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為教育吶喊》我們的教師怎麼了?

《為教育吶喊》我們的教師怎麼了?

天地之間

天地君親師

你從遠古走來

天地之間

君親之後

是你偉岸的身影

乾坤萬古

澤被厚土

是你流傳的教誨

上有孔子禮教三千文人

後有亞聖激揚無數志士

在知識的花園

你和孩子一起體驗著芬芳

孩子們用眼睛、用耳朵、用手、用心感受美麗

你用心、用手、用耳朵、用眼睛感受孩子

你看到了他們看到的世界

你聽到了他們聽到的聲音

你觸到了他們觸到的純潔

你悟到了他們悟到的神聖

你像是一個導遊,只講述這裡曾經的傳說

你願做一個農夫,低頭把面前的麥苗滋養

你接受他們每個人不同的想法

你期待他們每個人精彩的綻放

如果有夢想,不是讓他們和你想的一樣

只盼望他們把曾經和未來的美好,連同你

一起回望

一同遙想

1、苦口婆心、甘為蠟炬的教師

  解放教師就是解放教育!

  教師是教育的代名詞,未來教育轉變與發展之核心在於教師的轉變和進步,對於一個被情緒和態度左右著質量的職業,只有給予高度的尊重和滿足,以及足夠的心靈滋養,這個關鍵的管道才會暢通,而最為重要的心靈營養才會流進孩子的心田。

  如果它是一種職業,卻又不能以簡單的職業來面對;掙著不高的薪水,卻背負著極大的責任和壓力;經常被社會廣泛關注並批判,卻還需要懷著濃烈的愛和熱情;沒有統一的工作標準,做得不好可能會馬上顯現,工作得出色卻也許要到若干年之後才被發現。這份特殊的職業便是教師!

當許多心懷夢想的年輕人把自己的職業生涯鎖定在教師這個目標上時,也許他們並沒有想到此後工作中的困難遠比當初的想像要巨大得多,而工作量更是讓人不堪重負。許多行業是8 小時工作制,而教師尤其是中小學的教師則是24 小時工作。因為這份職業被冠以了偉大的稱號,因為教師需要把學生裝進心間,帶回家中,帶到夢裡,乃至鑲嵌在自己的生命中!當你達到這樣一種偉大如神靈的境界時,許多人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在你沒有做到的時候,人們的指責和壓力又會讓你有苦難言!

解放教師就是解放教育

這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是工程師的靈魂卻少人問津,似乎他們不需要靈魂。人們需要教師們用激情和熱愛來傳遞知識,但是,面對越來越難教育的孩子,面對越來越挑剔的家長,他們的辛苦和困難讓他們的職業變成了一天天苦口婆心然而無可奈何。

在一個教師的從教生涯中,各種理論和政策教化教師們應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深厚學識傳道解惑,以身體力行教化示範。於理,有一套嚴格的考評制度;於情,則有一套柔軟的良知信條。當兩套制度發生衝突的時候,每個有良知的教師便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於是,在中國的大地上磨礪出來一群苦口婆心的好人,他們費盡口舌,期待孩子們能夠明白大人們所講的事理;不遺餘力、甘為蠟炬,盼望自己的執著能夠為孩子們帶來高分和成就。能讓他們聊以自慰的,只是孩子們因其付出而獲得成長時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至於薪水,則不去渴望有太大的增長,因為希望背後總是失望。在當今的中國,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在默默支撐著我們的教育,用行動詮釋著偉大。

教師是教育的代名詞,未來教育轉變與發展之核心在於教師的轉變和進步,對於一個被心情和態度左右著工作質量的職業,只有給予高度的尊重和滿足,以及足夠的心靈滋養,這個關鍵的管道才會暢通,而最為重要的心靈營養才會流進孩子的心田。

2、有職業沒理想的教師

  教師是一種職業,但同時也是一份事業。真正能把這項偉大的事業做好的人一定懷揣著夢想,充滿了對生命和未來的激情。因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遙遠距離需要用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態度去填充。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孩子心中播撒下理想的種子,成為孩子心中最好的老師才是真正傑出的教師。

