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嗎?古代真正的錢幣是這樣的!

我國錢幣使用的歷史非常悠久,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就已經出現了用於商品交換的貨幣。

最早的貨幣

中國最早的貨幣是海貝,《鹽鐵論·錯幣》中並有「夏後以玄貝」的記載。貝產於我國南方海域,在當時,對於北方的夏、商、周族來說,它是一種外來品。在商品交換的早期,貝殼由於自身獨立成塊的特點,使它成為天然的計算單位,充當了貨幣的職能,貝幣的單位是朋,每朋10幣。由於真貝不多,人們就用了仿製品,比如蚌殼、軟石和獸骨等材料來仿製。

貝幣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是貨幣早期的發展階段。在這一時期,金屬鑄幣的流通範圍擴大了,並形成了不同的貨幣流通區域。各地區因社會條件和文化差異而形成了不同的貨幣。主要有:楚國地區的蟻鼻錢、黃河流域的布幣、齊燕地區的刀幣和三晉兩周地區的環錢。

貨幣種類

  • 蟻鼻錢

  • 專指楚國的銅貝,又稱為「鬼臉錢」。

    蟻鼻錢

  • 布幣

  • 是由農耕工具演變而來,流通於中原地區的農耕地帶。布幣的基本形狀如鏟,在此基礎上變化多端,按具體形狀又分若干種。它的演變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數的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處,但也標明重量的,如「一兩」、「十二朱」、「朱」、「兩」都是貨幣單位,可謂最早的銖兩貨幣 。

    空首布

  • 刀幣

  • 起源於漁獵地區和手工業地區,是由實用的刀演化而來,基本形狀如今日之大刀。

    刀幣

  • 環錢

  • 大概是由紡輪演變而來,圓形、中心有孔。孔又有圓形和方形,故有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的區別,內外邊緣又有有輪廓和無輪廓兩種。環錢多數都有文字,或標地名,或標重量和單位。環錢是銅錢的原型。

    環錢

    戰國時,黃金被大量使用,開始發揮貨幣的某些職能。此時黃金作為貨幣,還是稱量貨幣,按重量行使,它有兩個單位,一個是斤,一斤合16兩;另一個是鎰,一鎰合20兩。郢爰是楚國的貨幣,是我國最早的原始黃金鑄幣。

    郢爰

    幣制特點

    春秋戰國時期貨幣單位已經分成等級,但並沒有統一的貨幣鑄造制度,多種貨幣是同時共存的。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接著實行了一系列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的措施,統一貨幣就是其中之一。

    貨幣種類

  • 秦半兩

  • 秦朝規定全國使用統一的貨幣,統一的貨幣分黃金和銅錢兩種,黃金為上幣,以鎰為單位,銅錢為下幣,按枚使用,幣面鑄有「半兩」二 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兩,史稱半兩錢,禁止其他財物作為貨幣流通。

    秦半兩

    幣制特點

    秦自獻公以來,逐步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度,所以鑄行的圓形圓孔錢已不同於東方諸侯的錢幣,只標重,無地名,這表明秦國的幣制一開始就是統一的,不許地方鑄錢。秦始皇對貨幣的規定是中國貨幣史上第一個貨幣立法,半兩錢對以後歷代錢幣的形式有深遠影響。

    兩漢時期

    兩漢時期的錢幣改革為中國古代貨幣開闢了一個新階段,創造了一個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的錢幣體制。

    貨幣種類

  • 五銖錢

  • 漢武帝時以改革幣制,鑄造五銖錢,每枚重5銖,錢面鑄「五銖」二字,周邊有輪廓。

    五銖錢

  • 「金匱直萬」

  • 西漢末年,王莽攝政和新朝統治時期,王莽以「托古改制」為名,十餘年間就進行了四次大的幣制改革。儘管王莽的幣制改革是失敗的,但新朝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新朝貨幣多採用懸針篆的字體,製作十分精美。國寶「金匱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存世僅兩枚。鑄造的「金錯刀」因其造型別緻,工藝精巧,自古為錢幣收藏者所喜愛。

    金匱直萬

    幣制特點

    五銖錢繼承了半兩錢的形式,其重量又經過數十年的探索才確立,適宜使用,便於流通,是最為理想的封建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換媒介,歷經了七百餘年而不衰,成為中國主要的貨幣。漢朝的幣制改革確立了中央政府的貨幣鑄造權和發行權,禁止私鑄,這有利於貨幣的統一和幣值穩定。

    唐高祖對錢幣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廢除五銖錢,鑄通寶錢。

    貨幣種類

  • 通寶錢

  • 通寶錢仿五銖錢,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成色以銅為主,摻以錫和白鑞,錢面鑄「開元通寶」4字,錢文用隸書。自此,在中國歷史上行用了數百年的銖兩貨幣被廢除,進入通寶錢階段。

    開元通寶

    幣制特點

    唐朝的幣制改革,再次肯定了銅錢外圓內方的形狀和5銖的重量,規定了錢幣的大小、成色,成為唐以後歷代封建王朝鑄造錢幣的標準。同時,也使錢幣名稱同錢幣重量完全分離,這是中國錢幣的重大變化。從此,中國錢幣進入了年號錢階段。

