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果岳飛不死,北伐成功的可能有多大?

每晚八點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歷史奇談

▼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陳卓為你講古▼

如果岳飛不死,北伐成功的可能 來自魚羊史記 13:45

岳飛被宋高宗和秦檜害死,導致北伐事業中途夭折。這段公案長久以來令國人扼腕嘆息,有人或許認為,如果岳飛不死,繼續統兵北伐,肯定會直搗黃龍消滅金國。然而,這或許只是個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相近的例子,作一個大概的分析。

北伐成功,首要條件是良好的政治局面。說白了就是三條,第一皇帝決心足夠大,第二大部分臣子支持北伐,第三是國內民眾有意願。

那麼北宋具備幾條?

答案是基本不具備。

皇帝趙構是個十足的軟蛋,靖康之恥時,他雖然在各地舉兵抵抗,貌似有一點骨氣,但是幾次被金軍追擊,從北方逃到南方,又從陸地跑到海上去,那點殘存的骨氣隨著他被嚇得「不行」後,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他坐穩帝位後,一心想的是如何保住東南半壁江山,根本不想也不敢與金軍全面開戰。後來宋金兩國達成紹興和議,趙構高興還來不及,無恥地向大金國稱臣,這樣一個廢柴皇帝,怎麼能指望他支持北伐。

至於坊間議論最熱烈的,如果北伐成功,迎回徽宗、欽宗二帝,趙構將被逼退位,這個倒不是核心問題。我們講,政治是唯實力論的,如果趙構真的能成功消滅金國,這份如日中天的威望,將直逼北宋開國太祖趙匡胤,徽、欽二帝哪有資格來爭帝位。就算他們想爭,全國軍民又有誰答應。而且,政治也是最現實的,就算真的把活著的徽欽二帝迎回來,只要趙構願意,他的臣子們有一千種辦法讓兩個俘虜皇帝死掉,這個問題其實本不足論。

(圖)趙構,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開國皇帝。

臣子方面呢。就更不用想了。南宋開國其實並不是常態開國,其官僚系統、政治制度、經濟制度都是全面沿襲北宋,因而不具備創業者的雄健之氣,官僚集團整個是非常無能的,他們唯皇帝馬首是瞻,主和論調在大多數時間是佔據上風的。主張北伐的將相們不是被排擠就是被陷害。

一旦朝野意見不一致,各方面人才保障、後勤供應、諸軍策應必然跟不上,北伐也就難免失敗。東晉桓溫數次北伐,決心不可謂不大,軍隊規模也足夠,然而由於當時士族執政,王謝等大族害怕桓溫北伐成功後會篡位,故而多方掣肘,橫加牽制。桓溫雖然打下故都洛陽,攻入關中,最終仍不免失利而還。

國內民眾也不像我們想的那樣,都憋著勁要北伐。說句難聽話,北伐恢復的是北方人的故土,解救的是北方的老百姓,與南方人何干。而如果北伐,消耗的是江南人的財富,江南人心裡有多少願意的?所以說岳飛也不得不嘆息,北伐戰爭耗盡了東南民力。楊幺起義為什麼會出現,不就是南宋朝廷剝削太過嗎?林升《題臨安邸》有云:暖風熏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難道諷刺的全是朝廷?

其二是強有力的軍事統帥。岳飛固然是個傑出的將領,但是比劉裕如何?

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讚歎說: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確如辛詞所說,南朝宋武帝劉裕是個氣度弘遠、膽略過人的大戰略家,他對時局的看法,特別是對南北形勢的籌算,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岳飛在這個層面上,實際上與劉裕相差較遠。

南北朝的形勢與宋金對峙差不多。宋武帝劉裕與北魏、南燕、後秦三國對峙,他的戰略是,先取實力較弱的南燕、後秦,最後再打新興的北魏,在這個正確的戰略指導下,取得了最輝煌北伐的戰績,無論是之前的東晉,還是之後的南齊、南梁、南陳都沒有這樣的成就。

劉裕不僅個人素質上比岳飛只強不弱,對國內軍事力量的掌控上也遠遠超過岳飛。劉裕北伐時雖說只是東晉的太尉,但已經基本上掌握東晉大權,北伐過後沒多久,他就篡晉自立為帝了,說白了,他是以皇帝的身份御駕親征。

皇帝親自當統帥,而且皇帝本人又是個集戰術天才與戰略大家於一身的絕世高手,這種仗打起來自然是順風順水。東晉發動五路大軍,從淮北、河南、秦嶺、江漢、漢中五個方向發動進攻,使後秦幾乎難以招架。

那麼岳飛具備這樣的條件嗎?顯然不具備。

宋朝南渡後,軍隊主力分別由岳飛、吳玠、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等統帥。吳、韓、劉、張四人資格都比岳飛老的多,岳飛根本無法協同其餘諸路大軍作戰。而且,南宋國防形勢始終處於被動態勢,吳玠之軍遠隔於川口,無法與其餘宋軍策應。兩淮和江北又屢屢被金軍牽制,幾支宋軍其實處於各自為戰的窘境。

