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東戰略迷失——埃及局勢再添變數短期難和解
香港《明報》20日指出,穆巴拉克執掌埃及政權近30年,反對者指其執政期間斂積大量財富,包括房屋、土地和金錢。穆巴拉克一旦獲釋,恐將動搖埃及自由派對軍方的支持,為軍方對穆兄會的武力打壓帶來變數。
台灣「中央社」援引分析指,穆巴拉克仍有若干在審的法律案件,能予司法當局足夠迴旋空間,拒絕釋放穆巴拉克。這不只是法律問題,這是個政治問題。因為穆巴拉克此刻出獄,會使情勢有利於穆斯林兄弟會。這不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後果,現政權也不會允許這樣的後果。
報道指,如果穆巴拉克現在出獄,穆斯林兄弟會將儘可能利用這個機會,宣稱埃及目前的情況就是回歸前政權。
美試圖面面俱到 凸顯其戰略迷失
BBC中文網稱,自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以來,美國一直在尋找支持埃及「民主進程」和保護國家安全利益之間的平衡點。白宮也在一直嘗試與埃及掌權者合作,但結果不僅是沒有了盟友,而且影響力大為削弱。
韓國《中央日報》17日評論文章指,對埃及軍方具有最大影響力的美國也要反省是否應對得過於安逸,未能阻止慘案發生。
美國《僑報》18日刊文稱,不喜歡民選的穆爾西政府,對於軍方行為曖昧。這似乎有違美國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但考慮到美國從穆巴拉克時代與軍方形成的親密關係及穆爾西的伊斯蘭背景,美國錯亂的態度就可理解了。
香港《文匯報》19日文章說,接連失去盟友、看著事態崩潰失控、受各勢力集團唾棄,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在風雲驟變的中東局勢面前,顯得無能為力,其支離破碎、反覆無常的中東政策暴露無遺。
文章指,美國試圖面面俱圓,結果在軍方與穆斯林兄弟會之間兩面不討好,加劇兩派對立,並失去自身控制埃政治進程的能力。在國際上,美國被批評為只重眼前利益、奉行雙重標準,凸顯其中東政策出現「戰略迷失」。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分析說,奧巴馬大力宣揚「將戰略重心轉向」亞洲,其實是為了從中東地區脫身而精心設計的。從目前的情形來看,阿拉伯世界在白宮之前預見到了很多事情。意料之中的是,阿拉伯人斷定,如果美國退出,它們最好繼續捍衛自己的地盤。
埃及出路應是世俗力量與宗教勢力和解
香港《明報》19日刊文指出,埃及國內缺乏包容意識,穆斯林兄弟會強推伊斯蘭意識形態,無視埃及的民族及社會多元特質,更兼無力解決經濟困局;同樣,非穆斯林兄弟會的社會階層,尤其是中產精英,亦缺乏對伊斯蘭文化的包容禮待;軍方則是高度政治化,無視軍隊應持守中立本質,插手政治。
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文章說,宗教對抗國家成為埃及現代化的難題。埃及的世俗化力量是比較強大的,然而穆兄會為代表的伊斯蘭勢力在民眾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它通過總統選舉證明了其組織的有效性,成為了埃及政治巨變的最大受益者,這也是伊斯蘭復興運動在政治上的投射。雙方均認為自己代表著正確的政治發展道路,衝突不斷加劇。
文章說,儘管世俗力量會佔據主導,但是強力並不能帶來穩定,反倒進一步加深埃及社會的撕裂。在當前埃及,已經出現了穆兄會對抗的暴力傾向,當雙方都為統治權走鬥爭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陷入內戰,埃及似乎陷入了無解,直至力量的增長對比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世俗和宗教的和解在短期內也成為一種奢望。
台灣《聯合報》報道稱,在阿拉伯世界,世俗派的民族主義者和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的勢力此消彼長。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風向球和文化重鎮,穆斯林兄弟會在埃及的失敗經驗,使伊斯蘭建國運動遭到嚴重打擊。穆爾西執政時,他和他的兄弟會支持者無法與伊斯蘭的盟友或世俗派對手合作,而最致命的是與軍方不和,使國家陷入建國以來最嚴重的分裂。
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文章指出,經濟不振、民生艱難似乎成了埃及政治持續動蕩的根源,無論是誰上台都難以啟動經濟發展的機器,經濟就這樣決定了政治。但是單純的經濟決定論只能讓埃及的局勢更加悲觀,而歷史的關節點上,政治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政治的共識,任何改革都難以推進,經濟增長就無從談起了。埃及的困局根源與其說是經濟停滯,莫不如說是領導危機。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刊文稱,在埃及流血事件中的啟示是,不論是政治、經濟、宗教及文化領域,應該確立中道思想,在社會各方面取得平衡。唯有各方的需求及利益處在平衡點,才能真正達到中庸之道,社會才能達到真正的和諧。(完)
推薦閱讀:
※西線空戰(1)
※你以為卡達斷交風波最大贏家是中國男足?其實它更影響中國中東戰略布局
※日本急欲對外「輸武」的戰略考量
※溫家寶:以戰略眼光開放胸懷看待中歐文化交往
※李自成的戰略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