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神的判斷是人體健康的高級境界
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稱,是對人體生命現象的高度概括。神的意義有二,一是「神氣」,是指臟腑功能活動的外在表現;二是「神志」,是指人的思維、意識和情志活動。此處所望之神,既指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外征,又指精神意識情志活動的狀態,是神氣與神志的綜合判斷。望神就是通過觀察人體生命活動的整體表現來判斷病情的方法。 (一)望神的原理 《靈樞·本神》指出:「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靈樞·平人絕谷》又說:「神者,水谷之精氣也」。可見神的產生與人體精氣和臟腑功能的關係十分密切,神產生於先天之精,而又必須依賴後天水谷精氣的不斷充養。只有當先後天之精充足,而精所化生的氣血津液充盛,臟腑組織功能才能正常,人體才能表現出有神。由此可見,神是通過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表現出來的。精氣是神的物質基礎,而神是精氣的外在表現。精氣充足則體健神旺,抗病力強,即使有病也多屬輕病,預後較好;精氣虧虛,則體弱神衰,抗病力弱,有病多重,預後較差。所以,觀察病人神的旺衰,可以了解其精氣的盛衰,推斷病情的輕重,判斷病變的預後。正如《素問·移精變氣論》所說:「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神的具體表現 中醫理論強調「神形合一」,有形才顯神,形健則神旺。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總的體現,具體表現於人體的目光、色澤、神情、體態諸方面,而診察眼神的變化是望神的重點。 望神應重視診察病人時的第一印象。神的表現在患者無意之時流露最真,所以醫生要重視剛一接觸病人時的第一直覺印象,做到靜氣凝神,細心觀察,一會即覺。訓練通過暫短時間觀察即能對病人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輕重有一個估計。同時望神要做到神形合參。神為形之主,形為神之舍,兩者關係密切。如體健則神旺,體弱則神衰。當形神表現不一致時,應注意區別對待,如久病形羸色敗,雖神志清醒,亦屬失神;新病昏迷煩躁,雖形體豐滿,亦非佳兆。1.兩目 因目系通於腦,目的活動直接受心神支配,故眼神是心神的外在反映,故有「神藏於心,外候在目」的說法。《靈樞·大惑論》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目為臟腑精氣匯聚之處,目之視覺功能可反映臟腑精氣的盛衰,故望神重點是觀察兩目。一般而言,凡兩目神光充沛,精彩內含,運動靈活,視物清晰者為有神,是臟腑精氣充足之象;凡兩目浮光外露,目無精彩,運動不靈,視物模糊者為無神,是臟腑精氣虛衰之徵。2.色澤 是指人體周身皮膚(以面部為主)的色澤。《醫門法律》說:「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則色旺,神衰則色衰,神藏則色藏,神露則色露。」皮膚的色澤榮潤或枯搞,是臟腑精氣盛衰的重要表現。3.神情 指人的精神意識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臟腑精氣盛衰的外在表現。心神為人體的主宰,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神正常,則人神志清晰,思維有序,表情自然,反映靈敏;反之如心神已衰,則神識昏蒙,思維混亂,表情淡漠,反映遲鈍。4.體態 指人的形體動態。形體豐滿還是消瘦,動作自如還是艱難,也是機體功能強弱的外征,是反映神之好壞的主要標誌。 望神時除重點觀察上述幾方面外,還要結合神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如語言、呼吸、舌象、脈象等,進行綜合判斷。 (三)神的分類及判斷 臨床根據神的盛衰和病情的輕重一般可分為得神、少神、失神、假神及神亂五類。1. 得神 又稱「有神」。其臨床表現為兩目靈活,明亮有神,面色榮潤,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應靈敏。