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話很土嗎?不!它很悠遠而古雅呢,是咱武安人的驕傲!
武安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地帶,尤其是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這樣的地理區位特點,造就了武安文化的獨特性。武安自秦漢設縣,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縣。獨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人文歷史使得武安方言卓然而立,源遠流長。
作為一名武安人
你說的是武安話嗎?
你對每天口說耳聽的武安話
究竟又了解多少?
3月18日,武安人、復旦大學的文學博士賈利濤進行了一場關於武安話的講座,也讓我們對一直以來認為「很土」的武安話有了新的認識。
武安話不是土得掉渣,而是悠遠古雅的
武安方言是武安地域文化的活化石。作為為數不多的保存有入聲字的地方方言,武安方言中短促有力的尾音,聽起來很硬,但也更有辨別度,如吃飯的吃、下雪的雪等。還有,如「潲」、「擤」這些只有武安人聽得懂,讀得出的字眼,全部出自於《康熙字典》、《說文解字》等一些古典文集中,有文有典有出處,這些足以證明武安方言的歷史悠遠。再如一些古詩,如果用普通話來念就不押韻,相反,如果用武安方言來讀就是押韻的,而且會讀出另一種味道,感情表達得會更直接、更充沛,這也是武安方言的又一個魅力所在。
會說武安話是一種榮耀
方言是一筆財富,所有方言都是文化的承載,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就是財富。因此,賈利濤博士特別指出,憲法規定推廣普通話,同時憲法保護漢語方言和各民族語言的多樣性。中國境內的各種民族語言、各種漢語方言都承載著中華文化,所以作為武安人會說武安方言是一種榮耀,不宜輕易放棄這種榮耀。
讓我們一起重溫講座
感受武安方言的魅力吧!
賈利濤
武安人,1985年出生,2005年進入西安交大學習,2015年在復旦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晉中學院文學院講師,從事民間文學、民俗學和地方文化的研究。
武安話屬於晉語
武安話原先籠統地歸為北方方言,後來晉語和官話區別開來,武安話屬於晉語區邯新片磁漳小片。在行政劃分上,武安歸河北省管轄,但卻和河北省大多數的縣市不屬於同一方言區。
武安話和涉縣、永年、邯鄲縣、峰峰、磁縣、臨漳、成安、肥鄉、雞澤等縣方言都屬於晉語區。晉語區這個方言區主要分布在山西省、陝西省北部、內蒙古(與山陝毗鄰的地區,如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等地)、河北省(與山西毗鄰地區)、河南省(北部),共計一百七十五個市縣旗,合計四千五百七十萬人。因此武安話在邯鄲地區沒有什麼特別的,在河北省也有很多夥伴。邢台的沙河市等地話也屬於晉語,距離武安不算遠。如果不是嚴格的比較,只是聽覺感受來說的話。武安話和涉縣話、峰峰話最像(峰峰一部分原來就是武安),如果在省外,比較像左權話和林州話。
武安話屬於晉語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我覺得方言能代表一個地區的文化,武安毗鄰山西,與山西的方言更為相似,風俗相近,如果研究武安地區文化,肯定要放到合適的更大文化區中去。三省或四省交界是武安地理的特徵,文化融合、方言處於過渡地帶,所以就有了巨大的研究價值。
武安方言很有特點
1、保留入聲武安話屬於晉語,而大名話、館陶話屬於官話,它們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語音、語法、辭彙都有差別,但最根本的差別在於武安話有入聲。有無入聲字是區分晉語和官話的主要標準。我個人認為,邯鄲地區的入聲由西向東逐漸減弱,最東邊縣的話已經沒有入聲字,就屬於官話了。