  真正的傑出教師不需要一些冰冷的數字來證明自己,他們應該有一堆活生生的案例,一個個具體的成長故事,一個個成功的孩子,這些具體成功的個案,是對老師最高的評價和肯定。

處於社會轉型時期,各種層面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變革,人們的生活觀念及人生價值追求也同樣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教育這個行業自然也不例外。從教師的職業來看,教師工作穩定,收入待遇不低,但是這個群體卻出現了許多有職業沒理想的個體。也許在每個行業里,缺乏理想的員工都不在少數,可是教育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需要用一群有理想的人去點燃孩子們的理想。理想是一個人的價值追求,是一個人動力無窮的根本原因。對於許多教師來說,如果把教師僅僅當做一份職業,一種謀生的手段,是因為生存的需要而去從事的一份工作,那麼從教將會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這種出於功利目的的需要,在這份職業里將會產生巨大的破壞性。對於商業社會中的一般行業的員工或者市場推廣人員而言,追求利潤本身就是人們的理想之一。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人們窮盡各種手段來實現利益最大化是很常見的,屢禁不止的假冒偽劣也不足為奇了。但是對大多數教師而言,如果我們並沒有從心底里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甚至根本不感興趣,這樣的教學則是另一種假冒偽劣,是一種精神的欺詐。所以,對於沒有理想和職業道德的教師來說,教育學生的過程就變成純粹的技術活,教師也就變成了技工!

雖然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人們對於老師的要求是有些過高了,工資待遇的不對等也很明顯,在商業社會中人們要掙到一份同樣工資可能並不難,同時還會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諸如對孩子的無奈、對家長的無奈。然而,在教師的工作過程中,即便你再苦口婆心、再嘔心瀝血,也未必能因此而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更高的待遇,所以教師的職業註定了不是一個「等價交換」的職業,也不能簡單地用工資待遇來衡量一個教師的價值。因為教育的結果常常會穿越很長的時空,甚至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教師們只有用自己的理想來平衡自己的付出,才會心安理得地努力付出而不求回報,這份只能用良心來衡量的工作只有懷著良知和理想以及負責任的態度才能保證質量。所以教師的理想常常會成為教師的動力。

看不見的未來與看得見的現實

秋天,水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黃,農人聚集,慶祝豐收。佛陀來到農莊,許多人都恭敬地供養他。

  只有一個生性固執的農人,十分生氣,他大怒道:「我們平時勤力耕種,才有今天的收穫,你為什麼不學我們呢?」

  「長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氣地回答。

  「你是農夫嗎?你的牛、種子和田地在哪裡呀?」

「眾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正道是我的種子,精進是我的犁牛。」佛陀向他解釋說:「我在眾生的心地撒下正道的種子。我勤力耕耘他們的心地,使他們拔除煩惱,得到安樂。」農人聽了,明白過來,立刻懺悔,把上好的奶飯供養佛陀。他說道:「佛陀,請接受我的供養吧!你已經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種子,我將有幸福的收穫。」

我相信很多教師也有過和佛陀一樣的經歷。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教師辛勤地耕耘了,收穫的是什麼?「桃李滿天下」並不是所有老師都能追求到的目標,即使最後追求到了,也要經歷漫長的等待。教師的職業跟其他職業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教育是一項大工程,也是考驗所有人的耐心的周期最長的工程,是認真的付出未必會像商業運營那樣能夠得到現實利益回報的工程。

一個汽車廠商一年哪怕只是造了1 萬輛車,看著這1 萬輛車開出廠房,他就很有成就感,更不用說,這些車銷售後給他帶來的利潤。而教師是在構建育人長城中的一小段,他們生產的不是商品,而是培養面向未來的有靈魂、有血有肉的人。這些人要顯現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並得到社會認可,少則十年八年,多則二三十年。要依靠他們給教師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顯然太過遙遠,因為很多人是很難等待的。所以教師的工作並不會必然給教師的當前帶來巨大的利益滿足,這就是「看不見的未來」。另外,由於目前我國的教育改革還不夠深入,以分數為評價標準的教育理念根基還很深,受這些大環境的影響,很多教師也自然地以為分數是可以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標準。很多教師的成就感來自於對分數和成績的追求,事實上我們知道,僅僅由分數獲得的成就感並不具有長久的驅動力,甚至會削弱部分老師的積極性,同時也會讓學生付出沉重的代價。

教育理想實現的遙遙無期,市場介入教育領域後附帶產生的影響,讓很多教師發現一個可以快速實現價值的「渠道」,那就是從事「家教」。每天都有幾百甚至上千的收入,這些「看得見的現實」和縹緲的理想之間的鬥爭和權衡最終使得許多教師熱衷於家教。這種純利益交換式的知識傳遞讓很多教師成了知識的機器,越來越少了人味,少了教育傳遞過程中最重要的媒介——情感的支撐。所以我們教育的難度越來越大,越教育問題越多,對最需要教師負責的學生敷衍了事就不難理解了。

正因為教師的理想不僅需要建立在短期的考試升學基礎上,更要面對遙遠的未來,而且社會和受教育者本身都很難評價是什麼樣的力量決定了教育的成敗,這樣的模糊評價讓許多教師的理想成為無根的野草,隨學生飄零,隨歲月湮沒。

