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難是一種財富:忠告孩子立志20

 

   上海閔行區諸翟小學的於超是一位不幸的孩子,但正是這位不幸的孩子,卻表現出了極強的自強精神。  於超的爸爸因為車禍而下肢癱瘓,只有靠單位的工傷撫恤金過日子。媽媽為了能夠增加收入,就去做扛液化氣鋼瓶的工作。每天,於超的媽媽要扛著30多公斤的液化氣鋼瓶走十幾趟。  於超在6歲的時候就得了哮喘病,在服藥治療的過程中,他的腸胃受到刺激,幾乎所有的腸胃病他都得上了。最嚴重的是腸系膜淋巴結腫大,這病既不能多吃藥,也不能通過做手術來治癒。疼起來的時候,小於超會疼得打滾;如果碰到在上課,小於超就會用鉛筆盒頂住肚子,只要疼痛不超過10分鐘,小於超就能夠堅持住。  生活的磨難沒有擊垮於超,他反而非常堅強,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常常獲得年級第一名。  俗話說:「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雄才們大多經過逆境的種種磨難,面對逆境,不怨天尤人,不自憐自嘆;他們咬緊牙關,奮力抗爭,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戰勝逆境,成為強者。  1850年8月21日,在巴爾扎克的葬禮上,雨果所致的悼詞中有這樣一句話:「在偉大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最偉大的一個;在優秀的人物中間,巴爾扎克是最優秀的一個……可嘆啊!這個堅強的、永遠不停止奮鬥的哲學家、思想家、詩人、天才作家,在我們中間,卻過著風風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時代一切偉人都遭逢過的惡鬥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紛擾和痛苦。」  巴爾扎克的一生,命運坎坷。他幼年就缺乏母愛,母親對他冷漠無情,他成為家裡多餘的人。巴爾扎克後來回憶這段生活時,曾憤憤地說:「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母愛』。我經歷了人的命運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  長大後,巴爾扎克立志要從事清苦的文學創作,當一個「文壇國王」。從1819年夏天開始,他就整天在一間閣樓里伏案寫作。閣樓咫尺見方,簡陋寒酸,夏天熱氣騰騰,冬天寒風嗖嗖。巴爾扎克沒日沒夜地不停地寫著。在與書商打交道的過程中,巴爾扎克不斷受騙,以致負債纍纍。為了躲債,他曾6次遷居。他對朋友說:「我經常為一點麵包、蠟燭和紙張發愁。債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樣,我常常像兔子一樣四處奔跑。」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曾說:「輪曲糅而就,木直在中繩。堅金礪所利,玉琢器乃成。」這裡,歐陽修借比喻說明,只有經過生活的磨礪,才能立業成才。  為了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應該讓孩子們經常經歷生活的磨練,養成堅韌的品格。能忍受艱難困苦,能忍受屈辱、挫折,才能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  吳玉章在1964年曾讓自己的子女到艱苦的環境中去鍛煉。他指出:「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以為最主要的是愛與嚴相結合。在生活上既要給子女適當的愛,又要嚴格要求他們,特別要捨得讓他們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  一個叫皮特的美國中學生在假期參加學工勞動。他說:「新僱員開始必須塗抹和粉刷廠房的外牆,以練習技巧。一天,我在炎熱的太陽下連續工作了好幾個小時,雙手酸軟,疲乏得很。回到家中,我忽然意識到:一個人最好的朋友是他的雙手。看看廠里每天辛勤工作的人們,我逐漸學會了如何去尊重一個正直而誠實的勞動者。  「記得那天我剛刷完第一面牆時,幾乎所有在近處幹活的工人都跑過來為我鼓掌。這天的記憶一直珍藏在我的腦海中,我由此領悟到由誠實勞動所結的果實是最甜蜜的。  「在這個勞動的夏天,我獲得了許多新的技巧和新的價值觀。這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我還要特別提一下:我記得自己曾抗議他們把一張有關選舉的大傳單貼在我們的車上,廠長聽到後立即讓人把傳單揭走。尊重勞動者,哪怕是一個打零工的小夥計,正是一個好的、公平管理的基本特徵。」  這名叫皮特的中學生參加學工勞動所獲得的,豈止是上面所提到的這些。在美國的家庭中,父母很重視對孩子獨立生存能力的培養,美國的一些州立中學甚至還規定:學生不帶一分錢、獨立謀生一周才允許畢業。  中國父母可能不會贊成這樣的苛刻條件,而美國父母則全力支持這項活動,因為這對鍛煉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十分有益,並且美國發達的市場經濟和激烈的社會競爭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堅毅的精神。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意思是,只有在艱苦環境中磨練出來的人,才能擔當「大任」。這在今天仍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生活的磨難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財富,如果父母向孩子隱瞞實際情況,孩子就會失去戰勝磨難的機會。失去這種生活實踐的機會,對孩子來說損失是非常大的。
推薦閱讀:

孩子的性別只跟爸爸有關?
請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你的丈夫
你的夫妻關係,才是你教育孩子的起點
遠嫁的女兒, 你註定是父母丟失的孩子
父母課堂:用這40句話教育孩子,孩子更聰明、心理好、情商高!

TAG:孩子 | 財富 | 忠告 |