在漢語方言中,官話已經沒有入聲字(江淮官話還保留一些),但是其他方言則均保留入聲字,例如粵語、閩南語、贛語等等,保留的情況各不相同。古漢語是有入聲字的,現代漢語普通話沒有入聲字,在不嚴格考證的情況下,大體可以說保留入聲字的方言某種程度上接近於古代漢語的發音。
現在來說說這個入聲字。大家都說山西話聽起來硬,為什麼硬呢?一個原因是聲調,一個原因是入聲字。武安話里有很多入聲字,比如數字1、7和8的發音,普通話發音是平緩自然的,武安話發音是氣流在喉嚨部位受阻,在喉頭處形成摩擦,然後發音,短促而有力。這些入聲字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如吃飯的吃、喝水的喝、一百的百、下雪的雪等等。喉塞音用國際音標[?]表示。1、7、8的發音分別是[i??]、[t??i??]、[p??]。
古漢語同音字很少,現代普通話同音字很多,入聲舒化是一個原因。
在普通話中發音相同的字,武安話中有時以是否入聲區別出來,例如普通話中「鉸」和「腳」是同音字,發音同為[t?i?],而在武安話中,前者發音為[t?i?],後者發音為[t?i??]。在普通話中,沒有發音為[t?i??]的字,在武安話中卻有一類字都發這個音,例如:節、接、癤等等。而借、姐、屆等字,又不是入聲字。從中可以看出,入聲可以單獨成類,區別於其他聲調的字。入聲字舒化之後,歸入某一類中,使得原先不同音的字成為同音字,原先同音字由因為不同的舒化情況而不同音了。
在武安話中,入聲字仍然有區別意義的作用。漢語拼音 chǐ zi,可能是尺子或者齒子,單從發音難以區分,而武安話中尺子的發音是[t??? t??],而齒子的發音是[t?? t??],區別明顯。
唐詩宋詞所押的韻,現代普通話有些念來就不押韻了,但用一些方言來讀依然押韻。用武安話來讀唐詩,就有另一種味道,特別是押入聲韻的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後寫的《江雪》,紅色的都是入聲字,如果用武安方言來讀詩人那種鬱悶的心情就更容易體味得到。
現在武安話中的入聲字,除了入聲的讀法外,舒化後的讀法也存在。
例如,白菜的白字,可以讀作入聲的[pi??],也可以讀作[p?],一百的百也是這種情況。後一種讀音大家都能理解,但知道這不是地道的武安話。有些入聲字則沒有舒化後的讀法,如吃飯的吃,喝水的喝。
目前看來,由於推廣普通話的作用,武安話中的入聲字加速舒化,可以輕鬆地找到對應的音,那麼入聲字就漸漸被取代。例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的節,本身是入聲字,讀音是[t?i??],更多的人喜歡讀作[t?i?],[t?i?]是武安話本就有的音,雖然和普通話「節」的發音還有差別,但已經很接近,至少比[t?i??]接近多了。對於外地人來說,[t?i?]可比[t?i??]好聽懂多了。
2、聲調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漢語很多方言中往往有超過四個的聲調,例如吳語有五至七個聲調,粵語被認為有六到九個聲調。武安話有五個聲調,除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還有入聲。即使調類相同,調值也可能不同。
武安話中各調類的調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採樣和分析方法,因此有多種理解。一般而言,武安話中的陰平調值為51,由半高到半低,如東、高等字的發音。陽平的調值是41,由中到低,如來、才等字的發音。上聲的調值為55,高平,如好、手的發音。去聲的調值是35或24,由中到高或由半低到半高,如大、上的發音。入聲的調值是43,短促截停,如一、七的發音。