事實上我們回顧自己的人生道路時,許多人都忘了自己的大學老師,但是,中小學老師的背影常常會伴隨我們一生。

成就別人,毀了自己

在我國的傳統中,人們喜歡將教師比喻為紅燭,照亮了別人,燃燒了自己。然而,在社會價值觀念急劇變化的今天,成就別人,毀了自己,已很難成為大多教師的「明智」之選。當然,以此為要求多少有些勉為其難。粗略地估計,在今天我們的教師群體中,大約20%是受其興趣影響而選擇教師這一工作的,80%則是生存的需要而選擇教師這一職業,以至於社會,甚至包括教師都在懷疑「點燃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精神是否存在,以及在當今是否有存在的價值。教師們有一種正常的希望:他們希望在造就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同時,自己的價值也能得到社會的承認。但是社會往往對教師給予了不恰當的要求,過高的期待

容易把教師推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境地,時代的發展讓很多人都在快速地實現夢想,然而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育的夢想必然會長期而緩慢,這也是造成教師理想淡漠的重要原因。

見得到是群體,見不到是個體

基礎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誰都不會否認。但是,這是學校教師隊伍整體實力的反映,因為一個學生的成才很難說是哪一位教師的功勞。基礎教育階段的很多教師的目標就是把學生送進大學,認為自己的成功指標之一就是有多少自己教過的學生最後考進了名牌大學。很少有教師會關注到學生的職業發展和人生成就。學校評價優秀教師的標準常常也是用一些數據和比例來描述教師的優秀程度。可是我們忽略了一個真相,許多人一生成就的高低和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有巨大的關係。

我們習慣於把優秀學生的教育過程歸功於學校和教師,可是很少有學校會把失敗的孩子的教育原因歸結於學校和教師。雖然我們很清楚地知道有許多人的失敗和教師有直接的關係,但是我們除了想方設法逃避責任,幾乎沒有什麼反思。每年都有報道中小學生因為學習壓力和師生衝突等原因跳樓自殺的事件,但是從未見過有哪所學校和教師反思過,其實他們在孩子走向毀滅的路上,也許是最有力的元兇!

在許多學校,學生的成才往往只是給學校臉上貼金,幾乎與教師個人沒有太大關係。在個別情況下,成功的學生想起了某位教師,這是極其少見的事情,大部分教師都不會對此抱有什麼希望,不相信自己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缺少了對未來的憧憬,教師自然也就沒了理想,這是沒有什麼可以感到奇怪的事情。真正傑出的教師不需要一些冰冷的數字來證明自己,他們應該有一堆活生生的案例,一個個具體的成長故事,一個個成功的孩子,這些具體成功的個案,是對老師最高的評價和肯定。

教師的理想在應試教育下很難培養

應試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在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教師,與當今的學生一樣,關注的只是今天的成績與排名,很少有人會關心一二十年以後的事情。這就註定社會很難期望教師有太大的理想。

理想的存在需要人們有堅定的信念,並且能夠在自己的奮鬥過程中看見實現的希望。在教育的現實中,諸多的原因已經導致很多的教師生活在絕望中。也許在登上講台的第一天,許多教師都擁有美好的教育夢想,但是,沒有信念的支撐,缺少希望的引領,又有多少人能在一再的絕望中始終堅守著那最初的夢想呢?

  今天的孩子裡面,必將有很多人會成為未來的教師,他們成長在沉重的應試教育體制之下,他們習慣了接受固化的教學,當他們登上講台的時候,他們會自然地模仿當年老師的教育模式,如果我們期待看見未來的教師抱有遠大的教育理想,就需要在今天的孩子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

3、有知識沒文化的教師

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他本應該是文化的傳播和創造者。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外,他更要發自內心去熱愛,熱愛教育,熱愛孩子,傳達出更多人文關懷,真正意識到知識不等同於文化。教會孩子知識不算什麼,讓孩子有擔當、有力量,把握文化脈絡,以創新精神實現全面發展,這樣的教師才是偉大的教師。

知識不等於文化

我們很多人都認為老師是淵博知識的化身,我們也習慣把知識和文化連在一起,說老師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但在這裡怎麼會說我們老師沒文化呢?這是因為我們平時將知識等同於文化,認為有知識就是有文化。實際上,知識不等於文化。我們現在的老師多數擁有大學、碩士甚至博士的文憑,但是這些只能是證明我們教師的學歷達到了什麼標準,並不能證明教師文化的高度,更不能以此就可以說我們教師多有文化。的確,擁有高學歷的這些教師知識很豐富,也掌握了較為全面的學科知識。我們國家的《教師法》規定了教師是專業人員,對從事教師職業的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專業知識的要求,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是對教師這個職業從業人員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但教師的任務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應該關注學生心靈的健康成長,滋潤孩子的心靈,激發孩子的潛能,豐富孩子的人生閱歷,而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僅僅是傳授具體知識,或者說照本宣科,學生被動地聽,甚至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都不能好好地上課,敷衍了事,要求或「啟發」學生課後補課,或者進行有償家教。我們只能說這些教師富有知識,卻沒有文化。

