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辯證邏輯

論辯證邏輯

胡志平

《智慧論》作為學術方面的內容,它主要闡述了兩個定義(信息、意識)和三種邏輯(直覺邏輯、辯證邏輯、形式邏輯)及其相互關係。本文主要圍繞辯證邏輯中的「對等律」來認識辯證邏輯,且又只限於圍繞「對等律」應所包含的邏輯規則問題。範圍很小,但意義重要。正如《智慧論》所指出:對等律是辯證邏輯「邏輯規則」的運用基礎,熟知它才能熟練掌握對等概念的精要,才能及時發現並運用新的對等概念有效解決新問題,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到如何關聯使用辯證邏輯的另外兩大定律:對應律和居中律。

辯證邏輯三大定律(對等律、對應律、居中律)均包含在物質運動「對立統一」規律中。這是否意味著物質運動另外兩大規律——質量互變和否定之否定也會寓含第四種、第五種或第六種邏輯規則?我沒有響徹雲霄的名人聲音,有一句勸告足夠了:切不可依慣性思維陷入複雜概念形式迷宮。物質運動三大規律都是基於「對立統一」規律的。一個解釋點與面矛盾運動現象,另外兩個解釋線性物質運動現象,質量互變規律是「對立統一」的橫坐標,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對立統一」的上升坐標(縱坐標)。三大規律在時空關係上構成了既簡單又複雜的「對立統一」關係,而且,這是可以針對具體物質演變形態和歷史性過程用數理圖形計算的。辯證法的電子計算模型應該交給專家去發明。史上研究哲學思想的前輩們都是致力於啟迪他人的智慧,並不刻意去追求技術發明獎。我很敬畏這些老前輩,所以最多只給自己留下一項與汽車有關的技術項目,不貪圖把屬於智慧的東西像技術成果大獎一樣據為私有。

2004年5月,在某哲學論壇上看到那麼多知識網友攻擊「對立統一」思想,我掉下過眼淚。我深知為什麼只有單一形式邏輯頭腦才會恥笑和排斥辯證法。從那一刻起,也預見到中國新一代知識群體將會陷入原創能力整體下降的困局。因為所有大創造都是依靠直覺思維加形式邏輯或辯證思維加形式邏輯或三種交互運用而成就的,從來沒有屬於單一形式邏輯頭腦的「原創」會成為一種大智慧和大創造。2004年以後,我開始以這個世界最微弱的學者聲音在網上呼籲克服單一形式邏輯頭腦,聽到的人很少。

2007年,《辯證邏輯的三個定則》在《長江論壇》發表後,學界用形式邏輯評判它,認為在數理概念形式中凡對偶概念均因完美對稱而「統一」;若用數理邏輯分析,辯證法中的派對或範疇只有對稱的沒有對等的,而且多數連對稱也做不到;此外,「對稱現象」雖然大量存在,但同時也存在「不對稱現象」。因此「對等律」作為普遍的邏輯規則應該推倒;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它應該被改稱作「對稱律」不應該稱之為「對等律」。這樣,《辯證邏輯的三個定則》實際上生下來即面臨著死亡命運。

究竟是全球學者錯了還是我錯了?

