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談:迷失的收藏家如何走出困境

收藏是一種病----痴古病。沒有這種病的人,起碼對收藏不感興趣。不好收藏,談不上務實研究,更談不上藏有所成了。就像你不喜歡女人,就不會害痴情病一樣。不害痴情病,說明你對喜歡的女人不夠傾心,不夠迷戀,不夠忘乎所以,不夠豁出所有。既然不能完全投入,不能進入這種病態狀況,你就無法真正享受所謂「愛情」帶來的完美境界。如果說沒有真愛的人生是可悲的人生,那麼沒有真正痴迷收藏的收藏家是虛偽的收藏家,不是投機就是靠此謀生。愛女人和愛收藏是一樣的,當你付出真愛的同時,也要認真思考值得你真心付出,一個朝三暮四、圖謀虛榮的女人欺騙你的感情你卻渾然不知,這是你眼力、識別力、感悟力出現問題。女人對一個偽裝的男人錯愛,也是如此。即便你怎樣痴愛,即便你怎樣付出真感情,你都是她(他)的跳板和獵物。痴迷的越深,遭受的損失和傷害就越大。再說真正美麗、善良、智慧、修養同時具備的女人,世間確實不多。即便有,碰到的概率很小,除非你有運氣和自身的優良條件。所以,要想得到,就必須修鍊。如果不想修鍊,不具備實力和眼力,就找適合自己條件的女人去付出比較保險。不然,一切都是夢想和徒勞。

收藏的過程也是如此,你有「痴古病」是必須的,但同時你也有實踐中積累和歷練的「毒眼力」和對藝術品的審美力。光有「痴藏病」而沒有辨別力,一定會是傻子,會被騙子和贗品牽著鼻子而摸不到門道。這個時候的反思力是零,任何忠告和提醒都令你反感,等你陷入的越深,想爬上來就難,要麼等死,要麼變成傳銷者,轉頭坑害你身邊的人。到這個時候,就不是「痴古病」那樣簡單,已經是徹底的失敗者和犯罪分子。即便沒有碰到釘子,但你良心終會發現,死的時候眼睛都閉不上,人一旦做了嚴重的虧心事基本都這樣煎熬著到死。

很多人由原先的安穩生活、富有生活,從迷戀上古玩收藏後變的越來越艱難,甚至貧窮潦倒。妻離子散,跳樓跳河的大有人在。導致這結局的根源並非古玩和收藏本身,最重要的是貪心和愚昧所致。不能心平氣和、學習歷練和努力掌握辨別技能所致,不能調整正確的收藏觀和價值觀所致。如果有正確的收藏觀和價值觀,即便經常打眼,都不會傷到筋骨和老本(買東西起碼有上限)。如果具備一定眼力,碰不到精品,行貨或者大眾喜歡的普精也能碰到,你要想變現考驗自己的眼力或者靠此賺錢收藏更精的藏品,其實不用你擺攤開店,結交幾個開店擺攤的朋友放在他們那裡變現就可以,你該幹嘛幹嘛,等著拿錢(人家只拿你約定之外的游錢)。等你眼力和閱歷確實厲害了,也積累到一定人脈關係和來貨渠道,也許你動動嘴皮子或者打個電話就可以賺大錢,前提是你的信譽度和人品的建立是長期積累的,這也是你立足古玩圈子裡的資本。如果你即便有眼力,但真假兩道都通吃,就是你爹都不會真正放心你。真正古玩圈,雖然眼力是第一的,但人品和信譽度是最關鍵的。所以那些越玩越窮的人,除非是真正有民族大愛,竭盡全力收藏保護文物的收藏家和學者。除此而外的收藏家和行家,只要務實,一般是不會越玩越貧窮的,就說壓貨缺銀子,隨便半價出售也會下次賺回來彌補。收藏普品的收藏家,出貨很困難了,你想想,大家都在暗暗的學習,都在升級換代,普品永遠是普品的價格,10年前300收的,10年後能賣300就不錯了。收藏贗品的「收藏家」就不同了,你廉價或者受欺騙大價收藏的贗品(疑似品),你就是白送正經的收藏家或者行家都嫌惹騷而影響他們的聲譽,基本是一文不值。騙人你能和江湖販子比嗎,你能和那些收藏流氓比嗎?等能想徹底變成這類人,你已經餓死了。