有知識,沒文化

教師之所以受到重視,或者說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主要是因為教師面對的是正在成長中的少年兒童。

  兒童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如果教師僅僅是充當了知識的「復讀機」或者「販賣者」,那教師與其他職業有何區別?如果教師僅僅是給自己很膚淺的定位,又有何資格擔當起國家和民族賦予教師職業的重任呢?我們的很多教師知識是有了,但是社會責任感卻缺失了。從知識的堆積到文化的積澱,需要一個長期而自知的過程,浮躁的教育追求和利益至上的誘導導致我們的教師人文素養缺乏,被認為「有知識沒文化」。

知識是外在於我們的東西,是可以量化的,而文化則是長期積澱影響我們言行的東西,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和信念。我們現在的教師過於強調專業知識,只關注表面的現實利益,忽視或者說忽略對學生人格及未來發展的影響,更不會想到這些孩子正是強大我們民族的未來的脊樑!針對目前教師的整體人文素養下降這樣急需改變的現狀,國家教育部特地對中小學教師規範做了修訂。更加強調教師要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規範如此,但是否能真正改變教師有知識沒文化的現象,我想還是要抱以審慎的態度。單憑國家行政指導未免有些勢單力孤,我們需要的是全面的突破和改變。首先,要從源頭上改變教師的來源,加大優秀生源報考師範院校的招生力度,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教、樂教;同時,我們還要改變教師的評價標準及激勵機制,改變過去僅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並據此對教師進行排名的單一評價手段,更關注教師的文化素養,更鼓勵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並為教師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創設條件。

4、眼盯學生卻目中無人的教師

彼此的平等和相互的尊重是師生之間和諧關係構建的基礎,因為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現在的教師說教得多,但學校不是專門講道理的地方,而是情感交融的地方,只有真正地意識到生道尊嚴才能夠擁有真正的師道尊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驕傲的國王。他要為自己建造一座王宮,因此,對大臣們說:「到森林中去找最高的樹。我要用它來建築宮殿。」

在森林深處,大臣們找到這樣的樹。這樹很茂盛,四周都是些較小的樹。那天晚上,他們向國王報告且宣布:「陛下,我們已找到你要的樹。明天我們就到森林中去砍那棵大樹。」

國王很高興,就去睡覺。那個晚上,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大樹中住著神靈,神靈出現在他面前。那神靈說:「國王,請不要摧毀我的住所。你如果這麼做,每砍一斧,我就痛苦,終會死亡。」

但國王回答:「你是森林中最好的一棵,我必須用來建造皇宮。」

這位神靈繼續懇求,但國王很堅決,強調這樹必須砍死。樹神最後對他說:「好,你可以砍。但請你不要從樹下面砍斷,像一般的砍樹一樣。你可以命令你的人,先爬到樹的最上面,逐漸往下一枝一枝砍,然後全樹砍完。」

國王聽到這種砍法,很驚奇,說:「如你剛才所說的,那不是比一次從樹根處砍下更加痛苦嗎?」

樹神回答:「你說得不錯。我是為森林中的其他生物著想,才建議你這樣做。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

樹。如果一次砍倒,將會壓壞四周圍的小樹,並會殺死很多小動物。很多小鳥和昆蟲,也會失去住所。

但你一塊一塊砍,對它們的損傷可以減少。」

國王這時醒過來,他想:「那樹神寧肯挨數百次痛苦,卻不要讓小動物受苦,這樹神多麼勇敢和仁慈!而我想砍樹,只為我的享受和驕傲,我多麼自私。我不能砍這棵樹,而要對他表示尊敬。」於是國王第二天去森林中向這棵樹獻花致敬。從那天以後,他變成一位仁慈、公正的統治者。

經常會這樣覺得,萬物都是有靈性的。風靡一時的電影《阿凡達》里所展現的樹木和萬物都有著奇妙的心靈溝通。也許樹的歷程也猶如人的一生,有些樹長得偉岸挺拔,被「委以重任」,就像有些人成了社會名人,受人敬仰。即使這樣,作為一個生命的基本責任卻是相同的。大樹並未因為自己的高度而忽視了其他小生命對自己的依附,人更不應該因為自己的長處而忽視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對其他生命的尊重。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如果只看得見自己,看不見其他人和學生的心靈,註定是失敗的。