首先肯定,自然運動規則和宇宙運動規則在常規時間史中,其所呈現的是「基本對稱」原則,儘管這種「基本對稱」中也存在人為的不對稱現象和非常態不對稱現象,但萬物應力綜合作用的結果仍然會保持多元格局的基本對稱和平衡。如果宇宙「基本對稱」被徹底打破,即意味著宇宙和生命將毀於一旦。黑洞理論闡述的宇宙「一洞獨大」吞噬一切的不對稱現象對智慧生命無意義,哲學更關心沒有黑洞吞噬一切時人類應該怎樣發展。如果智慧生命不存在了,自然法則還能裝進誰的大腦被正確運用?好在《智慧論》明確指出:即便是一洞獨大致全球毀滅後,大爆炸也會重啟新一輪宇宙和生命時間史。我們承認,利用霍金「黑洞」引力理論發明「吸星大法」把全球貨幣資源和自然資源都收入一個「無底洞」——這種不對稱引力現象確實存在;燃燒的太陽平靜一段後再現「黑子耀斑」興奮異常,其所造成的粒子波不對稱現象也存在,但後者並未影響星系之間作用力的基本平衡。人類智慧應所追求的是和諧生存、和諧發展,應所仿效的是天體在常規時間史中的良性運動規則,應所尋求的是自然與社會相互作用的有序運動,應所解決和調整的是那些不利於人類和諧的不對稱現象。高尚哲學思想必須把「不對稱現象」放在技術領域和非常態領域來認識和理解,如果把「不對稱」視為哲學最高原則並凌駕於「基本對稱」之上去崇拜和信仰,地球上的噩夢將接連不斷。同樣,金字塔權力結構想要徹底擺脫官僚主義弊端,出路也在於積極探索並構建與權力下行基本對稱的民眾參與和監督的對上渠道,否則,權力頂端就難免塌陷成利益集團爭權輪坐的平台。現階段中國人一旦失去權力中心即意味著四分五裂,文化的向心力與體制的輻射圈兩者之間的對稱作用也萬萬不可忽視。從自然到社會,「對稱性」都儼然如自然法則般神聖而權威,它高於邏輯規則也與邏輯規則的細緻與深度存在不小距離。在邏輯規則中使用「對稱律」概念很不妥。

講自然法則,首先要承認它是人類的發現。原本存在好不容易被你看見了捉住了,皆大歡喜,授你諾貝爾物理學獎。講邏輯規則(主要指自覺邏輯不含自發邏輯),首先要承認它是人腦的發明。原本不存在,是被人的智慧創造出來的。形式邏輯三定律(後又「發明」一個「充足律」),這不是大自然結出的果實,而是人類意識起源後概念積累越來越多的產物;概念多了容易亂,如果不定個邏輯規則,不發明一個「三段論」,沒法依靠概念體系展開正確思維。辯證邏輯是人類漸進自覺規範的。既然是「邏輯」就不同於自然法則,它必須經過人腦的思維提煉和總結才能創造出來。

「對立統一」作為自然法則無須經過發明,只要發現它,就是重大成果,它原本就隱藏在物質運動過程中。黑格爾明確提出「對立統一」規律後,他並未自覺提煉並總結其中的思維規則體系,他對辯證思維規則的自覺性止於「質量度」原則,依然在辯證法範圍內。他一生游移在客觀事實與概念形式之間,一生沒有意識到兩者的不確定關係才是幫助他與概念形式展開有效對抗的基本原因。與他同時代的人以敬仰之心詢問他:你的超凡思維,依據什麼?他回答:依據大腦中固有的「絕對精神」!此話證實了作為一代宗師的黑格爾是導致辯證法一直帶有隨意性的根源之一。

準確說,辯證法也可被稱之為「自然方法論」,它是人腦順應自然界的矛盾運動規律或自覺或自發運用的一種思維方法,它的核心部分就是「對立統一」思想。探索辯證法徹底擺脫玄根和隨意的創新工程十分艱難。為此,形式邏輯專家不能不抗議:你這種方法論太模糊,根本就做不到數字化精準。你看形式邏輯多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概念純正,運算方便,你把辯證法拿到電腦跟前試一試,行嗎!單一形式邏輯頭腦最討厭辯證法。然而,討厭歸討厭,「道法自然」的偉大思想卻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於是,我們針對辯證法加以深度分析提煉,發明了對等律、對應律、居中律。

辯證邏輯三定律與辯證法的最大區別是,它為辯證法找到了邏輯概念的重要支撐點,為辨證法實現數字化定義提供了可能。辯證邏輯三定律與形式邏輯的最大區別是,它沒有刻意追求一個複雜概念內涵的絕對純正和「同一」,它保持了辯證法「對立統一」的本色和基調,這種邏輯規則距離現實問題的複雜狀況十分貼近,因此在沒有權威大前提條件下,它擁有直接面對和解決現實問題或複雜問題的強大功能。讓我們先看看「對等律」的邏輯規則。