    宋朝的貨幣以通寶錢為主,還出現了最早的紙幣。

    貨幣種類

  • 通寶錢

  • 宋朝的通寶錢十分複雜,種類繁多,每隔幾年就有一種新錢種面世。除銅錢外,還有鐵錢,二者並行。

  • 交子

  • 宋朝出現了最早的紙幣,紙幣產生的過程大約是在宋真宗年間(成都的16家商號製作一種紙券,名曰「交子」,代替錢鐵流通。這就是最初的紙幣。

    交子

  • 銀會子

  • 南宋初年,還發行過一種代替白銀流通的銀會子,以錢為單位,面額分為1錢和半錢兩種,每年換髮一次,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銀本位製紙幣,但只限於一些地區使用,沒有在全國流通。

    幣制特點

    宋朝的貨幣流通具有區域性,有的地方專用銅錢,有的地方專用鐵錢,有的地方二者兼用。這些錢幣在一個地區流通,不準運錢出境。這樣就很容易導致流通混亂。銅鐵錢各分大小,銅鐵錢之間、大小錢之間作價不一,致使流通無序。

    貨幣種類

    元世祖對幣制進行了改革,收兌江南當時流通的紙幣,即南宋的關子、會子,禁用銅錢,中統鈔也由木版印刷改為銅版印刷。這樣,全國的紙幣就統一了。

    幣制特點

    元朝初年有了比較完整的紙幣管理制度,並由政府在法律方面作出規定,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紙幣條例。關於發行方面的規定:1、交鈔、寶鈔為法償貨幣,嚴禁金、銀、銅錢的流通和使用;2、設立發行準備金;3、中統鈔、至元鈔均分為不同面額、兩種鈔票並用;4、百姓隨時可以用舊鈔換新鈔,用破鈔換好鈔,並收取一定手續費;有阻礙和刁難者,定罪。 關於流通方面的規定:1、交鈔、寶鈔不限年月,通行流轉;2、各地設立平準行用庫,負責買賣金銀,平準鈔法,維持鈔值;3、嚴禁私自買賣金銀,違者治罪,告發者賞;4、嚴禁偽造交鈔寶鈔,偽造者死,告發者重賞。

    明朝建立初始,推行銅錢,後因數量不敷,改行紙幣。

    貨幣種類

  • 大明寶鈔

  • 洪武八年設立鈔局發行紙幣,是為大明寶鈔。大明寶鈔由戶部印製,地方不得印製。另外,到了明中葉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白銀行的流通更加廣泛。

    大明寶鈔

    幣制特點

    大明寶鈔的幣面只印洪武年號,最大面額為1貫,不設發行準備,也不分界發行,而是長期流通過,這就造成了後期的膨脹貶值。

    貨幣種類

  • 實銀兩

  • 實銀兩就是交易時接受的現銀。實銀種類繁多,形式不定。實銀鑄成錠,有的形似馬蹄,有的狀如紡錘,有的像饅頭,有不成形的散碎銀。它們都各有其名,但可統稱為「元寶」或「寶銀」。寶銀的重量不等,大錠有50兩,中錠10兩,小錠只有幾兩,碎銀不足1兩 ,使用時依重量計值。

    實量銀

  • 虛銀兩

  • 虛銀兩是指實虛的價值符號,是用於計算的單位,在賬務處理上具有重要意義。虛銀也是有重量和成色(假設的),一錠實銀要存入金融機構,先要根據所在地的實銀標準推算了其升水或貼水,然後按照當地使用的虛銀標準計算其應記的數額才能入賬。

    虛銀兩  

  • 銀元

  • 光緒十三年,清庭准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省設廠試鑄銀元。1889年開始鑄造第一批銀元,翌年流通於市場。這是近代中國正式鑄造銀元的開端。這種銀元含銀9成,清政府下令作為中國的法幣。1910年(宣統二年)清政府頒布《幣制則例》,將銀元的鑄造權收歸中央,開始鑄造「大清銀幣」,稱為國幣。

     銀元 

  • 銅元

  • 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李鴻章於6月開始試鑄銅元,每枚重2錢,成色為銅九五、白鉛四、錫一,名「光緒之寶」,當制錢10文。定銅元為2分、1分、5厘、1厘4種,這是企圖將銅元作為銀元的鋪幣,第二年,清王朝被推翻,銅元陷入紊亂局面。

    銅元

  • 銀錢票

  • 典當業在明末清初十分發達。在官銀號成立之前,地方的各項庫款多存放於當鋪生息,紳商富戶的私款,也多交存當鋪生息,而大官僚則以當鋪作為營運資金的場所,借給當鋪取利。當鋪接當時,有時不付現錢,而是開給可隨時兌現的銀票、錢票,信用好的當鋪所發的銀錢票,能在市面流通,於是便成了信用貨幣。

    銀錢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從最早記錄的海貝到如今的金融體系,歷時五千年,幾乎伴隨整個文明史,可謂真正的歷久於世。

    推薦閱讀:

    寫簡歷這樣才能抓住HR的心
    【禪】原來是這樣的
    一個家裡,需要一個這樣的男人!
    這樣的女人刑夫克子,絕對不能娶,否則等著眾叛親離

    TAG:古代 | 錢幣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