張揚自己與張揚學生

走進課堂,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奇怪的現象:一位教師面對一群學生,手舞足蹈,侃侃而談,而學生坐在下面神情獃滯、無動於衷。有些教師在講課時行雲流水的風度真的不亞於評書表演,但是學生在長期「聽評書看錶演」的過程中失去了欣賞和表演的功能。我曾經問過一位非常優秀的高中畢業生:「你最欣賞的老師是誰?」他思考了很久竟然沒辦法回答。客觀地說,當離開學校時,很多學生都很難找到自己敬佩和喜歡的教師,最後他和我聊了聊相對而言他比較喜歡的一位教師。究其原因,這位教師更懂得尊重學生,他比別的教師講得要少一些,但是多了一些信任和引導。付出真正的愛,總會有回報的。由此可見,許多教師在張揚自己所謂的知識的同時,把學生的舞台以及表演的信心和機會都剝奪了,這樣的教師,學生會喜歡嗎?因此,我們的課堂絕不應該是教師表演秀的舞台,而應該是教師通過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思考,學生在教師創設的這樣一個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大膽思考,展開想像的翅膀,張揚自己的個性,盡情揮灑個人才情和智慧,這樣的課堂才能夠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才是素質教育的體現。

師道尊嚴與生道尊嚴

在我國文化中,歷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天地君親師」的尊崇也表明教師的地位曾經一度達到過極高的境界,無疑,這一文化很值得我們繼承。

在師道尊嚴觀念指導下的教師往往會有意無意地端起教師的架子,用權威讓學生敬重他,欠缺與學生平等交流的意識。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網路的迅速普及,學生的平等意識和自我意識越來越突出地顯現出來,他們有了平等交流的訴求,至此,師生之間自然就產生了矛盾和距離。實際上,在網路社會中,教師和學生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是身份上的差別,學生從網路上獲取的知識和信息也許更多於教師的傳授,如果教師不能實現心態上的轉變,對此沒有及時給予回應,師生就必然會缺少共同語言,也就很難進行心靈的交流。

優秀的教師會與學生平等相處,心裡裝著學生,比較關注弱勢孩子,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而一些教師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心理訴求,依然用其所受的成長評價模式來評價當今的學生,基本上是挑毛病的,用完美主義的100 分來對待並要求每個學生。以至於一些教師覺得自己付出很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甚至師生關係非常緊張。與一些老教師相比,學生更喜歡年輕教師,尤其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的教師比較受學生的歡迎,師生容易成為朋友。如果沒有一定的愛好特長,往往對孩子最看重的東西容易忽視。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教育,學校不是專門講道理的地方,而是情感交融的地方。現在的教師說教得多,道理更多體現在學校的規章制度之中,制度之外仍然以說教為主, 這隻能說明學校的規章制度還不夠完善。

東航的企業文化中有這樣一句話:顧客是沒有責任的。如果把它套用在教育領域,可以理解為:學生是沒有責任的。如果真有這樣的理念,我們的師生關係將會有質的飛躍。建議我們的學校向企業學習一些優秀的企業文化。尊重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如果我們只是習慣了被尊重,我們勢必就會故步自封。

我們現在的教師責任感不夠,甚至嚴重缺失。孩子成績不理想或犯錯誤的時候,教師會將責任推向學生,認為是學生的錯。這是一種典型的無責任意識。大部分教師都會這樣來看待學生,成績優秀者多少都覺得自己有點功勞,成績差的很少有人覺得自己應該負責任。如果像這樣推脫責任,教師就不會改進。教師的反思能力首先從責任中來,沒有勇氣去承擔責任,何來改進呢?所以說,責任也是一種態度,是基於學生心靈和尊嚴的一種愛護!

只有真正地意識到生道尊嚴的教師才能夠擁有真正的師道尊嚴。

5、習慣否定而不是肯定的教師

教師更應該站在孩子們身後,或是把孩子放在更高的位置努力去尋找孩子成長進程中的進步和優點。給他們更多鼓勵和支持,用鼓勵的力量在關鍵時刻推孩子一把,用希望點亮孩子的整個人生。每一個從教者都應該具備一種素養,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以縱向的方式來看待學生,只要他和自己相比有所進步,我們就應該充分地肯定和表揚,因此才能夠激發學生們更大的熱情和信心!用肯定的目光注視到每個孩子,這樣才能給孩子們帶來希望,畢竟,人是靠著希望活下去的!