網上的知識網友說:「對立的怎麼可能統一?只有腦袋進水才會有這種想法。」單一形式邏輯頭腦喜歡概念提純同一,概念不純他就無法推導,所以,對他來說紙上的概念是個好東西,要麼有權威提純過,要麼遵守「同一律」也可以自己假定提純。如此思維習慣恰恰無法理解一個真理:現實中的矛盾之所以存在,其基本原因正是由於矛盾雙方存在著同等和統一條件。

運用辯證邏輯推理或運算,必須同時使用兩個以上前提條件(實踐中被看作兩種以上相對應的事實狀況,文字中被表述為兩個以上相對應的事物概念)。不管有多少概念置於前提條件頂端,辯證邏輯方法均須兩個一組為基本單元構成相互或交互對等對應關係,並以「兩者的動態關係」為大前提設定。

再看:兩個概念對等關係的客觀性和真理性是如何認定的,也就是說你如何遵守「對等律」來完成同組概念的設定?很簡單:第一,它不要求兩個概念之間均衡對稱或者完美對偶,不要求針對大前提概念刻意假定提純。第二,它只要求尋求兩個概念中其所包含的同等條件。只要能發現一種同等,同時也看到其他內涵不盡相同或絕對不同,「對立統一」關係即可成立。兩個概念因為有同等條件統一又因為有不同內涵分立,因此視為「對等」。

簡單舉例: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單從勢力、實力或作用力上分析,可一眼看出雙邊不對稱,「對稱律」的邏輯規則說法不能涵蓋這一對社會矛盾。但是兩者矛盾的構成,卻完全符合「對立統一」規律。因為雙方共有一個同等條件,即生存權和發展權同等。有同等權利就需要延伸為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但實際上,恰恰是權利的延伸條件因制度問題可能使雙方發生衝突。這時候,制度的調節可以看到雙方生存和發展空間量化關係的變化。辯證邏輯規則的數理運算方法適合於選擇圖形和坐標。

遵循「對等律」所發現的對等概念,首先要遵守不刻意提純概念原則,保持概念與事物本來面貌基本一致,不為提純而假定,簡單就簡單,複雜就複雜。還要遵守在兩個複雜事物概念內涵中必須尋找出一種同等條件的原則。如此構成「對等關係」即可判定為客觀真實的對等概念。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邏輯推導對象。

顯然,筆者不能列舉「萬事萬物萬象」求證「對等律」的普遍價值以滿足形式邏輯「充足律」要求。形式邏輯「充足律」適合在技術應用領域充當「邏輯權威」,如果把這種規則提拔到高端思想領域充當權威,人類將會拋棄所有崇高信仰。因為凡哲學頂端的正確理念,其真理性只能被不斷證實,不能被最終證實,它永遠存在需要繼續求證、繼續探索的前瞻空間,因而做不到絕對「充足」。當然,「對等律」作為辯證邏輯規則究竟能涵蓋多少事物概念?是否具備自然與社會普遍適用性特徵?筆者仍然可以從事物基本層面加以概略描述。假定,把一種物質的基本需求或基本構成稱為「質」,把這種物質的作用力稱為「能」,把作用力趨向稱為「力向目標」。設定兩種物質概念均為上述三項簡單內涵,那麼,任意一項內涵同等,其餘內涵不同,均可構成一對現實矛盾,成為真實的對等概念;如果三項都同等或三項都不同等,則無法構成辯證關係,即對等概念不能成立。看下面5種格局:

第一格局:需求和構成相同即「同質」,但能量不同,力向目標不同。這一格局類似於窮人與富人對等分立,都是人,都需要財富,但能力不同,奮鬥目標各自為己。可以肯定處在同一社會兩者必有衝突。第二格局:在作用力同等條件下,品質和需求截然不同,力向目標理性為己。如果把上述兩者放在一起,便是完美的「對偶」關係,是對等概念中的一種良性互動關係,它們的矛盾容易處在調和與均衡狀態中,但要推導並防止可能發生的傾斜現象。第三格局:在力向目標相同條件下,各自能量不同,品質和需求也不同。即同目的不同質不同速。這種對等概念之間的良性互動關係需要避免同軌運行的衝撞,人們往往採用雙軌制解決。第四格局:如果三項條件全部「同一」即同質同能同向,那就沒有矛盾,符合形式邏輯同一律規則。第五格局:如果不同質不同能且力向目標也不同,也沒有矛盾,「老死不相往來」何以成對等概念?