普通話的陰平調高而平,調值為55,整個字的發音過程始終保持高音。而武安話的陰平調不但沒有那麼高,而且沒有那麼平。普通話中「高」字發音起音和收音基本一致,而武安話讀法則有下降的趨勢。普通話的陽平調值為35,聲帶起音較輕鬆,收音則緊張,整個過程是上升的過程。而武安話的陽平調不是上升,而是下降,聲帶起音較輕鬆,收音更輕鬆。可以比較一下「來」字讀音的普通話和武安話發音的差別。普通話上聲調值為214,最大的特點就是帶「拐彎」的,武安話的上聲不但不拐彎,而且依然下降,例如武安話中「好」字的讀音,絲毫沒有普通話中的先高後低再高的過程。普通話的去聲,調值是51,從山峰降到谷底,跨度大,下降明顯。武安話的去聲則相反,終於不下降了,改為上升,但跨度沒有普通話那麼大。如「下」和「上」兩字的讀音,普通話是下降的,武安話的調卻微微上揚。普通話里沒有入聲,武安話里有入聲。整體說來,武安話的聲調以下降為主,也就是每個字起音之後,往往開始下降,即使有上揚,也並不十分強烈。武安話中沒有拐彎調,聲高低跨度也沒有普通話那麼大,因此聽起來更直。再加上入聲字的喉塞音發音方式,尾音短促有力,因此聽起來更硬。
3、特殊讀音武安話中聲母大體與普通話的聲母是相當的,但也有一些特點。首先,l和r不分,r發l音,「如果」的「如」,漢語拼音是ru,武安話是lu。其次,武安多地口音z、c、s和zh、ch、sh不分,有些地方把「三」讀作shan,有些地方把「山」讀作san。再次,[?]聲母是普通里沒有的,這個音只與開口呼韻母拼合。例如「愛情」的「愛」(ai)字,普通話發音直接以a開始發音,而武安話在發a 音之前,舌跟抬高,呼出氣流受阻摩擦後再發a音,類似於在ai音前加了一個微弱的n音一樣。最後,某些聲母在個別字上變音,例如「深淺」的「深」,在表示「顏色很深」「高度很深」等意思時,聲母由[?]變為[t??],所以武安話中的「水很深」,發音類同「水很撐」。(普通話中深、琛聲部相同而音不同,應該當初同音。)又例如「儒學」的「儒」字,聲母本是r,但在儒山、儒教等村名中,聲母r脫落,變成零聲母,由於武安話中「儒」的韻母不是u,而是ǖ,因此武安話中的儒山、儒教發音類同「于山、於教」。我認為這種變音不是聲母發生了變化,而是保留了古音的緣故。上述幾種情況還可能同時存在,那麼一個字在武安話中就有好幾種讀音。例如,「容易」的「容」字,如果不變化,就讀作「rong」;在聲母l代替r的情況下,讀作long,「容易」音同「龍易」;聲母r脫落的情況下,就讀作yong,「容易」音同「永(讀二聲)易」。所以,武安話中「容易」有三種讀法。
武安話中的韻母和普通話的韻母是有差別的,最顯著的差別是武安話中有入聲韻。
普通話中的「一」和「衣」是同音的,但在武安話中「一」是入聲字,「衣」不是入聲字,讀音差別很大。入聲屬於聲調的一種,所以到聲調時再說。武安話的韻母中沒有前鼻音,就是沒有普通話中的in、en、un音,這些音在武安話里都被發成後鼻音ing、eng、ong、iong。因此,武安話中的「春分」「春風」「衝鋒」「充分」讀音相同。
前面說過,城北鄉口音奇特,把前鼻音in、en、un變音為iei、ei、uei,只帶有微弱的n尾,以此來區分前後鼻音。其次,武安話中有一個奇特的發音,就是「二」的發音[?],這個音雖然是韻母,但是單獨成音節,完全不同於普通話的er音,也不和其他聲母拼合。再次,在聲母和韻母拼到一塊時,武安話有些字不同於普通話的字音。例如武安話中有「緣法」一詞,緣就讀作yan,「不對緣法」讀作「不對言法」,看法不同、合不來的意思。武安鎮的「長遠」村,就讀作「chang yan」,而不是「chang yuan」,這裡就是把ü音省略去了。有省去的情況,也有添加的情況,武安話中的累、類、淚的讀音都是「luei」,在「lei」音上加了u音。武安話中的龍、輪、掄是在lun和long都讀作long的情況下,在加上母音i,就讀作liong。現在武安話的音越來越接近普通話,武安話中與普通話發音不同的字在不斷向普通話靠攏。
4、前綴晉語里「圪」字尤為引人注意,這個字沒有什麼確切的意思,但卻大量地出現在日常用語里,構成了較為特別的語法現象。
武安話中也屬於這樣的情況,「圪」字隨處可見。在武安話里,圪讀音為[k??],是入聲字,在句子中或構詞時常常讀作輕聲。武安話中的「圪」字一般有兩種用法,一種是單獨使用,一種是用來構詞。用來構詞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作字頭,一種是在詞中,作結構助詞。例句:
恁都先走吧,我圪看看。
意思是:你們先走吧,我胡亂看看。
早起睡過蘭,圪吃嘮點飯。
意思是:早上起床晚了,匆匆吃了點飯。
沒有好哩蘭,圪拼點賴哩吧。
意思是:好的不夠了,摻和點不好的將就一下吧。
大黑來不睡覺,圪搗啥哩?