舍衛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天天打掃街道,十分勤勞。她的衣服很骯髒,市民都討厭她,見到她,總是掩著鼻子走過。佛陀叫她來聽佛法,鼓勵她精進,城內的人不贊成,跑來責問道:「佛陀啊!你常說清潔的話,教人做清凈的行為,為什麼要和骯髒的女人談話呢?難道你不覺得討厭嗎?」

  佛陀嚴肅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這婦人保持城市清潔,對社會貢獻極大,而且她謙卑、勤勞,做事負責,為什麼討厭她呢?」這時,那婦人洗過澡,換了衣服,容光煥發,出來和大家見面。佛陀繼續說:「你們外表雖然清潔,但是驕傲、無禮,心靈污穢。要知道她外表的骯髒容易洗凈,你們內心的骯髒才難於改善呀!」城內的人知道錯了,再也不敢譏笑別人。

是否每一個人都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看得見自己的優點,也看得見別人的缺點,總是拿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缺點作比較,從中讓自信心倍增?肯定自己固然重要,但是通過否定別人而達到肯定自己的方式只會讓自己越來越淺薄,沒有任何進步的可能。

經常給教師做培訓,發現我們的教師已經不習慣去肯定別人了。經常考50 分的學生興緻勃勃地拿著60分的卷子去找老師說:我進步了。老師很漠然地回應道:這才剛剛及格,你離100 分還差得遠呢!經常上課搗亂的孩子今天只是悄悄地說了一句話,還是被老師叫起來狠狠批評了一通,質問道:為什麼你就不能安靜地聽一會兒課呢?經常和同學打架的孩子最近一段時間都表現很好,只是今天和同學發生點小摩擦,老師生氣地訓斥道:難道你就一定要每天打架才開心嗎?這就是我們的老師,在他們心裏面早就設定了一個優秀的標準,要考100 分才算成績好;要每天上課都認真聽講才算遵守紀律;要每次發言都聲音洪亮,答案正確才算積極表現;要所有的方面都達到要求才算是一個優秀的孩子。這些標準層層疊疊,堆起了一座高高的山峰,教師站在山頂上俯視著孩子,他們只關注於孩子距離山頂還有多遠,而根本看不到孩子從山腳已經走了多遠。教師們急切地希望孩子們能快點爬上來,豈不知他們貌似鼓勵的督促和沒有肯定的教育早已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孩子們根本看不到希望,他們只知道無論多努力換來的也只是否定,那又何必呢?

其實,教師更應該站在孩子後面,或是把孩子放在更高的位置上去仰視孩子。優秀的標準是需要的,但也要讓孩子們看到前進的方向。教師站在孩子後面仰視,就更容易看到孩子每一步走的過程,看到他們在一點一滴地不斷向前,和他們自己相比,和過去相比,他們確實在進步。教師此時的鼓勵會加深孩子的足跡,讓他們走得更踏實、更堅定。我們的教師都有一個放大鏡,只是現在都用來放大孩子的缺點,而其實我們需要的卻是努力尋找孩子的優點,不斷地放大它,直到有一天我們不用放大鏡,這些特質依然清晰。這也就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要相信只要在關鍵的時候推孩子一把,及時給他們一種力量,孩子們會向著那「優秀」的山巔發起衝鋒,他們也會最終達到成功的頂點。

每一個從教者都應該具備一種素養,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以縱向的方式來看待學生,只要他和自己相比有所進步,我們就應該充分地肯定和表揚,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們更大的熱情和信心!用肯定的目光注視到每個孩子,這樣才能給孩子們帶來希望。畢竟,人是靠著希望活下去的。

6、承認別人意味著否定自己的教師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態度。拒絕學習的背後實則是對自身能力的擔心和懷疑。教師更應該以開放的精神去向孩子學習,向同行學習,以寬容、平和的心態相信自己、肯定自我,誠懇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探索教育真諦的道路上不斷提升自我。

我最近接觸了不少教師,令我感到非常不能理解的是,教師似乎是最不願意向其他教師學習的人。

當我有了這一看法後,我自己都大吃一驚。教師本來應當是最善於學習的人,最善於學習當然也包括向別人學習。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就此,我詢問了一些教育界的同行,結果大多數的人都同意我的觀點。  

學習本身就意味著進步,大部分人好像都喜歡學習,但是沒有人喜歡被教育。然而在教師的群體中常常缺少必要的學習意識!同行相輕,這是中國文人的通病,也是中國文人最難接受的事實。所以說,中國教師最不善於學習,也就容易理解了。深度思索發現,許多的教師保守封閉的根源在於自卑的內心,他們認為接受別人意味著否定自己,為了不否定自己,許多人選擇了不接受、不承認、不學習。這樣近乎逃避的選擇使得教師逐漸變得心胸狹窄、嫉妒心強。正如前面所說的,習慣了否定的教師除了否定學生,也同樣否定同行,他們用別人的不足來掩飾自己的缺陷,他們害怕承認優秀,害怕比較。這樣的教師很難有很好的人際關係,不能輕鬆、快樂地與人相處。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委屈了孩子。面對不懂寬容、不虛心、態度急躁的老師,孩子們只能忍氣吞聲,他們無法看到老師虛心學習的表現,因此認為老師就是高高在上,象徵著無限的真理和正義,不容他人質疑和反對。至此,孩子們很多新鮮的想法被無形地壓抑了。嚴肅的師生關係使雙方都很難感受到教育的樂趣,教學相長的意義也就在這種關係中消失殆盡。另外,中國教師也最缺乏危機感,有危機才能有進步,這是最基本的事實。中國教師自命清高,小富即安,也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動力。