提示精氣充盛,體健神旺,為健康表現,或雖病而精氣未衰,病輕易治,預後良好。2. 少神 又稱「神氣不足」。其臨床表現為兩目晦滯,目光乏神,面色少華,暗淡不榮,精神不振,思維遲鈍,少氣懶言,肌肉鬆軟,動作遲緩。提示精氣不足,機能減退,多見於虛證患者或疾病恢復期病人。3.失神 又稱「無神」。是精虧神衰或邪盛神亂的重病表現,可見於久病虛證和邪實病人。 (1)精虧神衰而失神:臨床表現為兩目晦暗,目無光彩,面色無華,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識模糊,反應遲鈍,手撒尿遺,骨枯肉脫,形體羸瘦。提示精氣大傷,機能衰減,多見於慢性久病重病之人,預後不良。 (2)邪盛神亂而失神:臨床麥現為神昏譫語,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或卒倒神昏,兩手握固,牙關緊急。提示邪氣亢盛,熱擾神明,邪陷心包;或肝風夾痰蒙蔽清竅,阻閉經絡。皆屬機體功能嚴重障礙,氣血津液失調,多見於急性病人,亦屬病重。 4.假神 久病、重病之人,精氣本已極度衰竭,而突然一時間出現某些神氣暫時「好轉」的虛假表現者是為假神。如原本目光晦滯,突然目似有光,但卻浮光外露;本為面色晦暗,一時面似有華,但為兩顴泛紅如妝;本已神昏或精神極度萎靡,突然神識似清,想見親人,言語不休,但精神煩躁不安;原本身體沉重難移,忽思起床活動,但並不能自己轉動;本來毫無食慾,久不能食,突然索食,且食量大增等。 假神的出現,是因為臟腑精氣極度衰竭,正氣將脫,陰不斂陽,虛陽外越,陰陽即將離決所致,古人比作「迴光返照」或「殘燈復明」,常是危重病人臨終前的徵兆。 假神與病情好轉應加以區別。一般假神見於垂危病人,病人局部癥狀的突然「好轉」,與整體病情的惡化不相符合,且為時短暫,病情很快惡化。重病好轉時,其精神好轉是逐漸的,並與整體狀況好轉相一致,如飲食漸增,面色漸潤,身體功能漸復等。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鑒別表
觀察項目 | 得神 | 少神 | 失神 | 假神 |
神志語言 | 神志清楚,語言清晰 | 精神不振,懶言 | 表情淡漠,語言錯亂,或神昏譫語 | 突然神識清醒,言語不休,想見親人 |
兩目 | 精彩 | 乏神 | 晦暗 | 突然目光轉亮,浮光外露 |
呼吸 | 平穩 | 少氣 | 氣微或喘促 | |
面色形體 | 面色榮潤,肌肉不削 | 面色少華,倦怠乏力,肌肉鬆軟 | 面色無華,形體羸瘦 | 面色無華,兩顴泛紅如妝 |
動作反應 | 動作自如,反應靈敏 | 動作遲緩 | 動作艱難,反應遲鈍 | |
飲食 | 飲食正常 | 飲食減少 | 飲食減少 | 突然食飲增進 |
5. 神亂 指神志錯亂失常。臨床常表現為焦慮恐懼、狂躁不安、淡漠痴呆和卒然昏倒等,多見於癲、狂、痴、癇、臟躁等病人。 (1)焦慮恐懼:指病人時時恐懼,焦慮不安,心悸氣促,不敢獨處一室的癥狀。多屬虛證,常見於卑惵、臟躁等病人,多由心膽氣虛,心神失養所致。 (2)狂躁不安:指病人狂躁妄動,胡言亂語,少寐多夢,打人罵詈,不避親疏的癥狀。多屬陽證,常見於狂病等,多由暴怒氣鬱化火,煎津為痰,痰火擾亂心神所致。 (3)淡漠痴呆:指病人表情淡漠,神識痴呆,喃喃自語,哭笑無常,悲觀失望的癥狀。多屬陰證,常見於癲病、痴獃等,多由憂思氣結,津凝為痰,痰濁蒙蔽心神,或先天稟賦不足所致。 (4)卒然昏倒:指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醒後如常的癥狀。屬癇病,多由臟氣失調,肝風夾痰上逆,阻閉清竅所致。 神志錯亂失常與邪盛神亂而失神的臨床意義不同。前述邪盛所致神昏譫語,循衣摸床等,亦屬神亂,但主要是言神志昏迷,一般出現於全身性疾病的嚴重階段,病重已至失神;此處所說神亂主要是言神志錯亂,多反覆發作,緩解時常無「神亂」表現,病情不一定危重,神亂癥狀主要是作為診病的依據。
推薦閱讀: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偈頌 第四講③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哲學的境界:《紅樓夢》的另類解讀
※唐詩中的人生境界
※精英「軟骨病」已達到了很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