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水鄉」故園,風從運河來

由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主辦,河南省曲藝家協會、揚州市文廣新局,朱仙鎮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運河風情」地方特色文藝節目巡演活動,將於8月14日晚7時30分在朱仙鎮啟封故園景區舉行。屆時南北文化精髓將在這裡精彩對決,敬請社會各界朋友免費享受這一難得的文化大餐。

啟封故園--你不知道的漕運文化!

一種運輸方式--官方組織的公糧水運,即為「漕運」。從伍子胥堅毅於春秋爭霸的目光,一直看到光緒憂鬱的神情足足兩千五百多年,「漕運」插圖於華夏文字記述的史志成就千里運河,溝通華夏五大水系,連綴黃河、長江、珠江三大經濟體系,實現南北經濟交流,文化融合,描摹出豐富多彩的漕運城市生活和色彩斑斕的漕運文化。

逐鹿中原 漕運始興

早在華夏文明發源之初,炎黃子孫便能通過其他河流進入黃河,規划出以黃河為中心的水運藍圖。到春秋戰國時期,為了戰爭之需而運送糧食成了尋常之事,為此一些諸侯紛紛開鑿河渠便以運糧,從而也開啟了中國漕運史的篇章。

歌舞昇平 漕達天下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縱向溝通黃河、淮河、海河、長江與錢塘江五大水系。漕運,由此進入生機盎然的大運河時代。殘月曉風吹拂過遍載楊柳的隋堤兩岸,綻放出唐代漕運法規制度完善、秩序井然的燦爛,北南兩宋清明上河、兩湖歌舞的花團錦簇。

唐宋,尤其是宋經濟重心南移,東南漕運勃興,年漕運量創史上之最,常年穩定在六百萬石,最高達八百萬石。漕運,成為盛唐文宋經濟鼎盛的最好註解。

千年古河--賈魯河風光

一代名鎮 應運而生

漕運的主要載體--運河,對中國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布局,產生了極其重要的響。運河的開通促進了濱河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間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隋煬帝開通運河,水路可從中原直達揚州,汴水成為溝通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命脈。朱仙鎮因瀕臨蔡河(惠民河),享天時地利人和,得舟楫交通之便,成為水運碼頭,加上與當時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開封近在咫尺,人來客往,貨物集散甚多,日漸繁榮起來。北宋時朱仙鎮受京都商業的影響和漕運之利,成為享譽全國的名鎮。

水鄉古鎮 漕運盛埠

賈魯河漕運促進了朱仙鎮的繁榮。賈魯河原名惠民河,因元朝賈魯開浚,故名賈魯河,又有運糧河之稱。

賈魯河橫貫朱仙鎮,作為開封的重要水運港口,朱仙鎮很快興盛起來,至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開封那時仍是河南首府,佔盡水路優勢的朱仙鎮盛極一時成為華北最大的水陸交通聯運碼頭,日泊船200餘只。朱仙鎮面積逐漸達到25平方公里,人口20多萬,民商4萬多戶。那時,鎮內街道縱橫、客商雲集,帶動了商業的繁榮,各類商店、作坊、客棧以及說書唱戲、抽籤算卦、走繩賣藝,各行各業,應有盡有……

一時之間,朱仙鎮成為享譽全國的四大名鎮之一,另為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

江河日下 漕運衰敗

光緒二十七年,公元一九零一年,清廷正式頒布停漕改折的令,漕糧全部改徵錢幣,伴隨中華兩千餘年的漕運終於畫上了句號,淡出歷史大劇。由於黃河改道,運河淺梗,河運日益困難,隨著鐵路運輸、近現代商業經濟、金融業的出現和發展,漕運已非必需。清末民初時,因賈魯河淤塞,朱仙鎮的水運繁華不復存在,古鎮衰落。

如今,中原水鄉--啟封故園於朱仙鎮涅槃重生。

園區內結合漕運元素,有漕運糧倉區、印象朱仙區、聚仙湖、魁星街、下八行街等區域,匯聚木版年畫、汴綉、織坊、官瓷、銅器、手串、玉器、竹竿青酒等各類民俗工藝展示與種類繁多的特色美食小吃,另設休閑茶館、臨水民宿及青樓演藝,處處透露著濃濃的文化氣息,與遊客朋友相約一段浪漫溫馨的中原水鄉之旅!


推薦閱讀:

運河古渡
京杭大運河
趙靈敏:尼加拉瓜運河的是與非
「萬物簡史」尼加拉瓜運河往事
《遇見大運河》,一滴水舞出磅礴   錢江晚報

TAG:運河 | 水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