意思是:大晚上不睡覺,鼓搗什麼東西呢?
上述例句中,「圪」都用在動詞前,只有例句4中的「圪搗」成了固定的辭彙。類似「圪搗」的辭彙,以「圪」字開頭,重點意思在其後的動詞上。如:圪夾、圪眨、圪擠、圪鑽、圪蹴等等,這類詞也是動詞。也有可能「圪」字後面的動詞由於時間久遠,難以細查了,只留下音,沒有留下意,「圪+某音」就固定為某種詞義了,這種詞不能去掉「圪」來使用。例如「圪搗」去掉「圪」,「搗」還能用,但「圪星」去掉「圪」後,「星」音就沒有「圪星」的一點意思了。
「圪」「圪」字開頭的詞既有名詞、動詞、形容詞,也有量詞,有些詞兼有多種詞性。列舉一些武安話中常用的「圪」字頭詞,後面括弧里是它的意思:
圪星(很小的雨)、圪垯(團狀物)
圪道(坑;衚衕)、圪城(坑)
圪牢(角落)、圪壕(孔、眼兒)
圪糝(碎物)、圪蚤(跳蚤)
圪蚪(蝌蚪)、圪台(台階)
圪腮(臉頰)、圪渣(垃圾)
圪節(手指節)、圪丁(板狀物)
圪巴(糊物;粘上去)
圪棱(條狀物)、圪欖(脾氣怪)
圪涼(心涼;可憐)、圪蔫(精神不好)
圪丘(精神不好)、圪引(沒勁、奇怪)
圪扭(彆扭;胡亂扭動)、圪帶(脾氣怪)
圪撩(撅;脾氣怪)、圪扎(品行差)
圪且(拖沓)、圪筋(有力道)
圪朽(精神不好)、圪裂(裂開)
圪夾(夾)、圪搗(胡亂忙活)
圪眨(眨眼)、圪擠(閉眼)
圪鑽(亂鑽)、圪蹴(蹲)、圪撇(撇)
圪列(咧)、圪摸(亂摸)、圪搓(亂搓)
圪蹶(蹶)、圪憂(擔心)、圪悠(亂轉)
圪謅(胡說)、圪劙(用刀割)
圪肢(撓腋以笑)等等。
「圪」還有一種用法是作結構助詞,沒有實在意義。如二圪尾子、圪哩圪本、圪里圪牢。並且常用在形容詞與疊字之間,如白圪生生,黃圪蘭蘭,清圪凌凌,干圪崩崩等。
「圪」字在武安話中使用頻率很高,但它也不是特例,和它充當同一語法角色的還有一些字。較為常見的還有「骨」和「日」等。
「骨」以「骨」開頭的常見詞有:
骨堆(堆)、骨朵(圓形物)
骨碌(滾;節狀物)
骨揝(頭型一種)、骨嘟(嘟)
骨出(卷)、骨轉(亂轉)
骨卷(卷)、骨墩(胖乎乎)
骨欒(胡亂捲起來)等等。
」日「「日」字頭構成的詞一般都是貶義詞,有些屬於髒話,即使不是髒話,否定的意味也很濃厚:
日蒙(不精明)、日喃(話多嘴碎)
日砍(罵人)、日噘(罵人)
日怪(脾氣太怪)、日鬼(亂搞)
日閑(閑著沒事幹)
日眼(死板不變通)
日臟(很臟)
5、ABB式形容詞ABB式形容詞,由A和BB兩部分構成,意思主要集中在A上,ABB的意思主要來自於A,A和B的搭配較為固定。BB詞尾的意義稍有差別,至少從音上來講,「乎乎」和「崩崩」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大致說,後鼻音和鼻音結尾的疊詞發音較為渾厚,傾向於大、厚、粗、壯的一面;而以i、e、u、a、o等母音結尾的疊字,發音清脆,傾向於小、薄、細、精緻的一面。