沒有了學習的意願和動力,教師就再也難以進步,只能停留在原地等待著後來人的超越。因此只有教師首先具備了包容、悅納、平和的心態,喜歡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正視自身的缺點與不足,才能進一步包容、接受我們的孩子,給他們創造一個輕鬆、快樂的成長環境,進而才有教師和學生的和諧相處,才有教與學的完美融合。教師心安理得地接受自我,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孩子。因此,請在肯定別人之前先學會接受和肯定自己。

7、高度職業倦怠的教師

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如果辛苦的付出並不能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那都會產生倦怠。教師職業更是如此,漫長的工作周期,繁重的工作壓力,都容易使人厭倦。然而,只有從孩子的成長發展過程中找到成就感,使學生與教師形成共同體,才能獲得繼續下去的希望和力量,有效緩解教師的職業倦怠。

  一棵蘋果樹,終於結果了。

第一年,它結了10 個蘋果,9 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 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於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 個蘋果,4 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 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了100 個果子,被拿走90 個,自己得到10 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 個,自己得到1 個。但沒關係,它還可以繼續成長,第三年結1000 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曾經接觸過多位教師,問及怎樣理解教師這一職業時,很多教師向我訴苦,說做教師太難了,太累了,辛苦付出不一定有收穫,如果有機會,是萬萬不選擇做教師這一行的。對於工作的這種態度是不可能讓教師滿懷激情地投入的。教師的職業倦怠現象亟須得到關注。當然,從教師的職業道德出發,很多教師都在認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如果去搜索一下職業倦怠這幾個字,會發現許多行業都存在這種現象,但是教育行業的職業倦怠尤為突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頻道曾經聯合啟動的「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中,填寫問卷的8699 名教師,有90%存在工作倦怠,超過60%的被調查者對工作不滿意。國家與各級地方政府為激發教師的激情,從制度與機制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創新設計,包括即將出台的「正教授」級教師晉陞制度的設計。多了一個台階就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克服職業倦怠嗎?我相信,這種晉陞制度的設計最多只能延緩教師的職業倦怠。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動力有「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之分。僅僅從「外在動力」入手是不可能完全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

教師職業倦怠感的產生,雖然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教師職業倦怠感形成的主要原因還是教師工作太過於繁重,社會對教師要求比較高。教師一方面要疲於應付各種各樣的評比、檢查,尤其是學校中毫無休止的考試成績排名,以及其他各種競爭性排名;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教育這些獨生子女不僅需要特別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還需要處理好與學生,尤其是家長、其他教師和學校領導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這些都會造成教師的挫折感,降低教師工作的成就感。沒有成就感的教師是體驗不到做教師的愉悅的。努力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需要從提升教師職業的成就感開始。

如何才能消解教師的職業倦怠感、提高教師的職業成就感?成就感的來源不只是孩子的考試分數以及各種排名、檢查、評比中獲得好名次,孩子們的行為習慣、人格構建也都是教師的勞動成果。教師的成就感也不僅僅是來自於教師待遇的提高,如果只是用工資待遇來評價自己的勞動,大多教師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不平衡心理,從而產生職業倦怠感也就不足為奇了。針對教師職業倦怠感產生的原因,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提升教師的職業成就感,關鍵還是要改變對教師的評價方式和激勵機制,讓教育回歸本意,讓教師做真正的教師,讓教師與學生形成學習的共同體,真真切切地感受學生的成長快樂和為人師表的幸福。這樣的理想難免有些遙遠,但是面對一所學校、一個教師,我們樂意踐行。

8、辛苦付出卻難得肯定的教師

教師總被認為是最為光輝和神聖的職業,教師也在竭盡全力地去實現各級各類的教育目標,不可不謂嘔心瀝血。然而,教師辛苦的工作卻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偷懶」狀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吹響孩子生命號角的人;是一個點燃孩子生命激情的人;是一個喚醒孩子心中沉睡巨人的人。

