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了?用推拿手法來治療!

推拿手法適用於治療診斷為「落枕」的患者。臨床癥狀均為起床後頸部疼痛,頭歪向一側,活動受限。所有病例均排除頸椎病、頸肌筋膜炎、肩周炎、內臟牽涉痛、頸椎腫瘤、結核等疾病。

治療方法

採用推拿手法治療,分為四節:

第一節,患者取坐位,醫者立於背後,於患側頸部胸鎖乳突肌尋找肌肉痙攣壓痛處,如條索狀、塊狀等。以患側為主以、揉、四指推法自上而下推拿,重複數遍,5~10min,患者常有頸項部發熱、放鬆感。

第二節,醫者一手按住患者額部,一手拇食指點壓拿捏風池、天柱、天牖、肩井、天宗等穴,彈撥胸鎖乳突肌,然後雙手拇食指同時拿掐捏提兩側肩井,囑患者同時主動活動頸項部,重複3~5遍,這時患者一般自覺頸項疼痛明顯緩解,活動度增大。

第三節,醫者一手托患者下頜,一手托住枕部,兩手同時用力向上提,並囑患者盡量放鬆頸部肌肉,然後邊提邊搖晃頭部,最後將頭部緩向左右擺動、旋轉2~3次,常常可聞及「咔嚓」聲,然後緩慢放鬆提拉,此時患者頸項部活動基本正常,疼痛明顯減輕。

第四節,醫者點按患側落枕穴(位於手背第二、三指掌骨間遠側半寸處),囑患者頸部放鬆活動。

分析

落枕又稱「失枕」,《傷科補要》中:「感冒風寒,以患失頸,頭不能轉」。多為感受風寒濕邪,導致頸項肌肉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僵凝疼痛,功能障礙。西醫學認為落枕病因有二:一是肌肉扭傷,如夜間睡眠姿勢不良,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使頸椎小關節扭錯,時間較長發生靜力性損傷。二是感受風寒,如睡眠時受寒,或盛夏貪涼,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落枕的發病機制主要有軟組織損傷學說、頸椎關節紊亂學說和感受風寒學說。落枕受累的組織為肌肉或頸部筋膜和韌帶組織等,這些組織發生水腫、滲出、瘀血、出血等病理變化,刺激相應的神經末梢,產生局部疼痛,引起頸肌痙攣,從而引起頭、頸項、背部甚至同側上肢疼痛。頸肌痙攣、疼痛、活動障礙,屬中醫傷科「軟傷」「項痹」範疇,治療當以解除痙攣、緩解疼痛為目的。

推拿手法作用於體表經絡、穴位和病變部位,可以通過對軟組織的熱效應以及神經、體液的調節起到祛風散寒、溫經通絡、解痙止痛的作用,即《素問·舉痹論》中「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按其經絡以通鬱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現代研究認為,按摩手法可以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環,從而使局部和全身代謝增強,起到消炎止痛、減輕水腫的作用。通過手法作用起到「松則不痛」 「熱而不痛」的作用。通過頸項部按揉拿捏和局部放鬆手法可以起到糾正頸椎小關節紊亂、行經通絡、解痙止痛、祛風散寒的作用,故推拿治療落枕常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注意事項及預防:醫者應嚴格按照推拿注意事項實施手法,宜輕柔沉穩有力,防止繼發性頸肌損傷、寰樞關節脫位等。患者平時需注意以下方面: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②注意保暖,防止頸部受涼。③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枕頭高低軟硬適宜。④早期積極治療。落枕為病,早期治療易於恢復,如若治療不及時,不注意頸部保養,不預防誘發因素,而致遷延不愈,不僅會造成習慣性落枕,更會引起或加重頸椎退行性變,誘發或加重頸椎病。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孩子脾虛不虛,胃口好不好,讓鼻子告訴你答案,收藏啦!
中醫推拿養生脾氣性格與疾病的關係
寶寶老是尿床,聽說小兒推拿有幫助,這是真的嗎?
怎麼害得寶寶越長越瘦,2到6歲幼兒最多見,到底怎麼辦?
吐血總結:這7年我在美容院、中醫館踩過的坑(上篇)

TAG:治療 | 推拿 | 落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