再把思維向更寬泛的物質世界稍稍展開一點:1,以相悖條件同等構成的對等概念,如:相向與相背、明與暗、軟與硬、善與惡、美與丑、剛與柔、肯定與否定、北極與南極、宏觀與微觀、通脹與通縮、偶然與必然等等。2,以相向條件同等構成的對等概念,如:紅軍與藍軍、起始與終結、原因與結果、可能與現實等等。3,以某種權利同等構成的對等概念,如:窮人與富人、甲方與乙方、大國與小國、官與民等等。4,以某種質或能的同等構成的對等概念,如:自發邏輯與自覺邏輯、寬鬆政策與緊縮政策、物理運動與化學運動、自然生態與社會生態等等。5,以某種行為規則的同等構成的對等概念,如:總統與選民、精英與大眾、執法權與監督權、管理團隊與員工隊伍、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等等。6,以某種物質條件的同等構成的對等概念,如:時間與空間、引力與張力、質量與數量、本質與現象、胖與瘦,大與小,高與低等等。

理論上分析,由於自然與社會共處同一個星球,這種相同環境可能使任意兩種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均能提煉出一種「同等」;由於「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事物的千差萬別也可以使任意兩個同類事物出現差異。由此判斷:任意兩種事物構成對等概念的可能性均存在。因此,「對等律」邏輯規則可以涵蓋一切事物,遍及一切領域,包括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經濟與政治、戰爭與和平、有機物與無機物。此外,在物質世界中,對等概念的被確認對象還有一部分處於人類思想領域的最高層面,它們依據思想範疇的同等條件而構成對等分立概念。比如:意識與物質、具體與抽象、個別與一般、特殊與普遍、個性與共性,等等。

按事物複雜內涵中的某一種同等條件確認對等概念,這種邏輯規則運用起來並不難。真正的難度在於,如何在紛繁複雜的事物中確認最有創意價值的對等分立關係。「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兩個概念是維納的發明。他用這兩個概念首先創立了「黑箱理論」——即通過一種信息輸入看其輸出信息顯示什麼,來識別和判斷所有不能直觀的物質內部(俗稱「黑箱」)狀況。接著又在此基礎上創立了「控制論」。我們今天的信息化時代之所以能使所有機械控制實現自動化,正是從維納闡述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開始起步的。這兩個概念是典型的相悖條件同等,所以才能分析與運算前一個信息與後一個信息其所對應的變數關係或不變關係。

最後一點:相互矛盾的事物間其同等條件往往並非唯一,在複雜事物關係中,有的複雜概念內涵同時存在兩種以上同等條件。此時,你選擇了哪一種「同等」即意味著你所確認的對等概念也選擇了將要推導的另一種或另多種變數關係。定理是:因一種同等條件而確認對等概念也同時確認了對等關係的不變數,並且同時可確認將要觀察和計算的一種或多種可變數的對應關係。此話以後談。

簡單說,「對等律」幫助我們在兩個真實的對等概念之間尋找和發現對稱或不對稱的雙邊關係;「對應律」幫助我們找到解決雙邊矛盾的著力方向和主要支撐點;「居中律」則幫助我們把永不消解的矛盾引導或約定到良性運行軌道。

