝視老師,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說話。

③學生應當盡量去理解老師的談話內容,如果不理解老師說的話,或者有不同見解,學生應當主動地、誠懇地向老師請教,一定要弄明白,搞清楚老師的意思。

④學生與老師的談話要注意場合,也要注意老師的表情變化。

3.學生進入老師的辦公室要講究禮貌。

師生在日常交往中,會涉及到生活與學習中的很多問題,學生有時會到老師的辦公室去彙報情況,請教問題或者商量事情。學生在進入老師的辦公室之前,應當喊「報告」,如果辦公室的門關著,還應當輕輕叩門,經老師允許以後,才可以進入。彙報情況時,應當簡明扼要、言簡意賅,還應當把問題彙報清楚。請教問題時,態度要誠懇,要把問題表達清楚,並且還要徵詢老師的意見。如果老師正在休息,就不要去打擾他,以免影響他的時間安排。

4.要理解老師,要關心老師。

①對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批評教育,要虛心接受並且努力按照要求去做。如果老師批評錯了或者與事實有一定出入,也不可以頂撞老師,應當平心靜氣地向老師解釋清楚。

②老師生病的時候,要多加照護,要經常去探望,對年老體弱的老師,更應當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③在路上遇見老師,應當主動地上前打抬呼,進出門口或者上下樓梯時應讓老師先走。

第四、與同學交往中禮儀

同學在一起朝夕相處,友誼是使他們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一條金線。同學之間相處得是否融洽對他們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在生活中,人們需要相互合作;在校園中,更需要同學之間的彼此合作。良好的人際關係,不但可以使人感受到快樂,而且能夠使人獲得成功。

即使一個人在小時候很有才華,在學校中的學習也很出色,如果他不善於同人合作,不善於搞好同學之間的關係,他的社交能力與合作能力就不會得到相應地提高與鍛煉。等他長大以後,在社會中與人交往時,就會時常遇到挫折,總感到不順,才華也不會得到發揮。 在我們的學校中,卻存在著另外一種類型的人,這種人的學習成績也許並不非常優異,而且還可能成績平平,但他卻很善於搞好同學之間的合作關係。這種人將來走人社會以後;由於很善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處處都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與認可,這種人不但擁有一種快樂的心情,而且在事業上還會蒸蒸日上。

從這種對比中不難發現,同學之間搞好關係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而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難怪有的社會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他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可能只佔30%,其他的70%應當歸功於他的人際關係。

1.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

①同學之間要平等相處,尤其是男女同學,不要隨便開玩笑。同學之間不能夠打架、罵人、不能夠傷害別人的自尊心,不嘲笑生理上有缺陷的和學習上後進的同學,對先進的同學不要打擊諷刺。

②同學之間要互助友愛,彼此之間要樹立—種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思想。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對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的同學,要熱情主動地給予幫助。同學生病要前去探望,家裡有困難,要想辦法幫助解決。勞動的時候,男同學要幫助女同學,大同學要幫助小同學。

③同學之間的交往要講究禮貌,不起侮辱性的綽號,不開惡作劇的玩笑。老同學要關心新同學,大同學要愛護小同學。進出教室時要互相謙讓,不要妨礙別人的學習。損壞別人的書本、文具,要主動道歉,必要時要負責賠償。

④當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時,要心平氣和地擺事實、講道德,不要意氣用事,不要出口傷人,更不能夠動手打人。

2.同學之間的談話要注意禮節。

談話是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同學之間的談話能夠增加了解,增近友誼,增長知識。同學之間的談話要注意態度,要注意談話的內容。

①同學之間是相互平等的,彼此之間談話的態度要謙虛、要誠懇、語調要平和。說話時千萬不要裝腔作勢或者盛氣凌人。聽別人說話時,態度要認真,精力要集中,不應表現出無精打采或者漫不經心的表情,更不應輕易地打斷別人的談話。

②如果同學在談話的過程中,出現失誤或者說法欠妥,應該在不傷害自尊心的前提下,委婉、懇切地指出來。

③談話的內容要真實、健康,自己對某一個問題或者事物的看法要實事求是,不要胡亂地恭維別人,也不要隨意地傷害別人。不要說不文明的污言穢語,不要傳播謠言。


推薦閱讀:

青少年心理問題主要根源於家庭不良教養模式
青少年兒童問題行為及應對(一稿)
如何評價TFBOYS在中國的影響力?
青少年抑鬱的六種表現
在賣淫這件事情上,00後玩得有多野?

TAG:禮儀 | 社會 | 青少年 | 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