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春節這樣一步步走近

0!

1!

▲臘八  今年的臘八節在公曆1月27日。臘八節起源於古代的「臘祭」,在中國遠古時代,「臘」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其中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後來稱為「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將舉行冬祭這天稱為「臘日」。到南北朝時成為固定的節日,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向人們傳遞進入「年關」的信號。「臘日」最初並不是固定在農曆臘月初八,從先秦起,被當作「年節」歡度。在漢代,漢武帝頒布了《太初曆》之後,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戌日為「臘日」,不過當時在這一天並不喝臘八粥,而只是作為祭奉諸神的日子。到南北朝時期,據傳「臘祭」之神有八種,「臘祭」才被固定到臘月初八這一天,因此有了「臘八節」。  臘八是年節的開始,民諺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的主要活動是驅邪逐疫和吃臘八粥。河南濮陽一帶,至今許多村落在臘八節傍晚擂起大鼓,有的一直敲到除夕。臘八粥起源於祭神逐疫,初始用料簡單。到清代,原料豐富,配方達百種,以各種米、豆、乾果,或雜以肉蔬熬成。地域不同,製法和風味各異。據說以早食為佳,不得過午。除了吃臘八粥以外,北方還流行在這一天用醋泡製臘八蒜的習俗。2!

▲豐富多彩的臘八粥原料3!

▲立春  今年的立春在春節前,是公曆2月4日。立春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還是重要的節日,古籍中曾把立春稱為春節。在天文意義上它標誌著春季的開始。立春一般是從2月4日或5日開始,到2月19或20日結束。立春是一個略帶轉折色彩的節氣,雖說這種轉折不十分明顯,但天氣開始回暖,最嚴寒的時期基本過去,人們開始聞到早春的氣息。古籍《群芳譜》對立春是這樣解釋的:「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我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說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蜇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蘇醒。再過五日,河裡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著一般浮在水面。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在氣候學中,春季則是指候(五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立春後氣溫回升,農業生產應該抓緊春耕準備和越冬作物田間管理。  「立春」前後,有不少民俗:祭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他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迎春,這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存下來;咬春,即吃一些特定的食品,主要有春餅、蘿蔔、五辛盤等,五辛盤是由五種辛辣食物組成,用蔥、蒜、椒、姜、芥等調和而成,作為就餐的調味品。4!

▲祭灶  祭灶即過小年,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今年的小年是在公曆2月11日。傳說灶王爺是上天派駐各家的監察神,每年年末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情形。民間在送灶神上天時要舉行祭灶儀式,在唐宋以前是在臘日。傳統的祭灶儀式由男子主持,祭品有豐有儉。古代一般以美酒佳肴祭灶,有豬頭、兩條魚、豆沙丸子等。近世祭灶花樣翻新,不僅用酒醉灶神、用灶糖沾灶神嘴,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還要為灶神上天準備灶馬、草料。河南唐河舊時送灶神,要由主祭家長將雄雞獻給灶神作灶馬,同時準備兩套黃紙馬,一套送灶神上天時用,一套在元日黎明時焚化,作為迎灶神回宮之馬。舊時華北地區各家祭灶時供「灶神碼」(木版彩色神像),有單人和雙人兩種。祭灶的主要目的,無非是請灶君吃吃喝喝,賄賂灶神,讓他醉飽上天,不要議論人間短長,回來時最好帶點兒錢來分分,祭灶不僅是為了免災,更重要的是為了祈福。  自小年開始,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北方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諺語,講的就是春節到來前的幾天,每一天的安排。5!

▲祭灶6!

▲除夕  除夕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也指這一天,一般是臘月二十九或三十。今年除夕是公曆2月18日。除夕守歲的習俗在中國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早在晉朝人周處《風土記》中,就記載當時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饋送年節禮物,稱為「饋歲」;相互宴請,稱為「別歲」;除夕通宵不眠,稱為「守歲」。守歲這時似乎還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後,成為全國共俗。?  除夕當然少不了一家人的年夜飯。傳統的年夜飯家人都要到齊,如有人不能來,就要為他留出碗筷。據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冬天天冷,北方人常在飯桌中設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除夕夜傳統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餘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不能動手。北方人年夜飯中常有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蚝豉等,「髮菜蚝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和豐盛湯鍋。  除夕的風俗還有貼春聯、貼福字、放鞭炮和祭祖等。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有一副春聯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三陽始布,四序初開。」作者是劉丘子,作於唐開元十一年(723年)。7!

▲年夜飯老照片8!

▲春節  今年的大年初一是公曆2月19日。據有關資料,傳統春節由虞舜興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大年初一如今被稱為春節,在中國古代則被稱為元旦,為夏曆新年的第一天。新年在古時最初被稱為歲首,夏商周三代時間不盡相同:夏代歲首即夏曆一月(與今相同),商代歲首在夏曆十二月,周代歲首在夏曆十一月。漢武帝時,頒發《太初曆》,規定以夏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從此歷代沿用。辛亥革命後,我國開始採用公曆紀年,元旦改為公曆1月1日,夏曆正月初一便改稱春節。1912年以後,中國人開始過公曆和夏曆兩個新年。  大年初一要拜年,晚輩給長拜年則能收給壓歲錢。因為「歲」「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安度過一歲。舊時還有占歲的習俗。漢東方朔的《歲占》謂歲後初一至初八分別為雞、犬、豬、羊、牛、馬、人、穀日,以當日的晴與陰來占卜所主之事物是否繁盛。後代沿其習,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占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古代正月元日全家要飲特製的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飲酒一般從年長者飲起,飲屠蘇酒卻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後飲以示挽留。宋朝蘇轍有《除日》詩:「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舊時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這一習俗。『文史天地』伴你欣賞歷史的精彩片段我們為你介紹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講述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果您有更多關於歷史的精彩內容可以通過我們分享給大家。訂閱:點擊大標題下的?文史天地-->再點擊?關注 按鈕即可訂閱;點擊大標題下的?文史天地-->再點擊?查看歷史信息 即可查看往期內容。
推薦閱讀:

做這樣的女人
腰椎間盤手術治療風險大,這樣治療才最佳!
梁山上只有1人是農戶出身,這樣也能算是「農民起義」嗎?
每天這樣吃才可降低血糖
幸福,找個這樣的人過一生!人生所有幸福也莫過於此!

TAG:春節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