所以,收藏不要聽信那些美麗的故事,也不要聽信一些無知媒體和一些偽鑒定專家的煽動。你沒有一定的文化藝術底蘊,沒有一定的痴迷古玩的「病態」潛能,沒有一定的學習力和反思力,沒有具備練就眼力和鑒賞力的素質。說白了,你沒有重新改造自己心智結構和萬死不怕的決心勇氣,休閑打發無聊時間玩玩可以,千萬別往深往大里玩。收藏要玩好,玩的悠然自得、自給自足和問心無愧,確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事,否則古玩界就不會一個個悲傷無比和大跌眼鏡了。央視《尋寶》專家丘小君先生,夠知名吧?理論研究方面我尊重他的,即便在電視上鑒寶大談收藏知識和鑒定經驗我都依然尊重,但只要你仔細看看他鑒定為真品的很多元青花瓷器或者找行里懂元代瓷器的行家打聽他的實戰鑒定水平,你也許會崩潰,有些地攤贗品,經他鑒定都成為國寶真品(其他門類鑒定我不懂,沒有評判權,但行里一致反映錯誤率極高)。什麼都敢鑒定,並不能證明誰涉獵的領域很廣,專家只所以是專家,是對某一兩個領域很專精。面對幾十億的電視觀眾,確實發人深思。

裴光輝先生玩的怎樣,夠知名的吧?我也很尊重他的一些研究理論,也感謝他搜集大量古玩學習方面的參考資料。起碼行外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普通一些民眾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只要有一定熱度的藝術品領域的新聞或者事件出來,裴光輝先生準時會有評論文章發布出來。最著名的就是拍出2.3億元人民幣的元代鬼谷青花大罐,被質疑是贗品。有人甚至說:「裴光輝代表了非體制內專家、不吃皇糧的民間專家的良心和社會責任」,我們也寧願民間有這樣高度責任感的人出現,但行內人只要看看他《格古日記》里鑒定為真品的一些瓷器,或者一些玉器等就爭議很大。

一個收藏家或者鑒定家,不能什麼都搞,畢竟精力有限。什麼都搞,反而都搞不清楚,錯誤就難免發生。作為藝術品評論家,什麼都評論,什麼都不具真正的評論價值。收藏評論家和和財經評論家一樣,你必須具備實戰鑒別能力,絕對不同於文化評論或者社會評論那樣隨便和簡單。不具備實戰能力的收藏鑒定家、收藏評論家和不具實戰能力的財經評論家,弄不好會害死人的,會讓很多受害者遭受真金白銀的巨大損失。江湖上有句名言:出來混都是要還的,沒有實力是要死人的。古玩江湖同樣也是如此,玩收藏或者鑒定,沒有真正眼力和鑒賞水平,雖然不會死人,但會窮困潦倒或者是身敗名裂的。

收藏家無論入道長短,一定要時刻保持學習和謹慎狀態,高仿花樣不斷翻新,高仿和精仿不斷挑戰我們的鑒別極限。沒有免疫能力和反省能力,認為具備理論知識就可以混社會,那就大錯而特錯了。要知道體制內的一些所謂的文物理論鑒定家們,一個個不是都被大案要案給放倒了嗎?理論與實戰結合的牢靠不牢靠和緊密不緊密?不但是軍事戰爭成敗的關鍵,也是收藏家和鑒定家成敗的關鍵。我這樣說兩位赫赫有名的民間古玩鑒定專家,確實不地道。可是我為什麼要說,要揭露,就是知道民間能爬出來幾個鑒定專家很不容易,最能和體制內專家抗衡的就是實戰能力。如果不具備實戰能力,鑒定文物頻頻在公眾視野里打眼,這樣對自己不負責任,對別人也不負責任。務實起來,是大家的共同責任。沒有監督就沒有好的環境,沒有譴責就沒有過硬的職業素養。當然,無憑無據的質疑和譴責同樣也是一種危害。只有這樣,我們的收藏行為和收藏環境才會受到尊重。

1、附丘小君先生鑒定為真品的元青花贗品瓷器

央視《尋寶》走進華西(2010-10-16)

當我看完此期節目,我的確不能淡定了,原因是專家是鑒定瓷器呢還是面相呢?一個文物鑒定者,首先看的是器物本質特徵,那些故事和瞎編能作為鑒定依據來參考嗎?但央視《尋寶》里的丘小君專家好像都很樂於聽故事,而且別人不說還要誘導別人瞎編出來,感覺這是街頭面相,那裡是鑒寶啊?鑒定文物,看的是本質,比如器形、工藝、胎相(底胎和內胎及接胎等)、刻工、畫工、釉面、窯燒等。就元青花而言,其中胎相、繪畫和青料最為關鍵,好比人的心臟,其他僅僅身體其他部位而已。鑒瓷如鑒人,鑒胎如鑒心,忽視了這些重要法則,如同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樣。

央視《尋寶》走進華西,被丘小君專家鑒定為真品元青花贗品執壺

點評:

