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古跡——山西晉城高平崇明寺(上)【圖文】

崇明寺位於山西省高平市南郊15公里聖佛山南麓,俗稱狼谷寺。南向,始建於北宋初年,元明時續修,現存山門、中佛殿、後殿及配殿等。

中佛殿,居院內中央,雄健古樸,穩重壯觀,據寺內現存宋淳化二年(991年)碑文記載,創建於宋《營造法式》頒行之前的北宋開寶年間。殿身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九脊頂,筒板布瓦蓋頂,上施琉璃吻獸。該殿在許多地方沿襲唐制,柱頭無普柏枋。斗拱七鋪作,雙抄雙下昂,昂為批竹式,昂尾壓在四椽袱下皮。補間斗拱五鋪作,雙抄偷心造,下部無櫨斗和直斗與唐代建築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一致。殿內梁架徹上露明造,使用的一對「斷梁」,結構奇特,是民間匠師獨特的創造,這在建築史上具有較高的實踐意義。

崇明寺俗稱狼谷寺。在高平市區東南15公里聖佛山東麓。背依青山,前臨深谷。創建於北宋開寶年間(968―976)。現存山門、鐘鼓樓、中佛殿、後殿及東廡,為兩進院。中佛殿內一對「斷梁」,為民間匠師因材設計,小材大用,利用兩根直徑同等長度的小梁對成,斷梁正中縫下,用順袱串承托,兩端架於前後檐柱斗拱後尾上,並將屋蓋重力平衡到前後檐柱上。這一建築特點是古代匠師因材設計:小村大用的獨特創舉。三間殿宇,七鋪作斗拱,出檐之深遠,又超過了五代時期的建築平遙鎮國寺萬佛殿,其建築風格當屬古制。崇明寺中佛殿在建築風格上沿襲唐風,並且結構獨特,可謂我國古代建築中一枝獨放的奇花,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價值。據寺內北宋淳化二年(991年)及清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碑文記載,雖屢經修茸,其規制仍保存宋代建築風格。

道光《修武縣誌·金石志》記載有兩通關於崇明石的古碑,一通為至正十年(1350年)元代禮部郎中張琬撰的《五里源崇明寺碑》(以下簡稱張琬碑),一通為嘉靖十三年(1534年)明代禮部侍郎何瑭撰的《重修五里源崇明寺碑》(以下簡稱何瑭碑),張琬碑雲「茲寺,大禪師稠公之所創」,何瑭碑雲「屯西南有崇明寺,蓋禪師稠公之所建也」,兩碑都認為此寺的創建者為稠禪師。稠禪師,稠禪師(510~585),名慧,北朝魏齊間鄴(今河北臨漳縣西)人。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有文獻記載的佛門著名武僧和少林寺二祖。北齊天寶七年(557年),稠禪師奉文宣帝旨意,在太行山一帶沿山建寺二十多所,在天門山腰首建大護國仁王寺,即今天的百家岩寺。又據張琬碑,其篆額有「百岩崇明寺碑,大護國仁王寺下院」,則知五里源崇明寺為百家岩寺的下院,其建寺年代也當在北齊天寶年間。據此推算,崇明寺已有1450多年的歷史。

崇明寺建成後,因其位於縣城和百家岩正中,且是縣城去百家岩的必經之處,因此無論善男信女還是文人騷客,慕名前往百家岩的,無不先到崇明寺或先禮佛,或作小憩,又因這裡風景絕佳,由此崇明寺之名大噪,遂成一處名剎兼名勝。張琬碑稱其「負太行而揖嵩少,東連乎蘇門、百泉之幽勝,西接乎濟水、盤谷之清雅,風氣淳淑,民物繁伙,加以水竹之明秀,村落之旁午,稻塍蔬圃,雞犬相聞,故高人勝士聯鏕並駕,游詠不乏,盛境振名於懷衛」,贊其為「實中土之傑區,空門之福地」,而何瑭碑則記其「北負太行,東連百泉,西去海蟾宮裡許,宮之前有泉湧出,下流寺側,蓋寧城之勝地也」。

崇明寺代有修葺,有明確記載的有:至正年間,住持僧因資、因全重修。因資俗姓霍氏,河內人,出家於河內天聖院;因全,俗姓師氏,清華人,為因資師弟,因資圓寂後繼任本寺住持。此次重修,由當時的翰林文字同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議大夫禮部郎中張琬為之作記。明代成化年間,僧官祥俊及其弟子妙淳、妙慶重修,由當時的河南按察使楊徽為之作記;嘉靖二年(1523年),由當地耆老杭鑒及其子杭彪州捐銀一百兩及當地信士共同資助,本寺住持廣堅、清應等主持重修,歷時兩年半,於嘉靖四年十月完工,重建雷音殿五間、伽藍殿三間、東西方丈六間。此次重修,由當時的禮部右侍郎何瑭為之作記。另據道光《修武縣誌·寺觀附》記載,百家岩寺曾一度傾廢,其僧眾皆居於五里源之崇明寺,由此可見當時崇明寺規模之盛。但至道光年間,雖然該寺頗具「花木竹柏之勝」,但已牆垣頹敗,寺僧寥落無存。其後有無重修,不得而知。2001年,五里源村有心之士根據當地老年人的回憶,繪製了民國時期的崇明寺示意圖,閱圖可知,當年的崇明寺有山門一間,東西廊廡各五間,中佛殿三間,大佛殿五間,中佛殿東南有鐘樓一座,大佛殿東側有觀音殿一間,觀音殿還有地下室,另有東西配殿各五間,最後為僧房十一間。當地百姓傳說,廟中大殿樑上雖然長年無人打掃,卻從無積塵,也無本寺一奇。 此寺在日偽時期被徹底拆除,用於修建本村炮樓和碉堡。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國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五里源公社在原崇明寺的廢址上興建了公社衛生院,原來寺院的碑刻也散落各處。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當地善男信女開始籌劃重建崇明寺。九十年代後期,信眾集資購買了鄉衛生院後院作為安神之所,原碑刻文物也逐漸被找回,其中就有著名的唐代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和北宋魯遷之詩碣。 崇明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為唐代碑刻,但既未錄幢文,又無註明雕刻時間。幢首周圍雕有佛教人物,線條流暢,造型精美。幢身為八面柱形,八面皆鐫文字,分經序和經文兩個部分。幢座為正方形,中有八面微槽,與幢身正好吻合。在幢身上的文字中,未有雕刻時間的記載,但有五里源信士撰寫的材料記載此幢造於唐代武則天時代的垂拱三年(687年),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只有唐代才有,且縣誌有載,此幢為唐時之物當確信無疑。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推薦閱讀:

歷史3
歷史上罕見的「五皇臨朝」:四人慘死 一人善終
由漢字衍生的最為複雜的文字,終於知道什麼是天書了
集郵入門講壇 第一節 集郵活動歷史進程簡介
由袁世凱訓練的清末新軍究竟有多強大?看完你就明白了

TAG:歷史 | 文化 | 歷史文化 | 山西 | 西晉 | 晉城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