富樓那熱心弘揚佛教,他的口才很好,和人家辯論時,常常令對方心悅誠服,因此得到「說法第一」的美名。輸盧那國是沒有文化的國家,富樓那卻請求佛陀允許他去布教。佛陀說:「富樓那,我很讚許你的志願,但是野蠻的民族,不易感化,他們會罵你的。」

「他們罵我,我容忍他們,我覺得他們還很有良心,因為他們沒打我。」

「假如他們用手打你,用石投擲你呢?」佛陀問。

「我寬恕他們,我仍然覺得他們很好,因為他們

只是打我,還未殺死我呢!」

「假如把你殺死呢!」

「我為法犧牲,死而無憾。」

佛陀讚美他,說道:「富樓那,你修道、傳教、容忍的精神,可做佛教徒的模範。」富樓那在輸盧那國弘法,十分成功,許多人皈依佛教。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在這條「傳經佈道」的路上,很多教師付出了很多很多,雖沒有富樓那那樣的執著和義無反顧,也算是耗盡心血,盡其所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未免描寫得有些壯烈,卻也是很多教師的真實寫照。

常言道,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神聖的職業。教師這一職業應是這個世上最偉大、最受尊敬的職業,教師肩負著傳播人類精神和智慧的使命,他能夠使千古文明得以延續,使未來的希望得以實現。教師應用全人類所創造的文化知識和生存智慧去培養學生的心智,讓學生在繼承人類文化遺產的同時實現自我人性的完善。教師應傳道、授業、解惑,享受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的成就和快樂。而現實中,我們的教師處於怎樣的狀態?

我們的教師依然含辛茹苦,他們日以繼夜地重複做著同一件事情,但是大部分都在用一本發黃的教案送走一屆又一屆學生。我看到他們工作的辛苦,理解他們工作的壓力,但我還忍不住要說他們存在「深層惰性」,是集體無意識的「偷懶」。在目前這個教育體系下,許多教師放棄了教育創造的權利,所做的工作只是在販賣知識;學生對老師來說只是知識販賣的對象,而不具有任何情感的意義。大部分教師的心裡已經沒有了學生,只有過去的知識。他們不去考慮學生的感受,不去顧及學生的情緒,而僅僅為了周而復始的考試、檢測而疲於奔命,為了更快地提高成績竭盡全力,他們只拿分數向學校和家長交代。教師隊伍中已經出現了集體無意識的狀態,所以才使得這種力量如此強大。

偷懶是人類的天性。用更小的成本得到更大的回報,這是商業社會的趨利原則之一。正因為人類渴望偷懶,才會誕生如此多的發明創造來方便人類的生活。但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在我們實現偷懶、解放自己的同時,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離天道越來越遠。

教育不是商業,教育絕不能偷懶,因為每一個教育的對象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一次教育的過程都是全新的創造。創新是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為什麼幾個即將倒閉的農村學校成了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觀摩基地?城市裡的教師、學生和教育環境是和那裡不一樣,但我們不能以此為由就否定他們的實踐,因為教育的本質在哪裡都是一樣的。我們的教師習慣了完成任務,他沒有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孩子找到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來取得最好的成績,而是通過大量機械的重複來強化孩子的記憶。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大量作業的過程中,實際上存有一種僥倖心理,他會認為:我讓孩子做的作業越多,我擔當的風險就越低;如果孩子成績不好,追究起來,這是孩子的不好而不關我的責任。教師表面的辛苦掩蓋了他們意識中的深層惰性,他們習慣了過去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所以抗拒改變、懶於創新。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辛苦卻得不到認可的原因之一。

理想中的教師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我覺得教師應該是一個吹響孩子生命號角的人;是一個點燃孩子生命激情的人;是一個喚醒孩子心中沉睡巨人的人。他要給學生一個目標,制定遊戲規則,然後在孩子身後起到鞭策和激勵作用。教師要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信任,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和智慧。人生的經驗皆是不能間接獲得的。教師要讓學生有充分的體驗,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去創造。教師只是喚醒者,喚醒學生心中潛在的好奇心和興趣點。改變上課的方式不僅解放了學生,更是解放了教師。當然這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足夠的應付各種局面的能力。所以,教師也是學生,學著做個有思想、會創造的吹號人。《大學》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尤其要將修身作為根本。

優秀的教師甘於在教育的過程中充當墊腳石,會擺脫自我的控制,達到忘我,進入無我的境界。


推薦閱讀:

[轉載]從面相上斷陽宅,此為絕招不外傳,得之不易,請勿妄傳
細說漢服標準(轉載) - 豐文山的日誌 - 網易博客
(239)[轉載]論木日元之命訣與解說
[轉載]警惕「十一」假期盜賊慣用的行竊法
[轉載]校園哲理慧語十則

TAG:教育 | 教師 | 轉載 | 怎麼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