既然A可以獨立使用,為什麼大量使用ABB式詞呢,或許是這種形式太可愛了。在感情色彩,這類詞比較調皮可愛,輕鬆活潑,一般沒有強烈的貶義意味。相對地,加「不拉幾」的字尾就明顯表示否定。例如「傻呵呵」和「傻不拉幾」相比,感情色彩差異明顯。「不拉幾」的字尾向來用於否定:「傻不拉幾」、「笨不拉幾」、「呆不拉幾」、「日蒙不拉幾」、「苶不拉幾」等等。雖然A和B的結合是約定俗成的,但也有像「生生」這樣的萬精油,它似乎成了加強形容詞效果的專有辭彙,某些形容詞難以找到合適的疊詞時,拉來充位的往往是「生生」:長生生、短生生、寬生生、窄生生、白生生、紅生生、臟生生、亂生生、脆生生、軟生生等等。
武安話里的ABB式形容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在A和BB之間加入「圪」字,構成「A+圪+BB」的四字式形容詞,圪和BB一般都沒有實際意思。如:紅圪艷艷、涼圪盈盈、冷圪嗖嗖、亂圪哄哄等等。
在武安話中本來還存在一些以「圪」開頭的形容詞,如圪欖、圪涼、圪蔫、圪扭、圪筋、圪朽等,第二字也可以變成BB式,上述詞就成了圪欖欖、圪涼涼、圪蔫蔫、圪扭扭、圪筋筋、圪朽朽。即使不是「圪」字頭形容詞,「圪」也可以加某些固定的BB疊詞來構詞,就成為「圪BB」型,這樣的詞主要意義就不是集中在A上,「圪」沒有意義,疊字也沒有意義,「圪BB」主要依仗於不同疊字本身帶有的差別。如圪挺挺、圪正正、圪崩崩、圪巴巴等詞,「圪」沒有實際意義,「正正」也沒有實際意義,「圪正」也不是個固定詞,它們組合在一起,這個音節組合就有了新的含義,成了固定的詞。
6、古語遺存7、民間俗語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身為一個武安人無論走到哪裡,鄉音濃郁的武安方言永遠是傳遞鄉情、表達鄉愁的情感紐帶。這堂講座,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武安話非但不土,而且是悠遠古雅的,她永遠是武安人不可替代的鄉情符號,值得每一位武安人驕傲!
文字由李翠平根據賈利濤講座整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新武安
編輯:李英鵬 程金東
編審:張志芳
推薦閱讀:
※【原創】女人……我驕傲……
※18歲倒追閃婚、30年拒不認子...亦舒的前半生愛情,也曾失去過驕傲
※民族探訪·赫哲族|佇立在祖國東方的民俗展示館,赫哲人的驕傲
※女人 驕傲中年
TAG: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