南宋大思想家陳亮,曾就北伐之事向宋孝宗(宋高宗的嗣任皇帝)進言,策划了一套北伐的大戰略。主要意思是,以京襄為中心、齊秦為兩翼,京襄持重不動,牽制金軍主力,兩翼即陝西和山東,兩支大軍兩翼並舉,分別拿下陝西山東,然後實行中心突破兩翼鉗擊,席捲中原河北。

這套理論可謂氣勢宏大,方略正確,是極好的指導方針。其實這並非陳亮憑空創造,他的實踐依據,實際就是當年宋武帝劉裕兩次北伐。

然而這套理論的核心條件是,必須有一個強力統帥,有效地協調三個戰略方向的部隊,有序地展開進攻。這在南宋一代,實際上是無法做到的。岳飛死後南宋進行的數次北伐,像隆興北伐、開禧北伐、端平入洛,都只能是一路挺進,結果都只能敗還。

難道南宋認識不到這個戰略正確性?肯定認識到了。那為何不照辦?

答案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岳飛之後的宋軍將領,能力普遍退化,沒有出現一個指揮大規模進攻作戰的統帥級人物。像李顯忠、畢再遇、虞允文、吳璘、孟珙之流已算名將,但哪個能擔當起指揮並伐的重任。

而陳亮的正確理論,直到兩百多年後,才由明太祖朱元璋真正實現。

還是那個老問題,如果岳飛不死,繼續率主力北伐,結果又會如何呢?

第三個條件是,強大的軍隊戰鬥力。岳家軍戰鬥力固然可以,但是其餘幾支大軍能力堪憂。吳家軍自守有餘,進攻不足,在川陝戰場僅能維持局面,沒有餘力對金軍進行戰略反擊。富平之戰時,宋軍集結陝西方面全部精銳,不顧敵我實際強行反擊,結果一戰而敗,反倒被金軍打了個反突擊,喪失陝西大片土地。

韓世忠、劉光世、張俊駐防淮南江北,韓部差可一戰,張俊、劉光世兩部腐敗懦弱,戰鬥力極其低下,經常望風而退。紹興六年九月,大金的附庸國偽齊侵入淮西,劉光世、張俊竟要放棄廬州和盱眙兩個要塞不戰而逃。

隊友全是豬,北伐要成功無疑困難重重。

然而就岳飛本部來說,戰鬥力就強到逆天的地步?也未必見得。

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並非全指作戰能力,還包括指揮、技術、保障等方面。岳家軍指揮號令嚴明,諸將作戰勇敢,這自然不是問題。技術方面,金軍長處在於騎兵,岳家軍不僅建立了相當規模的騎兵,而且研究出了以步破騎的戰術,在技術上與金軍勉強不相上下。金兀朮嘆息的拐子馬被岳家軍所破,並非《宋史》故意誇大。

但是保障是個要命的問題。

東晉桓溫北伐至河南,大軍未動,先開石門渠,為何,要通糧道啊,只要打通淮、泗和黃河的水道,從後方運糧的問題就解決了。後來這個事沒解決,果然部隊崩潰了,被北朝第一名將慕容垂追擊七百里,敗的慘不忍睹,北伐成果全部毀於一旦。

劉裕北伐關中,派出去滅亡後秦的只是兩部前鋒軍,那麼主力在哪?主力在黃河,由劉裕親自率領,坐鎮黃河水道,用「卻月陣」與北魏騎兵大戰一場,主要意圖就是保住後方糧道。

那岳飛呢。

岳飛之所以在鄂北、豫南所向無敵,能打硬仗固然是一大因素,保障有力也功不可沒。岳飛的大本營在湖北鄂州,部隊就近作戰,運送糧草既快速又方便,打仗沒有後顧之憂。而如果戰線繼續推進,打到黃河沿線或者過了黃河再往北打,補給線拉長,後果就不堪設想。宋軍後方遠,而金軍後方近,長期作戰,必定是利敵不利我。靠短時間的營田要保障十幾萬人供應,簡直是神話。以諸葛丞相之能,第五次北伐時軍糧供應不足也是干著急沒辦法,只好率軍在渭南屯田,但是屯田這種慢活,一年兩年根本積累不起來大軍所需的巨量糧草。

除非像隋煬帝三征高麗一樣,能夠預先在前線積聚足夠的糧草。但是你讓岳飛上哪去找一個像隋文帝那麼會攢錢攢糧食的老爸。

而且如果戰線北推,岳家軍另一個致命之處就暴露出來。在襄漢地區作戰,側翼始終有韓劉張三支部隊保障,即使他們再廢柴,金軍始終有所顧忌。打到河南後,岳家軍就成了孤軍作戰,面對金軍這種機動能力超強的怪獸軍隊,岳飛要隨時準備應付金軍各種機動奔襲,步兵攆著騎兵跑,下場是什麼?金軍肯定分分鐘教你做人。

而當你的戰線被打成了篩子,就算強如岳元帥,還有什麼底氣敢繼續北伐?

作者:票非人,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推薦閱讀:

三招教你如何成功留住男人心
八字揭示成功的秘密
積極心理筆記2:強大的適應力=走向成功
毛澤東成大事的關鍵:敢於翻臉
成功男人為何總想見到舊戀人

TAG:成功 | 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