這件被鑒定為真品德元青花,先不說器形,青花料污濁不透明,是現代化工合成料,繪畫呆板拙劣,缺乏古人靈氣。底胎修足時故意濕刮成粗糙感,以冒充元代粗胎底。並且燒成後胡亂刷了氫氟酸泥漿,典型的景德鎮樊家井最普遍的做舊方法。如此低級的贗品,當地抓貨價不過120元。稍微有點元明清瓷器鑒定常識的人都會槍斃掉,竟然被專家鑒定為真品,還估價60萬人民幣。還有許多這樣讓人大跌眼鏡的錯誤鑒定,這裡就不一一羅列了。藏友不妨自己去看:http://bbs.artr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56524&extra=&page=1

2、附裴光輝先生鑒定為真品的贗品瓷器

其簡歷是:裴光輝,字廣惠,號夢驢。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始涉書畫、文學。1986年起從事文物和藝術鑒賞,迄今鑒定各類文物藝術品十萬餘件,撰寫文物、藝術鑒賞專著二十餘種,論文百餘篇。2003年以自由職業身份創辦中國首家文物鑒定個人工作室——裴光輝文物鑒定工作室,被報章稱為中國大陸第一位「不吃皇糧」的文物鑒定家。歷任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首屆委員、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首屆委員、北京大學客座文物教授等。2007年後辭棄所有官方體制內及一切民間社團、機構的職務和會籍,遠離塵囂,堅守一個「不結盟藝術家」、獨立鑒定人和野逸文人的自由思想和獨立人格。在《格古日記》中寫有大量文章,跨度從2004年一直到2009年底才搬家到別處。2007年曾經無意中在網路里閱讀過一些文章,後來沒有怎麼再關注。原因是他的理論與實際鑒定受到很多務實藏家的質疑。此後他刪除了一些鑒定為真品的圖片。剩餘的估計是他認為沒有鑒定問題實物照片。就這些剩餘的鑒定為真品的實物圖片中,錯誤的鑒定還是有很多。收藏家和鑒定家誰都會犯錯誤,但一直不徹底進行反思和與時俱進,就有問題了。質疑別人,必須自己要明白,自己都不明白,別人已經指出還不修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樣的民間鑒定家「代表」和「良心」評論家還是草草收場為好。專精一門,比十門都重要。後學不敬,萬望海涵。

被裴光輝先生鑒定為真品的元青花三足香爐贗品瓷器

點評:這件瓷器,還是先不說器形很彆扭,缺乏元代瓷器一貫的形神優美。我們看看青花料的污濁感和不透明的朦朧感,加上青料的如此均勻漂浮(化工料不比礦料,化工料很難與胎骨融合,不是咬合就是漂浮),很明顯的現代化工合成料。元代青花料無論進口蘇青料還是故稱的「國產料(元代估計沒有使用國產料)」,都是人工加工和研磨,多少有粗細不等的顆粒,窯燒高溫溶解時多少有層次感和顆粒暈散點,進口料多數有鐵鏽斑點(淘洗精細的頭青料斑點和鐵鏽斑較少)。其次,這隻香爐的稜角處均有破釉或者剝釉,看起來受到埋藏環境的腐蝕脫釉,其實那有這樣嚴重的腐蝕?而且還這樣通身均勻密布。這種明顯的電動沙輪破釉的做舊方法,非常明顯,而且非常缺乏器物受腐蝕脫釉的基本常識。很多的剝釉,那樣多,元代制瓷師傅不會那樣笨,上釉之前都是認真清理器物表面的,即便留有雜物、汗印或者泥粉,那都是很有限的,不至於留有這樣多由於上述原因而導致的鼓泡剝釉。其實這些都是仿家在未上釉前故意撒的隔離膨脹粉,高溫後會形成鼓泡剝釉效果。再經過做舊(強酸腐蝕)就會有地下嚴重腐蝕脫釉出土的賣相。作為一個對元青花瓷器有大量研究的專家,不去務實的研究不斷出現的高仿和做舊手段,就是天天看館藏器和研究館藏器圖片資料也沒有用。不大量研究各個環境出土的標本瓷片老化特徵,不深度研究各個層級的高仿做舊手段和方法,不理論聯繫實踐,不大量館藏結合大量標本和高仿對比,鑒定絕對沒有那樣輕鬆。看錯打眼也就不言而喻了。

單就裴光輝先生在《格古日記》中留圖的鑒定中,依然自認為真品,其實是贗品的還有很多,雖然是其他窯口,不是筆者研究範圍,但明顯很假,經過行里其他實戰派藏家和行家的印證,確實贗品無疑。比如:


推薦閱讀:

他用200多道工序,半年造一把弓,得到了全球收藏家的追捧
《收藏家》雜誌:收藏大家張宗憲
古今有哪些著名的小提琴收藏家?
收藏家許國文和他的玉
網路名人李長東丨與郭泌陽、徐海勝深度交流合作!

TAG:收藏 | 困境 | 走出困境 | 收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