…………

人類思想史是一條崎嶇險峻的陡峭山路,也是一部鴻篇巨製的壯麗史詩。哲學思想每前進一小步都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辯證邏輯的「根」在中國,它的最原始面貌是「樸素辯證法」。老子用乾坤陰陽、男女陰陽、水火陰陽、日月陰陽的「思辨哲學」啟開了人類辯證法思想的靈魂,即樸素「道法自然」的對立統一思想。但是,樸素辯證法是一種「一切順其自然」的被動哲學方法論,它隱含著低能時代的無奈,距離「宿命論」很近。到了黑格爾,辯證法發生重大轉變,它被引入概念思辨領域與形式邏輯直接「碰硬」並主動為教育服務。黑格爾的「精神辯證法」從運用範圍定義也叫「概念辯證法」,不僅開創了空前的學術活力,同時培養了大批思辨人才,它為西方比東方更早鍛造出適宜科學技術研究、適宜法學研究的嚴謹頭腦立下卓著功勛。《智慧論》給予黑格爾的評價前所未有,且耐人尋味。黑格爾懂得辯證法的思辨作用卻並未理解辯證法的實踐作用。馬克思創立了「唯物辯證法」,使辯證法向實踐方向發生了**性的轉變。依舊是對立統一,他強調主觀尊重客觀的能動性,強調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互動性。馬克思哲學是促使多數人投身實踐主動改變世界的最偉大哲學。然而,毋庸諱言,實踐的作用力不同於「順其自然」的老子哲學,可以少犯錯誤,也不同於只在精神領域跟概念形式博弈的黑格爾哲學從來不犯錯誤。既然是探索實踐,既然是針對實踐作用力的思辨方法,那麼,人的作用力僅僅依靠辯證法來使用也就難免失之精準,左傾或右傾這種擺動幅度過大的現象勢必成為辯證法頭腦的常見弊端。90多年來,我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但也始終沒有擺脫左右搖擺的陰影,雖業績輝煌,也挫折慘重!所以「文革」以後,很多人膽怯了!後悔了!動搖了!我問一句:是唯物辯證法指導我們運用「兩點論」要忽左忽右、大擺幅、大運動、翻燒餅、猛折騰、擴大化、只對抗、不調和的嗎?不。是我們自己在探索實踐中還一時做不到精準操作。恰在此時,科學事業在微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果使人類看到了數字化精準的光芒,於是,學界紛紛拋棄辯證法,潮水般去擁抱單一形式邏輯的符號和數據。結果呢?

結果,我們的頭腦只學會了概念提純同一,而失去的是最有活力的創造性思維才能。是的,辯證法不精準,「兩點論」有時沒有遵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對稱性原則,也就必須「矯枉」,接著難免過正,搖擺幅度太大,犯下的極左和極右錯誤太多。可我們不能拋棄辯證法,只能推動辯證邏輯創新,使它具備與形式邏輯規則無縫對接的功能!筆者希望在這條崎嶇險峻的山路上攀登的學者越多越好,希望早一天看到經濟學界和科學界運用辯證邏輯規則設計出首個經典運算圖形,希望看到不久的將來中國率先誕生首台「辯證法機器人」,她能熟練識別兩種事物的同等條件,她能即刻發現兩種狀態之間的對稱與不對稱的作用力關係,她能精準修復和解開其所存在的不對稱糾結,她能居中引導和規範兩種事物永遠處在良性互動的狀態中。

哲學無須任何獎勵。因哲學思想的進步而產生的物質成果就是對哲學思想的最高獎賞,包括辯證法機器人的誕生。美國喬姆斯基是研究概念思維的語言學家,同時也是麻省理工引領電腦仿人腦思維創意設計的最高權威。我2004年已在網上說過:我要與喬姆斯基賽跑!其實,中國人的辯證法頭腦早在兩千多年前已經超越了麻省理工,我們差的只是一步:怎樣使辯證法與數字化無縫對接。當然,真正的「模擬人腦」是《智慧論》早已描述過的,它還必須遵守情感、靈感等直覺邏輯的響應規則,它是直覺邏輯、辯證邏輯和形式邏輯三種思維交互響應的完美的智慧頭腦。

(以上部分內容摘自《智慧論》2009年2月修訂稿。請網友將此文傳給國家教育部和中科院)

胡志平,2011年12月10日。

回復 2013年01月25日 11:20 置頂 | 取消精華 | 刪除 | 查看操作記錄 | | 禁言 | 踢出圈子
推薦閱讀:

賺大錢的邏輯:會忽悠很重要 (看哭了)
中國夢的邏輯和實質
敦和投資徐小慶:資產價格沿著經濟弱復甦邏輯演繹
如何取名字基本邏輯與思路
大規模定製下基於邏輯BOM的產品配置實現方法研究

TAG:邏輯 | 辯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